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南京百年体育
定价:160.00元
作者: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青奥组委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53302614
字数:
页码:29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南京百年体育》被列入南京市2014年文化建设工作目标,全书共分4个部分,以图文专题的形式收录了1910年至2014年与南京体育相关的400余幅图片,全面记录和反映了南京百年体育的发展历程,重点聚焦了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在发展体育事业上取得的长足进步与崭新成就。作为向青奥会的献礼用书,《南京百年体育》具有传扬奥运精神,展示南京新貌,传播南京独特历史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纂体例和资料的扎实程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地方志式记录,它展现出一种严谨的、近乎考据学的专业精神。翻阅其中那些详尽的图表、丰富的史料照片及其细致的注释,可以看出背后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心血。不同于市面上那些为求畅销而过度渲染戏剧性的作品,它更多地侧重于梳理脉络、厘清因果。比如,关于城市体育设施的变迁,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修建”与“废弃”的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城市规划理念、资金筹措的困境,乃至不同历史阶段管理者对“体育价值”的不同认知。这种多维度的剖析,使得即便是对体育史不太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体育事件的时间轴和空间地理的对应分析,处理得极为精妙,让人在阅读时,能够建立起一个清晰、逻辑自洽的知识框架。这种“重基础、求真实”的写作态度,是这本书最可贵的品质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视觉呈现也极其出色,达到了艺术品的级别。我很少看到一部地方史著作在版式设计和图片选择上如此考究。那些黑白老照片,有的颗粒感十足,有的人物表情生动得仿佛就在眼前,它们不仅是文字的注脚,更是独立的叙事载体。特别是那些早期运动会的宣传海报和票根的影印,其设计风格的演变,本身就浓缩了近一个世纪的审美变迁。在细节处理上,比如对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体育器材的配图说明,都做得极为用心。这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信息获取,升华为一种沉浸式的视觉享受。它唤醒了我对某些模糊记忆的追溯,比如小时候看过的那些老式跑道的样子,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对于那些对视觉文化和档案保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同样不容小觑。它证明了好的历史书写,必然是文字与图像的完美协奏。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党史工作办公室”参与编纂的历史读物抱有一种预设的审视角度,担心其侧重点会过于偏向某一类叙事。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视野之开阔、内容之包容,展现了一种超越预期的史学胸襟。它巧妙地平衡了“政策引导”与“民间活力”之间的关系。你既能看到国家层面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擘画和政策落地执行的细致情况,也能感受到普通市民、草根教练员、乃至早期学生群体自发组织体育活动的蓬勃生机。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重动力的交织,构成了南京百年体育史最鲜活的底色。阅读其中关于特定时期群众体育活动复兴的篇章时,那种朴素而真挚的集体主义情感,隔着泛黄的纸页,依然能强烈地感染人心。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精英体育”或“专业体育”的书,更是一部浸润着市民生活气息的社会发展史切片。
评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基因融入了体育精神的解读之中。长江、秦淮河畔的地理特性,如何影响了水上运动的早期发展?作为历史名城和文化重镇,南京人对“文武兼修”的传统观念,又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其体育爱好者的精神内核?书中对这些文化地理学的探讨,提供了非常新颖的视角。它没有将南京的体育发展视为全国宏大叙事下的一个孤立节点,而是将其置于地方文化生态系统中进行考察。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对体育史的阐释更加立体和富于地域特色。读完合上书本时,我感觉自己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体育不再是孤立的竞技场,而是城市精神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它提供了一种具有本土智慧的体育发展范例,非常值得深思。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卷,初翻阅时便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尘封已久的岁月痕迹。它并非仅仅罗列了一堆冰冷的赛事数据和枯燥的机构沿革,而是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叙事,勾勒出了南京这座古都体育事业跌宕起伏的百年画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那些关键转折点时的笔触,那种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体育是如何与城市的命运、政治的风云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比如,在讲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竞技体育的兴衰如何映照出社会思潮的变迁时,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深刻的洞察力,让人不禁掩卷沉思。它不仅仅是关于“体育”的书,更是关于“人”——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坚守、拼搏、奉献的先行者们的故事。阅读的过程,像是在与过去的南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充满了发现的惊喜。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那些老旧的体育场馆,聆听着看台上曾爆发出的欢呼与叹息,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许多同类题材书籍难以企及的。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鲜活的个体记忆巧妙地融为一体,为南京的体育史留下了一份值得珍藏的、有温度的记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