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能源利用投入产出分析
定价:48.00元
作者:宋辉,刘新建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092110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能耗强度问题是当代国民经济运行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降低能耗强度既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2012年7月11日,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规划要求确保到2015年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即能耗强度)比2010年下降16%的约束性目标。“十五”期间我国的能耗强度快速攀升,“十一五”的规划目标勉强完成,要完成“十二五”的规划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十二五”期间如未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强化。从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从国际看,围绕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博弈更加激烈。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开征碳税并计划实施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不少发达国家大幅增加投入,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领域创新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
因此,降低能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内容提要
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和统计测度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作者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发明的投入产出技术为主要方法,辅以其他计量分析,从加快构建我国节能型产业体系、制定行业节能目标、引进先进节能技术和理顺能源价格等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方法,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1)提出多因素多阶影响统计测度方法
如何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进行系统分析,使中国能耗强度得到持续降低,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发展及能耗情况进行统计测度是其根本。如果用学界较为流行的两种方法分析我国能耗下降的各因素贡献,一般结论是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都做出了贡献,只是技术节能的贡献比较高,这就掩盖了我国一段时期内产业结构变动实际上加重了能耗问题的事实。该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多因素多阶影响统计测度方法,借此对我国1997年以来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出了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影响变化的贡献率,对于制定产业政策和降低能耗保障措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编制两种新的投入产出模型
一是不变价投入产出模型。为进行不同时期的经济比较,编制不变价格数据系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不变价投入产出模型对于应用投入产出技术非常重要。该书以国家统计局编制的现价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利用各种基础数据和数量方法编制了新的不变价投入产出模型,为进行经济结构、能源消费等比较问题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是混合型实物—价值投入产出模型。该模型是研究宏观价格问题的重要数据基础,能够将经济系统中的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更全面、系统地反映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状态,为研究我国能源产品价格合理性问题提供了分析工具。
(3)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的方案测算
该书从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高、中、低三种目标方案。通过分析得出,采用比较折中而可行的“中方案”,到“十二五”期末,我国亿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17.75%,超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的规划目标1.75个百分点。
(4)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作者通过对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得出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价格因素是影响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进步节能和价格管理节能3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并尝试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为我国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和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目录
章 能源利用效率及统计测度概述
1.1研究现状、目的与意义
1.1.1外研究现状
1.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研究依据的科学理论
1.2.1投入产出分析理论
1.2.2计量经济学理论
1.3研究内容、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能源利用效率的概念及统计测度方法
2.1能源利用效率概念分析
2.2能源利用效率统计测度体系
2.2.1物理能源利用效率统计测度体系
2.2.2经济能源利用效率统计测度体系
2.3能源利用效率定义及其统计测度评述
2.3.1能源利用效率的内涵及其统计测度内容
2.3.2能源投入的统计测度
2.3.3能源产出的统计测度
2.3.4全要素生产率的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2.4能耗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流行分析方法
2.4.1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
2.4.2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的流行方法
2.5多因素多阶影响统计测度方法的提出
2.5.1一般多因素多阶影响分析模型
2.5.2能耗强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基本模型
第3章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现状分析
3.1数据准备和中国2007年可比价表编制
3.1.1中国2007年可比价表的编制基础
3.1.2中国2007年40个部门可比价投入产出模型编制
3.2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概况
3.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变动概况(1980—2010)
3.2.2能耗强度变动的关键部门分析
3.3中国经济能耗强度影响因素分析(1997—2007)
3.3.11997—2002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3.22002—200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3.32005—2007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3.41997—200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影响因素总分析
3.3.52002~2007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3.61997—2007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3.7基本结论
3.4行业部门产出能耗强度的变化趋势
3.4.1农业
3.4.2矿产采选工业
3.4.3食品工业
3.4.4纺织服装工业
3.4.5木制品及文体用品制造业
3.4.6化学工业
3.4.7金属及非金属矿物加工制品业
3.4.8机械制造业
3.4.9电子设备及其他制造业
3.4.10电热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4.11建筑业及其他行业
第4章 中国“十二五”能源利用效率预测
第5章 能源产品价格与中国能源效率关联机制分析
第6章 提高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对策分析及建议
第7章 统计测度系统程序使用说明书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宋辉,博士,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副理事长,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河北省技术经济与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投入产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享受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出版专著9部,发表期刊论文60多篇。
文摘
序言
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最先吸引我的是它所探讨的主题——“中国能源利用”。这个主题无疑是当今中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能源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制约其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上的空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中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能源结构、面临的瓶颈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尤其令我感兴趣的是“投入产出分析”这一方法论,它暗示了作者可能会从经济学角度来审视能源问题,分析能源投入如何转化为经济产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效率和损耗。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有深度的数据分析,例如不同行业的能源强度,或者能源价格波动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如果书中还能探讨政策制定的相关性,比如能源效率提升的政策工具,或者碳排放交易等,那将更具参考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对中国能源利用的复杂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并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济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中国能源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给我一种非常学术且严谨的感觉,这正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我长期从事与能源相关的行业,但常常感觉在宏观层面上对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缺乏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的“投入产出分析”几个字,让我看到了能够量化和评估能源使用效益的可能性。我非常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能源形式在生产、运输、使用以及末端处理等全生命周期内的投入与产出对比。例如,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在单位产出下分别需要多少能源投入,以及它们分别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我期待书中能运用严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或投入产出表等工具,对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精细的分析,并找出制约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同时,我也好奇作者是否会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或技术路线,以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的整体效益。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方法论的借鉴,希望能借此提升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十分考究,采用了一种沉稳而富有科技感的色调,搭配上抽象的能量流线图案,立刻吸引了我。我对于“能源利用”这个概念一直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它过于宏大和抽象,难以把握。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投入产出分析”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分析框架,似乎能够将那些飘渺的概念落地。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能源消耗与经济产出之间关系的量化数据和模型,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能源在经济活动中的扮演的角色。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探讨不同能源类型(如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在投入产出效率上的差异,这对于理解我们未来的能源结构转型至关重要。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构建这个分析体系,是基于宏观经济模型,还是更微观的企业层面分析?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来佐证其理论?我对那些能够帮助我构建清晰认知体系,能够将复杂问题拆解并提供解决思路的书籍总是充满好感。这本书给我的初步印象是严谨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相信它会成为我理解能源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入口。
评分初次瞥见这本书的标题,我被它所包含的“投入产出分析”深深吸引。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对其利用进行科学、量化的评估,却常常令人感到困惑。“中国能源利用”这个限定词,又将分析的范围聚焦于一个至关重要且复杂的区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运用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揭示中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它是否会像绘制一张精密的经济地图一样,描绘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在能源消耗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复杂联系?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能源效率的衡量标准,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能源配置来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也许它会剖析某些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投入产出特征,从而揭示其转型升级的方向。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能源的论述,更是一种对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和效率提升的深入洞察。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帮助我理解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如何在变化中抓住机遇。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效率”和“可持续性”这两个词。在中国这样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投入产出分析”这个词语,让我联想到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能够揭示能源在经济活动中的真实价值和成本。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中国在能源利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比如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技术瓶颈、以及环境压力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通过投入产出的视角,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可行的思路。例如,它是否会分析不同产业的能源转化效率,并对比它们的经济效益?是否会探讨能源价格的变动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量化的证据,来支持关于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讨论。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理解,我们在能源上的每一次投入,究竟能转化为多大的经济效益,又付出了怎样的环境代价?我对那些能够提供清晰逻辑和坚实数据支持的书籍情有独钟,相信这本书会给我带来全新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