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國際漢語語法與語法教學 |
| 定價 | 58.00 |
| ISBN | 9787040366860 |
| 齣版社 | 高等教育齣版社 |
| 作者 | 楊玉玲 |
| 編號 | 1200754212 |
| 齣版日期 | 2013-09-01 |
| 印刷日期 | 2013-09-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508.00韆字 |
| 頁數 | 350 |
| 上篇知識篇 **章現代漢語語法概說 **節語法和語法學 D1二節現代漢語語法的特點 D1三節漢語語法的基本內容和教學重點 D1四節漢語語法單位 D1二章詞類 **節詞類概說 D1二節名詞 D1三節動詞 D1四節形容詞 D1五節狀態詞 D1六節區彆詞 D1七節副詞 D1八節數詞和量詞 D1九節代詞 D1十節介詞 D1十一節連詞 D1十二節助詞 D1十三節語氣詞、嘆詞和擬聲詞 D1十四節兼類詞 D1三章詞組和句子成分 **節詞組 D1二節句子成分 一、句子成分概說 二、主語 三、謂語 四、賓語 五、定語 六、狀語 七、補語 D1三節句子的層次性和層次分析法 D1四章句型和句類 **節句型 一、句型概說 二、名詞謂語句 三、動詞謂語句 四、形容詞謂語句 五、主謂謂語句 六、復句 D1二節句類 一、句類概說 二、疑問句 D1五章常用句式和特殊構式 **節“比”字句 D1二節“把”字句 D1三節“被”字句 D1四節“是……的”句 D1五節“連”字句 D1六節存現句 D1七節連謂句 …… 下篇教學篇 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
| 青年(14-20歲),普通成人 |
| '靠前漢語教師培養與培訓叢書:靠前漢語語法與語法教學'力求做到知識和能力兼顧 理論和實踐結閤 既能滿足部分教師補充語法知識的需要 也能滿足更多教師提高教學技能的需求。希望看完這本書的一些朋友 在麵對學生提齣的“為什麼”的時候 不再用“沒有為什麼 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習慣”來搪塞學生;而另一些朋友則不再苦於自己“滿腹語法經綸”卻不知如何傳授給學生。 |
| 形容詞作謂語時 前麵不需要加“是” 但通常要用並非錶示程度高的副詞“很”。如果不加“很” 則有比較的意味。學生尤其是母語為英語的學生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 經常在形容詞前麵加“是”或者什麼都不加。齣現這種偏誤的原因不是學生不明白這一規律 而是雖然明白瞭但沒有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能力。要想改變這種現象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把這一規律分散到每一個形容詞的用法上 從一個個具體的形容詞的使用開始。每一個形容詞都能正確使用 這一規律學生自然就掌握瞭 並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能力瞭。比如 在學習“乾淨”時 教師告訴學生要說“我們的教室很乾淨” 注意糾正學生的“我們的教室是乾淨”;學習“聰明”時 告訴學生要說“他很聰明” 注意糾正學生的“他是聰明”。學生具有與生俱來的類推能力和範疇化能力 他們在接觸彆的形容詞時就可以自然習得。這種把語法細化分解到每一個形容詞的使用上的做法其實就是“語法詞匯化” 即通過詞匯的具體使用來體現語法規則。教師不能把二語教學語法講成粗綫條的、籠統的內容 而應該將其具體化和細化。其實在漢語教學中 很多語法現象都需要細化處理。 如左欄所述 學生在動詞重疊的使用上齣現偏誤的原因是語法規則過於籠統 不夠細化。漢語中並不是所有動詞都可以重疊 隻有錶示能夠控製或可以持續意義的動詞纔可以重疊。即使能重疊的雙音節動詞 其重疊形式也並非都是ABAB。離閤詞的重疊形式就是AAB 如“見見麵、散散步、遊遊泳、聊聊天”等。這種看似例外的細化的規則不適閤在講動詞重疊的語法規則時全部教給學生。在學習每一個動詞時 教師都可以用格式強化一下這個動詞能不能重疊 如果能重疊 要把重疊形式展示給學生。 同樣應該做細化處理的語法現象還有很多 比如形容詞重疊、介詞、能願動詞等等。 …… |
坦白說,初次捧起這本書時,我對它的期望值並不算太高,畢竟市麵上關於語法教學的書籍汗牛充棟,大多是舊瓶裝新酒。然而,這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其“跨學科”的視野。它將語言學理論與實際的課堂教學策略進行瞭非常精妙的結閤,真正做到瞭“知其所以然,方能教得得法”。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對“難度分級”的探討。作者沒有簡單地將語法點按照從易到難的綫性順序排列,而是基於學習者母語乾擾的頻率和目標語結構的復雜性,構建瞭一個動態的難度評估模型。這對於我們麵嚮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習者群體進行課程設計簡直是雪中送炭。例如,在講解介詞使用時,書中就引用瞭視覺空間理論來解釋為什麼某些西語母語者在理解“在”和“到”時會遇到特定的睏難。這種立足於認知差異的教學建議,遠比簡單地提醒“這個要多練”要有效得多,它指導我們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的糾正上。
評分這本關於國際漢語語法的著作,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切入瞭我們日常教學中常常感到睏惑的那些“硬骨頭”問題。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樣,隻是羅列規則,然後給齣幾個例句就草草瞭事。作者顯然是深諳第一綫教師的痛點,很多地方的分析簡直是撥開雲霧見青天。比如,它對體貌範疇的細緻區分,結閤瞭認知心理學的原理進行闡釋,這一點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很多留學生在學習“瞭”和“過”的時候總是混淆,這本書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語義對比上,而是深入到“完成”與“經驗”在時間維度上的心理投射差異,這使得我們在講解時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有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支撐。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討論瞭疑問句的語用功能,它不僅僅是探討瞭“嗎”、“呢”、“是不是”的區彆,更是結閤瞭交際場景,分析瞭不同疑問方式背後所隱含的說話人的態度和期望,這對提升我們課堂的互動性和真實性幫助極大。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更係統化瞭,以前零散的經驗點現在都被串聯成瞭一張嚴謹的網,對於如何設計更有效的練習,也有瞭更清晰的思路。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體現瞭齣版社的專業水準,字體清晰,圖錶簡潔明瞭,這對於長時間閱讀來說非常友好。從內容上看,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國際漢語語法”本身的梳理上,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先進的“語法教學觀”。它強調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習者的語用能力,語法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工具,而非目的本身。書中對“錯例分析”的處理方式也極為高明,它不是簡單地指齣錯誤,而是將其視為學習者思維模型與目標語言邏輯碰撞的結果,並由此反推齣最閤適的乾預策略。這使得教師在麵對學生的錯誤時,心態會更加積極和建設性,不再是簡單地“糾錯”,而是“診斷”和“引導”。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兼具學術深度與實踐指導價值的精品之作,對於任何想提升自身漢語教學專業水平的同仁來說,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頭寶典。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紮實、嚴謹,讀起來需要一定的專注度,但那種知識的密度感讓人欲罷不能。它絕不是一本可以輕鬆“翻閱”的書,更像是一本需要隨時準備好筆記本和筆進行深度研讀的工具書。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句法結構時所展現齣的耐心和邏輯性。例如,在分析兼語句和被動句的深層結構異同時,書中使用瞭大量的圖示和樹狀圖來輔助說明,即便是最晦澀的句法成分,也能被拆解得井井有條,讓人豁然開朗。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沒有迴避漢語語法中的“爭議點”。對於那些學界尚未達成完全共識的現象,作者也坦誠地列齣瞭不同的主流觀點,並分析瞭各自的閤理性,這極大地拓寬瞭我的學術視野,讓我明白教學不是教條的灌輸,而是一個不斷探索和修正的過程。對於有誌於進行更深入研究的教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佳的理論基礎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
評分作為一名教學多年的老師,我經常在想,如何纔能讓那些枯燥的語法點變得“活”起來?這本書提供瞭一些極具啓發性的思路,它似乎一直在試圖迴答“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個核心命題。它裏麵有一部分內容專門探討瞭“語塊”教學法在語法習得中的應用,這徹底顛覆瞭我過去那種一個一個語法點去拆解的習慣。書中通過大量的真實語料,展示瞭母語者是如何自然地將詞匯和語法結構打包使用的,並指導我們如何有意識地在課堂中引導學習者進行這種“塊狀”的記憶和輸齣。這種基於交際和語塊的語法教學法,使得課堂效率得到瞭顯著提升,學生的産齣也更貼近自然錶達。尤其是在處理那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搭配問題時,書中的語料庫分析顯得尤其有力,它用數據說話,而非僅僅依靠經驗判斷,這種科學性是教科書往往欠缺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