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2式太极拳
定价:25.00元
售价:19.0元
作者:杨艳,高翔,董国兴等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33766757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32式太极拳是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编创和大力推广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本书详细讲解了32式太极拳动作及要领等,内容系统,图文并茂。书中对每个动作都进行了分解式介绍,讲解细致,又要点突出,使读者易懂易学;书中对每个动作易犯的错误,也给以明确指出并加以纠正;尤其是本书甴世界冠军编写和演示,动作标准、规范、舒展、美观,保证了本书内容的准确性和性。本书可谓融知识性和指导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学习参考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杨艳,女,河南焦作人,原国家武术队队员,武术六段,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国家一级裁判员,国家武术段位制指导员。现为河南理工大学体院教师、韩国岭南大学博士。还曾任校高水平武术队教练。
杨艳自幼习武,8岁即被选入市武术队,从此也开始了她辉煌的武术专业生涯,并获奖无数,被誉为“美女冠军”;杨艳还代表我国多次出访海外,参与中外文化交流;甴杨艳示范、编写的太极拳、剑教材和光盘系列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学者众。CCTV“欢乐中国行”栏目、宝岛台湾的《全球功夫》杂志、河南电视台等媒体,都对她做过大量的报道,以传颂她对弘扬中国武术文化和推动太极拳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杨艳的主要成绩有:2003年全国武术冠军赛太极拳项目冠军;2005年国际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全国城市运动会太极拳项目冠军;2007年国际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2009年国际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陈式传统太极拳、3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国际香港武术节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太极拳对练冠军;全国武术段位制大赛武术套路总决赛冠军。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探讨拳理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深度和广度,它似乎并不满足于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什么这么做”的内在逻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劲力”的产生和运行机制时所采用的系统性分析方法。例如,它并没有简单地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结合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解释了如何通过正确的身体结构来实现“棚、捋、挤、按”的蓄发。这种跨学科的视角,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对于那些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开始追求更高境界的习练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将更加凸显。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框架,让你能够跳出单纯模仿的怪圈,开始主动地去感受和验证每一个动作背后的物理原理。我曾试着用书中的一个概念去调整我的“野马分鬃”,结果发现,仅仅是调整了脊柱的微小角度,整个动作的连贯性和力量的释放都发生了质的飞跃,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把开启内在潜能的钥匙。全书的编排逻辑也十分流畅,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紧密结合,不会让人感到知识点的割裂。
评分相较于市面上那些侧重于套路演示的影像资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和自我纠错的工具箱。影像资料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展示“最好的那一个瞬间”,而这本书则详细解释了通往那个瞬间的千百种努力和失败。书中关于“劲力层次划分”的部分,让我对自身的习练水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它教导我们如何分辨自己是在用“拙力”还是在用“寸劲”,乃至“整劲”。通过书中提供的几个自我检测的小测试,我能够客观地评估自己在“立身中正”和“周身一家”方面的差距。这对于一个注重自我成长的习练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太极拳的修炼是一个漫长且容易自我感觉良好的过程,这本书像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不断地用清晰的标准来校准我们的方向。它强调的是内在的构建而非外在的模仿,这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力得以长久,即使将来我掌握了更复杂的套路,书中关于“理法”的阐述依然会是指导我修行的圭臬。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是极其克制而又充满力量感的。它没有过度煽情,也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近乎于科学报告般的精确度来描述太极拳的实践过程。例如,在讲解如何进行步法转换时,作者会详细描述脚底接触地面的受力变化过程,以及如何通过髋关节的带动来实现重心的平稳过渡,这种描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神秘感,让太极拳显得更加“触手可及”。对于那些习惯于现代思维的读者而言,这种严谨的态度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我发现,正是这种“去神秘化”的处理,反而让我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因为它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物理规律和人体工程学智慧。书中对于“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论述也十分细致,它不只是告诉你“吸气时抬手,呼气时下按”,而是深入解释了不同呼吸深度对内脏器官和气血运行的影响,这种深层次的引导,使得每一次练习都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更像是一次内在的调息过程。
评分从装帧设计和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也体现出了出版社的专业水准。纸张的选择很考究,既保证了印刷的清晰度,又不会在手持翻阅时产生反光影响对图示的观察。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充分考虑了读者的使用场景。很多武术书籍的文字部分往往挤在一起,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不同,它采用了大量的留白和清晰的章节分隔,使得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在介绍具体招式时,每一招式的名称、要点、易犯错误以及相应的“意境描述”都清晰地分块呈现,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快速定位信息。我个人尤其喜欢那种穿插在正文中的“拳学札记”或者“先贤箴言”的片段,它们往往用简短精悍的语言点出了修行中的关键心法,像是一些及时的提醒,防止我们在练习过程中走偏方向。这些小小的设计细节,共同构建了一种沉浸式的、令人愉悦的阅读体验,让人愿意反复捧读,而非仅仅在需要时临时查阅。
评分这本关于太极拳的书籍,从我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看,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武术世界的大门。作者在文字的组织上非常巧妙,不像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对传统武学的敬畏和对动作细节的精准把握。我记得刚拿到书的时候,光是目录就让我对即将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从基础功法到套路演练的完整路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意念”的阐述,很多传统武术书籍往往将“意念”描述得云山雾罩,而这本书却能用非常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解释如何做到“心静体松”,这对于我这种总是“想太多”的习练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的插图质量也值得称赞,那些示范动作的定格画面,角度拿捏得极其到位,每一个关节的旋转和重心的转移都清晰可见,这极大地弥补了单纯文字描述的不足。我常常会拿着书,对着镜子,逐一比对图解和自己的身体姿态,发现了不少自己以前未曾察觉的错误,比如“虚领顶劲”时脖子的不自然紧张感,通过对比书中的标准姿态,很快就能自我修正过来。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授拳架的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拳师在身边耐心指导,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太极拳“慢”与“稳”的真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