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10
定价:79.00元
作者:倪鹏飞,侯庆虎,梁华,陈小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09733592
字数:469000
页码:4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是我社皮书系列中社会影响、学术质量、媒体影响都比较大的一种,全书结构清晰,体系合理,逻辑严谨,使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年度监测评价,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政策建议合理;全书虽然对中国主要城市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排名,但并未陷入数据的堆砌与排名的罗列中,而是通过排名和数据的变化,寻找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可行性的建议,这是本书稿难能可贵的。如在对2011年度城市竞争力总体比较分析中,提出的问题:浙江城市竞争力下滑值得关注、内蒙古等省的发展模式堪忧等都具有的前沿性,而提出的“过去十年中国城市化的模式难以持续性”更具有震撼力。
内容提要
2011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年,本次报告继续从竞争力的视角跟踪监测和研究本年度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精彩过程。新世纪的个十年是中国城市崛起的标志性十年,也是本项研究从开启到发展的十年。在这特别的十年里,城市竞争力研究与中国城市发展一同前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矢志不渝,十年铸剑”。无论是中国城市的十年崛起、变革和劈荆而上,还是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十年呕心沥血和孜孜不倦,都书写了创业的艰辛,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因此,第十次报告决定以“十年回顾”作为主题,试图从历史回顾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讨论问题、研究对策。站在一个新起点上,以求中国城市的发展以及相关的研究都从此踏上新的征程。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指的是一个城市多快好省地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是一个包含城市综合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生活质量和幸福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指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及其变动,直接反映着城市各个方面的状况以及变化。
1.2011年*竞争力城市比较:北京首超上海,中部城市个数显著增加。
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五大区域分享前10,地级城市难进前10。
2011年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其中,来自珠三角3个、环渤海3个、长三角2个、台湾1个,中部地区湖南省1个。除去长沙,均为行政级别较高的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计划单列市。
2.2011年相比2010年前10名变化:总体差距有所缩小,位序变化十分剧烈
2011年相比2010年,前10名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的标准差下降了0.01,说明前10名城市之间差距在逐步缩小,互相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2011年相比2010年前10名城市格局变化:青岛取代大连跻身前10位,台北升至第2名,北京首超上海,上海退居第4位。
3. 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名现状:东部沿海占据七成,三成为地级城市
2011年东南地区仍保持*优势,占据了前50名的“半壁江山”,环渤海次之,中部地区第3位,比例分别为52%、16%和12%。东北、西南和西北相对较小,所占比例等于或低于10%。前50强的地级市中,佛山、苏州和无锡居前三,分别排2、14、15位。
目录
Ⅰ部分 总体报告
1章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02~2011年度排名
2第二章 中国城市竞争力年度综述
Ⅱ第二部分 总体的十年
3第三章 计量研究: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4第四章 调查研究:城市软竞争力的变动
5第五章 案例研究:具可持续竞争力的10个城市
Ⅲ第三部分 区域的十年
6第六章 中国(东南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7第七章 中国(环渤海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8第八章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9第九章 中国(中部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10第十章 中国(西南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11第十一章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12第十二章 中国(港澳台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Ⅳ第四部分 分项的十年
13第十三章 城市人才资本竞争力
14第十四章 城市金融资本竞争力
15第十五章 城市科学技术竞争力
16第十六章 城市经济结构竞争力
17第十七章 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
18第十八章 城市商业文化竞争力
19第十九章 城市经济制度竞争力
20第二十章 城市企业管理竞争力
21第二十一章 城市对外开放竞争力
Ⅴ第五部分 主题的主题
22第二十二章 城市化:经验回顾与路径启示
23第二十三章 城市崛起:城市地位的演变
24第二十四章 城市集群: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25第二十五章 城市竞争:定位、品牌与营销战略
26附录
27后记
作者介绍
倪鹏飞
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获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主要研究领域: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经济学。
侯庆虎
男,南开大学数学博士,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证明、城市竞争力计量。
梁华
女,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编审。主要研究领域: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
陈小龙
男,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城市资料处处长。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社会经济统计。
沈建法男,伦敦经济学院地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教授,亚太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计划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竞争力与中国城市化。
林祖嘉
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经济。
刘成昆
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城市和区域经济、澳门经济。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觉得,要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绕不开对中国城市的研究。这本书《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10》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有分量,很可能包含了很多我不知道的深度信息。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界定“竞争力”这个概念的?是更侧重于经济体量和增长速度,还是会深入到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人才吸引力、基础设施水平、生活品质等一系列更综合的指标?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分析框架和数据支持,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些城市能够脱颖而出,而另一些城市则可能面临发展瓶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城市群、不同层级城市之间的竞争格局进行剖析,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头部城市,与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或者一些新兴的区域中心城市,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它们的竞争策略又有哪些不同?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数据,更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思考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因素是最为关键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区域发展变化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城市的发展轨迹。《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10》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最想知道的是,这本书将如何量化和评估“城市竞争力”?是像往常一样,侧重于经济总量、人均GDP等传统指标,还是会引入更多元化的视角,比如创新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共服务水平,甚至是文化吸引力?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鲜的、具有前瞻性的分析,让我能够看到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演进趋势。我很想了解,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不同类型城市(如沿海发达城市、内陆重要节点城市、以及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会有哪些不同?它们又是如何调整自身策略来适应这种变化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一些深度洞察,帮助我理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复杂性,以及那些真正能够驱动城市长期发展的核心要素。
评分我一直对城市规划和发展背后的逻辑很感兴趣,尤其是中国的城市,在短短几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10》听起来就像是一本深入剖析这些变化的宝藏。我好奇它会从哪些角度来解读“城市竞争力”?是纯粹的经济学分析,还是会涵盖社会、文化、环境等更广泛的因素?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案例研究,比如某个城市是如何通过引进高科技产业实现腾飞的,或者某个城市是如何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吸引人才和投资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提升城市吸引力和活力的 actionable insights,毕竟,城市竞争力的最终体现,是它能否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最优质的资源。我也想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差异巨大的国家,是否存在一些普适性的城市竞争力提升路径,还是说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策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城市竞争力认知框架,让我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但一直没机会翻开。最近终于下定决心,打算从头开始阅读。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厚重的体量所震撼,一看就知道内容肯定很扎实。封面设计比较简洁大气,有一种学术研究的严谨感。我个人对城市发展和经济学一直很感兴趣,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国家,城市之间的竞争 dynamics 更是充满看点。我好奇的是,这本书会如何剖析这种竞争?是侧重于宏观的经济指标,还是会深入到微观的产业布局、人才吸引、创新能力等方面?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那些曾经默默无闻但如今异军突起的城市,它们的成功模式究竟是什么?反之,那些曾经辉煌但现在面临挑战的城市,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这本书的定位是“蓝皮书”,这通常意味着其研究成果是比较权威和有深度的,我希望它能为我揭示一些我之前未曾触及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城市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知。而且,这本书的编号是No.10,说明它已经持续出版了十年,这本身就代表了其稳定性和价值。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学到一些分析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将来无论是做学术研究还是关注社会经济发展,都能有所借鉴。
评分拿到《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10》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它是否能解答我长久以来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疑问。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经济转型的普通读者,我总觉得中国城市的成长故事远比单纯的GDP增长数字要复杂和精彩。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蓝皮书将如何定义和衡量“竞争力”?是仅仅关注经济体的规模和总量,还是会深入到创新、环境、宜居性、公共服务等更为多元化的维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科学、可操作的评价体系,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并评估一个城市的真正实力。我非常期待书中对不同类型城市——例如一线大都市、新兴二线城市、以及那些正在转型中的老工业基地——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它们的竞争力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尤其是那些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城市,它们是如何与其他城市形成互补或竞争关系的?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区域均衡化以及如何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真知灼见,而不是仅仅看到枯燥的数据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