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开复的家教观
定价:28.00元
作者:邓代玉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64470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很多人都知道李开复是一名成功的领导,却很少有人知道李开复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很多人都知道李开复曾给中国学生写过信,却很少有人知道李开复也给中国家长写过信,告诫中国的家长要做好家教工作,做好孩子的任老师!同时,李开复向中国家长提出:家庭是人生的课堂,也是终生的学堂!本书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育误区,旗帜鲜明地提出新的教育理念,给在迷茫中的21世纪的父母指明了教育的方向和方法,是当今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读本。
目录
作者介绍
邓代玉,安徽师范大学毕业,曾任三年中学班主任、两年教育集团高级策划。深谙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实践教育经验。对父母及孩子之间的互动性教育较为关注,著有多部家庭教育类畅销图书,如:《父母,请学会推孩子出门》、《母子沟通》、《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父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上,我感受到了作者清晰的逻辑脉络,它似乎是按照一个孩子成长的时间轴来组织内容的,从早期基础认知到青春期价值观的建立,过渡自然得体。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讨论“家长自我成长”这一环时,没有将其视为一个附加章节,而是将其置于核心地位。他非常坦诚地指出,许多家庭教育的困境,其根源往往在于家长自身的未解决的情绪和认知盲区。这种“治人者必先治己”的观点,在很多专注于“如何管教孩子”的书籍中是被淡化的。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双向成长的指南,它不仅提供了方法论,更重要的是,它促使读者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调整。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才是真正持久有效的教育动力源泉,读起来让人感到既有压力,又充满希望,因为你知道,你首先要做的改变,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或许是“克制而有力”。它没有过度使用煽情或者情绪化的词汇来打动读者,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在探讨教育的艰难性与挫折感时,作者保持了一种近乎冷静的分析姿态,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在描述如何修剪枝叶以促进主干的健康生长。这种不带偏见的叙述方式,反而更能让人信服。我特别喜欢其中对“过程价值”的强调,它似乎在无声地提醒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比起那个遥不可及的“成功终点”,每天早上孩子醒来的那一刻,以及他们为之付出的每一个小小的努力,才是真正值得被看见和肯定的基石。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许是某些章节的论证略显冗长,如果能在保持深度的前提下,适当做一些精炼,读者的阅读体验会更加流畅,特别是在碎片化阅读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
评分这本书在构建其教育哲学体系时,明显吸收了多方思想的精华,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兼容并蓄。它不是某一个流派的极端拥护者,反倒更像一个精明的策展人,将不同教育流派中行之有效、符合人性发展的理念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例如,在涉及到自律培养的部分,它既肯定了结构化规则的重要性,又警惕了过度控制可能带来的反噬效应,这种辩证的思维贯穿始终。这种平衡感,恰恰是很多急于给孩子贴上“标签”的当代教育读物所缺乏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是被灌输了某种标准答案,而是获得了一套更灵活的工具箱,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去定制化地应用这些智慧。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去提问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对于一个迷茫的家长来说,无疑是更宝贵的财富。
评分初读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理念的书,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老道,他似乎非常懂得如何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述来引导读者的思考方向。不同于那种观点先行、论据堆砌的教育类书籍,这里的文字流动性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对话,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掷地有声,让人很难中途放下。尤其是在谈及“期望管理”这一块时,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细腻,没有简单地呼吁家长“降低期望”,而是深入剖析了期望背后的心理动机和对孩子自尊心的潜在影响。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洞察,使得全书的基调显得格外成熟和富有建设性。我留意到,作者在引用一些国外教育研究成果时,总是能巧妙地将其本土化,让那些原本可能显得高高在上的理论,瞬间贴合了我们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这种跨文化的融会贯通,让这本书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不局限于单一的经验之谈,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具全球视野的参考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用心,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用也挺讲究,阅读起来眼睛不会太累。从封面设计上看,它似乎想营造一种严肃又不失亲和力的氛围,但老实说,光看封面很难准确把握它到底想深挖哪一个教育的侧面。我更倾向于认为,这种设计是为了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毕竟“家教观”这个主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普适性。然而,内容呈现上,如果能再多一些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或许能让那些抽象的教育理念变得更加生动易懂。毕竟,教育的实践性很强,纯理论的阐述有时会显得有些干巴巴。我个人期望看到更多具体到日常生活的场景,比如在处理孩子与电子产品冲突时,作者会如何引导。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在制作上投入了成本的书,从外在来看,它具备了成为一本经典教育读物的潜力,关键在于内里的思想深度能否与其精致的外壳相匹配,让人在合上书本后,还能留下长久的思考回响,而不仅仅是翻阅过一次便束之高阁的“精美摆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