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尿布到约会:家长指南之养育性健康的儿童(从婴儿期到初中)
定价:42.80元
作者:【美】黛布拉 W.哈夫纳 者:王震宇 张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520218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0-2岁、2-5岁、5-8岁、9岁以上)的性发育特征和身处的不同环境特点,本书为父母们提供了具体的性教育者指导。
本书共分五章,作者反复强调的观点是:
父母需要认真思考,您希望向孩子传递怎样的性价值观;
让孩子发现、懂得并欣赏身体与性的美好;
对孩子的性教育,需要及早、及时,在生活中随时寻找“可教时刻”,潜移默化;但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说出的正确名称,若发生了与有关的问题时,孩子能够准确表达,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施救;
理解儿童性内容与成人性内容的区别,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认真聆听孩子的话语;
觉得不自在是正常的,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关键是积极回应,让孩子感觉到你愿意与他(她)交流性话题,你在这方面是值得信赖的;
性教育需要注意把心理和生理结合起来。
目录
自 序(第二版)
序 言(版)
译者序
章 基础篇
性健康的家庭
关键:发现可教时刻
沟通指南
父母小贴士
第二章 婴儿和学步儿(0 ~ 2 岁)
价值观练习(0~2岁)
父母的感觉
触摸的重要性
关于环割术的决定
从医院回到家的天
教孩子认识身体部位
生殖器探究
考虑性别角色
特别话题
孩子的照看者
第三章 学龄前儿童(2 ~ 5 岁)
价值观练习(2~5岁)
认识身体部位
洗浴时间
“我想单独待着!”
生殖器触摸
“我们正在扮演医生,妈妈”
友谊与情感
“我长大了要和妈妈结婚”
“我的儿子是同性恋吗?”
“我是从哪儿来的?”
当父母正做爱时孩子走进来
特别话题
幼儿园中的性问题
害
第四章 小学低年级(5 ~ 8 岁)
价值观练习(5~8岁)
孩子正在长大
告诉孩子生命的来源
男孩女孩一起洗澡
手 淫
孩子间的性游戏
友 谊
“假小子”与“娘娘腔”
孩子去别人家里玩
“但是所有的孩子都看它”
新 闻
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
“你有”
“哦,S@#S!”
“布兰妮综合征”
特别话题
离婚问题
父母约会
当孩子不是以“妈妈和爸爸彼此相爱”的方式怀上时
第五章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9 岁以上)
价值观练习(9岁以上)
为青春期做准备
为女儿的青春期做准备
为儿子的青春期做准备
让男孩和女孩了解对方的身体变化
早发育者和晚发育者
“我正常吗?”
情感发展
对待从不提问的准青春期孩子
手 淫
男孩女孩“一起出去”
“妈妈,我想我是个同性恋”
身体形象、外貌与饮食
少男少女杂志
爸爸,你会给我买《花花公子》吗?
网 络
特别话题
学校里的性骚扰
怎样评价家庭以外的性教育
后 记
作者介绍
黛布拉 ?W.哈夫纳(Debra W.Haffner)
美国性知识教育理事会(SIECUS)前会长兼首席执行官
创立全美支持性教育联盟、全美青少年性健康委员会
获得耶鲁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和威得恩大学公共服务博士学位
超过25年的性教育工作经验
经常受邀出席美国ABC世界新闻、CBS晚间新闻、NBC今日秀等各大电视节目,定期在美国各地家长课堂进行演讲。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直白的,色彩明快,一看就知道是给家长们准备的实用工具书。我拿到手的时候,最先吸引我的是它这个标题——“从尿布到约会”,一下子就把育儿过程中最让人头疼、又最需要提前准备的那个敏感话题给框定了。说实话,光是这个跨度就让人感到既好奇又有点压力山大。我特别期待它能在处理那些尴尬的、我们常常选择回避的对话时,提供一些真正落地的、不那么生硬的建议。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该聊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聊”才能让孩子不反感,并且真正听进去。比如,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解释身体的变化,用什么样的词汇既科学又不会让他们感到羞耻,这些都是我日常焦虑的点。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不同年龄段的对话脚本或者引导框架,那简直就是为我这种“口拙”家长量身定做的救星。我尤其关注它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的把握是否到位,毕竟三岁孩子的好奇心和十二岁孩子开始萌动的性意识,处理方式肯定天差地别。期望它能帮我建立一个持续、开放的沟通渠道,而不是一次性的“大爆炸式”教育。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望还集中在“亲子关系”的维度上。性教育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信任的深度。如果父母在性话题上表现得紧张、羞涩或带有批判色彩,孩子自然会关闭沟通的大门。我期望这本书能首先“教育”家长如何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以一种坦诚、平静、充满关爱的态度去面对这个话题。它是否提供了实用的技巧,来帮助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仍然能够维持那种亲密无间的连接,而不是被突如其来的“叛逆期”和“隐私边界”所隔阂?如果这本书能教会我们如何将性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比如在讨论电影情节、新闻事件时自然地切入,而不是搞成一场郑重其事的“谈话”,那它对维护和谐的亲子关系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最终,我希望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知道如何教育我的孩子,更知道如何成为一个更放松、更开放的父母。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任何一本育儿书时,都会带着一种“这是不是又在贩卖焦虑”的警惕心理。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缺需要担心的事。所以,这本书如果能避免过度渲染潜在的风险,而是聚焦于积极赋权——即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能力、有判断力、懂得爱护自己和尊重他人的个体——那它就成功了一大半。我尤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不同文化背景或家庭结构下的适应性建议。毕竟,每个家庭的价值观和沟通模式都是独特的。这本书的权威性,不应该体现在它给出了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工具箱,让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和家庭特点,灵活地挑选和组合工具。如果它能平衡“科学事实”与“价值观引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偏废任何一方,那它就真的称得上是一部高质量的家庭手册了。
评分阅读体验上,我非常看重一本书的结构是否清晰、语言是否亲切自然。面对一个如此严肃且容易让人生硬的题目,如果作者用一种居高临下或者过于学术化的腔调来陈述,那估计我翻个两页就想合上了。我期待这本书的文字是那种可以让你在睡前放松地读进去,并且能让你在读完一段后,立刻在脑海中模拟出如何在接下来的日常生活中实践出来的感觉。例如,当谈到青春期的变化时,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与时俱进的例子,而不是那种老掉牙的、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们正在接触的信息潮流的过时观念。这本书如果能真正做到“接地气”,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又非常理解现代家庭压力的朋友在跟你聊天,而不是一本教科书。那种带有真实案例佐证的片段,往往比空泛的理论更有说服力,也能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原来我的困惑不是个例,是每个家长都会经历的成长的烦恼。
评分对于这种涉及“健康”与“指南”的书籍,我的核心诉求在于它的“前瞻性”和“预防性”。性教育远不止于生理知识的传授,它更关乎界限感、尊重以及情感的培养。我关注这本书是否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情感韧性”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避孕知识”这种相对滞后的内容。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网络信息爆炸,孩子们接触到的“性”的元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更复杂。因此,这本书如果能有效地教会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如何识别和拒绝不恰当的接触,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同伴压力,那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思维框架,让家长能够自信地应对孩子提出的任何尖锐问题,而不是每次都被问倒,然后敷衍了事。这种“防患于未然”的能力,是我最希望从这本书中汲取到的核心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