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是儒學名著,捲目分為道體、為學、緻知、存養、剋己、傢道、齣處、治體、製度、處事、教學、警戒、異端、聖賢十四捲。書名取意於《論語》中的“切問而近思”,意思是由切己處思考,觀照聖人言教,由近及遠,下學上達,循序漸進。取此書名的用意在於,把《近思錄》當作學習四子著作的階梯。
《近思錄》是中國古代儒傢思想文化發展成熟的理論形態,為確立儒傢道統,傳播理學思想起瞭積極的作用。與其說《近思錄》是四子思想精華的縮影,不如說它是硃熹、呂祖謙藉四子的言論而有意建構的道學體係,這纔是此書X具原創性的價值。通過硃熹、呂祖謙的精心編排,《近思錄》不僅清晰地勾勒齣一個始於道體經由內外進修之道而直達聖賢境界的道學體係,也彰顯齣它區彆於傳統儒學的獨特道學特質,時至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硃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南宋理學傢、思想傢、教育傢,儒學集大成者。
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號東萊。曾任著作郎兼國史院編修官。
捲一 道體
【題解】
道,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核心,貫穿於萬事萬物。本捲為《近思錄》的大綱,探討瞭性之本源,道之體統,是理學思想的綱領。
濂溪先生①曰:無極而太極②。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③立焉。陽變陰閤,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行。無極之真,二五⑤之精,妙閤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X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⑥感動,而善惡分,萬事齣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⑦焉。故聖人與天地閤其德,日月閤其明,四時閤其序,鬼神閤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生死之說⑧。”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注釋】
①濂溪先生:北宋理學傢周敦頤,號濂溪。
②太極:宇宙的本源,萬物産生的根本。
③兩儀:陰陽。
④五氣:五行之氣。
⑤二五:陰陽二氣與五行。
⑥五性:仁、義、禮、智、信。
⑦立人極:聖人樹立準則讓人們有所持循,方得以成就聖賢,與天地同參。
⑧原始反終,故知生死之說:齣自《易經·係辭上傳》第四章。
【譯文】
周敦頤說:作為宇宙本源,太極是廣大無邊的。太極一動就齣現瞭陽,動到X緻就齣現瞭靜。靜就齣現陰,靜到X緻就又迴復到動。動和靜相互成為對方齣現的根本。太極分為陰和陽兩儀。陽和陰轉換就生成瞭水、火、木、金、土五行。五行之氣順次流布,推動瞭春、夏、鞦、鼕四季的運行。五行來源於陰陽,陰陽在太極之中統閤。太極就是無極。水、火、木、金、土這五行生成以後,各自有其特性。無極的真諦與陰陽五行的精微,奇妙地融閤而凝聚成形。象徵天的“乾”成為男,象徵地的“坤”成為女,陰陽二氣交相感應,化育生成萬物。萬物生生不息,就有瞭無窮的變化。其中隻有人類,獨得天地間的精華而成為萬物之靈長。身體形成後,神智受感發而有瞭心智。仁、義、禮、智、信感於外物而區分齣善與惡,於是體現在世間萬事萬物上。聖人確定瞭中正仁義的標準,並主張心中常保清淨無私,方能將靈性中的中正仁義之德錶現齣來,於是人的X高境界就産生瞭。因此,聖人的德行像天地一樣廣闊,眼光像日月一樣明亮,行為像四季一樣有序,判斷像鬼神一樣能察知吉凶。君子修行聖人之道就能吉祥,小人違背此道就會遇到凶險。所以《易經》說:“聖人確立瞭陰與陽為天之道,柔與剛為地之道,仁與義為人之道。”又說:“聖人追溯萬物的開始,迴顧萬物的終結,所以知道生死的道理。”《易經》確實博大啊,真是到瞭至高無上的境界!
誠無為,幾善惡。德愛曰仁,宜①曰義,理曰禮,通②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謂聖;復焉執焉之謂賢;發微③不可見,充周不可窮④之謂神。
【注釋】
①宜:適宜。
②通:通達。
③微:細微。
④窮:窮盡。
【譯文】
“誠”的本體源於自然無為,一有雜念就産生瞭善惡。心存德愛是“仁”,舉止適宜是“義”,符閤天理是“禮”,通達萬物是“智”,誌有操守是“信”。行為能遵循天性安於天理的是聖人;能恢復人的本性並受持不失的是賢人;聖人之德微妙而不可視見,充塞而不可窮盡,這就稱為“神”瞭。
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作為“聖賢傢訓經典讀本”的定位,它不僅僅是哲學思辨的集閤,更是一部實用的生活指導手冊。閱讀過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古人如何在日常瑣事中體悟天理,如何在待人接物中彰顯德行。書中對於“省察”與“剋己”的論述,放在今日的快節奏生活中,簡直是治愈人心的良藥。我特彆喜歡它那種由內而外、由小及大的道德建構路徑,它教導的不是空泛的說教,而是腳踏實地的功夫。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滌蕩和重塑,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模式和價值取嚮,它提供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更高質量的生命狀態的參照係。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購入這本書是帶著一絲懷疑的,因為市場上太多名為“精粹”的讀本往往為瞭追求精簡而犧牲瞭深度。然而,《近思錄 原文+注釋+譯文》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名副其實,它沒有一味地削減原文的完整性,而是通過精到的注釋來輔助理解,保證瞭思想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我特彆關注瞭它在處理一些復雜形而上學概念時的處理方式,可以看齣編纂者在學術上的審慎態度。特彆是對照閱讀時,能清晰地體會到原文的韻味是如何通過譯文得以精準復現的,這對於想要“品嘗”古人文字之美的讀者來說,是極大的享受,真正做到瞭信、達、雅的統一。
評分這本《近思錄》的精裝版本,拿到手裏就給人一種厚重典雅的感覺,裝幀設計頗具古風,米黃色的紙張觸感溫潤,墨色清晰,排版也十分考究。我嚮來對儒傢經典抱有敬意,但很多時候礙於文言文的隔閡,閱讀體驗總是不夠暢快。這本書的“文白對照”設計簡直是為我這樣的現代讀者量身定做的福音。每當讀到晦澀難懂的原文時,側邊或下方的清晰注釋和白話譯文立刻就能解開疑惑,仿佛有位耐心的老先生在旁邊輕聲細語地為你講解。這種“無障礙”的閱讀體驗,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讓我能更專注於王柏的智慧和宋代理學的精髓,而不是糾結於字詞句法的推敲。特彆是那些關於修身養性、格物緻知的論述,在現代社會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這本書讓這些古老的思想真正活在瞭我的日常思考之中。
評分我收藏瞭不少國學經典讀本,但鮮有能像這本《近思錄》這般,在學術嚴謹度和可讀性之間取得如此精妙平衡的。注釋部分尤其值得稱贊,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詞語解釋,更像是對特定曆史背景和思想流派的微型導讀。比如,涉及到硃熹的理學觀點時,注釋會適時地引用其他理學大傢的看法進行對比和闡發,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近思”二字的深刻理解。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研究宋代理學,卻又缺乏深厚古文功底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堅實的橋梁。我甚至發現,即便是對一些哲學概念的翻譯,譯者也采取瞭十分現代且貼近生活的語言,使得那些抽象的道理變得可感、可知,這對於激發普通讀者持續閱讀的興趣至關重要。
評分自從這本書進入我的書架後,我發現自己對“讀書”這件事的定義都在悄然發生變化。以前讀書更多是任務式的吸收信息,而現在,閱讀《近思錄》變成瞭一種日常的“靜心”活動。睡前或清晨,我習慣於打開它,隨機翻到一章,看著原文凝練的文字,再看嚮旁邊現代的白話解讀,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非常奇妙。它讓復雜的宋明理學不再是高閣上的塵封理論,而是可以隨時應用到處理人際衝突、平衡工作學習中的具體操作指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搭建瞭一個極佳的平颱,讓傳統智慧得以在現代語境下“重生”,其係統性和實用性,讓它在我的藏書中占據瞭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