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经理进化论: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 | ||
| 定价 | 59.00 |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连诗路 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332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21317682 | |
《产品经理进化论: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以人工智能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与方法为主线,讲述了产品经理在人工智能浪潮中,从一般的互联网产品的产品经理升级到AI+产品的产品经理应该思考的问题,应该具有的产品感知,以及在产品中嵌入AI时应该如何解决问题。第*部分主要讲述人工智能时代产品经理是个新物种,在此大背景下产品经理应该具有的产品思维方式和产品策略。第*部分主要讲述产品经理如何搭建产品知识体系,如何运用产品策略及产品工具。第三部分主要撰写了产品经理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如何掌握好产品运营技能。*后一部分主介绍产品经理如何将大数据、场景思维、人工智能融入到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
连诗路,毕业于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社区文章阅读量超过390000。前阿*巴巴需求挖掘产品经理,具有丰富的高并发系统设计、大数据挖掘经验。曾为多家互联网企业、智能硬件企业和投资者担任产品顾问,策划过多款软件和硬件产品。
很高兴看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的专栏作家把自己的知识梳理成书。新书不仅介绍了产品经理的思维训练、个人能力培养等内容,还重点介绍了产品经理在AI时代该如何转变思维,灵活使用智能时代的工具和方法、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打造影响千万人的优质产品。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创始人&CEO;——曹成明
一方面,新书介绍了产品经理如何找到好的需求,如何做好产品,以及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和打磨产品的方法论;另一方面,新书讲解了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产品经理如何使手里的产品更加智能,并介绍了产品经理在AI+时代的思维。特别推荐产品运营人员、希望从事或已经从事产品经理工作的人员阅读此书!
云家政创始人——薛帅
在AI时代,有的产品团队从事算法模型、数据训练模型的基础研发,有的产品团队偏向于AI的应用拓展,这本书重点讲解了产品经理、产品研发工程师该如何充分利用AI的优势,并特别指明了“在AI时代,产品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对需求的‘AI+转移’思维”。
北美控股总经理——路杰
第*部分 产品经理思维策略篇
第1章 产品经理是个新物种 2
1.1 产品经理进化的独特性——产品经理具有的8大特性、4大思维方法 2
1.1.1 新物种进化的独特性2
1.1.2 新物种的8大特性5
1.1.3 新物种的4大思维方法 8
1.2 产品经理的红与黑 13
第2章 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 19
2.1 产品的创新点源于跨界思维 19
2.1.1 跨界之一:从软件到硬件 20
2.1.2 跨界之二:从传统产品到互联网产品 22
2.1.3 跨界之三: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跨界 23
2.1.4 跨界之四:产品跨界运营 23
2.1.5 跨界之五:跨界设计思维 24
2.2 用户需求动态变更的思考方法 25
2.3 4种数据思维方法 29
2.3.1 第*种数据思维方法:相关关系思维 29
2.3.2 第*种数据思维方法:用户需求的整体与零碎思维 30
2.3.3 第三种数据思维方法:用户需求的精确与混杂思维 31
2.3.4 第四种数据思维方法:用户需求记忆思维 31
2.4 7种思维方式 33
2.4.1 空·雨·伞 33
2.4.2 5W1H 34
2.4.3 用矩阵分析法将问题视觉化 34
2.4.4 PDCA 35
2.4.5 费米推理 36
2.4.6 AIDMA法则 37
2.4.7 水平思考的6顶帽子 38
第3章 产品策略方法论 39
3.1 调动用户参与的产品4D设计策略 39
3.1.1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39
3.1.2 调动用户参与的设计 40
3.1.3 为用户体验而设计 40
3.2 4D产品设计法 45
3.2.1 第*条:Demand(需求) 45
3.2.2 第*条:Data(数据) 46
3.2.3 第三条:Deliver(快速反应) 47
3.2.4 第四条:Dynamic(动态) 47
3.3 产品敏捷设计流程 49
3.4 创新型产品的设计方法 55
3.5 产品经理自我定位的方法和实践 57
3.6 产品定位的方法和实践——以途牛公司为例 61
3.7 产品锚定法则 66
第4章 产品成功之路和产品初心 68
4.1 产品成功的*优路径 68
4.1.1 产品成功是一种磨难 68
4.1.2 摸索出需求的本质 69
4.1.3 产品经理如何培养持续的创造力 70
4.1.4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使得产品具有创造性的机会 71
4.2 产品初心 72
4.2.1 DAU超千万的发布经历 72
4.2.2 万人公司跨团队配合的经历 74
4.2.3 选择更容易变现的产品 74
4.2.4 宏观思维 75
4.2.5 创业的诱惑 75
4.2.6 产品经理的初心 75
第5章 产品经理的知识管理方法 77
5.1 智能时代产品经理的知识管理方法 77
5.1.1 建立知识管理体系 77
5.1.2 知识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78
5.1.3 产品经理的知识管理方法 78
5.1.4 常用的知识管理工具 79
5.1.5 书单 80
5.2 产品经理的认知迭代 82
5.2.1 认知迭代一:产品迭代策略的认知迭代 82
5.2.2 认知迭代二:人工智能时代的认知迭代 87
5.2.3 认知迭代三:内容时代的认知迭代 88
第*部分 产品经理技术工具篇
第6章 产品经理的技术工具箱 92
6.1 产品经理必须知道的技术要点 92
6.1.1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懂技术 92
6.1.2 产品经理应不应该懂技术 93
6.1.3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懂技术 95
6.1.4 软、硬件的技术点 95
6.1.5 小结 97
6.2 产品经理如何与用户体验设计师和谐共处 98
6.2.1 用户体验设计师——产品的“独行侠” 99
6.2.2 产品经理——产品的“所有者” 99
6.2.3 产品经理如何与设计师合作 100
6.2.4 设计师如何与产品经理合作 101
6.2.5 设计师如何从4个方面提升产品思维 104
6.3 产品研发流程 105
6.3.1 刚入行的产品经理应该掌握的产品研发流程 105
6.3.2 进阶阶段的产品经理应该掌握的产品研发流程 107
6.3.3 产品研发流程的“独孤九剑” 110
6.4 产品经理实用工具指南 117
6.4.1 思维导图类 117
6.4.2 流程图类 118
6.4.3 交流沟通类 119
6.4.4 原型设计类 119
6.4.5 需求、功能提炼交流类 120
6.4.6 电子文档制作及阅读类 121
6.4.7 图像处理类 121
6.4.8 项目管理类 121
6.4.9 测试工具类 122
6.4.10 用户需求调研类 122
6.4.11 产品灵感速记类 122
6.5 6个提升产品差异化的方法 123
6.5.1 用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提需求 123
6.5.2 打造差异化功能 124
6.5.3 产品运营的差异化 124
6.5.4 产品使用场景的差异化 125
6.5.5 情感化设计差异化 126
6.5.6 产品战略定位差异化 126
第7章 运营与产品需求管理技巧 128
7.1 轻松驾驭产品与运营的逻辑 128
7.2 运营人员如何从新手到达人 131
7.2.1 开始学习运营 131
7.2.2 通过实践来成长 132
7.2.3 运营人员的职业规划 132
7.2.4 运营达人 133
7.2.5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33
7.2.6 创造性地进行产品冷启动 134
7.3 运营获取用户需求的技巧 135
7.3.1 技巧一:竞品分析 136
7.3.2 技巧二:数据分析 136
7.3.3 技巧三:用户研究 136
7.3.4 技巧四:收集反馈 136
7.3.5 技巧五:搜索 137
7.3.6 技巧六:过滤需求 137
第8章 补位方法 139
8.1 救火理论 139
8.1.1 产品整体 139
8.1.2 产品前端技术 140
8.1.3 API接口 141
8.1.4 测试 142
8.2 补位思维 143
8.2.1 补位思维的重要性 143
8.2.2 补位思维对产品运营的4大影响 144
8.2.3 网红化补位运营时应该注意的3点 145
8.2.4 网红补位运营的简单示范——某运动网红补位电商平台 145
第9章 产品上线反馈的系统化操作 148
9.1 一*垂直产品上线到底有多少路要走 148
9.2 运营人员在产品上线时该做什么 150
9.2.1 产品上线前 150
9.2.2 产品上线后 151
9.3 处理用户反馈数据的方法 154
9.3.1 收集用户反馈数据 155
9.3.2 处理用户反馈数据的步骤 156
第10章 潜在需求的挖掘方法 159
10.1 如何挖掘潜在需求 159
10.1.1 意象尺度分析法 161
10.1.2 隐喻抽取技术 163
10.1.3 KJ法 165
10.1.4 领先用户技术法 166
10.2 获取需求的理论 168
10.2.1 理念一:创新需求理论 168
10.2.2 理念二:心理学理论 168
10.2.3 理念三:经济理论 169
10.2.4 理念四:引导理念 169
10.2.5 理念五:痛点理论 170
10.2.6 理念六:刚需理念 170
10.2.7 理念七:引*需求 170
第11章 推荐算法 172
11.1 从0到1迅速做出内容推荐系统 172
11.2 什么是算法——从产品经理的角度了解算法 181
11.2.1 算法的地位 181
11.2.2 算法的特征 184
11.2.3 算法的要素 184
11.2.4 算法的方法 184
第三部分 产品经理运营技能篇
第12章 定位运营 190
12.1 用户运营 190
12.1.1 用户运营前期的思维准备 190
12.1.2 运营人员的综合素质 194
12.2 活动运营 197
12.2.1 活动运营的任务 197
12.2.2 活动运营的分类 197
12.2.3 做好活动运营的方法 198
12.2.4 总结一套活动运营的策略 202
12.3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运营方法 206
第13章 虚拟化人格运营 220
13.1 独特的IP产品运营方法论 220
13.1.1 塑造亲和力 221
13.1.2 运营具有“有销售力+有趣”虚拟化人格的“人” 222
13.1.3 嵌入 223
13.1.4 多元孵化虚拟化人格平台 224
13.2 IP化的产品理念 225
第14章 自媒体与内容 227
14.1 从0到1打造内容自媒体 227
14.1.1 如何获得第*批粉丝 227
14.1.2 自媒体内容的选择 227
14.1.3 自媒体内容的核心思维——用户思维 229
14.1.4 坚持 229
14.2 《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的运营策略 229
14.2.1 罗辑思维 230
14.2.2 吴晓波频道 236
14.3 社群化是产品运营*重要的一个机遇 239
14.3.1 社群经济不是粉丝经济 240
14.3.2 社群实操案例分析 240
第四部分 构建完善的产品方法论
第15章 用大数据思维“死磕”需求 246
15.1 大数据论与唯大数据论 246
15.2 从数据到大数据对产品经理的启发 250
15.2.1 从数据到大数据 251
15.2.2 产品经理应有的启发 253
15.2.3 大数据相关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 254
第16章 逆向思维 256
16.1 产品7大逆向思维方法 256
16.2 逆向性产品设计思维 264
第17章 场景思维产品模式 269
17.1 场景方法论之产品运营 269
17.1.1 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看场景 269
17.1.2 场景是以人为中心的连接思维路径 270
17.1.3 构建场景的5种力量 270
17.1.4 产品运营的核心是场景化的内容和体验 272
17.1.5 产品运营场景化的重要性 273
17.2 场景思维在产品运营领域的方法论 274
17.2.1 场景思维方法论用于产品运营的特点 274
17.2.2 产品运营推广信息的场景化构建 276
17.2.3 传统企业场景化运营的案例 278
第18章 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 280
18.1 AI发展的6大阶段 280
18.2 与产品经理相关的人工智能有潜力的领域 283
18.3 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 285
18.3.1 深度学习让计算机更智能 287
18.3.2 产品的驱动原力 288
18.3.3 大型互联网公司是如何训练识别和检测算法系统的 290
18.3.4 总结 293
18.4 AI+时代的产品智慧 294
18.4.1 深度理解人工智能中“智”的概念 294
18.4.2 再看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294
18.4.3 产品经理迈向*级人工智能的产品思维策略 297
18.5 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和案例 301
18.5.1 围绕“产品效率改变世界”进行思考 301
18.5.2 以“产品有价值”为核心进行思考 302
18.5.3 AI+产品案例 302
| 完*用户体验:产品设计思维与案例(全彩) | ||
| 定价 | 119.00 |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4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Brian Solis(布瑞恩·索利斯)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21337390 | |
用户体验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也是设计领域*热门的趋势之一。本书作者Brian Solis首先界定了何为数字时代的用户体验,*后落到具体的设计层面的指导,期间穿插着有趣的实例:如好莱坞故事语言中如何使用声音、色彩、语言等形成体验架构,博弈论和Storyboarding如何影响用户体验。
Brian Solis(布瑞恩?索利斯),全球公认的新媒体领域意见之一、畅销书作者,数据分析师、社会学家和未来主义者,奥特米特集团(Altimeter)负责人,曾率领咨询及变革管理部门为全球范围内的《财富》500强公司及新兴企业服务。在全球企业战略和市场营销圈非常知名。
宫鑫:射手学院创始人,曾任百度认证负责人,品众互动首*优化师。著有《Google广告优化与工具》;主持编写《百度推广-搜索营销新视角》《点金时刻-搜索营销实战前沿》;译有 《精通搜索分析》、《转化:提升网站流量和转化率的技巧》、《数字营销解析》、《搜索引擎优化(SEO)方法与技巧》(第5版)等。
1.0 这是X
1.1 CX = $
1.2 媒介 = 信息
1.3 视角的馈赠
2.0 先天VS后天
2.1 拟真设计
2.2 商业遇上设计
2.3 关键时刻
3.0 RIFE周期
3.1 用户体验回归
3.2 网格
4.0 数字优先
4.1 以人为主的设计
4.2 BX + UX + CX = X
4.3 人性算法
5.0 地图就是我们
5.1 旅程绘制
5.2 体验图
6.0 神圣的人物角色
6.1 讲故事
6.2 故事板
7.0 体验流程
8.0 生动的X!
8.1 苹果的世界
9.0 这是水
3. 视角:一个关注技术前沿与产业变革的设计师对“AI时代”的预判和应对 最让我眼前一亮,也是最让我感到紧迫的,是关于“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这一章节。在这个技术变革如此迅猛的当下,如果产品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交互逻辑上,无疑会被快速淘汰。这本书对于AI如何重塑用户期待和交互范式,给出了非常前瞻性的分析。它没有陷入对LLM技术的过度神化,而是务实地探讨了在人机协作界面中,如何保持产品的“人性化锚点”,以及如何设计出既能利用AI算力、又不让用户感到疏离的桥梁。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价值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思考框架——即如何从“操作指导型”设计转向“意图理解型”设计。它强调了数据伦理和透明度在AI产品中的核心地位,这在很多侧重效率的书籍中是很少被强调的深度。
评分1. 视角:一个初入产品设计领域的新手对“用户体验”核心概念的初步领悟 刚刚翻开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踏实。这不是那种空泛地谈论“用户至上”的口号书,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领着我走进产品设计的真实世界。我之前对“用户体验”的理解非常浅薄,总觉得无非就是界面好看、操作顺畅。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明白,UX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关乎用户从接触产品到形成长期依赖的每一个触点。书里对“痛点挖掘”和“需求建模”的阐述特别细致,那种将抽象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可量化的设计指标的方法,对我这个新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尤其欣赏它在案例分析中对“决策树”和“心智模型”的剖析,让我意识到,优秀的产品设计绝不是灵光乍现,而是严谨的逻辑推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的结合。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看待App或网站的眼光都变了,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使用者,而是开始下意识地去拆解背后的设计意图,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我近期最大的收获。它为我后续的学习打下了一个极其坚实的基础。
评分5. 视角:一个追求产品“美感”与“叙事性”的资深UX撰稿人对整体风格的感受 读完全套书,我感觉它像是一部结构精巧的交响乐。虽然涵盖了从用户研究到AI适应的广泛主题,但整体的叙事流是极其连贯且具有美感的。它成功地将冰冷的技术逻辑与温暖的用户洞察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富有感染力的产品美学。我特别欣赏它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隐喻的手法,比如将用户旅程比作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这种文学性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也使得那些枯燥的流程变得生动起来。这套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割裂“功能性”与“情感性”——它证明了最优秀的产品设计,一定是功能严谨、体验流畅,同时又能在情感层面与用户产生深度共鸣的。它引导我超越了单纯的“功能实现者”身份,去扮演一个“体验叙事者”的角色,这对我后续的内容策略和品牌语境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灵感。
评分2. 视角:一个资深产品经理对“产品进化论”与“思维方法论”的批判性反思 坦白说,市面上关于产品经理成长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停留在“如何写好PRD”或“如何管理敏捷团队”的战术层面。然而,这套书真正触及了“道”的层面,特别是关于“产品经理进化论”的部分,它挑战了我过去几年形成的一些固有认知。我曾一度陷入功能堆砌的怪圈,认为只要迭代得快,就能抓住市场。但书中关于“长期价值构建”和“产品哲学确立”的论述,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思:我的产品到底要为用户解决什么本质问题?进化论的视角非常宏大,它不局限于单一产品线,而是探讨了产品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管理重心应该如何切换。这种从战术执行者向战略思考者转型的引导,对于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感觉职业天花板快要到的中层PM来说,极具启发性。它不是教你“做什么”,而是让你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度上的挖掘,远超一般指导手册的范畴。
评分4. 视角:一位软件开发背景的工程师对“交互设计”细节的严谨性赞赏 我本身是做底层开发的,通常对过于偏重“感觉”和“艺术性”的设计理论持保留态度。但这套书中的“交互设计软件”部分,却以一种近乎工程学的严谨性来阐述体验细节。它不仅仅停留在告诉你要“清晰”或“一致”,而是深入探讨了“视觉层级在降低认知负荷中的数学关系”,以及“动态反馈的延迟阈值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这种将设计规范建立在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基础上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我说服开发团队采纳某些设计的力度。当我可以引用书中对“菲茨定律”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分析时,我就不再是单纯地提出一个“我认为应该这样”的主观意见,而是基于一套成熟理论体系的专业建议。这种强调量化和可验证性的叙述风格,对于希望将设计落地、消除团队内模糊地带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大的福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