成长在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私塾夫人,在养育三个孩子、辅导了无数的家庭后,对管教有了更深的领悟——并不是因为孩子有了什么问题,才需要管教,管教的目的,是为孩子培养出一个的,健康的生命体质。所以,通读本书,贯穿始终的都是爱。不管是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为孩子立界限,还是建立孩子的自我形象等等,都是在爱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爱的关系是在平时生活的点滴中建立起来的,所以,任何管教的方式,都只有在爱的关系里面,才能收到正面的果效。
作者简介马睿欣,私塾夫人,出生于台湾。十五岁开始留学生涯,大学念的是电子工程,研究所念的是神学,钟爱于写作。不同教育背景下的成长经历,引起她对教育和教养的思考。孩子的出生,让她在摸索中渐渐成为了教养孩子的专家。但是,专家、讲员、作家、辅导这些头衔对她来说,都不如一个头衔那么灿烂——她是妈妈,三个孩子的妈妈。
刘志雄老师在本书中指出,现在的父母和老师,很多都已经不能、不肯或不敢教小孩子,有时候想教,却不知道怎么做才正确。教导、训练和管教是教养孩子过程中的三部曲。教导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忽略另一个更重要的观念——训练。刘志雄老师从训练的基本观念、训练的意义、训练的基本原则、训练的实例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将会帮助读者朋友们,借着训练把所教导的落实在孩子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建立孩子的好品格。
作者简介刘志雄,美国咨讯系统博士(Ph.D. in Information System),电脑软件研发主管,拥有数项美国电脑软件专利。常在北美及欧洲、亚洲、澳洲担任夏令营会讲员。负责蚂蚁基金会,默默地在教育、家庭婚姻辅导训练、救灾扶贫等方面帮助中国。
刘老师著作近20种,译有《耶稣真貌》《见证的火炬——两千年教会史》等书,著有《当男孩爱上女孩》《牵手一世情》《父母的6堂训练课》《活得优雅》《活得精彩:真正不一样的人生》《孝敬父母:条带应许的诫命》《为谁辛苦为谁忙》等书。
这套书的组合真是太棒了,特别是对于正在摸索如何平衡“严父”与“慈父”角色的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所谓的“模范”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事事顺从,还是能在关键时刻设立清晰的界限?这几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榜样力量,不在于完美无瑕,而在于面对错误时的坦诚和持续学习的态度。我特别欣赏其中强调的“心与心的连接”,它提醒我,无论管教方式如何更新迭代,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永远是基石。很多育儿书只是教你“做什么”,但这一套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样做”,从父母的内在心态出发,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稳定、更具安全感的家庭环境。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待孩子偶尔的叛逆和不顺从,心态平和了许多,不再急于用吼叫来解决问题,而是先蹲下来,试着去理解那份“不听话”背后的需求和信号。这不仅仅是学习管教技巧,更是一场自我成长的修行。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系统性学习的人,通常不喜欢那些只停留在“感觉良好”层面的育儿指南。这套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让人感觉像是在学习一门专业学科。它没有回避亲子关系中那些最难处理的棘手问题,比如关于界限的拉扯、责任的培养,甚至是青春期前期的独立意识萌芽。它用一种非常冷静、理性的方式,拆解了这些复杂的情境,并提供了基于多年经验沉淀下来的、可靠的解决方案。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极少使用绝对化的词汇,而是鼓励父母根据自家孩子的独特性进行微调。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接受教导,不如说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的引导下,进行一次深度的自我反思和育儿策略的升级。我强烈推荐给那些希望从“经验型”育儿转向“策略型”育儿的家长们。
评分老实说,我最初对“六A的力量”这个概念有点好奇,但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它似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听到了孩子在说什么,但实际上,我们可能只是听到了我们想听的部分,或者我们预设的答案。这套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倡导的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相互尊重的“共振”。我感觉它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以往那些因为误解而僵持不下的亲子对话。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冲突和负面情绪的章节,它没有简单粗暴地说“要控制情绪”,而是教你如何识别、接纳并引导这些情绪,将原本可能爆发的争吵,转化为一次深刻的理解机会。这套书不仅仅是给父母看的,我甚至觉得,如果孩子能早点接触到这种沟通模式,他们的情商也会发展得更加平衡。
评分这四册书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育儿闭环。我发现,光有“智慧”(管教的智慧)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行动的框架”(六A的力量),以及支撑这一切的“心态基础”(模范爸爸)。而“训练”的部分,则是确保所有理论都能落地生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去“完美主义”化的育儿观。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我们可以追求“持续改进的模范”。书中那些关于如何从失败中快速恢复,并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案例,极大地缓解了我作为家长时常出现的焦虑感——那种生怕自己做错一步就毁了孩子的恐惧。现在我更倾向于把每一次失误看作是家庭共同成长的契机,这种松弛而有力的感觉,是这套书带给我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作为一名深信“优秀是可以被雕琢和训练出来”的实践者,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优秀是训练出来的(修订版)》,看看它如何将这种理念应用到家庭教育领域。我一直觉得,天赋固然重要,但习惯和纪律的养成,才是决定孩子未来高度的关键。这套书中的某些章节,非常细致地剖析了如何通过日常的微小积累,构建起强大的执行力和自律性。比如,关于如何设置可量化的家庭目标,以及如何使用积极反馈来巩固良好行为,这些具体的策略对我来说立竿见影。我试着用书里提到的“小胜利积累法”来鼓励孩子完成他的阅读计划,效果比我以往空泛的表扬要有效得多。它不再停留在空泛的口号层面,而是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基于行为科学的训练手册,让人茅塞顿开,感觉终于找到了那个将“期望”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途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