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轻灵松空功(附DVD)
:35.00元
作者:王方莘 陈洪广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009403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包含基础功的桩功、拳架、散手、推手共四个大项,每项按照低、中、高三个层面进行修炼,且在各个层面的修炼中始终贯穿了轻灵、松空的体悟。通过层层由浅入深的修炼,后达到与人交手时使对方有“空”的感觉,将自己修炼成轻灵松空的太极身。
拳架是武术的载体,该书中所用拳架是我上世纪70年代所学、之后修炼30多年的“太极水柔拳”,又名“峨眉山佛拳”(以下简称“佛拳”)的拳架。
目录
章 桩功修
节 水柔功法
一、旋水功
二、涌水功
三、分水功
四、托水功
五、游水功
六、沉水功
七、双龙出水功
八、双龙摆尾功
第二节 大、小周天功法练习
一、小周天功法练习
二、大周天功法练习
第三节 桩功修炼
一、为什么要练静功
二、什么时候练习站桩效果较好
三、练桩功初级阶段
四、练桩功的功法
五、站桩时的感觉
六、站桩的几种形式
第二章 拳架修炼
节 套路动作名称与用法
一、歌诀
二、套路动作名称
三、套路动作图解
第二节 拆架子(拳势技击技艺)
一、起势、双龙戏水、双龙摆尾、龙爪劲道的用法
二、划水冲浪、双龙夺珠、闭浪推波、双龙盘根、双龙回头的用法
三、海豚冲浪、巨蟹横行、沙鱼闯关、白蛇入水的用法
四、龙虾倒退、鲸鱼摆尾、青蛇入洞、河马鼓水的用法
五、翻身夺珠、白龙伸脚、黑龙蹬脚、双龙伏虎、双珠贯耳、白龙摆腿的用法
第三节 练拳架三个阶段
第三章 太极散手技艺
节 太极散手的攻击重点和致命部位
一、太极散手攻击的重点
二、人体较脆弱部位及致命部位
第二节 太极散手战略战法
第三节 太极散手技法
一、击打时机
二、假动作与进攻
……
第四章 太极推手修炼
第五章 太极拳重要的三篇 拳谱及体司
附录一 太极推手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附录二 现代散打竞赛规则
作者介绍
王方莘,l941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七段。峨眉山佛拳第四代传人、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中国散手道协会副主席、国际武术散手道联谊会黑带九段、国际武术散手道联盟理事、提案委员会主任。散手道国际二级裁判员、教练员。世界武林百杰、国际太极拳推广大使,世界太极十大名家。
1981年,任四川省犍为县罗城中学校长。
1983年,任四川省犍为县副县长。
1990年,任四川省乐山市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1997年,任乐山市技术监督局研究员。
王方莘自幼酷爱武术,5岁开始在家庭教头带领下习武。1961年在四川师范大学就读期间,学习24式太极拳、齐眉棍,是该校武术骨干、物理系武术队队长。1973牟跟峨嵋派杨大师学习峨眉山佛拳。1981年起,先后拜杨绍西(杨澄甫弟子)、赵凯(李雅轩弟子)、林墨根(李雅轩弟子)为师学习太极拳,精通杨式太极拳、剑、刀,太极推手、散手,在太极内功修炼方面的造诣较深。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吸引人,那种水墨晕染的效果,配合着笔法遒劲的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原本对气功和内家拳的了解就停留在一些皮毛的认识上,总觉得这些东西要么太玄乎,要么就是过于强调外在的招式。但拿到这本《太极轻灵松空功》后,我被它那种内敛而又充满张力的气息所感染。虽然我还没完全消化书中的内容,但光是目录和前言部分透露出的对“松”、“空”的深入探讨,就已经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它似乎不仅仅是在教你一套动作,更像是在引导你进入一种心境的转换。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呼吸与意念结合的部分,文字描述得极其细致,仿佛能让人在阅读时就感受到那种气流在体内流动的微妙变化。我期待着通过接下来的学习,能够真正体会到传统武术中那种“无形胜有形”的境界。书的装帧质量也很好,纸张摸起来很有质感,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鉴赏者”角度来看待这本书,它的文学性和哲学韵味是无法忽视的。许多传统功法书籍的文字往往晦涩难懂,佶屈聱牙,让人望而却步。但《太极轻灵松空功》的作者在行文遣词上,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清晰和诗意。比如,他用“似有若无的张力,如同春雷蕴藏于地底”来形容内劲的蓄积,这种比喻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武术的哲思被巧妙地融入了文字的脉络之中。我花了不少时间去品味那些关于“动静之辨”、“阴阳相济”的论述,它们不仅仅是指导练习的口诀,更像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深刻反思。这种将形体训练提升到哲学思辨层面的做法,让这本书具有了更高的阅读价值,即便是暂时不练习功法,拿来静心阅读也是一种享受。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操性的人,买书通常是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去的。这本《太极轻灵松空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理论构建上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这点很合我胃口。我讨厌那些只罗列动作口诀,却不解释原理的教学书籍。这本书不同,它深入剖析了人体的力学结构与传统导引术的结合点,尤其是在描述“劲力如何从足底升发,贯穿中枢,最后由指尖发出”的路径时,那种严谨的论述方式,让我这个学过一些基础解剖学的人感到十分信服。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只是对照着书中的图解,反复体会那份“松而不懈,空而不虚”的微妙状态。虽然DVD的配合使用是它的一个特色,但我更倾向于先通过文字把理论框架打牢固,再配合影像进行修正。目前来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石,远超我预期的深度。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比较偏向于运动康复和慢性病调理角度来看待这类功法的人。我购买很多气功书籍,很多时候是为了改善我常年伏案工作导致的颈椎和腰椎问题。这本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对“虚领顶劲”和“沉肩坠肘”的阐述,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结合了现代人体工学和生物力学的分析。特别是关于如何在日常站立、行走中保持这种“空灵”状态的指导,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我尝试着在日常走路时,有意识地运用书中所述的“立如磐石,行如浮云”的意境,虽然一开始很不适应,身体总想发力去“稳住”,但经过几天的练习,我能感觉到核心肌群的激活比以前更自然了。这种注重日常生活实践的指导,是我认为这本书超越许多同类书籍的关键点。它没有把我当成一个可以轻易达到高深境界的“武痴”,而是把我当成一个需要切实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通学习者。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展现了作者对教学流程的深刻理解。它不是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套路,而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部分是对基础的“松”和“空”进行概念的剥离和动作的拆解,这一点对于新手极其友好。我注意到,它对每一个基础动作的分解图示都配上了详尽的文字注释,甚至连吸气时胸腔的扩张角度和呼气时腹部的内收程度都有明确的尺度说明。这种细致入微的刻画,避免了初学者在模仿时走入“僵化”的误区。当我进入到介绍功法连贯运行的章节时,那种由浅入深的递进感让我感到非常踏实,仿佛每走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引。这种对学习路径的规划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功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我会做”的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