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965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对局精选
定价:25.0元
作者:孙尔康著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18601318
字数:22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965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对局精选》精选了1965年全国象棋锦标赛经典对局105局,以开局的不同类型分为9篇进行讲解评注,其中既有对当年赛况的介绍,又有对比赛全局的精细解读,还有对开、中、残局中“关键手”的重点评述,是一本集指导性、欣赏性、史料性于一体的象棋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我们这些老一辈棋迷而言,这本书带来的情感冲击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我记得当年,能看到全国大赛的棋谱,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往往需要通过地方性的报纸零星地收集,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印象。如今,能将整整一届锦标赛的精华汇集于一册,并且是以这种高质量的影印或重制方式呈现,简直是美梦成真。我拿起它,看到的不仅仅是棋盘上的黑白交锋,更是自己青春岁月的影子。那些棋手,比如某某大师,当年在我心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这本书就像一个时间胶囊,瞬间将我带回了那个热烈、纯粹、一切都围绕着棋艺切磋和进步的年代。它唤醒了我对象棋最初的那份热爱和执着,那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商业化浮躁的对局艺术。光是闻着书页上那股陈旧的气息,我的思绪就如同回到了当年那个简朴却充满激情的赛场边。
评分如果从一个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评价,这本《1965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对局精选》的书籍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它在保持历史原貌和现代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纸张的厚度和适中的光泽度,保证了棋谱在灯光下观看时既不会产生反光干扰,又能清晰地分辨每一枚棋子的位置和走向,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专注于细节的棋谱研读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装帧非常坚固,即使是像我这样反复翻阅、甚至会随身携带去棋馆交流的读者,它也能经受住考验,展现出超越一般工具书的耐用性。我个人非常注重实战应用,常常需要将书中的棋局拆到实物棋盘上进行复盘推演。这本书的版式设计恰到好处地兼顾了棋局的完整展示和必要的分析空间,让人在动手操作时感到非常顺手,没有那种“摊不开”或“字太小”的窘迫感。可以说,从设计者对目标读者的理解来看,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棋艺爱好者的尊重和体贴。
评分这本棋谱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复古的油墨香气,配上那个年代特有的字体和排版风格,立刻把我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棋坛岁月。我特意找了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浓茶,小心翼翼地翻开扉页,仿佛能触摸到当年棋手们在赛场上运筹帷幄的沉着与激情。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很多新出的棋谱,排版是漂亮,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丝“历史的厚重感”。而这本《1965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对局精选》,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直接从历史的档案柜里被请出来的珍宝。每一局棋的记录,不仅仅是红黑两子的走位,更是那个时代象棋哲学、战术思想交锋的缩影。光是看着那些工整的棋谱符号,我就能想象出当时现场观众的屏息凝神,以及裁判员在灯光下细致入微的审视。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对于一个资深棋迷来说,是任何现代化的电子资料库都无法替代的。我甚至开始揣摩,当年他们是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推演出如此精妙的布局和中残局变化的。这套书的价值,一半在棋谱本身,一半就在于它所承载的,那种不可复制的时代氛围和手工质感。
评分从学术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1965年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交汇点,当时的象棋理论体系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型期,很多在后来被奉为圭臬的定式和活棋思路,可能就是在那次锦标赛上首次被公开检验和确立的。我发现这本书的注释部分,虽然用词朴实,但其背后蕴含的专业性极强。它没有使用当下流行的那些花哨的术语,而是用最直白的语言,揭示了关键着法的妙处,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象棋“内功心法”的棋手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甚至用红黑两色笔,在自己常看的那些争议性着法旁边做了批注,试图去模拟当年专家们的讨论氛围。这本书的选录者无疑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不仅是棋艺的记录者,更是那个时代象棋思想的敏锐观察者和记录者。它所呈现的,是那个年代棋手们在极度专注下的思维轨迹,比起那些只注重结果的现代棋谱,这种对过程的细致呈现,更能启发我们的棋艺思考。
评分我过去也收藏过一些不同年代的象棋比赛汇编,但不得不说,这本《1965年》的选材角度非常刁钻且富有洞察力。它似乎并不只是简单地罗列那些“必胜”或“惊世骇俗”的对局,而是更侧重于展现那个特定年份,不同流派——比如南派的细腻多变和北派的刚猛凌厉——是如何在最高舞台上碰撞、融合与演进的。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盘明显带有“时代烙印”的残局处理,它们不像现代棋谱中那样追求绝对的计算深度,反而更依赖于一种宏观的全局判断和对手心理的把握,非常注重“气势”的营造。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平时训练中的一些僵化思维。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总习惯于用现代计算机辅助后的“最优解”去套用历史对局,但阅读这本选集后我意识到,真正的象棋艺术,是受限于当时的工具和知识体系,却依然能爆发出惊人创造力的过程。这本书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复盘过去,更是提供了一种反思当下棋艺发展方向的参照系。它提醒我们,棋艺的进步,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上升的,需要不断地回溯源头,汲取养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