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2册完美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思维与案例全彩 产品经理进化论 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交互设计软件

全2册完美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思维与案例全彩 产品经理进化论 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交互设计软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逯宇铎叶娇 编
图书标签:
  • 用户体验
  • 产品设计
  • 产品经理
  • 交互设计
  • AI
  • 设计思维
  • 案例分析
  • 进化论
  • 软件设计
  • 全彩图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钰博(北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21048
商品编码:28433550547
丛书名: 国际市场营销学高等院校市场营销教材系列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08-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产品经理进化论: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
             定价 59.00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开本 16开
作者 连诗路 著
装帧 平装
页数 332
字数
ISBN编码 9787121317682

内容简介

  

  《产品经理进化论: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以人工智能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与方法为主线,讲述了产品经理在人工智能浪潮中,从一般的互联网产品的产品经理升级到AI+产品的产品经理应该思考的问题,应该具有的产品感知,以及在产品中嵌入AI时应该如何解决问题。第*部分主要讲述人工智能时代产品经理是个新物种,在此大背景下产品经理应该具有的产品思维方式和产品策略。第*部分主要讲述产品经理如何搭建产品知识体系,如何运用产品策略及产品工具。第三部分主要撰写了产品经理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如何掌握好产品运营技能。*后一部分主介绍产品经理如何将大数据、场景思维、人工智能融入到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
  

作者简介

  连诗路,毕业于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社区文章阅读量超过390000。前阿*巴巴需求挖掘产品经理,具有丰富的高并发系统设计、大数据挖掘经验。曾为多家互联网企业、智能硬件企业和投资者担任产品顾问,策划过多款软件和硬件产品。

精彩书评

  

  很高兴看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的专栏作家把自己的知识梳理成书。新书不仅介绍了产品经理的思维训练、个人能力培养等内容,还重点介绍了产品经理在AI时代该如何转变思维,灵活使用智能时代的工具和方法、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打造影响千万人的优质产品。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创始人&CEO;——曹成明
  
  一方面,新书介绍了产品经理如何找到好的需求,如何做好产品,以及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和打磨产品的方法论;另一方面,新书讲解了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产品经理如何使手里的产品更加智能,并介绍了产品经理在AI+时代的思维。特别推荐产品运营人员、希望从事或已经从事产品经理工作的人员阅读此书!
   云家政创始人——薛帅
  
  在AI时代,有的产品团队从事算法模型、数据训练模型的基础研发,有的产品团队偏向于AI的应用拓展,这本书重点讲解了产品经理、产品研发工程师该如何充分利用AI的优势,并特别指明了“在AI时代,产品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对需求的‘AI+转移’思维”。
   北美控股总经理——路杰
  

目录

第*部分 产品经理思维策略篇

第1章 产品经理是个新物种 2

1.1 产品经理进化的独特性——产品经理具有的8大特性、4大思维方法 2

1.1.1 新物种进化的独特性2

1.1.2 新物种的8大特性5

1.1.3 新物种的4大思维方法 8

1.2 产品经理的红与黑 13


第2章 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 19

2.1 产品的创新点源于跨界思维 19

2.1.1 跨界之一:从软件到硬件 20

2.1.2 跨界之二:从传统产品到互联网产品 22

2.1.3 跨界之三: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跨界 23

2.1.4 跨界之四:产品跨界运营 23

2.1.5 跨界之五:跨界设计思维 24

2.2 用户需求动态变更的思考方法 25

2.3 4种数据思维方法 29

2.3.1 第*种数据思维方法:相关关系思维 29

2.3.2 第*种数据思维方法:用户需求的整体与零碎思维 30

2.3.3 第三种数据思维方法:用户需求的精确与混杂思维 31

2.3.4 第四种数据思维方法:用户需求记忆思维 31

2.4 7种思维方式 33

2.4.1 空·雨·伞 33

2.4.2 5W1H 34

2.4.3 用矩阵分析法将问题视觉化 34

2.4.4 PDCA 35

2.4.5 费米推理 36

2.4.6 AIDMA法则 37

2.4.7 水平思考的6顶帽子 38


第3章 产品策略方法论 39

3.1 调动用户参与的产品4D设计策略 39

3.1.1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39

3.1.2 调动用户参与的设计 40

3.1.3 为用户体验而设计 40

3.2 4D产品设计法 45

3.2.1 第*条:Demand(需求) 45

3.2.2 第*条:Data(数据) 46

3.2.3 第三条:Deliver(快速反应) 47

3.2.4 第四条:Dynamic(动态) 47

3.3 产品敏捷设计流程 49

3.4 创新型产品的设计方法 55

3.5 产品经理自我定位的方法和实践 57

3.6 产品定位的方法和实践——以途牛公司为例 61

3.7 产品锚定法则 66


第4章 产品成功之路和产品初心 68

4.1 产品成功的*优路径 68

4.1.1 产品成功是一种磨难 68

4.1.2 摸索出需求的本质 69

4.1.3 产品经理如何培养持续的创造力 70

4.1.4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使得产品具有创造性的机会 71

4.2 产品初心 72

4.2.1 DAU超千万的发布经历 72

4.2.2 万人公司跨团队配合的经历 74

4.2.3 选择更容易变现的产品 74

4.2.4 宏观思维 75

4.2.5 创业的诱惑 75

4.2.6 产品经理的初心 75


第5章 产品经理的知识管理方法 77

5.1 智能时代产品经理的知识管理方法 77

5.1.1 建立知识管理体系 77

5.1.2 知识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78

5.1.3 产品经理的知识管理方法 78

5.1.4 常用的知识管理工具 79

5.1.5 书单 80

5.2 产品经理的认知迭代 82

5.2.1 认知迭代一:产品迭代策略的认知迭代 82

5.2.2 认知迭代二:人工智能时代的认知迭代 87

5.2.3 认知迭代三:内容时代的认知迭代 88


第*部分 产品经理技术工具篇

第6章 产品经理的技术工具箱 92

6.1 产品经理必须知道的技术要点 92

6.1.1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懂技术 92

6.1.2 产品经理应不应该懂技术 93

6.1.3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懂技术 95

6.1.4 软、硬件的技术点 95

6.1.5 小结 97

6.2 产品经理如何与用户体验设计师和谐共处 98

6.2.1 用户体验设计师——产品的“独行侠” 99

6.2.2 产品经理——产品的“所有者” 99

6.2.3 产品经理如何与设计师合作 100

6.2.4 设计师如何与产品经理合作 101

6.2.5 设计师如何从4个方面提升产品思维 104

6.3 产品研发流程 105

6.3.1 刚入行的产品经理应该掌握的产品研发流程 105

6.3.2 进阶阶段的产品经理应该掌握的产品研发流程 107

6.3.3 产品研发流程的“独孤九剑” 110

6.4 产品经理实用工具指南 117

6.4.1 思维导图类 117

6.4.2 流程图类 118

6.4.3 交流沟通类 119

6.4.4 原型设计类 119

6.4.5 需求、功能提炼交流类 120

6.4.6 电子文档制作及阅读类 121

6.4.7 图像处理类 121

6.4.8 项目管理类 121

6.4.9 测试工具类 122

6.4.10 用户需求调研类 122

6.4.11 产品灵感速记类 122

6.5 6个提升产品差异化的方法 123

6.5.1 用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提需求 123

6.5.2 打造差异化功能 124

6.5.3 产品运营的差异化 124

6.5.4 产品使用场景的差异化 125

6.5.5 情感化设计差异化 126

6.5.6 产品战略定位差异化 126


第7章 运营与产品需求管理技巧 128

7.1 轻松驾驭产品与运营的逻辑 128

7.2 运营人员如何从新手到达人 131

7.2.1 开始学习运营 131

7.2.2 通过实践来成长 132

7.2.3 运营人员的职业规划 132

7.2.4 运营达人 133

7.2.5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33

7.2.6 创造性地进行产品冷启动 134

7.3 运营获取用户需求的技巧 135

7.3.1 技巧一:竞品分析 136

7.3.2 技巧二:数据分析 136

7.3.3 技巧三:用户研究 136

7.3.4 技巧四:收集反馈 136

7.3.5 技巧五:搜索 137

7.3.6 技巧六:过滤需求 137


第8章 补位方法 139

8.1 救火理论 139

8.1.1 产品整体 139

8.1.2 产品前端技术 140

8.1.3 API接口 141

8.1.4 测试 142

8.2 补位思维 143

8.2.1 补位思维的重要性 143

8.2.2 补位思维对产品运营的4大影响 144

8.2.3 网红化补位运营时应该注意的3点 145

8.2.4 网红补位运营的简单示范——某运动网红补位电商平台 145


第9章 产品上线反馈的系统化操作 148

9.1 一*垂直产品上线到底有多少路要走 148

9.2 运营人员在产品上线时该做什么 150

9.2.1 产品上线前 150

9.2.2 产品上线后 151

9.3 处理用户反馈数据的方法 154

9.3.1 收集用户反馈数据 155

9.3.2 处理用户反馈数据的步骤 156


第10章 潜在需求的挖掘方法 159

10.1 如何挖掘潜在需求 159

10.1.1 意象尺度分析法 161

10.1.2 隐喻抽取技术 163

10.1.3 KJ法 165

10.1.4 领先用户技术法 166

10.2 获取需求的理论 168

10.2.1 理念一:创新需求理论 168

10.2.2 理念二:心理学理论 168

10.2.3 理念三:经济理论 169

10.2.4 理念四:引导理念 169

10.2.5 理念五:痛点理论 170

10.2.6 理念六:刚需理念 170

10.2.7 理念七:引*需求 170


第11章 推荐算法 172

11.1 从0到1迅速做出内容推荐系统 172

11.2 什么是算法——从产品经理的角度了解算法 181

11.2.1 算法的地位 181

11.2.2 算法的特征 184

11.2.3 算法的要素 184

11.2.4 算法的方法 184


第三部分 产品经理运营技能篇

第12章 定位运营 190

12.1 用户运营 190

12.1.1 用户运营前期的思维准备 190

12.1.2 运营人员的综合素质 194

12.2 活动运营 197

12.2.1 活动运营的任务 197

12.2.2 活动运营的分类 197

12.2.3 做好活动运营的方法 198

12.2.4 总结一套活动运营的策略 202

12.3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运营方法 206


第13章 虚拟化人格运营 220

13.1 独特的IP产品运营方法论 220

13.1.1 塑造亲和力 221

13.1.2 运营具有“有销售力+有趣”虚拟化人格的“人” 222

13.1.3 嵌入 223

13.1.4 多元孵化虚拟化人格平台 224

13.2 IP化的产品理念 225


第14章 自媒体与内容 227

14.1 从0到1打造内容自媒体 227

14.1.1 如何获得第*批粉丝 227

14.1.2 自媒体内容的选择 227

14.1.3 自媒体内容的核心思维——用户思维 229

14.1.4 坚持 229

14.2 《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的运营策略 229

14.2.1 罗辑思维 230

14.2.2 吴晓波频道 236

14.3 社群化是产品运营*重要的一个机遇 239

14.3.1 社群经济不是粉丝经济 240

14.3.2 社群实操案例分析 240


第四部分 构建完善的产品方法论

第15章 用大数据思维“死磕”需求 246

15.1 大数据论与唯大数据论 246

15.2 从数据到大数据对产品经理的启发 250

15.2.1 从数据到大数据 251

15.2.2 产品经理应有的启发 253

15.2.3 大数据相关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 254


第16章 逆向思维 256

16.1 产品7大逆向思维方法 256

16.2 逆向性产品设计思维 264


第17章 场景思维产品模式 269

17.1 场景方法论之产品运营 269

17.1.1 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看场景 269

17.1.2 场景是以人为中心的连接思维路径 270

17.1.3 构建场景的5种力量 270

17.1.4 产品运营的核心是场景化的内容和体验 272

17.1.5 产品运营场景化的重要性 273

17.2 场景思维在产品运营领域的方法论 274

17.2.1 场景思维方法论用于产品运营的特点 274

17.2.2 产品运营推广信息的场景化构建 276

17.2.3 传统企业场景化运营的案例 278


第18章 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 280

18.1 AI发展的6大阶段 280

18.2 与产品经理相关的人工智能有潜力的领域 283

18.3 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 285

18.3.1 深度学习让计算机更智能 287

18.3.2 产品的驱动原力 288

18.3.3 大型互联网公司是如何训练识别和检测算法系统的 290

18.3.4 总结 293

18.4 AI+时代的产品智慧 294

18.4.1 深度理解人工智能中“智”的概念 294

18.4.2 再看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294

18.4.3 产品经理迈向*级人工智能的产品思维策略 297

18.5 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和案例 301

18.5.1 围绕“产品效率改变世界”进行思考 301

18.5.2 以“产品有价值”为核心进行思考 302

18.5.3 AI+产品案例 302





目录
完*用户体验:产品设计思维与案例(全彩)
             定价 119.00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版次 1-1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开本 16
作者   Brian Solis(布瑞恩·索利斯)
装帧 平装
页数 0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121337390


内容简介

用户体验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也是设计领域*热门的趋势之一。本书作者Brian Solis首先界定了何为数字时代的用户体验,*后落到具体的设计层面的指导,期间穿插着有趣的实例:如好莱坞故事语言中如何使用声音、色彩、语言等形成体验架构,博弈论和Storyboarding如何影响用户体验。

作者简介

Brian Solis(布瑞恩?索利斯),全球公认的新媒体领域意见之一、畅销书作者,数据分析师、社会学家和未来主义者,奥特米特集团(Altimeter)负责人,曾率领咨询及变革管理部门为全球范围内的《财富》500强公司及新兴企业服务。在全球企业战略和市场营销圈非常知名。
宫鑫:射手学院创始人,曾任百度认证负责人,品众互动首*优化师。著有《Google广告优化与工具》;主持编写《百度推广-搜索营销新视角》《点金时刻-搜索营销实战前沿》;译有 《精通搜索分析》、《转化:提升网站流量和转化率的技巧》、《数字营销解析》、《搜索引擎优化(SEO)方法与技巧》(第5版)等。

目录

1.0 这是X
1.1 CX = $
1.2 媒介 = 信息
1.3 视角的馈赠
2.0 先天VS后天
2.1 拟真设计
2.2 商业遇上设计
2.3 关键时刻
3.0 RIFE周期
3.1 用户体验回归
3.2 网格
4.0 数字优先
4.1 以人为主的设计
4.2 BX + UX + CX = X
4.3 人性算法
5.0 地图就是我们
5.1 旅程绘制
5.2 体验图
6.0 神圣的人物角色
6.1 讲故事
6.2 故事板
7.0 体验流程
8.0 生动的X!
8.1 苹果的世界
9.0 这是水



沉浸式学习,深度探索人类心智与创新实践 《心智的迷宫:认知科学前沿与设计伦理的交汇点》 (共三卷,精装典藏版) --- 第一卷:心智的微观结构——感知、记忆与决策的神经基础 内容梗概: 本书是理解人类行为与心智运作机制的里程碑式著作。它超越了传统心理学的框架,深入探讨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交叉领域的最新突破。我们不再将“用户”视为一个抽象的黑箱,而是剖析其内部精密的运作系统。 第一部分:感觉输入的解析 本卷首先对人类的感官系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剖。从视觉皮层对形状、颜色和运动的编码,到听觉系统对韵律和意义的快速提取,我们详细阐述了信息如何被物理世界转化为可供大脑处理的信号。重点聚焦于“注意力资源”的稀缺性——即便是最强大的处理器,其带宽也是有限的。我们将展示如何通过优化信息的呈现密度和对比度,来有效引导用户的认知负荷,避免“信息过载疲劳”。 第二部分:记忆的层次与遗忘的艺术 记忆并非一个单一的存储库,而是多层次、动态重构的过程。本部分详细考察了工作记忆(短期持有与操作)、情景记忆(个人经历的编码)和语义记忆(事实与概念)的生理基础。我们不仅探讨了如何设计能够被“固化”到长期记忆中的信息结构,更引入了一个颠覆性的概念:“适度遗忘的设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的学习和使用依赖于对不重要信息的自然过滤。本书提供了基于记忆衰减曲线的界面设计策略,确保关键信息在需要时能够被快速提取,而干扰信息则能自然淡出。 第三部分:非理性决策的动力学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被置于神经科学的显微镜下审视。我们探索了系统一(快速、直觉)和系统二(慢速、理性)在日常选择中的博弈。书中通过对奖赏系统(多巴胺通路)和风险评估机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人类决策中的系统性偏差——如锚定效应、损失厌恶和现状偏见——的生物学根源。这为设计更具人性化、更能促进用户采纳和留存的激励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强调了信任建立过程中的情感回路作用。 --- 第二卷:从认知到创造——复杂问题的解决与创新心流 内容梗概: 如果说第一卷是描绘了“硬件”的运作机制,那么第二卷则着眼于“软件”的运行——即人类如何利用这些心智工具来解决复杂问题、实现创造性突破,并最终进入心流状态。本书构建了一个从洞察力获取到创新落地的完整流程模型。 第一部分:问题空间的构建与概念重组 创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对现有知识的有效重组。本卷重点剖析了“顿悟”(Insight)的发生机制,以及它如何与逻辑推理并行不悖。我们探讨了“功能固着”的心理障碍,并提供了打破思维定势的认知工具包,包括类比思维、反向思考和情境转换训练。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构建清晰、多维度的“问题空间图谱”,帮助设计者或研究者定位到尚未被满足的深层需求。 第二部分:心流体验的工程学 心流,作为高效能与深度满足的心理状态,是所有优秀体验的终极目标。本部分不再将心流视为一种偶然的幸运,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可被工程化实现的系统。我们量化了进入心流所需的“挑战与技能平衡点”,并将其应用于复杂任务的流程设计中。关键在于:如何精确地控制反馈的即时性、任务的难度梯度,以及用户对其进度的透明感知。本书提供了大量实战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细微的界面调整,将用户从“努力工作”的状态引导至“自然沉浸”的状态。 第三部分:集体智慧与涌现性设计 人类心智的强大在于其协作能力。本卷扩展到群体认知层面,探讨了小团队和大型社群中如何实现“涌现式智能”。我们分析了有效沟通结构(如信息流动的拓扑结构)对集体决策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机制来确保少数派观点也能被有效纳入考量,防止“群体思维”的负面效应。这为构建能够自我修正和迭代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 --- 第三卷:伦理边界与未来展望——责任心智与技术治理 内容梗概: 随着技术对人类心智的干预日益深入,设计者的伦理责任变得空前重要。第三卷探讨了设计决策背后的道德哲学基础,以及如何在追求效率和创新的同时,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一部分:数字时代的操控与自主性 本书严肃审视了“暗模式”(Dark Patterns)背后的认知操纵技术。我们深入剖析了利用损失厌恶和时间紧迫感来驱动用户行为的机制,并将其置于后果主义和道义论的伦理框架下进行批判性分析。核心讨论围绕“用户自主性”的边界:技术工具应该增强选择,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削弱选择权?书中提出了“透明度红线”,即设计者必须向用户清晰披露激励或反馈机制的意图。 第二部分:认知偏见与公平性 任何基于数据的系统都会内化设计者和训练数据中潜藏的偏见。本卷关注如何识别和减轻算法和界面设计中对特定人群的心智排斥。我们探讨了“认知公平性”,确保不同认知能力、文化背景和生理状态的用户都能获得同等质量的体验,而非仅仅是“可访问性”的基础满足。这包括对认知过载的系统性预防和对多模态交互的伦理选择。 第三部分:面向长远福祉的设计哲学 终章展望了技术与心智的未来关系。本书倡导一种“韧性设计”哲学,即系统不仅要能快速解决眼前问题,更要能帮助用户建立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心智能力。我们探讨了如何设计能够促进深度思考、培养长期专注力,而非仅仅追求短暂点击的界面。最终,本书呼吁设计领域回归其核心使命:以对人类心智的深刻理解为基石,构建一个更加负责、更具人文关怀的数字世界。 --- 本书特色: 跨学科整合: 融合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行为经济学和伦理学。 深度实证: 详尽分析多个前沿研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解释。 思辨性强: 引导读者超越工具层面,思考技术干预心智的深层哲学意义。 视觉呈现: 大量使用高精度的心智模型图表和结构示意图,辅助复杂概念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3. 视角:一个关注技术前沿与产业变革的设计师对“AI时代”的预判和应对 最让我眼前一亮,也是最让我感到紧迫的,是关于“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这一章节。在这个技术变革如此迅猛的当下,如果产品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交互逻辑上,无疑会被快速淘汰。这本书对于AI如何重塑用户期待和交互范式,给出了非常前瞻性的分析。它没有陷入对LLM技术的过度神化,而是务实地探讨了在人机协作界面中,如何保持产品的“人性化锚点”,以及如何设计出既能利用AI算力、又不让用户感到疏离的桥梁。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价值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思考框架——即如何从“操作指导型”设计转向“意图理解型”设计。它强调了数据伦理和透明度在AI产品中的核心地位,这在很多侧重效率的书籍中是很少被强调的深度。

评分

1. 视角:一个初入产品设计领域的新手对“用户体验”核心概念的初步领悟 刚刚翻开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踏实。这不是那种空泛地谈论“用户至上”的口号书,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领着我走进产品设计的真实世界。我之前对“用户体验”的理解非常浅薄,总觉得无非就是界面好看、操作顺畅。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明白,UX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关乎用户从接触产品到形成长期依赖的每一个触点。书里对“痛点挖掘”和“需求建模”的阐述特别细致,那种将抽象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可量化的设计指标的方法,对我这个新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尤其欣赏它在案例分析中对“决策树”和“心智模型”的剖析,让我意识到,优秀的产品设计绝不是灵光乍现,而是严谨的逻辑推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的结合。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看待App或网站的眼光都变了,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使用者,而是开始下意识地去拆解背后的设计意图,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我近期最大的收获。它为我后续的学习打下了一个极其坚实的基础。

评分

5. 视角:一个追求产品“美感”与“叙事性”的资深UX撰稿人对整体风格的感受 读完全套书,我感觉它像是一部结构精巧的交响乐。虽然涵盖了从用户研究到AI适应的广泛主题,但整体的叙事流是极其连贯且具有美感的。它成功地将冰冷的技术逻辑与温暖的用户洞察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富有感染力的产品美学。我特别欣赏它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隐喻的手法,比如将用户旅程比作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这种文学性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也使得那些枯燥的流程变得生动起来。这套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割裂“功能性”与“情感性”——它证明了最优秀的产品设计,一定是功能严谨、体验流畅,同时又能在情感层面与用户产生深度共鸣的。它引导我超越了单纯的“功能实现者”身份,去扮演一个“体验叙事者”的角色,这对我后续的内容策略和品牌语境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灵感。

评分

2. 视角:一个资深产品经理对“产品进化论”与“思维方法论”的批判性反思 坦白说,市面上关于产品经理成长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停留在“如何写好PRD”或“如何管理敏捷团队”的战术层面。然而,这套书真正触及了“道”的层面,特别是关于“产品经理进化论”的部分,它挑战了我过去几年形成的一些固有认知。我曾一度陷入功能堆砌的怪圈,认为只要迭代得快,就能抓住市场。但书中关于“长期价值构建”和“产品哲学确立”的论述,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思:我的产品到底要为用户解决什么本质问题?进化论的视角非常宏大,它不局限于单一产品线,而是探讨了产品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管理重心应该如何切换。这种从战术执行者向战略思考者转型的引导,对于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感觉职业天花板快要到的中层PM来说,极具启发性。它不是教你“做什么”,而是让你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度上的挖掘,远超一般指导手册的范畴。

评分

4. 视角:一位软件开发背景的工程师对“交互设计”细节的严谨性赞赏 我本身是做底层开发的,通常对过于偏重“感觉”和“艺术性”的设计理论持保留态度。但这套书中的“交互设计软件”部分,却以一种近乎工程学的严谨性来阐述体验细节。它不仅仅停留在告诉你要“清晰”或“一致”,而是深入探讨了“视觉层级在降低认知负荷中的数学关系”,以及“动态反馈的延迟阈值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这种将设计规范建立在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基础上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我说服开发团队采纳某些设计的力度。当我可以引用书中对“菲茨定律”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分析时,我就不再是单纯地提出一个“我认为应该这样”的主观意见,而是基于一套成熟理论体系的专业建议。这种强调量化和可验证性的叙述风格,对于希望将设计落地、消除团队内模糊地带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大的福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