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獨生時代的平衡教育
定價:29.80元
作者:李清霞著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030306937
字數:192000
頁碼:24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本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對獨生子女進行教育的父母指導用書,為傢長朋友撥開愛的迷霧,點明教育方嚮。本書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瞭解孩子和自己,科學的內容為您打下高效進行傢庭教育的基礎;平衡教育,滲透在孩子的智力和非智力培養、傢庭環境、教育方式等方麵;做智慧型父母,為您指齣成為優質父母的路徑。本書倡導“平衡教育”的理念,著眼於孩子的個體性、成長的全麵性,期翼對各方麵的培養*終達到一種平衡狀態,而促進其健康成長。
內容提要
《獨生時代的平衡教育》,一本看似是理論書籍的通俗讀物,結閤當前傢庭教育的過度與缺失,父母教子的優勢與睏惑,精選20個教育熱點,對每一話題都從兒童心理學、教育學角度全新解讀;選擇上百個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讓傢庭成為育人的“先鋒陣地”。
《獨生時代的平衡教育》在文字上力求輕鬆、活潑,並穿插具有啓發、藉鑒意義的故事及案例,營造齣瞭頗具科學性、指導性、可讀性的行文風格。本書適閤孩子傢長、兒童教育工作者閱讀。
目錄
作者介紹
李清霞
教育學碩士,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現在於中央教科所科技研發中心從事兒童認知發展、傢庭教育的研究工作,近年來曾為《父母必讀》、《傢庭育兒》、《嬰兒母親》等多傢雜誌撰文。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育兒手冊,而更像是一份關於現代傢庭生態的社會觀察報告。作者的知識麵很廣,她能從曆史和社會變遷的宏大敘事中,抽絲剝繭地找到影響我們日常育兒實踐的具體因素。我特彆喜歡她引用的一些跨文化比較的案例,這讓“獨生子女教育”這個話題不再是孤立的中國現象,而是具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學意義。書中關於“手足缺失”對個體性格形成的影響分析,細緻入微,讓我重新審視瞭孩子在麵對衝突和分享時的反應機製。過去我總以為那是孩子“小氣”或“不懂事”,現在我明白瞭,這可能源於他們缺乏日常的、真實的、非對抗性的“同儕練習場”。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因為那些描述過於真實,真實到讓人感到一絲疼痛。它強迫我們這些父母必須正視,我們對孩子的“全方位覆蓋”式教育,正在無意中培養齣一種對外界支持係統的過度依賴性人格。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為什麼”的深度解釋,而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評分初讀這本書的感受是震撼,再讀則是反思,現在已經進入瞭“實踐與修正”的階段。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理性剋製,沒有過度煽情,也沒有使用那些令人心煩意亂的誇張詞匯,這反而增加瞭其論述的說服力。我發現,很多關於“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性書籍,往往治標不治本,而這本書探討的是教育的“哲學基礎”。它提齣瞭一個核心問題: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答案是“一個內心豐盈、能與世界和諧相處的人”,那麼我們現行的教育模式是否與之背道而馳?書中關於“情感替代”的論述特彆引人深思。許多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未竟事業的延續,或者生命的唯一載體,這種沉重的寄托如何扭麯瞭親子關係,書中描繪得淋灕盡緻。它不是指責父母,而是溫柔地引導我們卸下這份重擔,把焦點放迴到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成長需求上。我感覺自己像是卸下瞭盔甲,重新以一個更謙卑、更開放的心態去麵對我的孩子。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觸動太大瞭,簡直可以說是為我這種身處獨生子女傢庭的父母敲響瞭警鍾。我一直以為,把所有資源都傾注在一個孩子身上,自然能培養齣最優秀的孩子,但讀完這本書纔發現,這種“傾注”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隱形代價——傢庭關係的失衡、孩子心理的脆弱,以及未來應對復雜社會關係的能力缺失。作者在書中對獨生子女傢庭的現狀進行瞭深刻的剖析,從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層層遞進,讓我看到瞭自己教育方式中的盲區。比如,書中關於“過度保護”的論述,讓我猛然想起自己是如何事無巨細地為孩子包辦一切,從穿衣吃飯到人際交往中的細枝末節,都恨不得代勞。這種“愛”其實是一種捆綁,讓孩子失去瞭自主探索和試錯的空間。現在迴想起來,我似乎把“愛”等同於“滿足所有需求”,卻忽略瞭成長的本質是學會與不完美和挫摺共處。這本書不是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案例和引人深思的提問,讓我開始反思:我究竟是想養育一個聽話的“完美作品”,還是一個能獨立麵對風雨的“完整的人”?這趟閱讀之旅,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和教育觀念的顛覆。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獲,是關於“邊界感”的重塑。在獨生子女傢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物理和心理邊界常常是模糊不清的,我們習慣於“融為一體”。作者用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調,分析瞭這種邊界模糊對孩子成年後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的負麵影響。書中提到,缺乏早期清晰的邊界訓練,會導緻成年後在親密關係中要麼過度依戀,要麼極度逃避。這種洞察力非常深刻,它將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與教育無關的“界限問題”,與童年時期的成長環境緊密聯係起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漸進式的,它不會給你一個快速見效的“秘籍”,而是要求你進行長期的自我覺察和習慣的調整。它更像是一盞探照燈,照亮瞭我們自己教育理念背後的價值觀深淵。閤上書本的那一刻,我明白,真正的平衡教育,不是在資源上平均分配,而是在心理和精神的層麵上,給予孩子獨立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學會在一個不再被父母完全掌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評分我最近在看幾本關於傢庭教育的書,但這一本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和犀利,讓我耳目一新。它沒有落入那種隻會鼓吹“正麵管教”或“高壓學習”的俗套,而是直擊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化帶來的核心問題——獨生子女的成長睏境。這本書的文筆相當老練,邏輯鏈條清晰得像外科手術刀一樣,精準地剖開瞭“獨生”這個身份標簽下,孩子和父母雙方承受的巨大壓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代際期望轉移”這一現象的論述。我們這一代人,自己沒能實現的夢想,一股腦地壓在瞭獨生子女身上,無形中製造瞭一個“小皇帝”或“小大人”的怪圈。這種期望不僅是學業上的,更是精神層麵的。讀到某些段落,我仿佛看見瞭鏡子裏的自己,那個焦慮、渴望掌控一切的傢長形象。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平衡術”,教我們如何在愛與放手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支點,如何構建一個既能提供安全感,又能激發孩子內在驅動力的傢庭環境。讀完後,我立刻放下手機,開始嘗試和孩子進行一次不帶評判、純粹傾聽的深度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