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蘇展,浙江大學腫瘤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重點學科——浙江大學腫瘤學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癌癥早診早治專傢組副組長。從事腫瘤防治工作近30年,長期鑽研胃腸道、乳腺、甲狀腺等部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綜閤治療。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什麼是腫瘤?
1.有腫塊就是腫瘤嗎?
2.腫瘤細胞的本質是什麼?
3.“腫瘤細胞由正常細胞轉變而來”的認識對嗎?
4.什麼叫基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5.什麼叫腫瘤抗原與單剋隆抗體?
6.良性腫瘤中,有沒有對人有嚴重危害的?
7.良性腫瘤能否轉變為惡性腫瘤?
8.癌癥的轉移究竟是怎麼迴事?
9.癌和肉瘤都是惡性腫瘤,那麼該如何區分?
10.癌前病變是否就是癌?
11.惡性腫瘤如何分類、分級和分期?
第二章 為什麼會得癌癥。癌癥是如何發生的?
1.**人類癌癥發病情況如何?
2.我國癌癥(流行)發病怎樣?
3.我國常見惡性腫瘤有哪些?
4.我國常見癌癥的發病趨勢如何?
5.浙江人*容易得哪些癌癥?
6.癌癥給我們造成哪些危害?
7.哪些化學物質在與人直接接觸後可緻癌?
8.我們需要提防哪些間接緻癌物質?
9.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植物緻癌物質?
10.需要加強職業防護的職業性緻癌物質有哪些?
11.黴菌毒素是自然産生的緻癌物質嗎?
12.射頻和微波輻射能否緻癌?
13.吸煙與哪幾種癌癥的發生有關?
14.哪些不良生活習慣易引起癌癥?
15.為什麼飲食、營養與癌癥有關?
16.哪些食物有緻癌作用?
17.防癌的飲食和營養措施有哪些?
18.哪些不良環境因素易引起癌癥?
19.人為什麼會發生癌癥?緻癌因素有哪些?
20.癌癥發病有無精神因素存在?
21.癌癥會不會傳染?
22.為何在同一緻癌因素作用下,有的人患癌癥,有的人則不患癌癥?
23.青年人會得癌癥嗎?
24.什麼是5年健在率和5年生存率?
第三章 怎樣發現癌癥?
1.什麼叫癌癥普查?
2.怎樣進行癌癥普查?
3.為什麼要進行癌癥登記?
4.癌癥早期有哪些信號?
5.什麼叫“三早”?為什麼對癌癥特彆要求“三早”?
6.怎樣纔能達到“三早”?
7.兒童也會得癌癥嗎?
8.兒童癌癥有什麼特點?
9.為什麼要檢查兒童腹部有無腫塊?
10.老年人患瞭癌癥該怎麼辦?
第四章 癌癥如何診斷?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個體化醫療”這一概念的闡述深度。在過去,我們對癌癥治療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一刀切”的刻闆印象上,認為對所有人都適用同一種標準流程。但作者非常清晰地描繪瞭現代癌癥治療是如何轉嚮關注個體基因圖譜、腫瘤微環境乃至患者整體健康狀況的精細化管理。書中對分子診斷、伴隨診斷的介紹,以及如何根據這些信息來選擇最匹配的靶點藥物,這些內容展現瞭醫學領域的巨大進步和未來方嚮。它讓我意識到,獲取充分、準確的信息,是為自己乃至傢人爭取最佳治療方案的前提。這本書提供的知識體係,足以讓任何一個心係健康的讀者,在麵對醫生、理解診斷報告、參與治療決策時,都能變得更加有底氣和專業,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角色。
評分從排版和裝幀上看,這本書也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良苦。紙張的質感舒適,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一點對於需要反復查閱和深入研讀的醫學科普書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基礎保障。此外,書中穿插的圖錶和流程圖設計得簡潔明瞭,它們有效地將復雜的疾病發展路徑、診斷流程或治療方案可視化,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我過去閱讀其他科普讀物時,常常因為圖文解釋不夠同步而感到睏惑,但在這本書裏,圖錶總是恰到好處地齣現,作為文字內容的完美補充,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瞬間變得清晰可辨。這種對細節的關注,使得閱讀體驗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讓學習的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非負擔。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精妙,它不像傳統教科書那樣按部就班地堆砌知識點,而是采用瞭非常流暢的敘事邏輯,讓閱讀體驗如同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進行探索。我最欣賞的是它在處理不同階段的癌癥信息時的側重點把握得非常到位。比如,在談及預防措施時,它深入剖析瞭生活習慣、環境因素與基因錶達之間的微妙聯係,提供瞭大量切實可行的生活指南,而非空泛的口號。接著,在進入到治療方案的討論時,作者並未簡單地羅列手術、放化療等傳統手段,而是更進一步探討瞭靶嚮治療、免疫療法等前沿技術的原理及其適用性,這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的遞進式結構,使得讀者在吸收新知的同時,能夠保持持續的思考和探索欲。它成功地平衡瞭專業深度與可讀性之間的關係,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時刻保持著高度的專注力,每一次翻頁都帶著對新知識的期待。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個人而言,更像是一次心靈上的洗禮與重塑。我們都知道,麵對“癌癥”二字,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恐慌和無力感,認為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命運。這本書卻有力地挑戰瞭這種根深蒂固的消極觀念。它用大量翔實的數據和臨床案例來佐證一個核心觀點:很多癌癥是可以被有效預防的,即便是已經發生,通過科學、及時的乾預,也存在著極大的康復和長期生存的可能性。這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積極信念,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信息爆炸時代、時常被負麵新聞裹挾的普通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精神食糧。我尤其喜歡其中穿插的那些關於患者心路曆程的側寫,它們沒有刻意煽情,卻真實地展現瞭與疾病抗爭中的堅韌與智慧,讓我深刻體會到,知識不僅是武器,更是戰勝恐懼的強大盾牌。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有力量感,色彩搭配沉穩又不失希望。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閱讀的,初衷是想更全麵地瞭解癌癥的預防和治療策略,畢竟這方麵的知識對於現代人來說越來越重要。我原本對這類專業性較強的書籍抱持著一絲保留,擔心會充斥著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卻齣乎我的意料地親切和易懂。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將復雜的科學概念轉化為普通讀者能夠消化的語言,這一點真的非常值得稱贊。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清晰地感受到瞭作者希望通過這本書為讀者構建一個堅實的知識框架,而不是僅僅羅列事實。它更像是一場細緻入微的對話,引導著你一步步深入理解這個我們既恐懼又必須正視的健康議題。我尤其欣賞它在論述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那種嚴謹與人文關懷並重的態度,讀完第一部分,我對癌癥的認知已經有瞭質的飛躍,不再是那種茫然無措的感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