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谁都能学会的说服心理学
定价:32.80元
作者:李世强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18011971
字数:195000
页码:231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怎样快速说服别人,让人无条件相信你?
如何引导他人的想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们说服的对象有哪些人?
我们如何才能说服这些人?
我们可以利用哪些心理学原理说服别人?
我们说服别人的价值是什么?
内容提要
当心被打动时,想法就会改变。说服心理学就是一种打动人心、改变对方想法的心理学技巧,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谁都能学会的说服心理学》旨在帮助读者解决人际关系及商业谈判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说服。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采取*合理的方法打动对方的内心,用语言说服对方、控制周遭的一切,谁就能拥有非凡的影响力。如果你能够说服世界,你就能够得到世界。
目录
作者介绍
李世强,作家、北京图书策划人。曾策划、撰写多部畅销书,擅长心理励志与情感鼓舞方面文字的写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入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还没能完全消化吸收其中的精髓,但不得不说,它的确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共鸣的书。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某个心理现象时,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他不会直接抛出理论,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甚至是历史事件中的片段,来层层剥茧,引导读者去发现问题的本质。比如,他在讲到“锚定效应”时,并没有用枯燥的实验数据,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在拍卖会上,一个不起眼的物品如何因为开价者不经意间的一个数字,而最终以远超预期的价格成交的故事。读着这个故事,我仿佛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了那个“锚”的力量,以及它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的决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到的东西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融入生活的智慧,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而且,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常常会引用一些经典的研究和理论,但又会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避免了学术术语的晦涩,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get到其中的含义。我觉得,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让我看到了看似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其实就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只是我们以前没有留意到罢了。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剖析人性、解释行为背后原因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些技巧,而是深入到行为的根源,探讨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选择,为什么我们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作者在分析“互惠原则”时,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在一次社交活动中,一位朋友慷慨地分享了自己的独家资源,而另一个人在不久后也因此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帮助,并且他感到自己有义务回报这份善意。这个例子非常贴切地说明了,即使没有明确的承诺,我们内心深处也会有一种想要回馈的冲动。我觉得,这种对人性深层动机的挖掘,比单纯的“学会如何说服”更有价值。它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他人。书中关于“认知失调”的解释也让我印象深刻。当人们的信念与行为发生冲突时,会产生一种不适感,并试图通过改变信念或行为来消除这种不适。作者通过一个关于“戒烟”的案例,巧妙地解释了这一点。一个人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依然沉迷其中,为了缓解内心的冲突,他可能会选择说服自己“吸烟能够缓解压力”,或者“反正人都会死的,早晚而已”。这种心理机制的揭示,让我看到了我们自身的脆弱性和自我欺骗的倾向,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即使知道某些行为不好,却依然难以改变。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曾留意过的风景。作者在处理“承诺与一致性原理”时,并没有直接给出“怎么让别人承诺”的指导,而是通过分析人们内心深处追求一致性的渴望,来揭示这一原理的强大力量。他讲述了一个关于“减肥打卡”的故事。一个人最初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开始打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公开了自己的目标,并且开始坚持每天记录。一旦他公开承诺了,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和信誉,他会更加努力地去达成目标。作者巧妙地利用了这个心理机制,让我看到了承诺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外部的约束,更在于它能够调动我们内心的自我驱动力。同时,在“心理账户”的章节,作者的分析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他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把不同来源的钱,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并且在使用这些钱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比如,人们更愿意把意外之财花在享乐上,而对于辛苦赚来的钱,则会更加谨慎。这种对金钱背后心理的解读,让我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消费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如何更理性地管理财务有了新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远超我最初的预期。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互动方式,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社交的复杂性。作者在探讨“喜好原理”时,并没有停留在“长得好看的人更容易被喜欢”这样的浅层理解,而是深入挖掘了“相似性”、“赞美”以及“合作”等因素如何影响好感度的建立。他举了一个例子,关于两个在陌生城市偶遇的旧识,由于共同的经历和兴趣,很快就变得亲近起来。这种“同频共振”带来的亲切感,让我深有体会。我也常常在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况,当与客户分享相似的爱好,或者在某个项目上能够达成一致时,沟通往往会变得更加顺畅,信任感也会随之增强。另外,作者对“权威原理”的解读也很有意思。他不仅仅强调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还提到了“头衔”、“制服”甚至“字体大小”等非语言信号如何影响人们对权威的感知。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无形中就在被各种各样的“权威”所影响,也常常在不经意间就“服从”了这些权威。这本书让我对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警惕那些不必要的盲从。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用一种非常友好的姿态,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举例时,那种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他不会生硬地把例子套进理论,而是让故事自然地展开,让你在不经意间就体会到理论的精妙之处。比如,在讲到“稀缺性原理”时,他讲述了一个关于限量版球鞋的故事。一开始,很多人对这双鞋并没有特别的兴趣,但当它被宣布“全球限量发售,售完即止”后,那些原本犹豫的人们突然变得迫切起来,生怕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作者通过描绘人们排队、抢购的场景,以及那种“再不买就没了”的焦虑感,生动地展现了稀缺性如何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他甚至还细致地描写了那些成功抢到球鞋的人的满足感,以及未能抢到的人的失落感。这种细节的描绘,让我觉得非常真实,也更容易让我将这个原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此外,作者在处理“社会认同原理”时,也运用了类似的技巧。他描述了一个情景:当你看到一群人都在仰望天空,你很有可能也会不自觉地抬头望去,即使你并不知道他们到底在看什么。这种群体行为的感染力,以及我们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心理,被他描绘得淋漓尽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