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湿度查算表(甲种本)
定价:80.00元
作者:中国气象局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6-05-01
ISBN:9787502903671
字数:
页码:336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工具书>百科全书
内容提要
本表主要由表1湿球结冰部分,表2湿球未结冰部分及表3湿球温度订正值组成。此外,还有当气温低于一20℃时,以干球温度t和湿敏电容测得或经订正后的毛发湿度表数值U反查水汽压e和温度td的表4,以及气压较低、湿度较小时查算订正参数n值的附加表--表5。
本表的附表1是饱和水汽压表(纯水平液面饱和水汽压ew的温度范围为-49.9+49.9℃;纯水平冰面饱和水汽压ei的温度范围为-79.9~-0.O℃)。它除了用于饱和水汽压值的查取外,还可由温度td从表中查取水汽压e,或以水汽压e反查温度td。
附表2至附表5是不同型号干湿表的湿球温度订正值。它们是分别以各种仪器相应的干湿表系数(A),在的气压范围内编制的。不同干湿表经过各自的湿球温度订正值的订正后,就可从表1或表2查取空气湿度。
目录
一、说明
二、查算表
表1湿球结冰部分
干球温度在0℃以下部分
干球温度在0℃以上部分
表2湿球未结冰部分
干球温度在0℃以下部分
干球温度在0℃以上部分
表3湿球温度的气压订正值△tw(℃)
表4干球温度小于一20℃由相对
湿度U反查e、td表
表5n值附加表
(一)湿球结冰部分
(二)湿球未结冰部分
附表1 饱和水汽压表
(一)纯水平液面(过冷却水)饱和水汽压ew(hPa)
(二)纯水平冰面饱和水汽压ei(hPa)
附表2 干湿表(通风速度2.5 m/s)
湿球温度订正值△tw(℃)
附表3 干湿表(自然通风速度0.4 m/s)
湿球温度订正值△tw(℃)
附表4 干湿表(自然通风速度0.4 m/s)
湿球温度订正值△tw(℃)
附表5 干湿表(自然通风速度0.8 m/s)
湿球温度订正值△tw(℃)
作者介绍
工具书>百科全书
文摘
工具书>百科全书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湿度查算表(甲种本)》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极其严谨和不苟言笑。它的排版风格近乎于刻板,每一个字符、每一个分隔线似乎都经过了最严格的数学运算来确定其位置。我尝试用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角度去理解它,比如,我把这本书想象成是某个古老建筑的施工蓝图的一部分,里面详细记载了如何维持某个密闭空间内的理想环境。我发现自己不断地在不同章节之间来回跳转,试图建立起公式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但这本书本身并没有提供这座桥梁的材料清单。它假设读者已经完全了解所有基础理论。我甚至开始联想,拿着这本书的人,可能正身处一个需要极度精确温湿度控制的无尘车间,或者正在进行一项对环境要求苛刻的化学实验。对我而言,它是一本高不可攀的“技术圣经”,虽然我能感受到它背后蕴含的巨大知识体系,但那座山峰太过陡峭,我只能远远地瞻仰其轮廓,而无法真正踏足其境。
评分说实话,我对于这种技术性极强的书籍一向是敬而远之的,但这次的《湿度查算表(甲种本)》实在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我本意是想找一本关于园艺养护的书籍,因为我的阳台植物最近总是状态不佳,我以为“湿度”这个词也许和植物生长有关。结果呢,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而且是朝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书里充斥着各种系数和修正因子,图表复杂得让人眼花缭乱,根本没有配上任何生动的插图或者案例分析来帮助理解。我试着理解其中关于不同大气压力下湿度的变化规律,但很快我就败下阵来。这感觉就像是直接被扔进了一个高级物理实验室,四周都是我叫不出名字的仪器和闪烁的指示灯。我试图在目录里寻找“室内环境调节”或者“家庭应用指南”之类的词条,但显然,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那些需要精确计算的工程师或者科研人员,而不是像我这样只是想让我的绿萝长得好一点的普通人。这本书的严肃性,让我觉得它更适合放在图书馆的档案室里,而不是在咖啡馆的角落里被我翻阅。
评分说真的,这《湿度查算表(甲种本)》的厚度,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敬畏。我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一本小册子,但它沉甸甸的分量,暗示着其中蕴含的数据量是何等庞大。我翻开第一页,迎接我的是密集的网格和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数值。我个人对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有着天然的兴趣,但即便是对我而言,试图直接从这些表格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也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对相关物理定律的深刻理解。它就像是一个信息密度极高的黑匣子,只有掌握了特定的“钥匙”——也就是使用说明和背景知识——才能开启它的价值。我无法在其中找到任何可以放松心情的段落,没有引人入胜的开篇,没有作者的絮语,更没有一点点的闲聊。它完全是为效率而生,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快速提供某个特定湿度参数的准确对应值。这种极致的功利性,让它与我通常追求的阅读体验背道而驰,它更像是一本被锁在保险柜里的参考资料。
评分当我拿起《湿度查算表(甲种本)》时,一股强烈的年代感扑面而来。这本书的纸张泛黄,印刷的油墨带着一种旧书特有的味道,似乎每一页都承载着几十年的历史和无数次的查阅。我抱着一丝对老式工具书的好奇心翻开它,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过时的但有趣的科学知识。然而,这本书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似乎是为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高精度环境控制工作而设计的。我注意到其中一些数据单位和计算方法,现在看来可能已经被新的标准所取代,这更增添了它的“古董”属性。我试图寻找一些关于气候历史变迁的蛛丝马迹,看看在过去,人们是如何通过这样的表格来记录和预测湿度的,但这本书的重点显然完全不在于叙事或历史回顾,它只专注于提供快速、准确的计算结果。这种纯粹的功能性,使得它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既专业又有些许的疏离感。它不是一本用来“阅读”的书,而是一件需要被“操作”的工具。
评分这本《湿度查算表(甲种本)》,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着实是愣了一下。它这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浓厚的专业气息,跟我平时爱看的那些小说、历史传记完全沾不上边。我本来是想找点轻松愉快的读物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结果误打误撞拿到了这本“宝典”。不过,既然已经打开了,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了翻。里面的内容,简直就是一堆密密麻麻的数字、图表和复杂的公式,看得我头都大了。我对着那些横竖交错的表格,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解一道看不懂的密码。我努力地想从中解读出点什么有用的信息,比如它是不是某个特定行业的操作指南?但那些术语,什么“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小心拿到了某个精密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的附录。这书的装帧倒是挺朴实,没什么花哨的设计,一看就知道是工具书的风格,那种实用至上的感觉扑面而来。如果不是我搞错了,这本书对于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可能更像是一块沉重的石头,而不是一本可以消磨时光的伴侣。我最后还是把它放回了书架,希望能找到真正适合我的那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