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憑藉對中國哲學的數十年潛心研究,及對中外哲學文獻的搜集整理,按曆史年代順序曆數中國各派先哲的重要哲學觀點,並首創性地將張東蓀、熊十力等哲學傢納入中國哲學史體係之內。書中既有對中國哲學文獻原文的大篇幅展示,也有對文獻的評述與譯注,實為關於中國思想研究之取材豐富、論斷審慎的資料選集。這本書的英文版問世以來,一直是歐美各國高等學府講授“中國哲學”或“中國思想史”等相關課程的bi備教科書或參考書。無論是對於中國哲學研究者,還是對普通大眾,此書都不失為頗具研讀價值的哲學書籍。
陳榮捷,哲學史傢、硃子學專傢。曆任美國新罕布什爾州達特默爾學院中國哲學和文化教授,夏威夷大學《東西方哲學》編輯,《中國哲學研究》顧問,又曾任教於匹茲堡大學、哥倫比亞大學,1978年被選為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0年被選為美國亞洲研究與比較哲學學會會長。英譯《道德經》《近思錄》等,著有《硃子門人》《硃學論集》等硃子學論著叢刊。因其在中國哲學傳播領域的突齣貢獻,被國外漢學界尊為“北美大陸的儒傢拓荒者”。
自序
陳榮捷先生的學問與誌業
齣版前言
第壹章 人文精神之發展
第2章 孔子的人文主義
第三章 理想主義的儒傢:孟子
第四章 道德與社會的鴻猷:《大學》
第五章 精神的嚮度:《中庸》
第六章 自然主義的儒傢:荀子
第七章 老子的自然之道
第八章 莊子的神秘之道
第九章 墨子的兼愛、天及社會福社之學說
第十章 形而上學觀念的爭辯:名傢
第十一章 陰陽傢
第十二章 法傢
第十三章 《易經》哲學
第十四章 陰陽傢化的儒學:董仲舒
第十五章 道傢化的儒學:揚雄
第十六章 王充的自然主義
第十七章 淮南子的道傢思想
第十八章 《列子》與《楊硃篇》中的消極性道傢思想
第十九章 新道傢
第2十章 佛教早期七宗
第2十一章 僧肇之物論
第2十二章 三論宗吉藏之空論
第2十三章 唯識宗玄奘之唯心論
第2十四章 天颱宗的圓融哲學
第2十五章 華嚴宗之法藏:一即一切的哲學
第2十六章 禪宗之頓門
第2十七章 儒學之復興:韓愈與李翱
第2十八章 新儒傢形而上學與周敦頤的倫理學
第2十九章 邵雍象數之學與客觀趨勢
第三十章 張載“氣”的哲學
第三十一章 程顥:唯心論的趨勢
第三十二章 程頤的唯理論趨勢
第三十三章 陸象山之心即理
第三十四章 集大成的硃熹
第三十五章 **明具有活力的唯心論
第三十六章 王夫之的唯物主義
第三十七章 顔元之實用性的儒學
第三十八章 戴震“理之哲學”——秩序
第三十九章 康有為之大同哲學
第四十章 譚嗣同之仁學
第四十一章 張東蓀之知識論
第四十二章 新理學:馮友蘭
第四十三章 新唯心派的新儒學——熊十力
參考書目
附錄——中國哲學簡錶
齣版後記
在綫試讀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在選材的廣度和深度上做到瞭一個非常巧妙的平衡。它不像一些純粹的學術專著那樣高冷晦澀,讓人望而卻步;但又比那些過於通俗化的普及讀物要嚴謹得多。它似乎找到瞭一種完美的中間地帶,既能滿足初學者建立基本框架的需求,也能讓有一定基礎的讀者在其中找到可以深入挖掘的閃光點。我特彆欣賞它在不同思想流派之間穿梭的流暢性,沒有刻意的割裂感,而是通過精心的編排,展現齣中國哲學思想體係內部的內在邏輯和演變脈絡。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那些看似相互矛盾的學說,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這種結構上的匠心,是真正體現瞭選編者的深厚功力和獨到眼光的。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深得我心,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那種略帶粗糲但又細膩的觸感,讓人感覺很有分量。尤其是封麵那種簡潔又不失古樸的設計,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一直覺得,好的書籍不僅僅是內容的載體,更是一種閱讀體驗的延伸。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也做得相當齣色,字體的選擇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透露齣一種典雅的氣息,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覺得疲勞。能看得齣齣版方在細節上是下足瞭功夫的,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或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對於我這種對書籍實體感有較高要求的讀者來說,這簡直是完美的收藏品。每一次把它擺在書架上,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那種踏實感是電子閱讀無法替代的。
評分從實際學習應用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高得驚人。我發現它非常適閤作為深度學習的起點或階段性總結的參照物。無論是用於學術研究的引用,還是僅僅為瞭提升個人素養和思維深度,它都能提供可靠且權威的文本基礎。我曾經嘗試用其他渠道收集的零散資料來梳理某個特定曆史階段的思潮,但總是感覺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主綫來串聯。而這套書的編排邏輯,恰恰提供瞭一條清晰可見的主乾,讓所有的知識點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學習效率和對知識體係的構建能力。它不僅僅是文獻的堆砌,更是知識框架的構建指南。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觸動,是它在精神層麵上對當代讀者的啓發性。在快節奏、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我們太容易迷失方嚮,思考變得浮躁而膚淺。而翻開這套書,仿佛被拽入瞭一個沉靜而宏大的精神場域。它迫使你慢下來,去追問那些最根本的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社會的理想形態應該如何構建?這種對終極問題的持續追問,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對著窗外發呆,去體會那些古代聖賢們在那個特定的曆史背景下,是如何窮盡心力構建他們的世界觀的。這種與曆史智慧的深度共鳴,是任何娛樂性讀物都無法給予的寶貴體驗,它真正滋養瞭我的內心世界。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注釋和導讀部分,簡直是“神來之筆”。我過去在閱讀一些古代經典文獻時,最大的障礙就是那些拗口的文言文和背景知識的缺失,常常需要翻閱大量的參考資料纔能勉強理解一個概念的真正含義。但有瞭這套書的輔助,閱讀體驗簡直是天壤之彆。那些注釋精準到位,不冗長,不膚淺,恰到好處地解釋瞭關鍵術語和曆史典故,讓人在不中斷閱讀思路的情況下,快速掌握瞭核心信息。而那些導讀性的文字,更是用現代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為我們搭建好瞭理解古代思想傢的思維路徑,這種代入感極強,仿佛有位博學的老師在耳邊低語,引領我們進入那個思想的迷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