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期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扩展区域后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要积极探索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则是, 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改革先行优势,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改革创新试验田;充分发挥对台优势,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前沿优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背景,解读制度创新的主要任务,分析推进制度创新的成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编写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5-2016)》。本书内容分为总论、专题篇和区域篇三个部分。其中,总论详细分析了中国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缘由、战略定位、主要任务、改革创新成效、面临问题和“十三五”时期制度创新的方向;专题篇选取负面清单制度、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单一窗口、金融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企业信用监管等六个视角探讨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任务和方向;区域篇重点分析了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各自在一年来的建设进展、改革成效与亮点、存在问题与建设方向。
李善民,现任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学习,目前主要从事金融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及教材多部。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奖”、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一本期待已久的书终于入手,名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5-2016)》。翻开它,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经济图景之中。书中描绘的自贸区,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划分,更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生动实践。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政策制定者们深远的考量,以及改革进程中的每一次探索与尝试。从初步的设想到落地实施,再到不断完善,整个过程的艰辛与成就都被细致地勾勒出来。我尤其关注书中对自贸区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优化的论述,这部分内容为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脉络提供了重要的视角。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自贸区,它们如何吸引外资,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如何推动产业升级。这种宏观层面的分析,对于我这样关注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它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碰撞和战略的凝练,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对国际贸易和经济政策感兴趣的读者,我发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5-2016)》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部署。书中不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战略描述,更对自贸区在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看到了中国如何主动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如何在贸易、投资、金融、监管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改革,以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书中关于营商环境优化、知识产权保护、跨境电商发展等议题的探讨,都紧密联系着当前全球经济的热点。这让我感到,中国的发展并非闭门造车,而是积极与世界对话,学习借鉴,并贡献自己的经验。这份蓝皮书,为我理解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和未来走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5-2016)》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亲身参与了中国自贸区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书中关于不同自贸区在产业布局、功能定位上的差异化探索,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区域特色。从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到其他地区如广东、天津、福建等地的积极跟进,每一处都充满了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活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抽象的政策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贸区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方面的实际成效。书中对金融开放、服务贸易创新等内容的着墨,更是点亮了我对未来中国经济格局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份静态的总结,更是一份动态的观察报告,捕捉了中国经济改革中最具活力的一面。
评分这次拜读《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5-2016)》,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自贸区建设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方面的创新举措。它详尽地阐述了如何打破旧有的条条框框,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模式,以适应国际贸易的新规则和新趋势。书中对负面清单管理、事中事后监管等概念的深入解读,让我对自贸区的“放管服”改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看到了政府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所做的努力,这些都是吸引外资、促进国际合作的关键。更让我觉得振奋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而是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和前瞻性的思考。这种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本关于自贸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如何通过制度改革,拥抱全球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教材。
评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5-2016)》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作品。它以一种审慎而充满活力的笔触,描绘了中国自贸区在短短几年间的飞速发展。我尤其被书中对“压力测试”和“先行先试”的论述所吸引,这恰恰是中国改革精神的体现——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书中关于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发市场活力,如何通过优化服务来提升企业竞争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到了自贸区如何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如何在新常态下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书中的分析,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深度,让我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自贸区的报告,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劈波斩浪,书写发展新篇章的史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