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02363703 肉用野鸭饲养与繁育技术 科技文献出版社 庞翠华 等

9787502363703 肉用野鸭饲养与繁育技术 科技文献出版社 庞翠华 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庞翠华 等 著
图书标签:
  • 动物科学
  • 家禽养殖
  • 野鸭养殖
  • 饲养技术
  • 繁育技术
  • 科技文献
  • 农业科技
  • 畜牧业
  • 养殖技术
  • 庞翠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2363703
商品编码:2950230775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肉用野鸭饲养与繁育技术

定价:13.00元

作者:庞翠华 等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502363703

字数:167000

页码: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野鸭是多种野生鸭类的总称,具有肉质鲜嫩、野味浓厚、瘦肉率高,脂肪低,特别是没有家鸭那种难闻的腥味等食用特点,且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耐粗饲、疾病少、易饲养的养殖优势。近年来,在我国东部地区已形成了野鸭的繁殖制种基地,随着野鸭市场经营的不断扩展以及人们对野鸭的接受,养殖野鸭成为发展多种经营的一条好门路。
本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介绍了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野鸭养殖技术,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是想通过养殖野鸭致富者的理想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家禽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以特色肉用家禽为视角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安全、健康的肉类需求日益旺盛。传统畜禽养殖模式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消耗、食品安全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家禽产业,特别是挖掘和推广具有独特优势的特色肉用家禽,已成为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探讨以特色肉用家禽为核心的现代家禽产业绿色发展之路,重点关注其在生态养殖、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潜力与实践,为推动我国特色家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 特色肉用家禽的优势与潜力 特色肉用家禽,通常指区别于商品肉鸡、肉鸭、蛋鸡等大众化品种,具有独特风味、营养价值、生长特性或文化渊源的家禽。它们往往保留了更强的野外生存能力,适应性更强,对饲料要求相对不苛刻,且其肉质细嫩、风味浓郁,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备受消费者青睐。 1. 生态适应性与低环境负荷: 许多特色肉用家禽品种,如某些特种野鸭、珍珠鸡、鹧鸪等,在野外或半野外环境下生长,其觅食能力、抗病力更强,对精细化饲料的需求相对较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农林副产品、昆虫等自然资源,减少对工业化饲料的依赖,降低养殖成本和环境负荷。其排泄物也相对易于处理,可作为优质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 独特的营养价值与风味: 相较于普通肉禽,特色肉用家禽通常具有更低的脂肪含量,更高的蛋白质、氨基酸(特别是支链氨基酸)和矿物质(如铁、锌)含量。其独特的风味更是其重要的市场卖点,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高品质肉食的需求。例如,部分野鸭肉的口感细嫩,带有特殊的清香味,而珍珠鸡肉质紧实,风味接近野味。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文化传承: 推广和养殖特色肉用家禽,也是对我国丰富家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许多地方品种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发展有助于传承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并与当地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产业特色。 4. 市场差异化与高附加值: 在日益饱和的商品肉禽市场中,特色肉用家禽以其独特性形成了明确的市场区隔,能够吸引追求健康、新奇、高品质的消费群体,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溢价和经济效益。 二、 绿色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 发展特色肉用家禽,必须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养殖的各个环节,构建可持续的养殖模式。 1. 饲料配方优化与资源利用: 粗蛋白与能量水平的精准调控: 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科学调整饲料的粗蛋白和能量水平,避免过量添加,减少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天然植物与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应用: 积极探索利用当地丰富的农林副产品(如谷物秸秆、豆粕、麸皮、菜籽饼等)和发酵饲料(如青贮饲料、氨化饲料、微生物发酵液等)替代部分精饲料。发酵过程能够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 昆虫蛋白的引入: 探索利用黑水虻、黄粉虫等昆虫作为特色肉用家禽的蛋白质补充来源。昆虫养殖本身具有资源消耗低、产出高的特点,且其幼虫能够高效转化有机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形成“以废养虫,以虫补料”的绿色循环模式。 中草药与益生菌的辅助: 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草药(如板蓝根、金银花、大蒜等)和益生菌,能够增强家禽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2. 环境友好型养殖设施与管理: 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禽舍: 优先选择能够提供良好通风、采光和活动空间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禽舍,模拟其自然生长环境,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减少能源消耗。 垫料管理与废弃物资源化: 采用稻壳、锯末、麦秆等环保垫料,并定期清理、发酵,使其成为优质有机肥。鼓励发展“猪-禽-沼-肥”等生态循环模式,将家禽粪便通过沼气工程处理,产生的沼液沼渣可用于农田施肥或生物饲料生产,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推广节水型饮水设备,并探索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疾病防控的生物安全措施: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隔离制度,加强环境消毒,定期进行病原学监测,提倡疫苗免疫,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对药物的依赖。 3. 野化或半野化养殖模式的探索: 林下散养: 在有条件的地区,将特色肉用家禽散养于林地、果园或草场,利用其自然觅食能力,采食草籽、昆虫、野果等,不仅降低饲料成本,还能改善肉质风味,同时利用家禽的粪便改良土壤,促进林下经济发展。 生态循环农场: 将特色肉用家禽养殖与水产养殖、种植业等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生态循环系统。例如,将家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用于水产养殖增氧或肥水,或将水产养殖的副产物作为家禽饲料。 三、 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 特色肉用家禽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肉品本身,更在于其独特性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1. 多样化产品线开发: 鲜活品销售: 针对特定消费群体,提供散养、原生态的鲜活家禽,满足消费者对“原味”的需求。 精深加工产品: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深加工产品,如风味熏制、腌制、风干肉品,特色肉干,即食类香肠、肉丸等。 营养强化与功能性食品: 针对特定营养需求,开发低脂、高蛋白、富含特定氨基酸或微量元素的特色肉制品,甚至将其与保健食品相结合,开发功能性产品。 副产品的高效利用: 充分挖掘羽绒、内脏、蛋等副产品的价值,进行高附加值开发,如羽绒制品、特色调味品、宠物食品等。 2. 品牌故事与文化挖掘: 地域品牌: 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品牌形象。例如,将某个特定品种与某个地区的山水、人文相结合,赋予产品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健康与生态理念的传达: 突出产品的绿色、健康、天然、无添加等特点,通过包装设计、宣传推广,向消费者传递科学的饮食理念和生活方式。 溯源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从养殖、加工到销售,全程可追溯,增强消费者信任,提升品牌价值。 3. 营销渠道创新: 线上线下融合: 积极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线上渠道,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同时,与高端餐饮、特色农产品超市、社区生鲜店等线下渠道合作,拓展销售网络。 体验式营销: 组织消费者参观养殖基地,体验农事活动,举办品鉴会等,拉近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增强品牌粘性。 定制化服务: 针对高端客户或特定需求,提供产品定制化服务,如预定特定品种、特定生长周期的家禽,或根据客户口味需求进行加工。 四、 政策支持与科技创新 推动特色肉用家禽产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科技的支撑。 1. 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 产业规划与支持: 政府应将特色肉用家禽纳入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给予政策倾斜,如在土地利用、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便利。 绿色养殖补贴: 鼓励和支持养殖户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对符合标准的给予资金补贴,如有机肥还田、秸秆饲料化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支持特色家禽产品的品牌创建和市场推广活动,鼓励行业协会发挥桥梁作用。 2. 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 品种改良与遗传资源保护: 加强对地方特色家禽品种的收集、整理、鉴定和评价,开展选育工作,提高其生产性能、抗病力、繁殖能力,同时加强遗传资源的保护。 绿色饲料与健康养殖技术研发: 鼓励研发新型绿色饲料原料、配方技术、发酵技术,以及无抗生素、低药物残留的健康养殖技术、疾病防控技术。 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研发先进的肉禽加工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保障产品质量。 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 加强对养殖户、技术人员的培训,普及绿色养殖理念和先进技术,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牧人才。 结论 特色肉用家禽作为现代家禽产业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绿色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更能有效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传承地方文化。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方、环境友好的养殖设施、高效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特色肉用家禽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实现我国畜牧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这是一个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但其蕴含的巨大潜力和美好的愿景,值得我们不懈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9787502363703 肉用野鸭饲养与繁育技术》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填补了一个我在农林科技图书市场中一直觉得有些缺失的领域。我一直对那些“不一样”的食材很着迷,野鸭肉就是其中之一。想象一下,那是一种带着野性、充满活力,又营养丰富的肉类,如果能够实现规模化的、科学的饲养和繁育,那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者对健康、特色食品的需求,将具有重要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本详尽的教科书,从基础的野鸭品种介绍开始,比如它们的体型特征、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帮助读者选择最适合的品种。在饲养技术方面,我猜测它会涵盖从育雏期到育成期的各个环节,包括舍内温度、湿度、光照的调控,饲料的配制、投喂策略,以及饮水卫生等关键要素。而“繁育技术”部分,则是我最想深入了解的。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野鸭的繁殖周期、配种方式(自然配种还是人工授精)、如何提高母鸭的产蛋率和蛋的受精率,以及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关键参数的控制,还有出壳后的雏鸭护理、疾病预防等。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野鸭养殖业的一个极大的推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个独特产业的绝佳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很特别,是《9787502363703 肉用野鸭饲养与繁育技术》,听起来就蛮有研究价值的。我一直对特种养殖挺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在我们日常餐桌上不太常见的食材,总觉得蕴含着不少门道。野鸭肉,相比于家鸭,我总觉得它带着一股更原始、更淳朴的风味,而且听说营养价值也很高。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立刻被吸引住了。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详细介绍野鸭的品种选择、饲养环境的搭建、日常的喂养管理,以及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疾病,让野鸭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更重要的是,关于“繁育技术”这部分,我特别期待它能讲清楚如何进行野鸭的配种、孵化,以及如何让幼雏更好地存活下来。毕竟,养殖业的关键在于可持续发展,而成功的繁育是这条路上的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可操作的指导,让那些想要尝试野鸭养殖的朋友们,能够少走弯路,真正掌握其中的奥秘。我设想,它可能会有详细的图解,展示不同生长阶段的野鸭,以及它们所需要的不同饲料配方。而且,针对繁育环节,我期待它能解释清楚一些科学的繁殖方法,比如如何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以及如何对幼雏进行早期护理,让它们能够健康地长大。这本书的出现,对于那些对野鸭养殖感兴趣的农民朋友,或者想要在餐饮业中开发特色菜品的厨师来说,都可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9787502363703 肉用野鸭饲养与繁育技术》——直接点明了它的核心内容,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本关于特定禽类养殖的实用指南。我一直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像野鸭这样的特色食材,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所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科学地饲养肉用野鸭,从品种的选择开始,分析不同品种的优劣势,以及它们在肉质和生长速度上的差异。接着,我设想它会详细介绍野鸭的生长习性,包括它们对环境的要求,比如场地的大小、水域的配置、舍内的通风和采光等,以及如何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以确保野鸭能够健康快速地生长。而“繁育技术”这部分,我更是充满好奇。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野鸭性成熟的年龄、配种的最佳时机、如何选择优良的种鸭、如何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方面的详细指导。我猜想,它甚至可能还会涉及一些关于人工孵化、雏鸭的早期管理和疾病防治等内容,以确保繁育的成功率。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发展特色农业的宝贵财富。

评分

哇,这本书的名字《9787502363703 肉用野鸭饲养与繁育技术》听起来就充满了技术含量!我平时虽然不直接养殖,但对农业科技的发展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偶尔能见到一些野鸭,它们的身影总是那么灵动,而且野鸭的肉质,我听长辈们说,和家鸭的味道完全不同,更加鲜美,脂肪含量也更低,口感更紧实。所以,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会是一本非常扎实的科普读物,它应该会从最基础的野鸭品种鉴别开始,比如区分哪些品种更适合肉用,哪些在繁育上更占优势。接着,我期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为野鸭创造一个接近自然、又能够保证安全和健康的饲养环境,这可能包括对场地选择、设施搭建、水源和食物的供应等方面都有细致的指导。最吸引我的还是“繁育技术”这个词,这部分的内容,我猜想应该会非常专业,可能会涉及到野鸭的性成熟时间、配种的最佳时机、如何选择优良的种鸭、以及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等等。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提高野鸭繁殖效率、降低死胎率、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人工授精(如果适用的话)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本书,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些,那绝对是一本能够为野鸭养殖业注入新动力的重要文献。

评分

我之所以对《9787502363703 肉用野鸭饲养与繁育技术》这本书产生兴趣,完全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我一直感到好奇的领域——特种禽类的规模化养殖。野鸭,在我看来,它不像我们熟悉的家鸭那样,已经完全驯化,所以它的饲养和繁育,应该会涉及更多自然习性的考量和更精细化的管理。我设想这本书会是一份全面的操作手册,从挑选适合作为肉用野鸭的优良品种开始,详细介绍它们的生长特性、对环境的要求等等。然后,在饲养方面,我期待它能提供关于不同生长阶段野鸭的营养需求分析,包括饲料的配方、投喂的频率和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来优化肉质和生长速度。而“繁育技术”这个部分,我更是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野鸭的生殖生理,比如如何判断母鸭的繁殖潜力,公鸭的配种能力,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受精率和孵化成功率。它或许还会介绍一些关于野鸭自然繁殖和人工辅助繁殖的技术,比如孵化箱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如何对出壳后的雏鸭进行早期管理,保证它们的健康成长。这本书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些,那对于想要发展野鸭养殖产业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