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音乐理论普及教材,教材分为四十四个相对独立又紧密相练的课题,采用五线谱和简谱对照的写法,其科学通俗地讲解让音乐理论的学习更加直观简单。
在书后附上详细的练习答案,便于学习者检验和自查。
《基本乐理》的大特点是将简谱、五线谱两种完全不同的记谱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对基本乐理的诸多内容地加以讲解,使五线谱与简谱同步进行,相互对照,相辅相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举多得。
李重光,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中国视唱练耳乐理学会副会长。
讲 概述
第二讲 音及音名
第三讲 音律
第四讲 记谱法(一)
第五讲 记谱法(二)
第六讲 记谱中的常用记号
第七讲 乐谱的正确写法
第八讲 节奏、节拍
第九讲 各种拍子
第十讲 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第十一讲 节奏中的强弱关系
第十二讲 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第十三讲 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标记
第十四讲 音程的名称及其标记
第十五讲 音程的分类
第十六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音程
第十七讲 三和弦与七和弦
第十八讲 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第十九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一)
第誊二十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二)
第二十一讲 调及调的五度循环
第二十二讲 大调式
第二十三讲 小调式(一)
第二十四讲 小调式(二)
第二十五讲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一)
第二十六讲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二)
第二十七讲 如何确定调与调式
第二十八讲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表现作用
第二十九讲 调式中的音程
第三十讲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第三十一讲 音程的表现作用
第三十二讲 调式中的和弦(一)
第三十三讲 调式中的和弦(二)
第三十四 讲和弦的实际应用
第三十五 讲调式变音
第三十六讲 半音音阶
第三十七讲 调关系
第三十八讲 转调
第三十九讲 怎样识别转调和调式变音
第四十讲 移调
第四十一讲 移调的实际应用
第四十二讲 装饰音
第四十三讲 关于旋律的知识
第四十三讲 乐曲的基本形式
附 练习答案
说实话,我对音乐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好听”的层面。每次听到一首动人的旋律,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但至于为什么好听,我却一无所知。所以,当我拿到这本关于音乐的书时,我的期待值其实并不高,只是想看看能不能稍微理解一点点。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它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充满复杂的乐谱和深奥的理论,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了音乐的奥秘。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情绪与音乐”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不同的音程、和弦以及调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体验的。这让我明白,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对某首曲子产生共鸣,并不是偶然,而是音乐本身就蕴含着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密码。这本书让我对音乐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开始能够感受到音乐背后的情感逻辑,也让我对未来如何更深入地欣赏音乐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音乐的书,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宇宙。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枯燥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概念。我记得有一段,它在讲节奏的时候,用了“时间的舞者”来形容,让我瞬间就明白了节奏是如何赋予音乐生命力的。而且,它还穿插了很多有趣的音乐史故事,讲到一些作曲家是如何在困境中创作出不朽的乐章,这些故事读起来比任何励志小说都更能打动我。我发现,原来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它背后承载着那么多的情感、历史和文化。这本书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听过的每一首歌曲,以前只是随意的听听,现在我开始试着去分辨其中的旋律走向,去感受和声带来的情绪变化。我甚至开始尝试着自己用嘴巴去哼唱一些简单的旋律,虽然唱得并不标准,但那种尝试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这本书真的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一步一步地走近音乐的内心。
评分我一直觉得音乐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语言,它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直接触动人心。但无奈我一直对音乐的了解非常有限,感觉自己像是站在音乐的殿堂外,只能听到里面传来的阵阵旋律,却无法窥探其精髓。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翻开它,首先被它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结构吸引了。它没有一股脑地灌输知识,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去探索。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和声”的讲解印象深刻,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理解了不同音符组合在一起时产生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是如何构建出音乐的“色彩”和“层次”的。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音乐的和谐并非偶然,而是有着严谨的内在规律。我开始尝试着去留意歌曲中的和弦变化,去感受它们带给我的听觉冲击。这让我对音乐的理解从“好听”上升到了“好懂”,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基本乐理”几个大字,我当初买它的时候,纯粹是抱着一种“姑且看看,也许能扫盲”的心态。我一直对音乐挺感兴趣的,但总感觉自己像是隔着一层玻璃在欣赏,知道它美,却抓不住精髓。每次听到一些复杂的曲子,或者想尝试自己哼唱一段旋律,都会觉得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简洁,淡雅的色彩,没有花哨的插图,反而让我觉得它可能更注重内在的干货。我拿到手的时候,迫不及待地翻开,希望它能给我打开一扇通往音乐世界更深层次的大门,让我不再仅仅是“听”音乐,而是能够“理解”音乐,甚至“参与”到音乐的创造中去。我特别期待它能讲解一些基础的乐器知识,比如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它们在乐团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独奏曲。当然,如果能有一些关于作曲技巧的入门介绍,比如旋律是如何构成的,和声是怎么变化的,那就更好了。毕竟,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认识几个音符,而是能让我触摸到音乐的骨骼和灵魂。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音乐知之甚少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指引我认识音乐的地图。我以前常常会被一些音乐术语弄得晕头转向,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它不会直接抛出一些概念,而是从一些日常的音乐现象入手,慢慢引导我去思考。我记得有一段是讲“旋律的线条感”,作者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山峦的起伏,河流的蜿蜒,让我非常直观地理解了旋律是如何通过高低起伏来表达情感的。这本书也让我开始注意到音乐中的“速度”和“力度”所扮演的角色。以前我只觉得快慢和大小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这些元素也是构成音乐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我认识到,原来一首简单的歌曲,背后可以蕴含着如此多的匠心独运。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传授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它激发了我对音乐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让我开始真正地去“听”音乐,而不是仅仅“听到”音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