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的力量
作 者: 刘湘梅 著 定 价: 32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1-01 页 数: 200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12715554 ●XX章幼儿园,准备好了吗 ●宝贝,不怕003 ●孩子,咱们聊聊幼儿园吧008 ●提升孩子在幼儿园的人气013 ●面对孩子的情绪,你是哪种父母017 ●孩子受欺负了怎么办024 ●如果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029 ●别让孩子在“催”中长大033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038 ●和孩子谈谈“性”042 ●第二章优质陪伴给孩子 ●让子时间更有“质量”051 ●高质量“陪玩”,好好跟孩子做游戏056 ●你的辛苦与孩子无关061 ●过有成效的生活067 ●轻抚孩子的心071 ●“富养”精神076 ●玩具·天使080 ●带领孩子走进阅读世界084 ●电视,还是陪着看吧088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作者一路悉心陪伴儿子熊壮壮成长的真实故事,也有她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思考和感悟,不仅涉及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长、习惯养成等常见问题,还从富养精神、艺术启蒙、眼界开拓等促进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给父母以指导。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在家庭、在父母。幼儿园阶段是孩子的塑形阶段,这一阶段孩子将面临更多的考验和成长问题,这时候父母的陪伴和悉心引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做孩子的天使”“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用正向的态度积极影响和引导孩子,通过在细节中对孩子进行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孩子从小具备内在成长力,更好地面对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同时,这本书还对父母很好关心的幼儿园时期的子教育、兴趣班的配合、幼小衔接等问题,从妈妈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解读。
刘湘梅 著
刘湘梅,资历育儿媒体人,十余年母婴传媒业从业经历,《聪明宝宝》杂志顾问,原《妈咪宝贝》杂志执行主编、副总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在北京京师创智教育研发中心任主任,从事儿童早期教育研究工作,并多次参与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
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抱持着一丝怀疑,总觉得它们多半是泛泛而谈。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人群或关系模式,而是将“陪伴”这一概念,延伸到了人生的各个维度——从童年缺失的依恋到成年后的伴侣关系,乃至我们与自己内心的和解。作者在探讨不同阶段的“陪伴需求”时,展现了惊人的洞察力,她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微妙的情绪变化和潜在的心理需求。特别是最后几章对“自我陪伴”的论述,更是点睛之笔,让人意识到,所有健康的外在关系,都必须根植于稳固的内在自我支持系统。这本书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反射出我们生命中对连接、理解和安全感最本真的渴求,让人读罢后,感觉不仅是对外部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更是对自己内在世界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梳理和安抚,收获是全方位且持久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摒弃了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最朴素、最真诚的文字直击人心深处。我尤其被书中对“脆弱性”的讨论所震撼。在崇尚坚强的社会氛围中,承认和展现自己的脆弱似乎成了一种禁忌。然而,作者却有力地论证了,正是这份适度的、真诚的脆弱,才构建了人与人之间最坚固的信任桥梁。她没有鼓吹盲目地暴露一切,而是教导我们如何选择性地、有智慧地展示内心的真实状态,从而邀请他人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这种深入骨髓的坦诚与勇气,让这本书读起来有种如沐春风的温暖感,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非常耐心地、毫无保留地分享着她的人生体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与他人相处,更是关于如何接纳并爱护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故作高深的理论著作,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的方式,把一些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道理娓娓道来。我记得读到其中关于“倾听”的那一章,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描述了两个朋友因为误解而产生的隔阂,以及最终如何通过真正用心去倾听对方的感受而化解矛盾。这个过程的描写细腻入微,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在日常交往中是不是也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真正去理解对方的需求。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什么立竿见影的“速成秘籍”,但它却像一位温和的导师,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让我明白,真正的连接不是靠言语的华丽,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石之上。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总在追逐效率,却忘了停下来感受那些细微的情感流动,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契机,让人在忙碌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深刻的感悟,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章节递进方式,而是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排的散文集,每一篇都能独立成章,但将它们串联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情感生态图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共同成长”的探讨,它超越了传统的“给予”和“接受”的二元对立。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在互相支持中,双方如何都能从中汲取养分,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这让我看到,所谓美好的关系,并非一方牺牲成就另一方,而是一个动态平衡、共同向上攀升的过程。这种积极、富有活力的观点,让人读完后不只是感到安慰,更是涌起一股积极改变的动力。它让我开始思考,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给予者,还是一个共同创造者?这种自我审视是深刻且必要的,对于任何渴望在亲密关系或职业伙伴关系中寻求突破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指南。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某些人际互动模式的固有认知。作者的文笔犀利而又不失温度,尤其是在论述“边界感”的重要性时,她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学的视角,却丝毫没有枯燥的说教感。她强调了清晰的个人界限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他人尊重的体现,这一点尤其触动我。过去我常常因为“怕麻烦别人”或者“显得不合群”而牺牲自己的时间和感受,导致自己身心俱疲。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健康的界限设定,反而能让关系更加持久和坦诚。书中提出的许多建议,比如如何礼貌而坚定地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如何识别并处理那些模糊不清的关系,都具有极强的实操性。它不是空谈理想化的完美关系,而是正视了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的摩擦,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导航图”,让人知道如何在复杂的人际海洋中,既能航行自由,又不至于迷失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