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避险:预警未来中国经济44个谜底
定价:36.00元
售价:22.3元,便宜13.7元,折扣61
作者:杨连宁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108176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决策层明晰时局大势的必修课程
商界精英厘清经济困惑的常识
亿万家庭理财者保值增值的必选读物
官商民,谁看谁受益!
人民币20年超过美元200年的发钞量,为什么还闹钱荒?工资总额还不抵灰色收入的1/2,钱都跑哪儿去了?泡沫“双雄”像两个巨型癌肿那样每天狂吸营养,印再多票子也填不满这两张血盆大口!泡沫超大会吞噬投资,挤占消费,耗竭收入,蚕食储蓄,谁也供养不起,不挤破会耗干你的。先挤破后降解,先保本后取利,你的财富才能化险为夷。
作者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运筹学方法,再次为读者揭谜解惑。作者的预警应验吗?你读完这书才能“鉴定完毕”。
A篇 │ 中国经济很受伤
伤病困扰:治愈还是自愈?
衰退其实是退烧
滞胀比衰退可怕
救出了后遗症
养伤至少需要8年
怕就怕发病没有预警
为什么有“病态渴求”
顽症为什么久治不愈
特色其实不特
可怕的扩权争利
B篇 │ 中国经济出了错
行差踏错:误入还是执迷?
啃老(百姓)的国企
傍官、傍权的老板
特权独占成了市场公害
土地被全盘垄断
劳多获少,劳动者养不起食利者了
关了厂子炒房子
靠推土机刮地皮,挖浮财
遍地影子银行
风险更大却隐而不发的垄断银行
资源被大规模错配
C篇 │ 中国经济透支了
消化不良:增肥还是?
为什么超限发钞
印钱购汇犹如复印钞票
美元本位替代金本位
向印钞机借钱就是向全民借钱
为什么债多不愁
过大而不能倒
外汇储备不是的钱
为什么左手债,右手放债
D篇 │ 中国经济挺危险
险象环生:冒险还是避险?
为什么发生大面积返贫
通胀猛于虎
高房价是定时炸弹
货币幻觉与纸面财富
债务红灯被绕开了
全民加税与全民还债
“超常规、跨越式”容易摔跤
利益冲突为什么愈演愈烈
E篇 │ 中国经济有机遇
转危为机:长痛还是短痛?
,摆脱滞胀
泡沫挤破后才能降解
劣币回炉,提炼良币
拒绝“返祖”,驱逐盗抢法则
反垄断就是反对弱肉强食
斩断特权独占的食物链
自由竞争给力
没有法治就没有公平
不改革就没有好日子
杨连宁,1952年生,陕西定边人。独立网评人,报人。务过农,做过工。有多年公司管理与营商经历,身历海南市场泡沫的破 裂。
曾创办《青年一代》、《宁夏青年报》,曾任宁夏团委副书记、全国青联常委、海南大学教授。
本书是作者热销的《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的姊妹篇。
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在于提供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经济的“答案”,更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提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很容易,但辨别信息的真伪和深度却难上加难。作者通过层层剖析,展示了一种严谨的求证路径和逻辑推演过程,这对于任何想要在信息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合上书本时,我感到了一种知识的充盈感,但这充盈感并非来自记忆了多少新名词,而是源于思维工具箱里增加了一把精密的分析尺子。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座,让我在今后面对任何新的经济数据或政策变化时,都能用更深、更广的视野去审视其背后的驱动力和潜在走向。
评分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观察世界的视角。它没有落入传统经济分析中那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反而充满了对灰色地带的深入挖掘。很多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现象,经过作者的拆解和重构,突然间变得清晰而具有启发性。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更加审慎、更加怀疑的态度去审视那些铺天盖地的经济新闻和官方报告。这种“去魅”的过程非常过瘾,它迫使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思考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共识”是否真的站得住脚。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远比记住几个具体的经济数据更有价值,它塑造了一种批判性的思维习惯,让人在面对信息洪流时,能够保持一份清醒的警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扑朔迷离又引人入胜的气息。在阅读之前,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宏大叙事,充满了各种经济学模型和复杂的图表,但实际的阅读体验却远超预期。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仿佛是带着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一起,深入到那些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经济运行深处的“谜团”。那种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窥见一个宏大系统的内部运作逻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那些复杂的经济现象时,所使用的类比和讲述故事的方式,它们有效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即便是对宏观经济不太敏感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脉络。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极佳,章节之间逻辑衔接流畅,仿佛在进行一场层层递进的智力探险。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大胆和直接,带着一股直面问题的勇气。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而是敢于提出那些常常被主流话语所规避或美化的“敏感”问题。这种坦诚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信任度。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探讨那些可能存在结构性风险的地方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克制而深刻的忧虑,既不煽动恐慌,又不流于粉饰太平。它成功地在“危言耸听”和“盲目乐观”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接受了必要的“智识冲击”。这种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表达,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从结构上看,作者显然是下了一番苦功来构建一个自洽的分析体系。每一个“谜底”的揭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互相印证的。这种全局观的构建,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像是一张精密编织的网络,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集合。我体会到了一种“抽丝剥茧”的快感,当你理解了其中一个关键的内在机制,就会豁然开朗地明白其他一些看似不相关的现象是如何被联系起来的。这种系统性的梳理,极大地提升了对复杂经济体运行逻辑的整体把握能力,让人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也多了一份基于逻辑而非直觉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