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金融监管

21世纪金融监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金融监管
  • 金融科技
  • 普惠金融
  • 风险管理
  • 金融稳定
  • 监管科技
  • 资本市场
  • 银行监管
  • 保险监管
  • 反洗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6410
商品编码:29265303700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 张晓朴 译者 定  价:56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页  数:297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8656410 暂无

内容简介

暂无
银行业务与风险管理实践指南 作者: 行业资深专家团队 页数: 约 800 页 定价: 人民币 198.00 元 ISBN: 978-7-5086-XXXX-X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合规官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的调研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高度实操性的银行业务运作原理、风险识别与控制技术,以及现代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解析。全书结构严谨,内容覆盖了从宏观审慎视角到微观操作层面的所有关键环节,力求成为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战指导价值的工具书。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数十年在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担任高管、风控总监及资深顾问的专家组成,他们以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基础,结合最新的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和全球监管动态,对银行业务的复杂性进行了系统梳理。我们深知,在当前快速变化的金融环境中,仅仅理解监管条文是远远不够的,从业者必须掌握底层逻辑和应对策略。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二十章内容,详尽阐述了现代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 --- 第一部分:商业银行业务的核心逻辑与基础架构(约 200 页) 本部分聚焦于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中枢的运作基础。我们首先追溯了银行组织结构的演变,从传统分业经营到综合化经营的转型路径,并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主要银行集团的组织模型(如子公司制、事业部制)。 重点章节解析: 1. 资产负债管理精要: 详细讲解了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结构,超越传统的存贷款结构分析,重点探讨了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来源(NSFR)等监管指标对资产负债表管理的约束与优化策略。特别区分了交易性账户与银行账簿(Banking Book vs. Trading Book)的资产计量差异及其对资本消耗的影响。 2. 支付清算系统的演进与挑战: 深入分析了零售支付、大额批发支付(如RTGS)系统的技术架构和运作机制。本章特别关注了跨境支付面临的合规性挑战、反洗钱(AML)在支付环节的嵌入技术,以及央行数字货币(CBDC)可能对现有清算体系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3. 公司信贷的生命周期管理: 涵盖从初步尽职调查、授信审批到贷后管理的完整流程。在信贷审批部分,我们详述了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传统方法与引入另类数据源(如供应链数据、公共舆情)的现代信用评估模型的结合应用,并对并购贷款、项目融资等复杂业务的风险敞口识别进行了案例分析。 --- 第二部分:金融风险的计量、监控与缓释(约 300 页) 这是本书的核心技术部分,全面覆盖了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并提供了业界公认的量化分析工具和管理框架。 重点章节解析: 4. 市场风险计量与压力测试: 详细介绍了风险价值(VaR)模型(包括历史模拟法、参数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优缺点及其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适用性。着重阐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极值理论(EVT)在尾部风险度量中的应用,以及监管要求的逆周期压力测试设计原则。 5. 信用风险的精细化管理: 引入巴塞尔协议III框架下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PD, LGD, EAD)。本章投入大量篇幅讲解了内部评级系统(IRB)的构建要素,包括评级模型校准、模型验证(Validation)的流程与标准,以及如何有效管理组合信用风险(Portfolio Credit Risk)。 6. 操作风险与新兴风险: 操作风险部分超越了传统的损失数据库收集,重点分析了流程自动化、外包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点。新兴风险章节则聚焦于网络安全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以及如何建立针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风险应对预案。 --- 第三部分:资本、流动性与审慎监管实践(约 150 页) 本部分将视角提升至宏观审慎层面,解析了资本金和流动性管理如何成为银行稳健经营的“压舱石”。 重点章节解析: 7. 资本充足率的优化配置: 深入解读了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的构成,并讨论了资本缓冲(Capital Buffers)的战略意义。内容详述了如何根据不同业务条线的风险权重,科学测算资本占用,实现资本的回报最大化。 8. 流动性风险的日常与应急管理: 阐述了流动性风险的传导机制,并详细解析了LCR和NSFR的计算公式及日常监控要求。特别指出在市场动荡时期,如何有效运用内部流动性转移定价(FTP)机制来激励业务部门审慎行为。 --- 第四部分:金融科技(FinTech)对银行业务的重塑(约 100 页) 本部分探讨了新兴技术如何改变银行的运营模式、客户体验和风险控制的边界。 重点章节解析: 9.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风险识别中的应用: 重点分析了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在反欺诈和客户行为分析中的落地实践。本章强调了模型可解释性(Explainability)在满足监管要求中的极端重要性。 10. 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银行应用场景: 聚焦于DLT在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和资产证券化等领域的潜在效率提升,并探讨了当前将其大规模部署时面临的互操作性、监管套利风险和数据隐私保护挑战。 --- 第五部分:银行公司治理与合规文化的构建(约 50 页) 本部分强调了“人”和“文化”在风险控制中的决定性作用。 重点章节解析: 11. “三道防线”模型的深度实施: 明确界定了业务部门(第一道防线)、风险与合规部门(第二道防线)和内部审计(第三道防线)的权责边界。本章提供了如何设计有效的风险偏好声明(Risk Appetite Statement)并将其层层分解至基层操作单元的实用框架。 12. 合规文化与道德风险防范: 探讨了如何将合规要求内化为员工的日常行为准则,而非仅仅是任务清单。内容包括对利益冲突的识别、内部举报机制的有效运行,以及高管层在营造诚信文化中的示范作用。 --- 目标读者群体 本书面向致力于提升专业技能和系统化知识体系的金融从业者,包括: 银行中高层管理者、部门负责人 风险管理、信贷审批、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 内部审计、合规审查人员 金融监管机构的培训和研究人员 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人员。 本书结构逻辑清晰,论述深入浅出,图表丰富,是理解和实践现代银行稳健运营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倒是挺有条理的,章节之间的衔接也比较流畅,从宏观经济背景入手,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监管工具和原则。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某些监管政策时,会引用历史上的金融危机作为反例,这样能够更清晰地展示出相关政策的必要性和演变过程。比如,关于“大而不能倒”问题的讨论,作者就回顾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几家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带来的连锁反应,并分析了之后各国推出的相关监管措施。这些历史回顾让我对金融监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过,在探讨“风险管理”这一块时,我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够具体。比如,作者提到了“压力测试”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设计更有效的压力测试场景,以及如何解读测试结果,并没有给出太多的细节。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实际操作层面的指导,或者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很前沿、很全面的感觉,所以抱有比较高的期待。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对“系统性风险”的定义和识别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阐述,这部分内容写得相当扎实,让我对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书中对于“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理解了在日益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各国监管机构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然而,当我翻到关于“金融科技监管”的内容时,我感觉信息量似乎不够。书中简单提到了金融科技可能带来的监管难题,但没有深入探讨具体的监管框架和应对策略。我更想知道,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监管机构应该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如何制定适应性更强的监管规则?这些方面的内容,我在这本书里并没有找到太多令我满意的答案。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配上烫金的字体,给人一种很专业、很厚重的感觉。我拿到书的时候,翻开扉页,印刷质量也很不错,纸张触感也挺舒服的,不是那种廉价的纸。不过,我翻了几页之后,发现我对其中某个章节提到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概念有些疑惑。虽然作者用了一些例子来解释,但感觉还是有点抽象,可能是我之前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吧。我尝试着去查阅了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报告,想看看有没有更通俗易懂的解读。我特别想了解,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这种缓冲机制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它的设计初衷是什么?又是如何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调整的?我对这些细节充满了好奇,希望作者能在这本书的其他部分有所补充,或者我需要另寻他处的资料来深入学习。

评分

我是一个对金融市场运作原理很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平时也比较关注一些财经新闻。拿到这本书之后,我首先被它扎实的学术风格吸引了,感觉里面会有很多深刻的见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关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抑制”的章节分析得非常透彻,解释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程度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作者引用了很多国际比较的案例,这让我对不同国家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政策选择有了更直观的理解。然而,在看到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这部分内容时,我有点犯迷糊了。虽然作者提到了保护消费者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消费者保护体系,以及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具体的挑战,描述得比较笼统。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识别和防范金融欺诈、如何处理金融纠纷的案例分析,或者一些针对普通投资者更实用的风险提示。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关注一些关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讨论,觉得这方面的发展太快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似乎正在被颠覆。所以,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心里就燃起了希望,想着说不定能找到一些关于这方面前沿监管的思路。这本书的序言部分倒是提到了“技术创新对金融体系的冲击”,让我眼前一亮。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它更多地是聚焦在一些比较传统的金融工具和机构的监管框架上。比如,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这些内容,虽然也很重要,但感觉似乎与我最想了解的那些新兴领域的关系并不那么直接。我一直期待着能看到一些关于DeFi、央行数字货币(CBDC)或者加密资产监管的具体案例和政策分析,但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似乎比较有限。这让我有些小小的失落,也让我意识到,我还需要去寻找更多专门探讨数字金融监管的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