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 ||
| 定价 | 142.80 | |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3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朱莉 利思科特 海姆斯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220106682 | |
| 重量 | ||
[目录]
中文版序 父母的直觉蕴含巨大的学习宝藏
引言 焦躁的世界,如何做父母
01 相信直觉,对孩子来说,的就是你自己
DNA 图谱是大自然为父母和孩子备下的独特养育指南,你们天然就懂得如何互动,这些互动方式能确保父母在孩子zui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导。
婴儿自带天然操作指南
你只需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
早教产品的功用
直觉式养育VS.规划式养育
别忙着赶潮流,“科学进步”有局限
直觉型父母VS. 技术型父母
你的直觉会让你成为的家长
02塑造孩子的大脑,你有20 年
可塑性是大脑所具有的终生能力,维持终身思考与学习所需的神经回路与大脑各区域之间的交流网络在成年时才会大体建立妥当,投入正常运行。因而,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努力帮助他们在成年后拥有一个整合的成熟大脑。
当好爸妈,不得不知道点脑科学知识
婴儿的大脑里有什么?
孩子大脑的可塑性
03孩子的“关键期”,错过了也别怕
大脑发育无须在关键期内完成,只要孩子接触过父母凭借直觉自然提供的学习机会,即使在关键期结束之后很久,他们都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接收更复杂、更深奥的输入。
父母为什么会焦虑
不是越早越好,尊重个体差异
关键期的神话与现实
视觉与听觉的关键期,错过了会怎样
**名的语言习得关键期,你了解多少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04培养聪明的头脑,9 大基本智能天衣无缝融入孩子的日常
智力可视为以下三项能力的结合:解决问题,充分使用已获得的知识储备,并且速度快、效率高。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的办法是为他们提供具有智力丰富性的环境,在日常环境中与父母直觉互动。
智商测验能否预测孩子的未来
9 项基本智力能力成绩好不好,解决问题才重要
利用日常琐事搞定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还有数学与读写
体验式学习成就孩子的gao效认知力
推理胜过死记硬背
05别为一张满分成绩单,毁了孩子的终身学习力
训练孩子记住“事实”只能强化他们大脑中支持死记硬背式学习的区域与神经通路,而培养终身学习者则要采用直觉交互式的学习方法,才能加强大脑中支持推理能力的、更为广泛的区域与神经通路。
掌握生成性学习能力,让孩子赢在未来
比考出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实现全脑整合
06磨炼挫折商,教孩子负起失败的责任
为了促进自信、韧性、毅力的发展,父母必须给孩子机会,让他自然形成这些素质。失败并非灾难,而是学习的机会。挫折不会给孩子造成永jiu性的情绪伤害,而是健康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出孩子的逆境力
学会失败是孩子zui容易被忽视的能力
试错过程胜过一个wan美结果
不应得的表扬不要给,当心好事变坏事
07增加好行为,减少坏行为,熊孩子也不难搞
科学运用强化机制和“惩罚”方法,掌控孩子行为不是难题。父母只需想清楚,希望增加和减少孩子的哪些行为, 定期给予奖励,或者保持警惕,确保一以贯之地落实结果。
孩子的大脑需要真实准确的结果反馈
惧怕白色毛皮大衣的小男孩儿
善用强化机制,增加孩子的目标行为
消灭孩子的坏行为,“惩罚”手段要用对
把握奖惩频率,事半功倍养出听话好孩子
08学校教育一统化,孩子的个性如何守护
父母必须面对当代教育的两大挑战,一是超前教育,一是一刀切式的流水线教学。积极参与,做好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与老师共同努力,保证孩子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
50年前的幼儿园
竞争加剧的现-在,揠苗助长是否必然
幼儿园就要进名校?先看适不适合你家孩子
要不要帮孩子做作业?学会在教育流水线中见机行事
09培育孩子,你是不是也有“一夜暴富”的心
早教产品、拔高教育及现代学校的组织方式是导致儿童多动症、自闭症及各种学习障碍患病率逐年攀升的元凶。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则是:发现孩子擅长做的事,利用他的优势去解决他的不足。
多动症?自闭症?元凶或许就在身边
警惕阅读早慧的假象
好动还是多动?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自闭症,可能是早教产品的副作用
聪明家长不会相信“万金油”疗法
没有不能教的孩子,只有没用对的方法
对症zhi疗,与医生建立协作互助关系
I N
10追随直觉,孩子you秀,父母轻松
放下满腹焦虑,照顾孩子的基本需求,喂他吃东西,抱抱他,同他说话,跟他一起玩,和他一起开怀大笑……把你陪伴孩子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同他交流、玩耍,这些才是他的真正需要。
人人天生是父母
淡定面对哭闹任性,教孩子学做情绪的主人
爸妈放轻松,你快乐,孩子才快乐
致谢
注释
译者后记
推荐序一 摆脱过度养育,成为合格家长
推荐序二 及时牵手,适时放手
引 言 如何帮孩子踏入人生
PART1 焦虑不堪的当下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人生有一个预先确定的清单,那我们就是在铺就我们的道路,而不是他们的道路。
01 保证他们安全健康
02 给他们提供机会
03 为他们而存在
04 屈从于大学录取的军备竞赛
05 曾经的童年
PART2 为什么必须停止过度养育
总有*天他们得自谋生路,这*天会不可避免地到来,如果我们没有帮孩子和我们自己做好准备,那双方都会追悔莫及。
06 孩子们缺少基本生活能力
07 他们受到了心理伤害
08 他们成了“学习毒品”成瘾者
09 我们在破坏他们的工作前景
10 我们让自己备感压力
11 大学录取过程千疮百孔
PART3 如何培养孩子成人
我们对他们的养育,应该是从童年早期开始,以与其年龄相匹配的方式,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在世间做一个成人。
12 另辟蹊径
13 让他们拥有更自由的时间
14 传授他们基本生活技能
15 教会他们如何思考
16 帮他们做好努力工作的准备
17 让他们自己规划人生
18 教他们面对挣扎的人生常态
19 选择大学时不要只盯着那几所顶jian名校
20 倾听他们的心声
PART4 敢于尝试不同的养育方式
我们不必等着看别人怎么做。为了成为好的榜样,我们需要把自我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他们有所助益的人。
21 恢复你的自我
22 做你想做的父母
后 记
注 释
致 谢
译者后记
我个人对“直觉养育”这个概念非常好奇,它听起来似乎与我一直以来信奉的“科学育儿”有所冲突,但也许这正是现在很多父母所缺乏的——从理性分析的泥潭中抽身出来,学会相信自己的本能和对孩子的感受。我希望这本书能阐释清楚,所谓的“直觉”并非盲目的冲动,而是在长期、深入的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高效、即时的反应模式。这种模式如何通过练习和反思来培养?我更关注的是父母如何放下“完美父母”的包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育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更放松、更少焦虑的养育视角,帮助我从“我必须做什么”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转而关注“我们现在需要什么”,那么它无疑会成为我书架上的常客。
评分这本书的“育儿百科大全”这个标签让我稍微有点警惕,因为“大全”往往意味着内容庞杂但深度不足。但我还是抱有一丝期待,希望它能涵盖从婴幼儿期到青春期的主要发展阶段的关键挑战和应对策略。如果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线,让父母知道在不同年龄段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那会很有条理。例如,在学龄前,重点是规则的建立;到了小学,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进入中学,则要转向价值观和人生规划的引导。我更倾向于那种能够提供不同阶段“养育重点转变”指导的书籍。如果这本书能将心理学理论与实际的年龄特点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地堆砌知识点,那么它就成功了一半。我需要的是一本能陪伴孩子成长的“工具箱”,而不是一次性的阅读体验。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如何教育男孩”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是从生理或社会刻板印象出发来解读的,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心理层面的探讨。我正在努力理解青春期男孩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那种强烈的独立愿望和对同伴认可的渴求是如何影响他们与父母互动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支持男孩建立健康男性身份认同的见解,那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尤其关注“成年”这个词的定义,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成熟,更是心理和情感上的独立。如何培养他们的韧性、挫折耐受力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是我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我希望作者能以一种不预设立场、尊重个体差异的态度来阐述这些复杂的主题,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那种柔和的色调和朴实的字体搭配,给人一种温暖而可靠的感觉。我之所以被它吸引,主要是因为我最近在育儿的路上感到有些迷茫,尤其是在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时,感觉自己掌握的知识有点跟不上节奏。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找到一些更贴近现代育儿理念的指导,而不是那些老掉牙的说教。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度连接”的部分,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亲子关系越来越需要沟通的技巧和同理心,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权威。另外,书名中提到的“直觉养育”,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很新颖,我很好奇它究竟如何操作,是否真的能帮助父母更自然、更少压力地去应对日常的育儿挑战。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思维模式,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做出更恰当的回应。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正面管教的理论,觉得它在培养孩子责任感和内在驱动力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如何将正面管教的原则巧妙地融入日常家庭生活的具体场景中,那对我来说价值就非常大了。比如,面对孩子犯错时,如何既能坚持原则又不至于演变成权力斗争,这可是个技术活。我希望看到的是那些具体到“如果孩子拒绝做家务”或者“如果孩子因为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的应对脚本,而不是空泛的理论陈述。此外,现在的育儿环境变化太快,社交媒体和各种信息洪流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使用电子产品、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实战经验。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不算短,我希望它能做到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读起来不会让人感到疲惫或信息过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