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族体育创新发展研究
定价:129.00元
作者:陈伟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647386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民族体育创新发展研究》供广大科研人员阅读、交流。为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我国民族体育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不断探索和研究民族体育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促进我国民族体育的继承与发展,由成都体育学院主办,贵州省铜仁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民族体育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5月28~30日在贵州省铜仁市举行。本次大会设立“民族体育文化与教育”、“民族体育资源开发与推广”、“民族体育项目保护与发展”三个专题,共收到来自全国17个省市170余篇论文,大会专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认真评审,共评出77篇论文。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刻板的说教式口吻,而是用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文化图景。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慷慨激昂,如同高山流水般的史诗叙事;时而又细腻婉转,如同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深情回望。我感觉自己像是跟随作者的脚步,穿越了不同的地理空间和历史时间线,亲眼见证了那些古老仪式如何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书中的语言极富画面感,即便是抽象的制度变迁,在作者的笔下也变得清晰可见,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些汗水、泥土和欢呼声。对于我这样一个习惯于快速阅读的现代读者来说,这种兼具美感与深度的写作风格,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让人愿意慢下来,细细品味每一个精心雕琢的词句。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学术探讨,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文化之旅,这是非常难得的成就。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极具现代感,配色大胆而富有张力,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初翻开扉页,那份对传统与革新的深刻思考便扑面而来。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对复杂议题的阐述清晰流畅,逻辑严密得如同精密的仪器,每一个论证环节都经得起推敲。尤其是他对某一特定地域民族体育传统在当代语境下的演变路径的剖析,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他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民族志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动因,将其置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多维度的考察,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田野调查现场,与那些鲜活的实践者进行着无声的对话。书中引用的案例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绝非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紧密结合了实际操作中的痛点与亮点,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油然而生一股投身实践的冲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个领域的学术梳理,更像是一份充满洞见的行动指南,对所有关注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转型的人士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量之庞大,令人叹为观止。从浩如烟海的档案文献到实地访谈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展现了极强的学术韧性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在涉及历史文献的引用和比对上,其严谨程度几乎可以作为范本。我注意到,作者对于不同来源资料的交叉验证非常审慎,对于存在争议的部分,也毫不回避地进行了坦诚的讨论,而不是简单地采信一方。这种对事实的尊重和对研究过程的透明化处理,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此外,书中穿插的那些历史老照片和手绘图,不仅提供了视觉佐证,更在情感层面上丰富了读者的体验,使得冰冷的文字鲜活了起来。可以说,这本书的每一页背后,都凝聚着作者大量的汗水和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它为后来的研究者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
评分拿到这本厚重的著作时,我最先关注的是它的思想深度与理论框架的独特性。坦白说,市面上关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论述不少,但大多流于表面或陷入怀旧的窠臼。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极具穿透力的分析框架,用以解构民族体育在现代社会中被“符号化”或“边缘化”的内在机制。作者似乎对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的经典理论信手拈来,但又能够娴熟地将其“去魅”,使之服务于具体的议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创新”与“保持原真性”这对看似矛盾的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高超平衡艺术。他没有给出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细致地描绘了在传承过程中,那些微妙的张力、妥协与重构。读完后,我感到思维被极大地激活,不再能用简单的“好”或“不好”来评判任何一种文化实践,而是开始尝试用更具包容性和批判性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周遭的一切变迁。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相关研究领域中,一次扎实而富有远见的理论突破。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议题选择上的前瞻性。它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代社会中一个日益凸显的文化困境: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既能保持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生命力,又能实现有效的社会参与和经济转化。作者并没有沉溺于对“失去”的哀叹,而是将视角投向了“可能性”——那些在创新实践中探索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书中对某一特定运动形式如何通过媒介传播实现“破圈”的案例分析,尤其发人深省。它揭示了现代技术手段如何成为文化活力的催化剂,而不是简单的同化工具。这种积极的、面向未来的建设性态度,使得整本书充满了乐观主义的底色,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振奋。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文化发展形态的一种富有建设性的预言和探索,对于指导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践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