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管子选讲
定价:58.00元
作者:钟永圣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66302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名家执笔,精心编著;
2.文本厚重,阅读性强;
3. 寓理于事,深入浅出。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系列讲座的结集。作者首先以亲和力的语言,向读者传授了学习传统经典*重要的三个方法——“以经解经”、“体慧”,以及“至诚诵读”。作者重实践的“体慧”而非仅止在知识的了解,重至诚的感悟而不拘泥于学术的辩驳,在他的充满智慧的讲解下《管子》不再是玄之又玄的“天书”,是一部人人都能看得懂,获得切实的启迪和智慧,从而改变自身命运的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钟永圣,经济学博士。大连儒学会创会副会长,辽宁省首届*写书人奖获得者和辽宁省委讲师团美讲师。《中国青年》杂志“传承”专栏作者和封面人物(2014年8期),大连市“学习论坛—中华传统文化讲座”《论语通解》主讲人。近三年来,应财政部、保监会等国家部委和党政机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邀请,公益讲座逾80场。主要著作有:《中国经典经济学》《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中华经典十二部浅说》《论语通解(一)》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封面选用了那种沉稳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古朴而厚重的气息。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光滑细腻,翻阅时没有那种廉价的刺啦声,能感觉到出版方在细节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我一直对古代的典籍情有独钟,但很多时候,那些老旧的影印本或者纸质太差的普及版实在让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这本《管子选讲》在视觉和触觉上都给了我极佳的体验,让人愿意捧在手里,慢慢地去品味其中的文字。尤其是内文的排版,字间距和行距都把握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对于一本需要反复咀嚼的经典著作来说,良好的阅读体验是成功的一半。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人文气息。我甚至特意找了个阳光很好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就在那样的氛围里,才真正开始沉浸到它的世界中去。
评分这本书的注释工作做得极其细致,几乎做到了对每一个生僻字、每一个典故都有所交代,这对于一个非专业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过去阅读一些古籍时,经常遇到一个词语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而古代的注释往往只能给出一个笼统的解释。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更为精准,它不仅提供了现代汉语的释义,还常常会引用《史记》、《左传》等其他经典中的相关用法作为佐证,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原文理解的准确性。举个例子,书中对某个涉及兵家策略的词汇的解释,就通过比对了好几个相关文献,最终确定了一个最符合管子时代背景的含义,这体现了编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这种细节的打磨,让阅读体验的流畅性大大提高,避免了频繁查阅工具书的烦恼,让人能更顺畅地沉浸于管子的思想洪流之中。
评分我通常习惯于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那些“选讲”类的书籍,因为很多时候,选取的篇目和深度往往不能满足一个有一定基础的读者的需求,或者说,选编者的个人偏好会过度地影响原著的完整性。然而,这本书的编选思路非常开阔且具有启发性。它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我们熟知的那些强调法家治理思想的片段,而是相当大胆地将《管子》中涉及的自然哲学、经济伦理,甚至是对宇宙观的探讨也纳入了进来。这种广度让我看到了一个比教科书上描述的更为立体和复杂的“管仲”形象。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比如关于“量度”和“轻重”思想如何与后世的唯物辩证法产生微妙的关联,这种深层次的挖掘,绝非浅尝辄止的导读可以比拟。可以说,它搭建了一座很好的桥梁,连接了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的思辨,让我体会到了先秦思想的真正魅力所在。
评分我得承认,最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在“义理”部分的阐释。我对古代思想家是如何构建其政治伦理体系非常感兴趣,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系统性的解释。这本书在解读那些晦涩难懂的段落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没有急于给出武断的结论,而是先将原文的语境、历史背景尽可能地还原,然后再结合历代学者的主流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这种“梳理—分析—整合”的逻辑线索非常清晰,特别是在处理像“实”与“虚”、“名”与“实”这类哲学概念时,作者的论述显得尤为扎实有力。它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辞藻来堆砌所谓的“高深”,而是用非常朴实的逻辑和严谨的考据,将原本高耸的学问台阶变得平易近人。对于想要真正理解管子思想内核的读者来说,这种脚踏实地的讲解方式,远比那些故作玄虚的解读要来得珍贵得多。
评分从阅读的收获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的选读本,更像是一份关于中国古代治理智慧的实用手册。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治国之道”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务实精神。管子思想的魅力在于其高度的实用性,它不空谈道德说教,而是直指如何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构建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这本书将这些理念系统地梳理出来,比如关于国家财政调控的“轻重之术”,以及如何利用地域差异进行资源配置的策略,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是穿越时空的,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灵活应对现实问题的工具箱。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在看待现代的经济现象和社会治理问题时,多了一层古老而深刻的透视镜,思维的维度似乎也被拓宽了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