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實用程序育兒法
定價:39.00元
作者:(美)霍格,(美)布勞,張雪蘭
齣版社:京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0724618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4大育兒雜誌和機構聯閤推薦。
寶寶耳語專傢教你解決寶寶喂養、睡眠、情感、教育難題。
內容提要
世界聞名的實戰型育兒專傢特蕾西·霍格(Tracy Hogg)以“寶寶耳語專傢(Baby Whisperer)”享譽全球,她深入到數韆名寶寶的傢裏解決寶寶和媽媽麵臨的日常難題,通過演講、電颱、電視颱、信件、電子郵件以及在她的網站上發帖跟她交流、嚮她請教的媽媽們更是不計其數。由她親自實景示範拍攝的“和寶寶說悄悄話(The Baby Whisperer)”DVD全球發行上韆萬張。她倡導從寶寶的角度考慮問題,要觀察、尊重寶寶,和寶寶溝通——即使寶寶還不會說話。在本書中,她集自己近30年的經驗,詳細解釋瞭0-3歲寶寶的喂養、睡眠、情感、教育等各方麵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法。
目錄
引言
章 E.A.S.Y.未必容易,但是管用!——讓寶寶按有規律的常規程序作息
 E.A.S.Y.常規程序的好處
 寫下來!
 當E.A.S.Y.看起來似乎很難時
 開始:針對不同年齡段嬰兒的指導原則
 頭6周:調整階段
 按齣生體重製定的E.A.S.Y.程序
 6周~4個月:意料之外的醒
 4~6個月:“4/4”和無規則養育的開始
 6~9個月:經受住前後不一緻
 9個月之後的E.A.S.Y.程序
 4個月或更大的時候開始E.A.S.Y.程序
 方案
第2章 即使嬰兒也有情感——孩子年的情緒
 探訪一個老朋友
 我的寶寶有情感生活嗎?
 嬰兒如何感覺
 本性:孩子的脾性
 每天的時刻:5種類型
 培養:父母如何剋服孩子的脾性
 為什麼有些父母看不到
 吻閤度
 信任:形成良好的情緒適應能力的關鍵
 打破信任的紐帶
 建立信任的12條小建議
 延長的分離焦慮:當親密導緻不安全感産生時
 獨自玩耍:情緒適應能力的基礎
第3章 寶寶的液體食物——頭6個月的喂食問題
 食物,美味的食物!
 我的寶寶吃飽瞭嗎?多少是正常?
 加餐
 頭6周:食物管理問題
 對哺乳媽提醒:如何避免(或糾正)錯誤的銜乳姿勢和奶水不足
 痛苦的喂食:胃部不適
 6周~4個月:生長突增期
 4~6個月:更穩定的進食
 6~9個月及以上:無規則養育的危險
 從乳房到奶瓶:斷奶的步
 “但是我的寶寶……”:媽媽對斷奶的失落感和內疚感
 吸杯:我現在是個大孩子瞭!
第4章 食物不僅僅提供營養——開始吃固體食物,從此以後一直吃得很開心
 從被彆人喂到自己吃的旅程
 食物管理:你是在牲口棚裏長大的嗎?
 4~6個月:做好準備
 6~12個月:救命!我們需要固體食物顧問!
 1~2歲:食物管理不善和食物奧運會
 2~3歲:食物偏好以及其他惱人特徵
第5章 教寶寶如何睡覺——頭3個月以及6種原因
 睡得像個嬰兒?
 六種原因
 原因1:缺乏常規程序
 原因2:不充分的睡眠程式
 原因3:無規則養育
 原因4:飢餓
 原因5:刺激過度
 原因6:不舒服
 處理六種原因:哪個先來?
 多少睡眠幫助是太多瞭?
 父母的需要怎麼能超過嬰兒的需要呢?
 不適當的乾預:3個月前不要使用抱起一放下法
 首要的事情首先做
 胃食管反流的惡性循環
第6章 抱起一放下法——睡眠訓練工具——4個月~1歲
 無規則養育的典型實例
 什麼是抱起一放下法?
 3~4個月:調整常規程序
 通過改變4個月大嬰兒白天的小睡來解決晚上的睡眠問題
 4個月的案例分析:實施4小時E.A.S.Y.程序
 4~6個月:處理老問題
 4~6個月的案例分析:抱得太久
 6~8個月:身體活躍的嬰兒
 6~8個月的案例分析:從齣生起就不睡覺
 8個月~1歲:無規則養育嚴重的時候
 8個月~1歲的案例分析:多種問題,一個方案
 關於小睡
 抱起一放下法不起作用的12種原因
第7章 “我們依然睡眠不足”——1歲以後的睡眠問題
 一個危機
 第二年的睡眠問題
 第三年的睡眠問題
 針對幼兒的睡眠策略
 亞當,噩夢般的幼兒
 尼古拉斯:(夜間)依賴吃奶來睡覺的嬰兒
第8章 教育幼兒——教給孩子情感適應能力
 “讓孩子高興”的流行病
 失控情緒:危險因素
 孩子的情感社交類型
 環境因素
 發育問題
 父母的行為
 對主觀父母的剖析
 成為客觀父母
 收集證據
 教你的孩子情感F.I.T.
 情感和社會能力的轉摺點:使F.I.T.適閤你的孩子
 典型的幼兒犯規
 如果我的孩子有問題……而他情不自禁怎麼辦?
第9章 E.E.A.S.Y.能辦到——早期如廁訓練案例
 便盆恐慌
 9個月時開始可以E.E.A.S.Y.
 開始:9~15個月
 如果我錯過瞭較早的“窗口期”怎麼辦?
 依然閤作:16~23個月
 避免權力之爭:2~3歲及以上
 如廁睏難
 關於如廁訓練的真正關鍵
0章 正當你以為成功的時候……一切都變瞭!——12個基本問題和解決問題的12個基本原則
 無法逃避的養育法則
 12個基本問題
 注意發育的影響
 瞭解你自己的孩子
 留意破壞常規程序的因素
 保護傢庭環境
 對無規則養育采取損失控製措施
 設計一個方案:解決問題的12個基本原則
 多利安的睏境:“突然之間不斷反抗”
 恢復後的憂鬱:“我們無法恢復正常”
 突如其來的恐懼:“她害怕浴缸”
 陌生人焦慮:“臨時保姆沒法安慰他”
 星座
作者介紹
特蕾西·霍格(Tracy Hogg)世界聞名的實戰型育兒專傢,被稱為“寶寶耳語專傢”——她能“聽懂”嬰兒說話,理解嬰兒的感受,看懂嬰兒的真正需要。她緻力於從嬰幼兒的角度考慮問題,在幫助不計其數的新父母和嬰幼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瞭一套獨特而有效的育兒和護理方法。
文摘
序言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不錯,沒有拖遝感。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需要反復咀嚼纔能理解其深層含義,而是以一種相對直白、甚至略帶幽默感的口吻在闡述復雜的育兒原則。這種親切感很關鍵,畢竟在疲憊的育兒日常中,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專傢指點,而是一個能和你一起麵對挑戰的夥伴。書中對於一些常見育兒誤區的剖析非常到位,很多時候我讀到某個段落時,會忍不住拍大腿,心想:“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是這麼想的!” 這種被理解的感覺,比書本裏任何高深的理論都來得實在。尤其是在處理“堅持”和“放棄”的臨界點時,作者提供的幾個小技巧,比如如何設定“試運行期”,如何量化“進步指標”,這些細節非常接地氣,讓人覺得育兒這件事似乎真的可以被分解成一個個可以攻剋的“小任務”。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嗯,怎麼說呢,挺樸實無華的,沒有那種抓人眼球的鮮艷色彩或者復雜的圖案,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本老老實實的工具書”。字體選擇上中規中矩,能讓人一眼就認齣書名和作者信息,這點在書店裏快速瀏覽時還是挺重要的。我當時在書架前猶豫瞭好一會兒,主要是被“實用程序育兒法”這個名字吸引瞭。現在的育兒書琳琅滿目,很多都講得天花亂墜,要麼就是販賣焦慮,要麼就是理論性太強,真正能落地執行的很少。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可操作的步驟或框架,畢竟帶孩子最怕的就是手忙腳亂,心裏沒底。拿到手裏掂瞭掂分量,感覺內容應該挺紮實的,不像是那種隻講概念不給方案的“空頭支票”書籍。而且看到作者是幾位美國人,我稍微有點好奇,他們那一套育兒理念,如何能適應我們國內復雜的傢庭環境和社會背景,這中間的“本土化”處理會是一個看點。總的來說,初次接觸,我的期望值是謹慎樂觀,希望它真的能成為我育兒路上的一個可靠的“程序指南”,而不是又一本束之高閣的裝飾品。
評分從內容構建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體現瞭一種強烈的“可復製性”意圖。它似乎在努力打破傳統育兒中那種依賴“直覺”和“經驗”的模式,轉而強調基於觀察和反饋的學習循環。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時所使用的類比手法,將一些抽象的育兒心理學概念,轉化成瞭廚房裏烹飪、或者辦公室裏項目管理那樣的具體操作。比如,書中對“積極傾聽”的描述,就不是簡單地要求傢長“聽孩子說話”,而是詳細拆解瞭包括眼神接觸的時長、重復確認孩子意圖的句式、以及避免打斷的黃金時間等具體操作步驟。這種細緻入微的分解,使得原本可能流於口號的育兒理念,瞬間變得可操作化、可量化。當然,這種過於強調“程序”和“標準化”的做法,也引來瞭一些擔憂,那就是它是否會無意中削弱父母與孩子之間那種基於情感的、非語言的微妙連接,畢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總是充滿著無法被程序完全捕捉的變量。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質量,說實話,隻能算是中等偏上。紙張的質地摸起來還算舒適,不是那種一摸就掉渣的廉價紙,但在光綫不好的地方閱讀時,字體的對比度偶爾會讓人覺得略微吃力。我特彆留意瞭書中的圖錶和案例分析部分。我個人傾嚮於通過視覺化的方式來理解復雜的概念,所以如果一個育兒方法論能夠用流程圖或者時間軸清晰地展示齣來,那對我來說簡直是福音。遺憾的是,這本書在圖文搭配上顯得有些保守,更多的依賴文字的細緻描述。我花瞭點時間去理解其中幾個核心的“程序模塊”,發現作者試圖構建一個非常係統化的應對機製,從日常習慣培養到情緒管理,似乎都有一套預設的SOP(標準作業程序)。這種“程序化”的思路我很欣賞,因為它對抗瞭育兒中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當孩子跳齣這個既定程序時,應該如何靈活調整的“應急預案”。如果僅僅是死闆地套用程序,反而可能忽略瞭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獨特性和靈活性,這也是我後續閱讀時會重點考察的一個方麵。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價值,是一種“思路的重塑”,而非僅僅是技巧的堆砌。它像是一個操作手冊,告訴你如何去搭建一個育兒的“操作係統”,而不是提供一個“軟件應用”讓你直接安裝使用。在很多關於“規矩”的建立和維護上,它提供瞭一套邏輯自洽的框架,讓我明白為什麼堅持某個規則比僅僅知道規則本身更重要——因為堅持本身就是係統在自我優化和強化的過程。我發現自己開始用一種更係統化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每天的小狀況,不再把每一次哭鬧或反抗視為孤立的事件,而是將其視為係統反饋給我的數據點。當然,任何一套方法論都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麵對青春期這樣劇變的階段,這本書的“程序”是否能順利升級迭代,還需時間檢驗。但至少目前來看,它成功地讓我從“憑感覺帶娃”的泥潭中抽離齣來,有瞭一種更科學、更有步驟感的掌控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