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達摩大師傳 |
| 定價 | 23.00 |
| ISBN | 9787100102711 |
| 齣版社 | 商務印書館 |
| 作者 | 程世和 |
| 編號 | 1201007805 |
| 齣版日期 | 2014-10-01 |
| 印刷日期 | 2014-07-09 |
| 版次 | 1 |
| 字數 | 無 |
| 頁數 | 194 |
| -總序佛光與慧燈星雲 -捲首語程世和 一三王子誌存佛業 二從跋陀初學小乘 三遇宗祖發明心要 四承遺教祖師圓寂 五返南天化導宗紛 六撥迷霧王侄懺悔 七奔東土三年苦渡 八抵羊城開示佛法 九入金陵機緣未契 十坐洛陽預知佛難 十一上嵩山少林壁觀 十二遭譏嫌五次被毒 十三求大法慧可斷臂 十四付衣鉢從容化滅 十五傳佳話隻履西歸 -後記程世和 |
| 程世和 安徽省池州市人 1985年本科畢業於安徽師大中文係 1988年碩士畢業於陝西師大中文係 2001年博士畢業於蘇州大學文學院 現為陝西師大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主要從事中國文學史教學與研究。發錶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齣版著作'史記―偉大人格的凝聚''漢初士風與漢初文學'。 |
| 普通成人 |
| 程世和所著'達摩大師傳'講述達摩大師是南印度香至王的三王子 初學小乘禪觀 後得遇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羅 從其齣傢 奉教師傅近四十年。至般若多羅滅度後 繼為西天二十八祖。後來為到中國傳播佛法 曆經三載 纔來到瞭廣州。後又至當時梁國都建康 與梁武帝會見 因語句不契 遂渡江北上 從而迎來瞭中國佛教目前重要的時刻――“一葦渡江”。達摩先到達洛陽 後至嵩山少林寺 在後山麵壁 一坐九年。後來 神光“立雪斷臂”嚮其求教 達摩為其精誠所感 認定神光可堪當大任 改其名為慧可 終傳以正法眼藏。很後於公元五二八年滅度 並留下瞭“隻履西歸”的神跡。 |
| 達摩淡然一笑 沒有迴答。在薩婆羅恭身迎請下 達摩進入寺院 穩穩地坐在法座上。薩婆羅率領一群僧眾肅立在兩旁。 達摩直視薩婆羅 問瞭一句:“世界上萬事萬物 紛紜復雜 請問什麼是實相的相狀?”達摩深知 這個實相的相狀是不能用言語來錶達的。他現在提齣這個問題 為的是破除他們錯誤的見解。 薩婆羅生平就緻力於對實相的研究 自覺已進人一種高深的境界。於是他躬身嚮前 道齣瞭他多年的體會:“法師 依貧僧之見 不使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相互混閤糾纏 而使它們涇渭分明 就是一切事物的真實相狀瞭!” 達摩看著薩婆羅自鳴得意的樣子 心中好笑 又追問瞭一句: “你說不使一切事物相互混閤 各各自成一體。如果把這些獨立存在的現象叫做實相 那麼你又是怎樣來確定它們的呢?” 薩婆羅知道達摩是嚮自己發難 就趕忙辯道:“對萬事萬物本來就不能夠加以確定。如果對它們進行明確的界定 它們就成瞭僵死的東西 還怎麼能夠成為實際的相狀呢?” 達摩追問不捨:“按你所說 各種事物的實相是不能被具體確定的。但你既然說不能夠確定它們 你又如何能體證到它們的實相呢?” 薩婆羅被問得啞口無言 一時語塞。他想瞭半天 勉強擠齣幾句話來:“我說不能確定 是指作為認識主體的人 由於受到種種局限而不能對客體加以確定 並沒有說萬事萬物本身也沒有確定性。我覺得 實相的本身還是有它的確定性的。” 達摩大笑瞭一聲 直指對方的妄言之處:“你一方麵說實相具有不能確定、變動無常的特性;另一方麵 你又說實相的本身是可以被確定的。你用虛妄的見解來確定不可確定的實相本身 這樣確定下來的東西 你能夠說它就是實相嗎?” 薩婆羅強辯道:“確定的本身如果也不能確定 當然就不是實相瞭。但是請你注意 如果你知道這個認識的客體‘我’本身也是虛幻不實的 就能知道諸法實相既不是一成不變的 也不是變化無常的道理瞭。” 達摩一聽 不禁哈哈大笑:“實際上 當你說起‘我’這個字時 這個我的本身已經發生瞭變化 離我而去瞭。你所說的‘實相’也是如此。當你說齣實相時 實相已經不是實相瞭!” 薩婆羅知道自己已經漏洞百齣 但他仍不甘示弱 搜颳枯腸:“法師 雖然如此 不會變化的東西應該仍然存在 它就存在於‘不在’之中。這裏我隻不過假藉實相這個詞 來指稱它所代錶的真實含義。” 達摩又是淡然一笑:“實相實在是永恒的、不會變化的啊!如果說有什麼變化 就不是實相瞭。它豈能像你所說的那樣一會兒是在 一會兒又不在;一會兒有 一會兒是無呢?”說到這裏 達摩手指著虛空 一語道破實相的真諦:“你看這無限的虛空 就如同世間的實相 它既非有 也非無;既非在 也非不在。但它卻是那樣的廣大遼闊 容納萬事萬物。你能說這無限的虛空不是一種永恒的存在嗎?” 薩婆羅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陷入語言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他不由得暗暗佩服達摩的悟性高超。於是 他躬身嚮達摩請教道:“法師 我現在終於明白自己識見的虛妄瞭。但不知我這具臭皮囊 能不能也像這無限的虛空一樣 做到通達無礙呢?” 達摩環視著滿寺的僧眾 宏聲答道:“如果你們真正悟明瞭什麼是實相 就會知道真正的實相不在一切有無之內 也不齣於一切有無之外。懂得瞭這點 你們的心靈就如同這無限的虛空一樣 可以具足三韆大韆世界 可以容受無邊的萬物。如果你們仍執著於一己之識見 又怎麼能夠獲得圓通無礙的智慧?又怎麼能夠直指心性 體證真如佛性?”達摩的法音如同洪鍾巨響 聲聲錘擊著他們的心靈 直使他們窺視到一個至大無邊的精神境地。 在破除瞭有相宗的妄見後 達摩又風塵僕僕地趕至無相宗的山門。 坐在無相宗的法座上 達摩不動聲色地問道:“諸位 你們說萬物都沒有相狀 請問用什麼方法可以驗證這一點呢?” 有個叫波羅提的法師走齣來 迴答道:“我們說萬物無相 是因為心靈虛空 沒有任何的形狀。” P60-P62 |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好像在古老而靜謐的寺廟裏,點燃一盞酥油燈,燈光搖曳,映照齣那些塵封的歲月和智慧的光芒。程世和先生的文字,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曆史的長河,去感受一位偉大的禪宗祖師——達摩——那傳奇的一生。我並非佛教的虔誠信徒,也對禪宗的深奧理論知之甚少,但讀這本書時,我卻能輕易地被其中所描繪的場景所吸引。從他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到他在少林寺麵壁九年,再到他將禪宗的火種播撒開來,每一個片段都仿佛是精心雕琢的畫捲,讓我身臨其境。書中對達摩大師的內心世界的刻畫尤其令人動容,他為何能夠承受寂寞,為何能夠堅守信念,他的每一次思索,每一次頓悟,都通過文字的力量,傳遞齣一種超越時空的震撼。我仿佛看到瞭他在風雨中孤身前行,看到瞭他在山洞裏靜心冥想,看到瞭他在人群中留下智慧的言語。這本書不隻是在講述一個曆史人物的故事,更是在探討一種精神,一種對內心世界的探求,一種對生命本質的追問。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一種對平靜與力量的嚮往。我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對人生哲理有好奇心的人,這本書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仿佛被一股古樸而悠遠的氣息所包圍。程世和先生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張力,他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還原瞭達摩大師那充滿傳奇色彩的生命軌跡。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達摩大師與那個時代背景的結閤。他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更是那個時代中國佛教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書中對達摩大師所處的社會環境、所接觸的人物、所麵臨的挑戰的描繪,都十分生動,讓我得以更全麵地理解這位偉大祖師的偉大之處。我常常在想,是什麼樣的信念,能夠支撐一個人在異國他鄉,麵對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甚至可能存在的誤解和阻礙,依然堅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書中對此有著深刻的解讀,讓我對‘信念’二字有瞭更深的敬畏。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堅持,更是源於對真理的追求,對精神的探尋。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一個鮮活的達摩,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智者。他的故事,不隻是曆史的迴響,更是對當下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的觸動。我從中汲取瞭力量,也獲得瞭一種對內心寜靜的追求的啓示。”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穿越時空,影響深遠的思想傢和精神導師充滿好奇,而達摩大師無疑是其中一位。程世和先生的這部作品,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這位傳奇人物的窗戶。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它不像枯燥的曆史文獻,而是更像一部引人入勝的傳記小說,讓我沉浸其中,欲罷不能。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對達摩大師的尊重與理解。他並沒有將達摩大師神化,而是努力去展現他作為一個凡人,如何通過自身的修行和頓悟,達到超凡的境界。書中對達摩大師的‘二入四行’的闡釋,讓我對禪宗的核心思想有瞭初步的認識,雖然我仍需深入學習,但這本書無疑為我指明瞭一個方嚮。我從中感受到瞭對‘心’的探索的重要性,以及通過‘行’來體悟‘道’的智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講述瞭一個故事,更傳遞瞭一種精神,一種關於如何安頓內心,如何看待世界的方法論。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瞭許多值得思考的命題,它們在我的腦海中久久迴蕩,引發我更深入的思考。”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沉靜下來的書。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找到這樣一本能夠引領我迴歸內心、尋找平靜的書,實屬難得。程世和先生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高深晦澀,卻又意味深長。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與達摩大師,也與自己的內心。我被書中描繪的達摩大師堅韌不拔、不畏艱難的精神所深深打動。他為瞭傳播自己的信念,付齣瞭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而這一切,都源於他內心的堅定與執著。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忍’的力量,看到瞭‘靜’的智慧。這些詞匯在當下的社會中,似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達摩大師的故事,卻讓我們明白,它們是通往內心寜靜與力量的鑰匙。我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焦慮,或者隻是想尋找一份內心平靜的人。它不會給你直接的答案,但它會引導你走嚮思考,引導你認識到,真正的力量,源自於內心的寜靜與堅定。”
評分“坦白說,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時,帶著一種探索未知的好奇,畢竟達摩大師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有些模糊而遙遠。然而,程世和先生的筆觸,卻以一種令人驚喜的方式,將這位曆史人物拉近瞭我的視野。他不僅僅是塑造瞭一個符號,更是描繪瞭一個充滿智慧與毅力的個體。書中對達摩大師一生中關鍵時刻的描繪,比如他與中國僧人的交流,他對佛法精髓的提煉,都讓我看到瞭一個深刻的思想傢是如何形成的。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敘述中融入的文化背景,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達摩大師的思想是如何在中國生根發芽,並最終發展成為一門影響深遠的宗派。這本書的語言,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讓我能夠輕鬆地進入作者構建的世界。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對達摩大師生平的瞭解,更是一種對‘悟’的理解,以及對‘當下’的珍視。這本書就像一位良師益友,它引導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去探尋內心的真諦,讓我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