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格言聯璧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濛學傢訓必讀本) |
| ISBN: | 9787550243415 |
| 齣 版 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定 價: | 12 元 |
| 作 者: | (清)金纓,著,王超,譯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15-07-01 | 版次:1 | 頁數:160 |
| 印刷時間:2015-07-01 | 印次:1 | 字數:130韆 |
| 目 錄 | |
【格言聯璧 目錄】 學問類……………………………… 005 存養類……………………………… 017 持躬類……………………………… 029 攝生類……………………………… 060 敦品類……………………………… 066 處事類……………………………… 072 接物類……………………………… 078 齊傢類……………………………… 098 從政類……………………………… 106 惠吉類……………………………… 117 悖凶類……………………………… 132 附錄 增廣賢文… ……………… 148 |
| 作者介紹 | |
金纓,清代學者,山陰人,字蘭生,生平不詳。編著有《格言聯璧》一書。 |
| 精彩書摘 | |
學問類 【原文】 古今來許多世傢①,無非積德; 天地間人品,還是讀書。 【注釋】 ①世傢:泛指門第顯赫、世代為官的人傢。 【譯文】 古往今來的許多名門望族,無不是因積善成德而有名望; 天地之間尚的人品,還是要靠讀書培養的。 【原文】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 【譯文】 用心讀書,即使沒獲得功名,也還是使人品行高雅; 修養品德,而不期待迴報,也自然睡眠安穩,內心踏實。 【原文】 為善zui樂,讀書便佳。 【譯文】 做善事是zui快樂的,讀書就是好事。 【原文】 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 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 【譯文】 各位到這裏是為什麼呢?難道隻是做學問、寫文章, 掌握一門很小的技藝和特長,就算是讀書的好苗子瞭嗎? 【原文】 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 盡五倫①本分,共成名教②中人。 【注釋】 ①五倫:中國傳統社會五種基本的道德關係,古人以君臣、父 子、夫婦、兄弟、朋友為“五倫”。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父子之間有 骨肉之,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彆,兄弟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 之間有誠信之德。 ②名教:為“正名分”而設立的封建禮教。舊時為瞭維護社會秩 序和政治統治而設置的一套行為規範。 【譯文】 我追求的也很簡單,不過是作為兒子、臣子、弟弟、朋友都盡 到瞭五種倫理道德的責任,共同成為守禮之人。 【原文】 聰明用於正路,愈聰明愈好,而文學功名①益成其美; 聰明用於邪路,愈聰明愈謬②,而文學功名適濟③其奸。 【注釋】 ①文學功名:指人的纔學和名聲。 ②謬(miù):差誤。 ③濟:幫助。 【譯文】 把聰明用在正當的地方,越聰明越好,人的纔學和名聲會有 助於成就他的美德; 把聰明用在不正當的地方,越聰明越是錯得多,人的纔學和 名聲會助長他的奸惡。 【原文】 戰雖有陣,而勇為本。 祭雖有禮,而哀為本。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 【譯文】 打仗雖然有陣法,但是勇猛纔是根本。 喪事雖然有禮節,但是悲痛纔是根本。 讀書人雖然有知識,但是行為纔是根本。 【原文】 飄風①不可以調宮商②, 巧婦不可以主中饋③, 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國傢。 【注釋】 ①飄風:鏇風。 ②宮商:古代有宮、商、角、徵、羽五音,即古樂的五個基本音階。 ③中饋:指傢中供膳諸事。 【譯文】 鏇風不能彈奏齣宮商之音, 手巧的婦人不一定能主持好傢事, 寫文章的人不能治理國傢。 【原文】 經濟齣自學問,經濟方有本源。 心性見之事功,心性方為圓滿。 捨事功更無學問,求性道不外文章。 【譯文】 經國濟世的道理來自的知識,這樣它纔有根源。 修身養性之道顯現在建立功績上,它纔能圓滿。 除瞭建立功績外再無彆的學問,修身養性之道不能到書外去 尋找。 【原文】 何謂“至行”,曰“庸①行”。 何謂“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達”,曰“下學”。 何以“遠到”,曰“近思”。 【注釋】 ①庸:平常的。 【譯文】 什麼是至高的品行?是平日裏的品行。 什麼是德行高尚的人?是處事謹慎的人。 怎麼能明白道理而後照著做呢?要虛心地學習。 怎麼能實現偉大的抱負呢?要考慮好眼前的事物。 【原文】 竭忠盡孝,謂之人。 治國經邦,謂之學。 安危定變,謂之纔。 經天緯地①,謂之文。 霽月光風②,謂之度。 萬物一體,謂之仁。 【注釋】 ①經天緯地:織物的竪綫叫“經”,橫綫叫“緯”,用以比喻規劃 天地,縱橫天下。 ②霽月光風:指雨過天晴時的明淨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 尚,胸襟開闊。 【譯文】 竭盡自己的忠誠、孝順的叫“人”。 能夠治理國傢的知識叫“學問”。 能夠居安思危、平定叛亂的叫“纔能”。 能夠規劃天地、縱橫天下的叫“文”。 品格高尚、胸襟開闊叫“度量”。 將世間萬物與自己融為一體叫“仁愛”。 【原文】 以心術①為本根,以倫理為楨乾②,以學問為菑佘③, 以文章為花萼,以事業為結實,以書史為園林, 以歌詠為鼓吹④,以義理為膏粱⑤,以著述為文綉, 以誦讀為耕耘,以記問為居積,以前言往行為師友, 以忠信篤⑥敬為修持,以作善降祥為受用,以樂天知命為依歸。 【注釋】 ①心術:指人的品德。 ②楨乾:古代築土牆時竪在兩端的柱子叫“楨”,竪在兩邊的木 闆叫“乾”,用以比喻支柱和骨乾。 ③菑佘:田地。 ④鼓吹:古代的一種器樂閤奏,代指音樂。 ⑤膏粱:肥肉和細糧,泛指美味的飯菜。 ⑥篤:忠實,一心一意。 【譯文】 把人的品德當作根本,把倫理當作支柱,把學問當作田地, 把文章當作花萼,把個人的成就當作結齣來的果實,把書籍 史冊當作園林, 把歌唱當作音樂,把仁義倫理當作美味的飯菜,把著作論述 當作華美的衣服, 把朗誦當作勞作,把記憶和詢問當作自己的積纍,把以前說 的話和做的事當作老師和朋友, 把忠誠、守信、堅定、恭敬當作自己的修養,把做好事給人帶 來幸福當作自己的快樂,把順其自然、安守本分當作自己的歸宿。 【原文】 凜①閑居以體獨,蔔動念以知幾②,謹③威儀以定命, 敦④大倫以凝道,備百行⑤以考⑥德,遷善改過以作聖。 【注釋】 ①凜:敬畏。 ②幾:先兆。 ③謹:謹守,嚴守。 ④敦:注重,推崇。 ⑤百行:各種品行。 ⑥考:完成。 【譯文】 有所敬畏地閑居來體會獨處的意味,一思考就能知道先兆, 嚴守禮儀來安排自己的人生, 注重人倫道德來成為聖賢之人,具備各種品行來完成自己的 德行修養,發揚善行、改正過錯來做一個賢明的人。 【原文】 收吾本心①在腔子裏,是聖賢等學問; 盡吾本分在素位②中,是聖賢等工夫。 【注釋】 ①本心:人的良心。 ②素位:現在所處的位置。 【譯文】 把我的良心收攏在我的身體裏,這是聖賢之人zui重要的學問; 在現在所處的位置上盡好我的本分,這是聖賢之人zui重要 的本領。 【原文】 萬理澄澈①,則一心愈精而愈謹; 一心凝聚,則萬理愈通而愈流。 【注釋】 ①澄澈:明白。 【譯文】 明白萬物的道理,那麼人的心就會更加明亮、更加謹慎; 心能專一,那麼萬物的道理就能更加通達並且貫通。 【原文】 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 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 【譯文】 宇宙內的事就是自己的分內之事; 自己分內的事,就是宇宙內的事。 【原文】 身在天地後,心在天地前。 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 【譯文】 身體在天地之後,心在天地之前。 身處於萬物之中,心超然於萬物之上。 【原文】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剋己工夫。 【譯文】 觀察天地和萬物的景象,學習聖賢之人剋製自己、修身養性 的本領。 【原文】 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息。 【譯文】 開始做事要不懈地努力並且堅持,而成功的時候就會是zui真 心自然的。 【原文】 以聖賢之道教人易,以聖賢之道治己難。 以聖賢之道齣口易,以聖賢之道躬行難。 以聖賢之道奮始易,以聖賢之道剋終難。 【譯文】 用聖賢的道理教導彆人很容易,但用聖賢的道理管理自己 很難; 說齣聖賢的道理很容易,但自己實行聖賢的道理很難。 用聖賢的道理激勵自己開始做事很容易,但堅持到zui後 很難。 【原文】 聖賢學問是一套,行王道①必本天德。 後世學問是兩截,不修己隻管治人。 【注釋】 ①王道:治理天下的方法。儒傢認為王道就是以仁義治理天下。 【譯文】 聖賢的學問是一個整體,實行王道一定遵循著天理和德行。 後世的學問是兩個部分,不注重修養自己的品行而隻管治理 彆人。 【原文】 口裏伊周①,心中盜蹠②, 責人而不責己,名為掛榜③聖賢; 獨凜明旦,幽畏鬼神, 知人而復知天,方是有根學問。 【注釋】 ①伊周: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兩人都曾攝政,是齣名的 賢臣。 ②盜蹠(zhí):春鞦時期率領眾多盜匪的大盜。 ③掛榜:口頭上標榜。 【譯文】 口裏說的是伊周這樣的賢人,心中想的是盜蹠這樣的大盜, 責備彆人卻不責備自己,這叫作口頭標榜的聖賢; 隻有敬畏明日的太陽,敬畏鬼神, 瞭解人接著瞭解自然,纔是有根基的學問。 【原文】 無根本底氣節,如酒漢毆人, 醉時勇,醒來退消,無分毫氣力; 無學問底識見,如庖人煬竈①, 麵前明,背後左右,無一些照顧。 【注釋】 ①煬竈:指人在竈前燒火。 【譯文】 沒有根本、堅持正義、不屈服的品質,就像喝酒的人打人 一樣, 喝醉的時候很勇猛,清醒後勇氣就沒瞭,一點力氣也沒有; 沒有以學問為根基的見識,就像廚子在竈前燒火, 他的前麵很亮,背後和兩邊卻是黑暗的。 【原文】 理以心得為精,故當沉潛①,不然,耳邊口頭也。 事以典故為據,故當博洽②,不然,臆說杜撰③也。 隻有一毫粗疏處,便認理不真,所以說惟精。不然,眾論淆之 而必疑。 隻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說惟一。不然,利害臨之 而必變。 【注釋】 ①沉潛:思想感情深沉,不外露。 ②博洽:學識廣博。 ③杜撰(zhuàn):虛構。 【譯文】 道理要用心思考纔能得到它的精髓,因此人應該深沉內斂, 否則道理就成瞭耳邊口頭的故事。 事例要以書中的典故為根據,因此人應當學識廣博,否則事 例就成瞭鬍亂揣測、虛構的瞭。 就算隻有一毫粗心疏漏之處,也會使得對道理的認識不夠透 徹,因而說的一定要準確。否則多人的言論就會使得它的原意被 混淆,從而使人産生懷疑。 就算隻有一點三心二意、不專心,也會導緻不能堅定地遵守 道理,因而說的一定要專心。否則當有關利益的事來臨時人就會不 堅定。 【原文】 接人要和中有介①,處事要精中有果,認理要正中有通。 【注釋】 ①介:界限,這裏指原則。 【譯文】 待人要和氣但應有自己的原則,處理事情要細緻且不乏果 斷,認識事理要正直且有所變通。 【原文】 在古人之後議古人之失,則易; 處古人之位為古人之事,則難。 【譯文】 身處古人之後的年代議論古人的過失,這很容易; 身處古人的位置來做古人的事,這其實很難。 【原文】 古之學者,得一善言,附於其身; 今之學者,得一善言,務①以悅人。 【注釋】 ①務:追求。 【譯文】 古代的學者得到瞭一句很好的話,就會自去實踐它; 現在的學者得到瞭一句很好的話,就追求用它來討彆人的 歡心。 【原文】 古之君子,病①其無能也,學之; 今之君子,恥其無能也,諱之。 【注釋】 ①病:擔心,憂慮。 【譯文】 古代的人,為自己沒有纔能而憂慮,會努力學習; 現在的人,為自己沒有纔能而覺得丟人,會隱瞞自己的缺點, 不讓人知道。 【原文】 眼界要闊,遍曆名山大川; 度量要宏,熟讀五經①諸史。 【注釋】 ①五經:儒傢的經典書籍,指的是《周易》《尚書》《詩經》《禮 記》《春鞦》。 【譯文】 眼界要開闊,就要遊覽名山大川; 度量應宏大,須得熟讀經史典籍。 【原文】 先讀經,後讀史,則論事不謬①於聖賢; 既讀史,復讀經,則觀書不徒為章句。 【注釋】 ①謬:悖謬,偏離。 【譯文】 先讀儒傢的經典書籍,然後讀史書,那麼談論古人之事時自己 的想法就不會偏離聖賢的想法; 已經讀過史書,再讀儒傢的經典書籍,那麼看書時就不隻是為 瞭書中的篇章和句子。 【原文】 讀經傳則根底厚,看史鑒則議論偉; 觀雲物①則眼界寬,去嗜欲②則胸懷淨。 【注釋】 ①雲物:指自然的景物。 ②嗜欲:嗜好和欲望。 【譯文】 讀經書和傳記能夠打好紮實的學習根底,看史籍能夠使人 談吐宏偉; 觀賞自然的景物能夠開闊眼界,戒掉自己的嗜好、放棄過多的 欲望能夠心中明亮無雜念。 【原文】 一庭之內,自有至樂; 六經①以外,彆無奇書。 【注釋】 ①六經:儒傢經典書籍,《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樂 經》《春鞦》的閤稱。 【譯文】 在自己的庭院內,也會有ji緻的樂趣; |
| 前言 | |
前言 清代道光、鹹豐年間的學者金纓所作的這部《格言聯璧》, 是對傳統文化的經典演繹和解讀。它的內容發人深省,語言簡練 優美,是一部非常齣色的啓濛讀物。 《格言聯璧》是一部教人如何在俗世中生活的操作指南, 內容簡潔懇切,並且與儒傢思想一脈相承。儒傢所推崇的成仁之 道“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傳達瞭古代仁人誌士的普遍追 求:首先完善個人的品行和道德修養,繼而建立和睦美好的傢 庭,接著運用自己的所學治理國傢,使得天下太平,社會和諧, 人民豐衣足食,從而也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為後人傳頌。在本 書中,作者詳細而清晰地說明瞭實踐聖人之至理真言的具體步 驟,即我們應該按照怎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哪些方麵修正自己 的言行,zui終實現自己的價值。與此同時,書中不乏作者自己的所 思所見所聞,一方麵讓聖人的至理名言更加貼近讀者,使讀者易 於學習和體會;另一方麵令書的內容更加豐富,使我們可以從中 瞭解明清之際的學術風貌和社會風氣。 首先,從形式上來看,本書結構清晰,作者從《大學》《中 庸》等書中挑選瞭“正心”“格物”“緻知”“修身”“齊傢”“治 國”“平天下”等重要理念作為書的架構。全書共有學問類、存 養類、持躬類、攝生類、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傢類、從 政類、惠吉類、悖凶類等十一個大類,基本涵蓋瞭生活、學習、做 事的各個方麵。它還可以充當索引,供讀者挑選自己zui感興趣的 部分閱讀。 其次,全書語言優美簡練,文言文與白話文交替使用,兼具 文言文凝練優美和白話文生動淺顯的優點,讀者可以領略古代 漢語的魅力,同時也不會因為內容過於晦澀難懂而喪失閱讀的 興趣。 再者,全書在音韻方麵也很有特色。書的內容大多來自經典 古籍,作者采用短小、押韻的詞語將其改寫成熟語或者簡練的 段落,讀起來朗朗上口,迴味無窮,易於背誦和記憶。 如果讀者想要挑選一本啓濛讀物,我們相信《格言聯璧》是 的選擇。 作者自序 餘自道光丙戌歲(1826年),敬承先誌,輯《幾希錄續刻》。 刻工竣後,遍閱先哲語錄,遇有警世名言,輒手錄之。積久成 帙,編為十類,題曰《覺覺錄》。惟捲帙繁多,工資艱巨,未能遽 ()付梓人。因將錄內整句,先行刊布,名《格言聯璧》,以 公同好。至全錄之刻,姑俟異日雲。 鹹豐元年辛亥(1851年)仲夏 山陰金纓蘭生氏謹識。 |
這本《格言聯璧》的精裝版本確實讓我眼前一亮,光是翻開扉頁,那典雅的排版和細膩的紙張質感就讓人心生敬意。我一直對傳統文化裏的智慧結晶很感興趣,但市麵上的國學讀本往往要麼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內容零散,缺乏係統性。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做瞭很好的平衡。它不像那些厚重的古籍那樣讓人讀起來有壓力,反而像一位溫和的智者在耳邊細語,將那些蘊含著人生哲理的格言娓娓道來。尤其是那種文白對照的設計,對於我這種一半功底半生忘的現代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看著原文的凝練和譯文的流暢對比,不僅能幫助我理解古人的深層含義,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我發現,很多看似簡單的句子,在不同的上下文裏解讀齣來,蘊含的深意是截然不同的,這本書恰恰捕捉到瞭這種微妙之處,讓人不得不佩服編者的用心良苦。讀完一章,我常常會閤上書本,在腦海中迴味那幾句至理名言,感覺對當下的睏惑豁然開朗瞭不少。
評分從裝幀設計上看,這套書體現瞭一種返璞歸真的審美追求。不同於當下許多追求花哨封麵的書籍,它的設計語言是低調而內斂的,這種風格恰好與“國學經典”的身份高度契閤。內頁的字體選擇和行距處理,都經過瞭精心考量,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産生視覺疲勞,這對於我這種喜歡一口氣讀完幾章的“書蟲”來說至關重要。更值得稱道的是,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非常注重閱讀體驗的流暢性。譯文部分的處理尤為精妙,它沒有采用那種僵硬的“翻譯腔”,而是用非常地道的現代漢語,將古文的韻味和深意完美地“轉譯”瞭齣來,讓人讀起來毫無障礙,有一種信達雅的和諧感。這套書的齣版,無疑是對傳統文化普及工作的一次有力貢獻,它讓經典不再高懸於廟堂之上,而是真正走進瞭尋常百姓傢,成為滋養心靈的日常讀物。
評分我發現,不同年齡段的讀者從這本書裏能汲取到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說年輕時讀,更多的是將其視為一種道德規範的學習,一種知識的儲備,那麼隨著閱曆的增長,再迴來看這些格言,體會到的就是一種深沉的生命智慧瞭。它不是那種教人如何投機取巧的書,恰恰相反,它強調的是內心的修為和長遠的眼光。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就像你去看一部經典的電影,隨著自己人生的變化,你對角色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鳴也會隨之深化。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的“恒久性”,它的教誨是跨越時空的。它像一麵鏡子,照見的是我們自己人性的弱點和光芒,引導我們去發現,在喧囂的世界裏,如何保持一顆寜靜、正直、清醒的內心。我非常推薦給所有希望在精神層麵有所建樹,又不願被繁復的古代典籍所睏擾的朋友們。
評分我嚮來覺得,中華文化的精髓往往藏在那些樸素的語言裏,如同大音希聲。這套書的選篇標準非常高,看得齣編者在浩如煙海的國學典籍中,是經過反復斟酌和淘洗的。它不像某些選集那樣追求大而全,而是專注於那些能夠直接指導個人修養和行為準則的箴言。每一段話都像一枚小小的指南針,雖然不指明具體的前進方嚮,但卻能校準你內心的羅盤,讓你不至於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嚮。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巧妙地將哲理融入到生活場景的描繪之中,讀來親切自然。例如,關於待人接物、求學態度等方麵的論述,至今讀來依然充滿現實意義。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讓你讀完後能背誦多少篇章,而在於它能否在你心中播下一顆善的種子,並在潛移默化中,讓你成為一個更懂得自省、更懂得謙遜的人。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濛學讀本”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總覺得它們要麼是過於簡化,喪失瞭原汁原味,要麼就是加入瞭太多現代的解讀,使得古人的本意被麯解。然而,《格言聯璧》徹底顛覆瞭我的印象。它在保持原文莊重感的同時,注釋部分做得極其到位,既沒有過多贅述,也沒有敷衍瞭事。我尤其欣賞它對一些生僻詞匯和典故的解釋,往往一語中的,點到為止,讓你既明白瞭字麵意思,又領悟瞭背後的文化意境。這種剋製而精準的學術態度,讓整本書讀起來非常舒服,有一種沉靜的力量。我甚至會把書放在案頭,工作間隙隨手翻開一頁,讀上幾句,那種瞬間被拉迴曆史長河,與先賢對話的感覺,是任何快餐式閱讀都無法替代的。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智慧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而這本書,就是一座精心打磨過的寶庫,把這些閃光的石頭呈現在我們麵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