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写意画超细致讲解 梅兰竹菊篇
定价:38.00元
作者:王忠富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1114657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更多精彩: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关于写意梅兰竹菊的绘制临本,共8章,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进行学习。其中,部分是对写意梅兰竹菊的常用笔法、调色以及构图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图文结合,分析透彻,且文字通俗易懂;第二部分是分别对梅兰竹菊的花头、叶子等绘制方法进行深入讲解;第三部分则是通过欣赏、临摹的形式引导作画者进行独自创作。
本书不仅适合初学写意梅兰竹菊者临摹、学习,还适合想提升绘画技法的梅兰竹菊爱好者使用。
目录
章 梅兰竹菊概述
文化寓意
相关诗句
第2章 工具介绍
笔
颜料
墨
纸
砚
镇纸
笔洗
调色碟
第3章 技法介绍
笔法
调色
技法的分类
技法的表现
构图
常用构图
墨法
第4章 梅花的画法
花头
枝干
梅花
第5章 兰花的画法
叶子
花头
兰花
第6章 竹子的画法
竹干
竹叶
竹子
第7章 菊花的画法
花头
叶茎
菊花
第8章 名作欣赏与临摹
欣赏
临摹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写意画的教程,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不是太过于理论化,就是技法讲解不够具体。这本《中国写意画超细致讲解 梅兰竹菊篇》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超细致”这个词绝非虚言,而是实打实的投入。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竹”的这一部分。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如何画竹”的公式,而是从竹的生长习性、姿态形态出发,分析了不同节气、不同风雨下的竹子会有怎样的变化。然后,它会细致地讲解如何用笔来表现竹竿的粗细、弯曲,如何用墨来体现竹叶的疏密、浓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详细讲解了“用枯笔表现竹的筋骨”以及“用湿笔晕染出竹叶的露珠感”的方法。这种细腻到近乎苛刻的讲解,让我感觉我不再是隔着屏幕或者书页在看,而是真的在与画家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书中的很多示意图都非常大,而且是分步骤的,让你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笔触是如何叠加、如何形成的。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步骤去练习,发现之前一直困扰我的“竹叶总是画得死板”的问题,竟然慢慢得到了解决。不仅是技法,书中对“兰”的讲解也同样深入。它详细分析了兰叶的“分、合、卷、舒”,以及花朵的“勾、勒、点、染”,每一个动作都给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我曾经觉得兰花很难画出那种“空谷幽兰”的意境,但这本书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所谓的意境,恰恰是从每一个细致的笔触和墨色的变化中逐渐累积而成的。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看到了写意画的无限可能。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痴迷的人,尤其是那些充满诗意的画作。这本《中国写意画超细致讲解 梅兰竹菊篇》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所说的“超细致”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兰”的技法时,对“草书用笔”的运用分析。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兰叶的线条如何借鉴草书的飘逸和连贯,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笔锋的轻重缓急,来表现兰叶的“筋骨”和“精神”。它还会告诉你,画兰花的花头,需要注意花瓣的层叠关系,以及花蕊的勾勒,如何才能画出那种“空谷幽兰”的清雅气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梅兰竹菊精品佳作,并且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赏析。作者会从构图、笔墨、意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理解和学习写意画的精髓。我曾经尝试过学习画兰,但总觉得画出来的兰叶像“面条”一样,缺乏力度。看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是自己忽略了对兰叶“势”的把握,以及对“笔力”的运用。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高,每一幅画作都色彩鲜明,细节清晰,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大师的笔墨技巧。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写意画,最难的就是掌握那个“度”,既要有笔墨的功底,又要有“意”的表达。这本《中国写意画超细致讲解 梅兰竹菊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把那个“度”找到了,并且用非常系统、非常细腻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菊”的讲解。我们都知道,秋菊代表着隐逸和高洁,但如何把这种“意”画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它详细讲解了不同形态的菊花,比如“怒放的”、“含苞待客的”、“被风雨侵袭的”,并且分析了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来表现它们的姿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菊瓣”的描绘,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如何运用“中锋”和“侧锋”,如何控制墨色的干湿变化,来表现菊花瓣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它甚至会告诉你,画一朵盛开的菊花,可以在花心用重墨,然后逐渐向外晕染,而花瓣的边缘则可以用枯笔来表现其质感。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觉得之前很多时候自己画菊之所以不够生动,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最基础却又最关键的细节。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四君子”孤立开来讲解,而是会穿插一些组合的画法。比如,如何在画竹的时候,巧妙地穿插一些寒梅,或者在画兰的时候,搭配几朵秋菊,以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这种组合的讲解,让我看到了写意画创作的整体性和生命力。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精美,送礼自用都显得十分有品味。
评分我一直觉得,写意画是一种非常讲究“悟性”的艺术,很难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但是,这本《中国写意画超细致讲解 梅兰竹菊篇》却做到了,它用一种极其“超细致”的方式,将写意画的奥秘一层层地剥开,让我这个对写意画充满敬畏但又不知如何下手的“小白”,也能够获得启发。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在讲解“梅”的时候,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如何画梅花,而是会带你进入梅花的精神世界。它会分析梅花在恶劣环境中绽放的坚韧,以及这种坚韧如何通过笔墨的“枯湿浓淡”和“刚柔并济”来体现。书中对于“梅枝”的描绘,更是细致入微,它会教你如何用“撞水法”来表现梅枝的苍劲老辣,如何用“飞白”来增加枝干的肌理感。我曾经尝试过画梅,总觉得画出来的梅花“漂浮”在空中,缺乏“根基”。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忽略了对梅枝“骨”的强调,以及对梅花“气韵”的刻画。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典雅,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每一幅图例都如同原作一般,让我能够感受到中国写意画的独特魅力。我发现,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不仅能够掌握梅兰竹菊的绘画技巧,更能理解它们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评分我想说,这本书绝对是“宝藏”级别的写意画教程。它之所以叫做“超细致”,真的是名副其实。我之前看过很多写意画的书,但很少有像这本书这样,能够把一个复杂的技法分解到如此细致入微的程度。举个例子,在讲解“兰”的时候,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如何画兰叶的“勾”。你知道,兰叶的“勾”看似简单,但要画出那种飘逸、灵动的感觉,却非常考验功力。作者会分析兰叶的“势”,也就是它的方向感和运动轨迹,然后告诉你如何通过调整笔锋的运用,以及墨色的浓淡,来表现出兰叶的“曲、直、舒、展”。它甚至会教你如何用“腕力”去带动“指力”,以达到笔随心动的效果。这让我觉得,我不再是被动地模仿,而是开始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绘画的内在规律。书中对“梅”的讲解也同样精彩,它不仅仅是教你画梅花的形态,更教你如何画出梅花的“神”。它会分析那些古代名家的梅花作品,告诉你他们是如何通过对梅花“骨”的把握,来表现其坚韧不拔的精神的。我曾经觉得,写意画的“意”是很难捉摸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意”就蕴藏在每一个笔触、每一个墨点的细微之处。这本书的装帧精美,印刷质量极佳,每一幅画作都清晰可见,色彩饱满,让我赏心悦目。
评分这本书的“超细致”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尤其是对于我这种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对中国画的意境美非常向往,但苦于无从下手。这本《中国写意画超细致讲解 梅兰竹菊篇》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从最基本的要求说起,比如如何握笔,握笔的力度会影响到线条的粗细和刚柔,书中都有图文并茂的演示。然后是关于墨的讲解,墨的浓淡干湿,如何调配,如何运用,这本书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喜欢它对“竹”的讲解,作者会让你先去观察真实的竹子,了解它的形态,它的生长规律,然后再去讲解如何将这种观察到的“真”转化为笔下的“意”。书中有很多分解步骤的示意图,比如画竹竿,不是一次性画完,而是分几笔完成,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都讲解得非常清楚,并且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再比如画竹叶,会告诉你如何根据叶子的方向和疏密,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有的是“个字点”,有的是“介字点”,而且会告诉你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让我觉得惊喜的是,书中不仅讲解了单独的梅兰竹菊,还讲解了如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有“气韵”的作品。我曾经画的竹子总是孤零零的,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可以与其他元素相结合,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一页都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我可以方便地记录笔记。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写意画情有独钟,尤其是梅兰竹菊这“四君子”,总觉得它们不仅是笔墨的挥洒,更是中国文人精神的象征。最近在书店偶然翻到了这本《中国写意画超细致讲解 梅兰竹菊篇》,当时就被它的厚重和精美所吸引。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翻开内页,更是惊喜连连。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真的非常“超细致”,不是那种蜻蜓点水式的介绍,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笔触、每一处墨色、每一根线条的形成过程。它没有直接给你看成品,而是层层剥离,从最基础的笔法开始,讲解如何执笔、如何运腕、如何调墨,每一个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就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耐心地手把手教你一样。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不同画家在表现同一题材时的差异分析。比如画梅花,有的苍劲有力,有的清秀典雅,有的则带着几分孤傲。作者会一一指出这些差异的来源,是笔法的不同?墨色的浓淡?还是构图的巧妙?这种对比分析让我对“意”的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原来写意画的“意”并非虚无缥缈,而是蕴藏在每一个细节之中。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并配以详尽的赏析,让我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仅是学习技法,更是提升鉴赏能力。这本书的装帧也很考究,纸张的质感一流,印刷更是清晰锐利,每一幅画作都如同亲眼所见一般,色彩饱满,细节毕现。我感觉这不仅是一本教你画画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写意画精神的传承之作。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艺术教程,不仅仅是教授技法,更是传递一种精神。这本《中国写意画超细致讲解 梅兰竹菊篇》无疑达到了这个高度。它不仅仅是在教你如何“画”,更是在教你如何“看”,如何“感受”。尤其是在讲解“梅”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书中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如何勾勒梅枝,如何点染梅花,而是会带你走进梅花的世界,感受它在严寒中的傲骨,它不畏风雪的坚韧。作者会分析不同画家的梅花作品,比如王冕的墨梅,是如何用浓墨表现其雄浑之气的;赵孟頫的红梅,又是如何用色彩来展现其热情奔放的。然后,它会细致地讲解,如何通过“飞白”来表现梅枝的苍劲,如何用“破墨法”来赋予梅花形态的生动。我曾经试过自己画梅,总觉得画出来的梅花“硬邦邦”的,缺乏生命力。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意”就藏在笔墨的“枯湿浓淡”和“曲直疾徐”之中。书中还有很多关于梅花的诗词和典故的引用,让我觉得我在学习的不仅仅是绘画,更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给我带来了新的感悟,我反复阅读,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都无可挑剔,图片清晰,色彩真实,让人赏心悦目。
评分我之前对中国画了解不多,觉得写意画太难了,只能看不能学。但是,自从看了这本《中国写意画超细致讲解 梅兰竹菊篇》之后,我的想法完全改变了。它真的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写意画入门书,而且“超细致”这个词一点都不夸张。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有条理,它不是直接让你去画,而是先带你认识梅兰竹菊的形态,它们的生长特点,它们的文化寓意。然后,它会从最基本的笔法讲起,比如如何执笔,如何调墨,如何运笔。我特别喜欢它对“竹”的讲解,作者会详细地告诉你,画竹竿时,起笔要稳,行笔要流畅,收笔要有力,并且会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竹竿的粗细和弯曲。再比如画竹叶,它会教你如何用“点”来表现叶子的疏密和方向,而且会告诉你,不同的点法,比如“个字点”、“介字点”,分别适用于表现竹叶的不同状态。让我觉得特别有帮助的是,书中有很多对古代名家作品的分析,它会指出这些名家是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梅兰竹菊的“神韵”的。我曾经觉得,画出来的竹子总是“死板”的,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我忽略了竹子本身的“生命力”,而这本书正好能教我如何将这种生命力体现在笔墨之中。这本书的纸张质量非常好,印刷清晰,图片精美,让我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
评分作为一名美术爱好者,我对中国传统书画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梅兰竹菊这四君子,它们承载了太多中国文人的情感与哲学。最近购得的这本《中国写意画超细致讲解 梅兰竹菊篇》可以说是近来最让我惊喜的一本书籍。它的“超细致”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是内容上的深度挖掘。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笔法介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画家创作的内在逻辑。例如,在讲解“梅”的时候,作者不仅会告诉你如何用笔去勾勒梅枝的苍劲,更会引导你思考梅花在寒冬中绽放的顽强生命力,以及这种生命力如何通过笔墨的浓淡、枯湿来得以体现。它会分析不同风格的梅花作品,例如写意大家是如何用寥寥几笔勾勒出“疏影横斜”的意境,又是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暗香浮动”的韵味。这种对“意”的解读,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学画,更是在品味一种文化。其次,书中的图例极其丰富且清晰。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不同笔墨技巧的演示,比如画“竹”的“点叶”和“写竿”,每一个步骤都配有大尺寸的图示,而且讲解的文字非常到位,准确地指出了下笔的力度、方向以及墨色的变化。很多时候,看一本画册,你只能看到最终的作品,而这本书则能让你看到作品是如何“诞生”的。它就像是一个细致的老师,一步一步地为你揭示其中的奥秘。我曾尝试过一些在线课程,但总感觉不如这本书来得扎实。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相当出色,纸张厚实,色彩还原度高,让我阅读和学习的体验非常愉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