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业务常见风险及应对-银行.信托.证券.资管

非标业务常见风险及应对-银行.信托.证券.资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严骄 著
图书标签:
  • 非标业务
  • 风险管理
  • 银行
  • 信托
  • 证券
  • 资产管理
  • 金融风险
  • 投资风险
  • 合规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新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法制
ISBN:9787509392003
商品编码:28786804521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非标业务常见风险及应对-银行.信托.证券.资管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作者:严骄 译者: 开本: 大64开
定价: 86.00 页数: 印次: 2
ISBN号:9787509392003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非标业务模式解读 常见风险防范建议】*一线律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系统勾勒非标业务风险轮廓*从非标业务的含义及主要模式讲起,以业务主体、融资项目、投资方式、增信措施以及项目文本为专题,就非标业务中常见风险逐一分析*精选典型案例,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件争议焦点,提炼案例适用要点。 *详尽收录相关法律法规,便于读者查阅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从非标业务的含义及主要模式讲起,以业务主体、融资项目、投资方式、增新措施以及项目文本为专题,就非标业务中常见的风险进行了逐一分析,并附上详尽的案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就相关风险点做了重点提示,给出了风险防范提示。

作者简介

严骄,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贵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严骄律师擅长于金融产品设计、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等业务,在交易场所专项法律服务 、新三板及IPO专项法律服务、债权融资及资产证券化专项法律服务、公司综合法律服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李红成,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香山财富研究院研究员。李红成律师擅长股权资本市场、债权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银行金融等业务,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

目录

第一章 非标业务概述 001 一、非标业务的概念 002 (一)“标”与“非标”的划分 002 (二)非标业务的出现 004 (三)非标资产概念 005 二、非标业务的主要模式 007 (一)“银信”模式 008 (二)“银证”模式 012 (三)产业基金模式 013 (四)“证信”模式 014 三、“证信”模式分析 014 (一)“证信”模式介绍 014 (二)“证信”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035 第二章 非标业务融资、担保主体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053 一、非标业务中与上市公司相关的问题 054 (一)概述 054 (二)上市公司作为融资人需关注的问题 055 (三)上市公司作为担保人需关注的问题 068 (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需关注的问题 100 二、非标业务中与“新三板”公司相关的问题 117 (一)概述 117 (二)“新三板”公司作为融资人需关注的问题 120 (三)“新三板”公司作为担保人需关注的问题 121 (四)“新三板”公司信息披露需关注的问题 127 (五)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129 三、非标业务中与国有独资公司相关的问题 142 (一)国有独资公司作为融资人需关注的问题 145 (二)国有独资公司作为担保人需关注的问题 149 (三)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156 四、非标业务中与有限合伙相关的问题 159 (一)有限合伙作为融资主体需关注的问题 160 (二)有限合伙作为担保主体需关注的问题 161 五、非标业务中与境外企业相关的问题 167 六、非标业务中与融资担保公司相关的问题 184 (一)概述 184 (二)融资担保需关注的问题 184 (三)融资再担保需关注的问题 187 第三章 非标业务融资项目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193 一、与“两高一剩”融资相关的问题 194 (一)概述 194 (二)“两高一剩”融资需关注的问题 196 二、与房地产融资相关的问题 198 (一)概述 198 (二)房地产非标融资模式 198 三、与土地储备融资相关的问题 201 第四章 非标业务融资方式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205 一、流动资金贷款 206 (一)概念 206 (二)流动资金贷款需关注的问题 206 二、固定资产贷款 214 (一)概念 214 (二)固定资产贷款需关注的问题 215 三、资产收益权转让与回购 228 (一)资产收益权的含义 228 (二)资产收益权的分类 229 (三)资产收益权转让与回购业务模式 235 (四)收益权转让及回购业务需关注的问题 238 四、“明股实债” 254 (一)“明股实债”的含义 254 (二)“明股实债”的交易结构 255 (三)“明股实债”需关注的问题 257 第五章 非标业务增信措施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267 一、与担保增信相关的问题 268 (一)保证 268 (二)抵押 285 (三)质押 313 二、与保险增信相关的问题 349 (一)信用保证保险的含义 349 (二)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 351 (三)债权受让人的索赔问题 356 (四)赔款受让人的索赔问题 361 (五)保证保险中反担保的效力问题 366 三、与票据增信相关的问题 367 (一)票据质权的设立条件 367 (二)票据的持有人 371 (三)票据的质权人 372 (四)票据质权的实现 374 (五)票据纠纷的管辖 380 四、与政府信用相关的问题 385 五、与结构化分层相关的问题 390 六、与债权转让相关的问题 395 七、与收益权转让相关的问题 401 八、与差额补足相关的问题 401 九、与让与担保相关的问题 406 十、溢价回购 413 第六章 非标业务项目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23 一、项目文本清单 424 (一)文件编号 424 (二)文件名称 425 (三)签署主体 425 (四)主要内容 425 (五)签署节点 426 (六)备注信息 426 二、项目文本的类型和特点 426 三、决议类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27 (一)决议主体方面 427 (二)决议程序方面 429 (三)决议内容方面 432 (四)决议签署方面 436 四、协议类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42 (一)协议合规性方面 442 (二)协议内容方面 442 (三)协议形式方面 451 (四)协议签署方面 452 五、预留类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52


金融风控与合规前沿:数字时代下的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 导言:金融业态的深刻变革与新挑战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金融科技(FinTech)的迅猛发展,传统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业务环境正经历着颠覆性的重塑。银行、信托、证券和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板块,在追求创新、提升效率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同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高风险挑战。本著作旨在深入剖析在当前监管趋严、技术迭代加速的宏观背景下,金融机构如何构建一套系统化、前瞻性的风险管理与合规框架,以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书将聚焦于标准化业务的优化升级,而非那些界限模糊、操作依赖人为主观判断的“非标”领域。 第一部分: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业务风控体系重构 本部分将全面探讨在全流程数字化和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下,如何对标准化、流程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进行精细化风险控制。 第一章:信贷资产组合管理与信用风险量化模型优化 本章将重点讨论传统公司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标准消费金融等标准化信贷业务中的风险识别与定价。我们将深入探讨预期损失(ECL)模型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9)框架下的落地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构建多维度、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分卡系统,实现对优质客户群体的精准筛选。内容将涵盖: 1. 数据源的整合与治理: 如何有效利用公共数据、第三方征信数据及机构内部交易数据,清洗数据偏差,确保模型输入的高质量。 2. 压力测试与情景分析: 针对宏观经济波动、行业周期性风险,设计标准化压力测试场景,评估信贷组合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 3. 集中度风险的量化与监控: 针对某一特定行业、某一特定地域或某一特定担保类型的集中风险,建立实时预警机制和动态调整策略。 第二章:证券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对冲与流动性管理 本章聚焦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侧重于标准化策略如指数增强、量化对冲中的可回溯模型)、以及自营投资业务中的风险管理。重点将放在对市场风险的精细化处理和对流动性风险的提前布局。 1. VaR与ES模型的应用深化: 对比历史模拟法、参数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优劣,并讨论如何将条件风险价值(CVaR,即ES)纳入日常风险计量体系,以更好地捕捉尾部风险。 2. 衍生品在套期保值中的规范运用: 探讨股指期货、利率互换等标准化衍生工具在对冲标准化持仓风险时的操作规范、保证金管理及交叉验证机制。 3. 标准化资产的流动性压力测试: 针对不同等级债券、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化权益资产,建立赎回压力下的头寸削减路径规划,确保在市场恐慌时机构的稳定运作。 第三章: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中的客户适宜性审查 本部分着重于信托和资管子公司在设计和销售标准化理财产品(如固定收益类产品、标准集合计划)时,如何严格遵守“卖者尽责”和“买者适当”的监管要求。 1. 产品风险等级划分的标准化流程: 建立清晰、可复用的风险识别矩阵,确保产品说明书中的风险揭示与实际投资范围严格匹配。 2. 客户画像与KYC的深度融合: 利用科技手段,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投资目标进行持续的动态评估,并将其与产品匹配度进行校验。 3. 信息披露的合规性与透明度: 确保所有关于产品净值波动、费用结构、业绩比较基准的披露清晰、及时且无误导性。 第二部分:合规治理与科技驱动的运营风险防控 在数字化时代,运营流程的复杂性与数据的集中性,使得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成为新的焦点。本部分将着眼于流程的标准化优化和技术的安全应用。 第四章:金融科技应用中的数据安全与模型治理 本章聚焦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标准化业务中的应用,并探讨如何有效管理由此带来的新风险。 1. 模型风险管理(MRM)框架的构建: 针对用于信贷审批、交易执行、定价决策的量化模型,建立从模型开发、验证、部署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强调模型的可解释性(Explainability)和稳定性(Robustness)。 2. 反洗钱(AML)与制裁合规的自动化升级: 探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优化交易监控系统的误报率,提高对可疑交易的识别效率,特别是在高频、大批量的标准化跨境汇款和证券交易中。 3. 云服务与第三方风险评估: 规范对提供核心IT基础设施或数据分析服务的外部供应商的尽职调查、安全审计和合同条款管理,确保数据主权和业务连续性。 第五章:内部控制与操作流程的精益化管理 本章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内部控制点,减少人为失误和流程漏洞,特别是在涉及跨部门协作的标准化业务流程中。 1. 授权与复核机制的数字化固化: 利用工作流管理系统,确保所有超过预设阈值的交易或决策,必须经过系统设定的多级授权和独立复核,杜绝“人情交易”或绕开审批的可能。 2. 交易后的核对与结算的自动化校验: 引入先进的对账系统,实时监控交易流水、资金流向和资产登记,确保“资金三方对口”的准确性。 3. 合规文化与持续培训: 强调合规不再是孤立的部门职能,而是嵌入到业务流程和员工绩效考核中的核心要素。建立针对新法规和新产品的快速响应式培训体系。 结语:迈向稳健的金融服务新纪元 本书核心在于强调,金融机构的长期成功依赖于对可预测、可量化、可审计的标准化业务的精益管理。通过建立起一套强健的风险计量体系、严格的合规流程以及现代化的技术支撑,金融机构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有效抵御系统性冲击,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稳健可靠的金融服务。本书为从业者提供了一份扎实的、侧重于系统性风险防控和流程优化的实操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前瞻性强,直击痛点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耳目一新,因为它并没有停留在对现有非标业务风险的简单总结,而是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前瞻性”。作者不仅指出了当下普遍存在的风险点,更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形态进行了预判和分析。在当前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新的非标业务模式正在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更加隐蔽和复杂。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特别是关于数字化风控、智能合约在非标业务中的应用以及相关风险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书中对监管趋势的把握也非常准确,能够帮助我们提前调整业务策略,规避潜在的合规风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回顾了过去的经验,更是为未来的挑战做好了准备。它让我意识到,在非标业务领域,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至关重要。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思想库”,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未来的金融风险。

评分

实战指南,如虎添翼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在于其极强的实操性。作者没有用枯燥的学术语言堆砌,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复杂的金融风险知识点拆解得明明白白。无论是涉及银行的同业代付、信托的通道业务,还是证券的场外衍生品、资管的嵌套结构,书中都对潜在的风险点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应对方法。例如,在信托业务部分,关于如何穿透底层资产、如何识别利益输送、如何规避兑付风险,作者都提供了详实的步骤和工具。这些内容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规避不必要的麻烦,提升风险管理效率。以前,我们在处理一些非标业务时,总会担心遗漏某个环节,或者低估某个风险,导致事后被动应对。但有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获得了一本“武功秘籍”,掌握了辨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内功心法”,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挑战,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评分

多维透视,洞察本质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不同金融机构在非标业务风险处理上的多维透视。它并没有将银行、信托、证券、资管视为孤立的个体,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风险传递机制。通过对各个主体风险特征的精准剖析,我深刻理解了为何在某些非标业务中,一个环节的风险可能迅速演变成全局性的危机。例如,书中对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信托计划的刚性兑付风险如何影响其他机构的信用,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这种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回到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非标业务的复杂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风险识别和评估的部分,作者不仅仅列举了常见的风险类型,还探讨了如何建立一套动态的风险监测体系,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风险的预警能力。这让我意识到,风险管理并非一成不 झालेले的套路,而是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迭代和优化的过程。阅读这本书,就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观景台上,能够俯瞰整个金融市场的非标业务风险图景,并且找到其中的关键脉络。

评分

初探宝典,豁然开朗 作为一名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从业者,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层出不穷的创新业务,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非标业务,其风险点隐藏得尤为深邃,一旦触碰,后果不堪设想。正当我为此焦头烂额之时,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并非简单罗列风险,而是深入剖析了银行、信托、证券、资管等不同机构在开展非标业务时可能遇到的共性与个性风险,并且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应对策略。书中关于风险识别的框架清晰,风险评估的维度全面,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业务,并提前预警潜在的危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将抽象的风险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感同身受,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脑海中混沌的非标业务图谱瞬间变得清晰起来,许多曾经困扰我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

逻辑严谨,结构清晰 坦白说,刚拿到这本书时,我担心它会是一本堆砌了大量法律条文和监管政策的枯燥读物。然而,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逻辑结构设计得非常严谨,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作者首先从非标业务的定义、特点入手,然后逐一剖析了银行、信托、证券、资管在其中的不同角色和风险点,最后给出了系统性的应对策略。每一个章节都围绕着核心主题展开,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乏实践的广度。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复杂金融工具的介绍,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解释清楚,并准确地指出其潜在的风险。这对于我这样非法律或非技术背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而且,书中引用的案例都非常有代表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风险概念,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这本书就像一本精心编排的“教科书”,每一个知识点都经过反复打磨,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掌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