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会玩才会学——讲故事、玩游戏,养出聪明好孩子》
定价:29.80元
作者:张丽娟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12709089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孩子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有别于成人,一个成年人,学习得*好的时候,常常是静静地坐着倾听的时候,或者自己看一本书。但对孩子而言,他们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心智活动或思维,他们更加适合通过对事物进行实际操作的方式来学习,不管这些活动是搭积木、玩洋娃娃还是过家家。
让孩子通过游戏进行学习,比通过说教更容易接受,孩子为了扮演好某个角色,也许会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愿地服从游戏的某些规则。他们在游戏中建立的现实伙伴关系和角色关系能为人际交往、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以及自觉地按照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等创造有利条件。本书就是基于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而写,书中有孩子喜欢的故事,爱玩的游戏,并通过这个过程,孩子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创造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等情商与智商得以培养,达到让孩子在玩中学的目的,真是孩子成长的好伙伴,家庭教育的好帮手!
内容提要
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够起到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孩子体验成就感,有助于学习社会交往技能的作用。无论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做什么动作,他们的思维都在紧张地活动:想象游戏的情节,发展和补充游戏的内容等。这对孩子的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书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做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它就像一个学习营,集想象力、创作力、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情商与智商培养为一体,每个游戏皆为孩子设计,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向,让孩子在玩中得到成长,畅“游”童年!
目录
序
游戏: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前言
给孩子一个有“玩”的童年
Chapter 1 培养注意力的游戏
游戏1 小蝌蚪,在哪里
游戏2 折小树
游戏3 森林大聚会
游戏4 小棍子连连看
游戏5 爸爸妈妈“说不同”
游戏6 绳子传感器
Chapter 2 培养想象力的游戏
游戏1 青蛙和蚊子
游戏2 猜猜我是谁
游戏3 纸箱变轮船
游戏4 毛线大魔法
游戏5 超级联想无极限
游戏6 喜怒哀乐对对碰
游戏7 故事接龙
游戏8 宝宝长大后
Chapter 3 培养记忆力的游戏
游戏1 你能记住吗
游戏2 大家一起来排队
游戏3 玩具故事会
游戏4 找“大王”
游戏5 听故事找不同
游戏6 过目不忘
游戏7 七彩卡片
Chapter 4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游戏
游戏1 创意撕纸
游戏2 花样毛线
游戏3 积木对对碰
游戏4 变形金刚
游戏5 数字变变变
游戏6 捏捏没有的
Chapter 5 培养动手能力的游戏
游戏1 给妈妈做项链
游戏2 小球跳水池
游戏3 自制水果串
游戏4 夹豆豆
游戏5 包糖果
游戏6 树叶书签
游戏7 漂亮的水族箱
游戏8 遥控开汽车
Chapter 5 培养运动能力的游戏
游戏1 踩影子
游戏2 镜子中的“我”
游戏3 看谁站得稳
游戏4 小青蛙“跳跳跳”
游戏5 熊来了
游戏6 鸭子过桥洞
游戏7 好玩的小皮球
Chapter7 培养语言能力的游戏
游戏1 小小邮递员
游戏2 介绍我自己
游戏3 词语接龙
游戏4 什么东西圆又圆
游戏5 说说反义词
游戏6 我的小商场
游戏7 以字连句
游戏8 打电话
Chapter8 培养观察力的游戏
游戏1 找不同
游戏2 画图形
游戏3 谁的家
游戏4 拼拼图
游戏5 走迷宫
游戏6 看“图”说话
游戏7 看指示“寻宝”
游戏8 配对对
游戏9 袜子对对子
游戏10 风景图
游戏11 五彩帽子
Chapter9 培养绘画与音乐能力的游戏
游戏1 漂亮的树叶贴画
游戏2 手影魔术
游戏3 宝宝“出书”了
游戏4 老歌新唱
游戏5 大家一起唱
游戏6 找朋友
游戏7 听音击鼓
Chapter10 培养数字概念的游戏
游戏1 数字大碰撞
游戏2 捡落叶
游戏3 单双跳
游戏4 摸一摸、数一数
游戏5 数字接龙
游戏6 小兔钻洞
游戏7 小小售货员
游戏8 掷骰子走步
Chapter10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游戏
游戏1 团结力量大
游戏2 接力赛跑
游戏3 老鹰捉小鸡
游戏4 大家一起“走”
游戏5 我们一起飞
游戏6 花样拍手
作者介绍
张丽娟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于中科院心理研究中心攻读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国家认证注意力训练师、学习能力指导师和亲子沟通培训师。现任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中国学习能力研究院高级讲师,“贝都茵乐-育儿频道”专家和首席讲师。
长期从事儿童心理教育咨询和研究工作,尤其在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乐观的性格、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以及帮助孩子克服自卑、胆小、注意力不集中、过于自我等不良心理表现和行为表现方面著长。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做过1000多场演讲,直接为家长、教师及学生进行过500多场训练,边讲边练,互动体验式的授课方式,深受老师与学生的欢迎。为数以万计的孩子送去了成长的力量,其独到、新颖的教养观点,得到众多家长的认同和赞赏。
文摘
序言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关系重塑”的强调,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很多育儿书侧重于“我该怎么改造我的孩子”,而这本书的视角则巧妙地转向了“我如何调整自己,以更好地与孩子相遇”。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父母情绪的管理、倾听的艺术,以及如何建立一种基于相互尊重的亲子契约。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策略,是这本书最深刻的价值所在。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让孩子更“听话”或更“聪明”,而是如何成为一个内心更稳定、更能与孩子进行有效深度连接的成年人。读完全书后,我发现自己对待孩子的一些负面反应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这种内在的转变比任何外部技巧的掌握都来得更为珍贵和持久。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得令人称赞,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导读者的思路,从宏观的理念阐述到具体的操作技巧,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我发现,它并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理论的弊病,而是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目的性,仿佛是为家长量身定做的一份循序渐进的指南手册。特别是初期的几章,它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教育方法,而是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现代亲子关系中常见的困境和误区,这种“对症下药”的结构,让正在焦虑中的父母能够迅速找到共鸣点,产生“这本书懂我”的感觉。等到进入实操部分,你会发现那些复杂的概念都被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执行的小步骤,即便是工作繁忙、时间碎片化的家长,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切入点,这种实用性上的深度挖掘,远远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鲜亮的色彩搭配和富有童趣的插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非常不错,摸起来光滑细腻,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期翻阅也不会轻易出现模糊的现象。我特别留意了字体的大小和间距,对成年人来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感到吃力,更不用说给孩子讲的时候,那些醒目的标题和排版也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侧边书脊的处理也很平整,整体来看,这绝对是一本让人愿意放在书架上,时常拿起来翻阅的实体书,而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消品。而且,拿到书的时候,那种新书特有的油墨香气,虽然不浓烈,但却带着一种踏实的“书籍感”,这种体验是电子书完全无法替代的。从包装到内页,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出版方对这本书的用心程度,让读者在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先入为主的好感,觉得这一定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实在太接地气了,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又特别亲切的邻家长辈在聊天。作者在阐述教育理念时,总会穿插一些看似不经意,实则非常精妙的生活片段或家庭小故事,这些故事里的人物设定和情境描摹,简直就是我们家日常的翻版,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猛然间领悟了之前一直困扰自己的那个“结”该如何解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比起那些生硬的说教有效太多了。我个人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敏感话题时的那种拿捏感,既不回避问题,又绝不渲染焦虑,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乐观且充满智慧的基调,让人读完后不是感到压力山大,而是充满了被赋能的积极感和尝试的勇气。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广度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包容性,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或技能训练,而是非常注重构建一个完整的、多维度的儿童成长生态系统。我注意到它对“玩”和“学”的定义被极大地拓宽了,不再是课后任务式的学习,而是将探索、观察、甚至是非结构化的自由玩耍都纳入了高效学习的范畴。书中对于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物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给出了非常多独到且富有创意的建议。这使得我开始重新审视家里的那些“闲置”物品,它们似乎一夜之间都变成了潜在的教育资源。这种将教育融入生活的整体设计理念,体现了作者对现代儿童心理发展有着深刻且全面的理解,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固定的教案,而是一套灵活应变的方法论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