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1世纪围棋新专题讲座
定价:29.00元
作者:(韩)李昌镐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436715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李昌镐,韩国围棋九段,是世界围棋历史上难得的奇才,曾创造多项围棋历史记录,开创了“李昌镐时代”(1996—2006)。从1992年夺得**个世界冠军起,李昌镐共夺得20个个人赛冠军、13次团体赛冠军(作为主将夺得8次)。李昌镐已实现世界围棋大赛“大满贯”,所获的冠军包括目前举办的LG杯、三星杯、应氏杯、富士通杯、丰田杯、春兰杯、亚洲电视快棋赛和中环杯等,以及团体赛真露杯、农心杯和已经停办的东洋证券杯。本书《李昌镐布局谋略》就是由他编写,介绍了他的围棋布局谋略。
内容提要
目录
问题1-20问日21-40问题41-60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装帧和印刷质量确实是国内出版物中的上乘之作,这一点值得称赞,纸张厚实,墨色浓郁,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不过,真正让我愿意把它放在案头,时常翻阅的,是其中蕴含的那种独特的“静心”力量。围棋,尤其是在高水平的对弈中,需要极度的专注和情绪稳定。这本书的文字风格,说来也怪,非常沉稳、内敛,几乎没有那种夸张的赞美或者情绪化的表达。它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于冷静的客观叙述,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去除了所有多余的修饰。这种文字的“重量感”,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我的阅读状态。每当我感到浮躁或者在对局中有些急躁时,拿起它随意翻阅几页,那种被强烈信息流冲击的感觉便会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缓慢的、深入的思考。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下出好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棋盘面前,保持一种近乎禅宗的“当下”心境,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比任何棋理都更难得的收获。
评分我是一个偏爱“复盘式学习”的棋手,总觉得看别人的精彩对局比死记硬背定式更能激发灵感。这本选材的独到之处,在于它选取了不少既有时代特色、又不乏现代意义的对局,而且讲解的角度非常刁钻。它不像传统的棋谱那样,从开局到终局平铺直叙,而是选取了棋局中那些“胜负手”的瞬间,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比如,某个角逐的关键点,作者会用三四种不同的思路去审视——如果我是白棋,我该如何应对;如果我选择放弃此处转战他处,全局价值如何衡量;如果我采取激烈的对杀,胜算几何。这种拆解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以往看棋,我总容易陷入自己认定的那一套逻辑中走不出来,而这本书则像一位睿智的老师,不断推着你跳出舒适区。更难得的是,其中穿插了一些作者在青年时代对某些经典布局的早期理解,这让我有机会看到一代宗师的成长轨迹,那份探索和修正的过程,比最终的定论更加引人入胜,让人感叹棋艺的精进之路永无止境。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热爱钻研围棋,却又苦于缺乏系统化、高水平指导的棋手来说,能获得这样一套由顶尖高手亲自撰写的教材,无疑是巨大的幸运。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是否包含了最新的AI变化(事实上,它更侧重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在于它对“基础概念”的重塑和深化。作者似乎很清楚,很多棋手在达到一定水平后,进步的瓶颈往往不是因为“不知道某个招法”,而是对“价值判断的标准”产生了偏差。因此,书中大量篇幅用于讨论如何量化棋盘上的非量化价值,比如“扩张潜力”的评估、“厚势的有效使用时机”的把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收束官子时的讲解,那部分内容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官子谱,而是教会你如何根据棋局的整体领先优势,来决定官子阶段的“侵略性”和“保守性”策略。这种高度提炼的智慧,需要反复咀嚼才能领悟,它让我的棋局收尾效率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极大地减少了因为“差官子”而丢失的对局。
评分这套棋谱的排版和装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种经典的黑白配,配合着纸张略带粗粝的质感,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我记得当初买它,纯粹是冲着作者的名字去的,毕竟是那位“石佛”的亲笔讲解,总觉得能从中窥见一丝他那超凡脱俗的棋理。然而,真正坐下来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它并非只是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顶级对局复盘集。它更像是一本精心打磨的教学手册,将那些原本深不可测的现代围棋理念,用一种近乎慈悲的耐心,一点点地拆解开来。特别是关于“局部定式与全局平衡”这一章,作者的论述极其细致,不同于市面上许多只罗列变化图的书籍,这里对每一步选择背后的“意图”有着非常深入的剖析。比如,他会反复强调在特定手数时,棋盘上不同区域的价值对比,以及如何根据对手的棋风灵活调整取舍。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勉强消化完其中关于“小目拆边”的几种微妙变化,那种从“为什么这么走”到“原来可以这样想”的顿悟感,是其他任何围棋书都未能给予的体验。书中的插图清晰度也无可挑剔,每一个关键点都标注得恰到好处,让人在思考时不会因为图看不清而分心,实为一本值得反复摩挲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我对围棋理论的追求一向是“实用至上”,那些过于玄妙、脱离实战的理论往往让我感到枯燥乏味。这本教材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恰恰在于它的“落地性”。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在职业比赛中千载难逢的罕见变化,反而聚焦于中高级棋手最容易失手、也是最能体现水平的那些中盘战斗和官子阶段的处理。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气势”与“实地”转换的论述。作者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要抢实地”或者“要积蓄气势”,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对局片段,演示了如何在紧要关头,用看似微小的让步换取全局的厚势,或者如何利用对手的“贪着”来完成一次漂亮的价值置换。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业余段位赛中遇到了一个看似必死的劫争,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但事后复盘时,脑海中却清晰地浮现出书中对“劫材选择的效率评估”那一小节的描述,顿时茅塞顿开。这本书,与其说是学习技术,不如说是学习一种更成熟、更宏观的“对局哲学”,它教会你的不是招法,而是如何像大师一样思考问题,那种对全局态势的掌控力,是花钱买到的最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