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新思路( 9787121197871

国企改革新思路( 978712119787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卫祥云 著
图书标签:
  • 国企改革
  • 混合所有制
  • 公司治理
  • 市场化
  • 战略管理
  • 经济学
  • 管理学
  • 中国经济
  • 改革开放
  • 企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97871
商品编码:288534805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企改革新思路(

定价:49.80元

作者:卫祥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1211978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及之后,职掌国企改革方向的国资委主任,为您解析后如何破除国企垄断,以及民企的机会在哪里
石油、石化、电信、铁路、金融……垄断国企改革已拉开序幕,未来几年如何破除垄断,民企的机会在哪里?
1:国企婆婆亲述如何通过顶层设计,破解垄断
2:国资委大员痛陈如何有效避免垄断国企用全国人民的钱再去购买天价灯等品
3:上市公司独董力挺“国退民进”的诸多理由
4:揭示民企的机会何在

内容提要


吴敬琏亲自担纲《智石丛书》总顾问并作序!中国高层智囊前瞻力作!

吴敬琏 江 平 汤 敏 陈志武 张维迎 任玉岭 白重恩 左小蕾

胡祖六 保育钧 魏建国 李佐军 卫祥云 陈全生 肖四如 张 平

众多名家携手打造!

热点覆盖:国企改革、既得利益集团、房地产垄断、国退民进、顶层设计、天价灯……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企改革既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也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密切关联。本书从价值层面和操作层面,厘清“什么是正确的事”和“如何正确地做”;再从分配、思路、垄断、效率、体制等方面,论述改什么,以及如何纳入“顶层设计”体系;后从分类管理、统一出资、行业监管、阶段推进、产权到民几个方面,论述怎么改。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国企改革感兴趣的官员、企事业管理者、个人阅读学习。

目录


上 篇 国企改革改什么
章 国企改革路线图 // 003
一、国企改革的真问题 // 004
二、国企改革的三个阶段 // 011
三、竞争性国企如何退出 // 017
四、非竞争性国企如何改革 // 023
五、目标:产权到民 // 029

第二章 “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 // 037
一、“国美案例”的启示 // 038
二、“效率”问题的真伪 // 050
三、症结在于“全民化”与“私有化”之困 // 056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 // 062
五、民营企业改革的问题 // 068

下 篇 国企改革怎么改
第三章 国企改革,把正确的事做对 // 081
一、国企改革:如何做正确的事 // 082
二、分类管理:如何把正确的事做对 // 090
三、“十二五”规划与国企分类管理 // 102

第四章 国有垄断企业改革的两大误区 // 111
一、国有垄断企业不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112
二、国有垄断企业分配机制不宜“市场化” // 129

第五章 “大国资”已经破题 // 141
一、“大国资”统一监管是必然趋势 // 142
二、“国新”,新在何处 // 151
三、“整合”的目标是“退出” // 160
四、国有银行业改革的突破口 // 167
五、“文化国企”的定位与监管 // 175

第六章 国企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 189
一、空谈“主义”只能贻误改革契机 // 190
二、必须“顶层设计”的十大问题 // 202
三、“顶层设计”:不坏的路径选择 // 211
四、经济学家如何参与“顶层设计” // 220
五、国企改革如何“顶层设计” // 229

附录 // 237
附录一 国有企业改革大事记 // 238
附录二 改革的逻辑与制度创新 // 244
附录三 论企业家才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 259
参考文献 // 277

作者介绍


卫祥云,独立学者。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重点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非营利组织发展、产业经济及食品安全监管。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原商业部、贸易部、国家经贸委内贸局、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担任科员、处长、副司长、主任。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学术顾问、工信部《现代产业经济》杂志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著有《第三者生存:中国行业热点扫描》《改革的逻辑》《国企改革新思路》等多部著作,并发表《从国企改革看体制机制的创新》《论企业家才能发挥的制约因素》等多篇经济学论文。

文摘








序言



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ISBN:9787508688990 作者:王建华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字数:约 450,000 字 --- 内容简介: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本书《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并非聚焦于特定体制内企业的改革路径,而是以宏观视野和跨领域研究的深度,系统剖析了支撑中国未来数十年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创新体系的构建、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国家层面的战略导向。 本书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入探讨了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复杂图景。全书分为“战略蓝图”、“要素重塑”、“产业升级”和“治理保障”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指导体系。 第一部分:战略蓝图——新发展理念的时代内涵与顶层设计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高质量发展”在当前中国经济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将其置于全球竞争与国内结构性矛盾交织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作者强调,高质量发展绝非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以效率提升、公平改善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的系统性变革。 1. 发展理念的时代转换: 详细分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特别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国家层面的中长期科技战略规划,是本部分探讨的重点。内容涵盖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创新范式转变,以及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战略必要性。 2. 创新驱动的宏观经济学基础: 本部分引入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中国情境,探讨了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测算。书中通过大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量化了研发投入(R&D)强度、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关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3. 区域协调发展与创新极点的形成: 探讨了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规律。书中分析了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创新载体的功能定位优化,以及如何通过都市圈和城市群战略,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的壁垒,形成多层次、相互协同的创新网络,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第二部分:要素重塑——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激活 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关键在于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本书聚焦于传统要素(资本、劳动)的质量提升,以及新型要素(数据、知识)的价值释放。 1. 人力资本的质量革命: 深入剖析了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的脱节问题。作者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转型”议题,强调职业教育、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以及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以适应自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劳动力技能需求变化。书中对“工程师红利”的可持续性进行了严谨的论证。 2. 金融体系对创新的支持: 详细分析了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有效覆盖高风险、轻资产的创新型企业的结构性困境。本书系统梳理了直接融资市场(如科创板、创业板)的深化改革方向,探讨了风险投资(VC/PE)的健康发展环境,以及如何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中小微创新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风险定价的精准性。 3. 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这是一个前瞻性的章节。书中探讨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界定、确权、定价和流通机制的构建。如何平衡数据安全与数据开放共享之间的矛盾,推动数据要素在产业间的有效流动,是实现数字经济价值的关键挑战,本书提出了多层次的数据交易市场和监管框架的设想。 第三部分:产业升级——技术前沿与结构转型 本书将创新战略具体落实到产业层面,重点关注如何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抢占制高点。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路径: 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5G/6G、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书中分析了国际上技术“卡脖子”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以新型举国体制为基础,强化基础研究投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2.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赋能: 探讨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如何重塑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这并非简单的设备升级,而是涉及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客户交互模式的全面数字化重构。书中通过多个制造业案例,展示了柔性制造系统如何提升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 3. 绿色转型与循环经济: 将环境约束视为创新的驱动力。详细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能源结构、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系统性影响。书中探讨了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的作用,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在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技术前沿突破。 第四部分:治理保障——软环境的优化与制度保障 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稳定、公平和高效的制度环境。 1. 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与激励: 深入分析了知识产权(IP)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行政执法、完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推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议。有效的IP保护是激励原创性创新的根本保障。 2. 市场监管的适应性改革: 面对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快速涌现,监管体系必须具备前瞻性和灵活性。本书讨论了如何构建“沙盒监管”机制,以包容的态度对待新生事物,避免“监管滞后”阻碍技术应用,同时确保金融风险和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控制。 3. 国际合作与全球创新网络: 强调在高水平开放中寻求创新资源。本书分析了全球创新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参与全球标准制定、构建多元化国际供应链布局的策略,以确保中国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地位稳固提升。 --- 本书特点: 理论深度与实践结合: 兼具经济学、管理学的前沿理论支撑,同时辅以大量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数据和政策案例进行佐证。 系统性与前瞻性: 覆盖了创新生态的战略规划、要素供给、产业落地和制度保障四大维度,对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性预判。 中立审慎的视角: 本书力求客观分析中国经济转型中面临的内外部约束与机遇,为政策制定者、企业高管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参考视角,专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本身。 本书是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增长逻辑,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的必备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基层管理者,我深切体会到国企改革的艰巨与复杂。我们经历过多次政策的调整,也见过不少轰轰烈烈的改革项目,但很多时候,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似乎总差那么一点,总感觉没有触及到最根本的问题。所以,当我看到《国企改革新思路》这本书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真正切实可行、能够落地生根的改革方法,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评分

我对《国企改革新思路》这本书的期待,更多是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创新理念。我们都知道,国企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其改革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要兼顾社会稳定和国家战略。如何在这些多重目标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同时又不失其国有属性的智慧。

评分

这本《国企改革新思路》的封面设计颇具匠心,淡雅的底色衬托着沉稳的标题字体,给人一种专业且富有深度的感觉。我是在书店偶然翻到它的,当时正是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模式感到有些迷茫的时候,恰好书名中的“新思路”引起了我的兴趣。翻阅几页后,其清晰的逻辑框架和对改革方向的大胆探讨,让我觉得这并非一本流于表面的理论说教,而是真正触及了国企发展症结所在。

评分

这本《国企改革新思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在探讨如何让国企摆脱“大而不强”、“僵而不活”的窘境。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企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如何优化股权结构、激发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如何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突破,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让国企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评分

近来,不少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讨论非常火热,我也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很多国企在应对市场竞争时,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这在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中显得尤为被动。《国企改革新思路》这本书,我猜测它应该会对如何在传统国企中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优化运营流程、提升管理效率等方面,给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