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突齣普遍價值的認知與保護

京杭大運河突齣普遍價值的認知與保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怡 著
圖書標籤:
  • 京杭大運河
  • 大運河
  • 文化遺産
  • 世界遺産
  • 曆史
  • 地理
  • 保護
  • 認知
  • 中國運河
  • 遺産保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電子工業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46609
商品編碼:29459334487
包裝:紙麵精裝護封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4-09-01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基本信息

書名:京杭大運河突齣普遍價值的認知與保護

原價:147.00元

作者:陳怡 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121246609

字數:538000

頁碼:33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暫無相關內容


暫無相關內容

內容提要


京杭大運河曆史悠久,不僅是中華文明重要的見證之一,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珍惜的文化遺産,因而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遺産傢族中的一員。近十年的申遺曆程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反思京杭大運河的極佳契機,世界遺産運動所提倡的“突齣普遍價值”認知模式能夠幫助我們跳齣民族視野的局限,從更寬廣的人類文明海洋中來重新理解它的價值和意義,幫助我們更全麵、更有效地將其保護並傳承給後世。 本書力圖將當前國際上已經有的運河類遺産研究成果與中國豐富的京杭大運河曆史資料相結閤,深入地論證京杭大運河在人類曆史中的作用及影響。同時通過與國內外著名的運河、文化綫路、綫性遺産的比較研究,找到京杭大運河自身的獨特性和代錶性,幫助保護者、研究者和公眾更充分地認知寶貴遺産。此外,我們也選取分析瞭一些國內外重要案例,從豐富的保護實踐中吸取有益經驗,為京杭大運河突齣普遍價值的係統性保護提供建議和參考。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呂 舟,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建築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紫禁城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理事、學術委員,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ICOMOS-CHINA)副主席,國際文化財産保護及修復中心(ICCROM)理事,國傢一級注冊建築師。



作者介紹
呂 舟,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建築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紫禁城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理事、學術委員,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ICOMOS-CHINA)副主席,國際文化財産保護及修復中心(ICCROM)理事,國傢一級注冊建築師。

關聯推薦
大運河研究和管理的有關機構和相關人士;區域及城市規劃、遺産保護專業人士。
目錄
總 序
齣版說明

前言 / 001



第一篇緒論


第一章京杭大運河的遺産價值 005

文物古跡所蘊含的價值 / 005
人類對於遺産價值認知與保護的曆史 / 006
遺産普世價值觀的確立 / 010
京杭大運河遺産價值的探索 / 013
京杭大運河遺産的基本描述 / 016
基本概念 / 016
時間和範圍 / 024


第二篇京杭大運河遺産價值的基礎研究


第二章京杭大運河技術特色專題研究 029

京杭大運河水利技術的背景 / 029
自然背景 / 029
曆史(政治、社會)背景 / 031

京杭大運河的總體技術特色 / 033
各時期的技術特色與重要工程 / 036
隋唐 / 036
宋(以北宋為主) / 039
元 / 048
明清 / 056

結束語 / 062
第三章京杭大運河漕運特色專題研究 063

中國獨特的漕運製度 / 063
漕運的産生 / 063
漕運的定義及作用 / 065
京杭大運河與曆代漕運的發展 / 066
隋唐 / 066
北宋 / 076
南宋 / 079
元代 / 079
明代 / 082
清代 / 087

結束語 / 091


第四章京杭大運河文化交流特色專題研究 093

中國文化交流綫路視野下的京杭大運河 / 094
中國文化交流綫路形成背景 / 094
京杭大運河在中國文化綫路體係中的獨特性 / 101

京杭大運河在中國南北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 102
京杭大運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 107
隋唐時期 / 107
宋元時期 / 113
明清時期 / 116

結束語 / 128


第三篇京杭大運河基於世界遺産的突齣普遍價值研究


第五章蓬勃發展的世界遺産保護運動 131

世界遺産保護運動發展簡要曆程 / 131
世界遺産的未來發展趨勢 / 133
中國在世界遺産保護中的成績 / 136
中國參與世界遺産保護的幾個曆史階段 / 141
被動階段(1985—2003年) / 141
跟進階段(2004—2009年) / 142
主動階段(2010年至今) / 146

京杭大運河價值認識與世界遺産保護 / 149

第六章世界遺産認定機製中的價值研究 153

世界遺産保護的基本規則介紹 / 154
組織架構 / 154
世界遺産的申報流程 / 154
研究力量 / 154

世界遺産保護的核心——突齣普遍價值(OUV) / 158
OUV的基本定義 / 158
OUV研究的基本步驟 / 158
一些重要概念的含義 / 160


第七章基於全球戰略的京杭大運河價值特徵基礎研究 175

年代地區研究 / 175
主題研究 / 176
類型研究 / 181
國內對於京杭大運河類型的討論 / 181
京杭大運河屬於復閤類型遺産 / 182


第八章京杭大運河突齣普遍價值比較研究——理論探討 185

早期研究:加拿大運河專傢會議中的討論 / 185
重要成果:《國際運河古跡名錄》中的全球分析 / 186
《國際運河古跡名錄》的背景與研究方法 / 186
《國際運河古跡名錄》對京杭大運河的評價 / 198
結論 / 202

世界遺産名錄中水利遺産的比較分析 / 205
世界遺産中運河技術代錶性綜述 / 206
工業文明下的運河技術體係 / 207
古代傳統文明下的運河技術體係 / 208


第九章京杭大運河突齣普遍價值比較研究——案例比較 213

基於主題研究的標準的初步闡釋及比較案例的選擇 / 213
與國內具體案例的價值比較 / 215
京杭大運河與靈渠 / 215
京杭大運河與都江堰 / 222
京杭大運河與絲綢之路 / 225
京杭大運河與長城 / 230
與國外具體案例的價值比較 / 233
京杭大運河與歐美運河 / 233
京杭大運河與西班牙皇傢洲際綫路 / 245
京杭大運河與羅馬道路係統 / 246


第十章京杭大運河突齣普遍價值標準的選擇 249

文化遺産六條標準的含義 / 249
京杭大運河價值的多元性:不同角度對應不同標準 / 257
京杭大運河作為遺産運河的價值 / 257
京杭大運河作為文化景觀的價值 / 258
京杭大運河作為文化綫路的價值 / 258

結束語 / 260


第四篇京杭大運河遺産價值的持續研究


第十一章不僅僅是OUV——京杭大運河遺産價值探討 263

京杭大運河遺産價值的多維性和豐富性 / 263
京杭大運河的使用(社會)價值 / 264
京杭大運河的精神與情感價值 / 267
京杭大運河的景觀美學價值 / 272
京杭大運河的其他價值 / 273

京杭大運河遺産價值未來研究的策略和內容 / 275
建立中國遺産運河的學科研究基礎 / 275
建立文化景觀相關研究框架 / 275
建立文化綫路相關研究框架 / 280


第十二章他山之石:世界遺産中巨型遺産項目操作方法的藉鑒 283

世界遺産中巨型遺産項目的經驗 / 283
從上而下的經驗:“印加之路”與“絲綢之路”項目發展曆程 / 283
自主自發的經驗:“皇傢洲際綫路”項目的發展曆程 / 287
京杭大運河遺産保護的藉鑒 / 288

國外遺産價值多層次保護體係的構建嘗試 / 289
加拿大的體係——國傢內部保護級彆的建立 / 289
西班牙的文化綫路體係——國際化平颱的搭建 / 291

對京杭大運河遺産價值整體保護框架的設想 / 295
遺産價值多層級保護的理想模式 / 295
京杭大運河遺産價值多層級保護框架構想 / 296
第五篇結語


第十三章京杭大運河案例帶來的啓示 301

京杭大運河遺産價值的保護和展示對社會具有積極作用 / 301
京杭大運河遺産價值的保護對中國同類文化遺産具有示範作用 / 303
京杭大運河遺産價值的保護將對世界遺産保護做齣貢獻 / 307

參考文獻 / 309
UNESCO、世界遺産中心、相關資訊機構及文獻列錶 / 313
索引 / 316

《曆史的脈絡:世界文化遺産的傳承與創新》 一部深入探討全球文化遺産保護理念、實踐與未來趨勢的權威著作 內容概述 本書《曆史的脈絡:世界文化遺産的傳承與創新》以宏大的全球視野,係統梳理瞭人類文明進程中留下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曆程、麵臨的挑戰,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實現有效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深刻議題。全書結構嚴謹,內容詳實,不僅對聯閤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各項公約和指導原則進行瞭細緻的解讀,更通過大量鮮活的案例分析,展現瞭不同文化背景下遺産保護的多元路徑與獨特經驗。 本書旨在超越單一遺産點的介紹,緻力於探討文化遺産保護的普遍性原則與在地性實踐之間的平衡藝術。它關注的焦點在於,如何在尊重曆史真實性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規劃、創新的技術和可持續的社區參與,使這些跨越時空的記憶載體,重新煥發生命力,成為推動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 --- 第一部分:文化遺産的時代命題——從概念到實踐的演進 本部分追溯瞭文化遺産保護思想的哲學基礎與曆史發展軌跡。它首先探討瞭自18世紀歐洲的“文物保護”思潮興起,到20世紀中葉“曆史景觀”概念的提齣,再到當代“人類共同財富”認知的形成這一思想演進過程。 第一章:遺産認知的拓寬與深化 詳細闡述瞭從關注“紀念性建築”到擴展至“文化景觀”、“工業遺産”、“水利工程遺址”等更廣闊範疇的轉變。特彆引入瞭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深入分析,探討瞭其作為活態文化傳承的特殊性與保護難度。強調瞭“整體性”(Integrity)與“真實性”(Authenticity)這兩個核心保護原則在不同類型遺産中的具體體現與張力。 第二章:全球化衝擊下的文化身份重塑 分析瞭全球化、城市化和旅遊業發展對傳統文化環境帶來的雙重影響——既是經濟驅動力,也可能是破壞性力量。本章通過對幾個典型案例(如威尼斯的水患壓力、特定古城的過度商業化)的剖析,提齣瞭建立文化敏感性規劃模型的必要性,強調保護的最終目的是維護地方的文化認同感。 第三章:法律框架與國際閤作的基石 係統梳理瞭《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關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公約》等重要國際文件的精神與操作指南。重點分析瞭世界遺産名錄的遴選標準、監督機製(如處於危險中的名錄)的運行邏輯,並探討瞭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在遺産保護能力建設方麵的閤作潛力與現實鴻溝。 --- 第二部分:保護的科學前沿與技術革新 這一部分聚焦於當代遺産保護領域最前沿的技術應用與跨學科研究方法,展示瞭科技如何賦能於古老文物的“再生”。 第四章:數字化時代的遺産記錄與監測 詳細介紹瞭三維激光掃描(TLS)、攝影測量(Photogrammetry)和遙感技術(RS)在遺産測繪、形變監測和災害預警中的應用。探討瞭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技術在大型曆史遺址管理中的潛力,以及如何通過構建高精度數字檔案,實現“永不磨損”的記錄目標。 第五章:材料科學與可持續修復 深入探討瞭在古建築修復中,如何平衡傳統技藝與現代材料科學的矛盾。分析瞭新型無損檢測技術(如紅外熱成像、超聲波檢測)如何幫助保護人員精確診斷病害。本章尤其強調瞭使用原真性材料和“最小乾預”原則的重要性,反對過度“翻新”式修復。 第六章:環境適應性保護與氣候變化應對 這是一個極具前瞻性的章節。它分析瞭全球氣候變化(如海平麵上升、極端天氣事件、微生物活動增強)對不同地理位置遺産的具體威脅。提齣瞭適應性管理策略,包括建立微氣候控製係統、優化水文管理方案,以及製定針對性強的災後快速響應預案。 --- 第三部分:社會參與與遺産的未來敘事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焦點從“物”轉嚮“人”,探討文化遺産如何融入當代生活,實現其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 第七章:社區賦權:遺産保護的內在驅動力 強調文化遺産保護成功的關鍵在於地方社區的深度參與。本章通過對多個成功案例的對比研究,總結瞭社區共建、共享、共治的有效模式。討論瞭如何通過教育培訓和就業機會,將文化遺産的維護工作與當地居民的生計緊密結閤,變“被保護者”為“守護者”。 第八章:遺産旅遊的倫理邊界與價值實現 批判性地審視瞭遺産旅遊的“雙刃劍”效應。提齣瞭構建負責任的文化旅遊模型,包括限製客流量的承載力研究、分時段導覽策略,以及確保旅遊收入迴饋至遺産地保護基金的具體機製。旨在實現文化價值、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 第九章:教育、創新與跨界融閤 展望文化遺産保護的未來。探討瞭如何利用虛擬現實(VR/AR)技術為公眾提供沉浸式的曆史體驗,以及如何將曆史遺址的概念融入當代藝術創作、城市設計和教育課程中。本章主張,唯有不斷發掘和創新遺産的當代意義,纔能確保其在未來持續獲得社會的關注與投入。 --- 總結與讀者定位 《曆史的脈絡:世界文化遺産的傳承與創新》是一部麵嚮遺産管理者、規劃師、建築師、曆史學者、文化旅遊開發者,以及所有關注人類文明延續的公眾的深度讀物。它不僅是一本理論參考書,更是一份麵對復雜挑戰的行動指南,引導我們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洪流中,以審慎而創新的態度,守護好我們共同的過去,以期更好地塑造我們的未來。全書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清晰的邏輯結構和豐富的案例支撐,為全球文化遺産保護領域貢獻一份有價值的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曆史和文化非常著迷的普通讀者,京杭大運河一直是我心中一個充滿神秘感和敬畏感的存在。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連接,更是曆史、經濟、文化交融的象徵。這本書的書名《京杭大運河突齣普遍價值的認知與保護》,瞬間點燃瞭我想要深入瞭解的欲望。我好奇地想知道,究竟是什麼讓這條古老的水道,在曆史的長河中曆久彌新,並且被世界如此看重?它是否承載瞭人類古代工程學的偉大成就,抑或是它所代錶的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模式,至今仍有藉鑒意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非常具體和生動的論述,或許會穿插一些動人的故事,講述那些普通人在運河邊的生活,以及運河如何改變他們的命運。我也很想瞭解,在當今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去“認知”和“保護”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讓它不僅僅是博物館裏的展品,而是繼續活在當下,影響未來。

評分

我是一個對文化遺産保護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就立刻被吸引住瞭。京杭大運河,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曆史的厚重感和磅礴的氣勢。我一直認為,保護文化遺産不僅僅是保留物質遺跡,更重要的是挖掘和傳承它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義。這本書的“突齣普遍價值”這個提法,正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切入點。我很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特質,讓這條跨越韆年的運河,能夠超越時空的限製,獲得全球的認可?它是否代錶瞭人類古代工程技術的巔峰?它在促進經濟發展、文化交流方麵又起到瞭怎樣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解答這些疑問,用生動的事例和詳實的論據,為讀者勾勒齣一幅關於大運河“突齣普遍價值”的清晰圖景。或許,它還會探討如何在當代的語境下,重新認識和解讀這份珍貴的遺産,讓它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命力。

評分

拿到這本書,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不僅僅是紙張的厚度,更是內容所承載的曆史重量。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特彆是京杭大運河,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我看來,運河不僅是連接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更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載體。這本書的名字,《京杭大運河突齣普遍價值的認知與保護》,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關注點。我特彆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普遍價值”讓這條古老的運河得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産?它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那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例如運河的修建過程中的智慧與艱辛,它對沿岸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乃至風俗習慣産生的深遠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從更宏觀、更深層次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京杭大運河的獨特魅力。

評分

剛翻瞭幾頁,就被這封麵設計吸引住瞭。古樸的宣紙質感,配上那勾勒齣運河蜿蜒意象的金色綫條,瞬間就感覺迴到瞭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我一直對曆史建築和文化遺産保護挺感興趣的,尤其是像京杭大運河這樣承載瞭韆年文明的偉大工程。這本書的名字就直接點明瞭核心,讓我對它即將探討的“突齣普遍價值”充滿瞭好奇。我腦海裏已經開始勾勒齣那些關於大運河的宏大敘事:它不僅僅是一條水道,更是漕運動脈,是南北經濟命脈,是無數故事的發生地。書裏會不會詳細講到大運河在不同朝代的變遷,它如何影響瞭沿岸城市的興衰,又如何孕育齣獨特的地域文化?我尤其期待能夠讀到關於它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在申請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和最終的成功故事。畢竟,要將這樣一項龐大的、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其價值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背後一定付齣瞭巨大的努力和智慧。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深入瞭解大運河價值的新窗口。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跨越時代、連接不同地域的偉大工程情有獨鍾,而京杭大運河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本書的名稱,直指“突齣普遍價值”,這讓我覺得非常有深度。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特質,讓這條曆經韆年的運河,能夠獲得全球的矚目,成為世界文化遺産?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運河在促進南北經濟平衡、推動文化融閤、乃至影響古代政治格局等方麵的關鍵作用?我期待能夠讀到一些關於運河工程背後精妙的智慧,以及它如何成為古代文明的一個縮影。同時,我也關注“保護”這一環節,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現代社會,麵對工業化、城市化等挑戰,有效保護和傳承運河文化遺産的思考和實踐。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有機會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這條偉大運河的意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