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030305497定价:88元
9787030305480定价:88元
9787030305510定价:98元
9787030305442定价:98元
9787030305473定价:126元
9787030305503定价:108元
9787030305749定价:108元
9787030305725定价:78元
9787030305459定价:108元
9787030305466定价:98元
一卷 *有气体氢碱金属
《无机化学丛书(一卷):*有气体 氢 碱金属》括三个专题:1.稀有气体;2.氢,3.碱金属。介绍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制备、物理及化学性质、结构与用途等。
二卷 碱土金属 铍硼铝镓分族
《无机化学丛书(二卷):碱土金属 铍硼铝镓分族》是《无机化学丛书》二卷4,5,6,7,8专题,主要论述了ⅡA、ⅢA族各元素的存在形式、物理和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这些元素的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方法。《无机化学丛书(二卷):碱土金属 铍硼铝镓分族》可供高等学校师生以及从事化学化工方面的科技人员参考。
三卷 碳硅锗分族
《碳 硅 锗分族》分别叙述碳、硅、锗分族的无机化学,介绍了碳、硅、锗、锡、铅这五种元素的存在形式、物理和化学性质、化学分析方法,分类讨论了这些元素的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方法。《碳 硅 锗分族》可供高等学校教师、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科技人员参考。
四卷 氮磷砷分族
《氮 磷 砷分族》12,13, 14专题,主要论述va族各元素的存在形式、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元素的同位素及各类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方法。
《氮 磷 砷分族》可供高等院校师生以及从事化学化工方面的科技人员参考。这三个专题分别由项斯芬(北京大学化学系)、严宣申(北京大学化学系)、曹庭礼、郭炳南(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完成。
五卷 氧硫硒分族
《无机化学丛书(五卷):氧硫硒分族》是《无机化学丛书》五卷,15,16,17专题,分别叙述氧、硫、硒分族的无机化学,介绍了氧、硫、硒、碲、钋这五种元素的存在形式、物理和化学性质、化学分析方法,分类讨论了这些元素的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方法。可供高等学校教师、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科技人员参考。
六卷 卤素铜分族锌分族
《无机化学丛书(六卷):卤素、铜分族、锌分族》是《无机化学丛书》六卷,丛书18,19,20专题,分别叙述卤素、铜分族、锌分族的无机化学介绍了这些元素的存在形式、制备、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方法,并分类讨沦了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方法可供高等学校师生、科技人员参考。
七卷 钪稀土元素
《无机化学丛书(七卷):钪 稀土元素》括钪和稀土元素两个专题:21专题为钪,共分六章,分别介绍了钪的存在、应用、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钪的提取工艺及其分析。22专题为稀土元素,括原子序数由57至71的镧系以及原子序数为39的钇共16种元素。全专题共分五章,分别介绍了稀土元素化学、稀土络合物化学、稀土矿物及提取、稀土元素的分离、稀土元素金属及其合金等。
《无机化学丛书(七卷):钪 稀土元素》可供从事稀土科研、生产和教学工作者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的学生和研究生阅读。
八卷 钛分族钒分族铬分族
《无机化学丛书八卷钛分族钒分族铬分族》是《无机化学丛书》八卷,丛书23,24,25专题,分别叙述了钛分族、钒分族、铬分族的无机化学,地介绍了这些元素的存在形式、制备、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方法,并分别讨3论了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方法。
九卷 锰分族铁系铂系
《锰分族 铁系 铂系》共括三个专题,13章:26.锰分族。3章;27.铁系,3章;28.铂系,7章。在概述锰分族、铁系、铂系各元素发现、存在、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按各专题元素分章,详细介绍每一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各种类型化合物的制备、性质、用途,分析鉴定方法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锰分族 铁系 铂系》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可供高等学校化学及相关师生,地质、矿产、钢铁、冶金和石油、化工等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参考。
十卷 锕系锕系后元素
本卷括锕系和锕系后元素两个专题,介绍了周期表中自锕系起的所有元素,由各个元素的发现史,再现了元素周期律,并丰富了周期律的实际内容,《无机化学丛书(十卷):锕系锕系后元素》还介绍了这些元素和有关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方法和分析方法,可供物理、化学、地质和核能等学科的研究者和大学师生参考。
无机化学丛书一卷 *有气体 氢 碱金属
《无机化学丛书》序
前言
1.*有气体
1.1 绪言
参考文献
1.2 单质
2.1 发现史
2.2 存在和分布
2.3 物理性质
2.4 分离方法
2.5 分析测定
2.6 *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参考文献
1.3 氙的化合物
3.1 制备*有气体化合物的早期工作
3.2 包合物
3.3 复合氟化物
3.4 卤化物
3.5 氧化物和氟氧化物
3.6 氙化合物的水溶液化学
3.7 氙的复杂化合物
参考文献
1.4 其他*有气体化合物
4.1 包合物
4.2 氪的化合物
4.3 氡的化合物
4.4 其他*有气体化合物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5 *有气体化合物中化学键的性质
5.1 实验结果
5.2 理论解释
参考文献
1.6 *有气体化合物的?用
6.1 原子能
6.2 化学和化学工业
参考文献
2.氢
2.1 引言
参考文献
2.2 单质氢
2.1 发现史
2.2 氢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分布
2.3 氢气的制备和生产
2.4 氢的物理性质
2.5 氢的化学性质
2.6 正氢和仲氢
2.3 氢原子和氢核
3.1 原子氢
3.2 氢原子的性质
3.3 氢的同位素
我是一位正在撰写综述性论文的博士后研究员,我的研究方向是新型能源存储材料,这要求我必须对不同体系的电化学行为有深入的理解。我购买这套丛书主要是为了查阅特定无机化合物在极端条件下的热力学数据和反应动力学参数。《无机化学丛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详尽的原始数据引用和严谨的文献追溯上。在查找关于离子液体中金属盐溶解行为的章节时,我发现它不仅给出了关键的溶解焓数据,还引用了大量的早期实验报告,这为我构建自己的模型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相比于网络数据库的碎片化信息,这套书提供的是一个结构化、经过同行评议筛选的知识体系,信息的可靠性极高。当然,对于我的研究深度来说,这本书的某些基础理论讲解部分显得过于详尽,我更多是跳跃式地查阅特定章节。它更像是一部“无机化学百科全书”的高级版本,适合那些已经掌握了基本概念,需要深入挖掘特定领域理论深度和实验细节的研究人员使用。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知识沉淀的重量。
评分这套《无机化学丛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初入化学领域的学生量身定做的!我刚接触无机化学时,对那些纷繁复杂的元素性质和晶体结构感到非常头疼,市面上很多教材讲得过于理论化,缺乏生动的实例来帮助理解。然而,这套丛书(我手头的是1到5卷)的编排方式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堆砌公式和数据,而是非常注重化学原理的逻辑推演。比如,在讲到过渡金属化学时,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配位场理论,而是从元素的电子排布特性出发,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为什么某些配合物会呈现出特定的颜色和磁性。这种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尤其欣赏它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很多枯燥的反应机理,在书中通过详细的实验记录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不再是纸上谈兵。对于准备考研或者希望打下扎实基础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极佳的“引路人”,它构建了一个坚实的概念框架,让后续深入学习变得水到渠成。唯一的小遗憾是,有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后续卷册中可能体现得不够及时,但作为经典教材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套书纯粹是出于兴趣爱好,我退休前是搞文科的,对化学的了解仅停留在高中课本的皮毛上。我本以为这么一套厚重的“丛书”会让我望而却步,但当我翻开第一卷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中,竟然蕴含着一种奇特的魅力。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逻辑的美感。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化学史的穿插介绍,很多关键元素的发现和性质的确定过程,都被描绘得如同侦探小说一般引人入胜。例如,在介绍稀土元素时,作者详细梳理了杨-韦勒等科学家如何一步步分离和表征这些性质极为相似的元素,这比单纯记忆它们的性质列表有趣多了。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中涉及的群论或量子化学的深层数学推导,但通过大量的类比和图示,我至少能抓住核心思想——“为什么”会这样。这套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无机化学,它绝不仅仅是元素周期表的重复背诵,而是一门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宏大艺术。它教会我的,是如何用一种更系统、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
评分我是一个资深的工业化学工程师,主要负责新材料的研发,说实话,大部分现成的“科普读物”对我来说都有些浅尝辄止,无法满足我对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我选择《无机化学丛书》是冲着“科学出版社”的牌子去的,期待它能在一些前沿和交叉领域提供更精深的见解。通读了第6到第10卷后,我的感受是:它确实达到了专业参考书的水准。书中对固态化学和非水溶剂化学的论述,尤其出色。在讲解复杂氧化物结构时,它详尽地分析了晶格能、离子半径与结构稳定性的定量关系,这对于我们设计新型催化剂载体至关重要。我发现其中关于高压合成和电化学方法制备新物质的章节,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参数范围和潜在的产物形貌控制策略,这些都是直接可以应用到工业化验证中的宝贵信息。当然,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相当高,需要扎实的无机化学基础和一定的物理化学背景,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吃力。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从基础理论出发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人来说,它就像一个详尽的“工具箱”,提供了理论的深度和可靠性,让每一次的材料改性都有坚实的理论后盾支撑。
评分从教学者的角度来看待《无机化学丛书》,我会更关注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在我任教的大学里,我们一直寻找一套能覆盖本科高阶课程和研究生初阶课程的教材。这套丛书的优势在于其内容的广度无可匹敌,它几乎涵盖了现代无机化学的每一个分支,从生物无机化学到核化学都有涉猎。特别是它对对称性原理在分子轨道理论中的应用讲解得极为透彻,这是很多国内教材处理得比较薄弱的环节。书中提供的习题设计也极具启发性,它们往往不是简单的数值计算,而是需要学生进行概念综合和逻辑推理的开放性问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由于丛书的编撰周期较长(跨越了不同版本的修订),在某些子学科(比如有机金属化学的最新发展)的衔接上,感觉略显零散。如果能有一个更统一的、面向新世纪前沿的综合性总结章节,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会更加方便。总体而言,它更适合作为知识深度的补充工具书和研究生的核心参考资料,而非基础入门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