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之一。
武術是華夏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和鬥爭中提煉凝結而成的一種人體運動形式,具有濃鬱的民族文化特色,融技擊、防身、健身、修性、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世代相傳,經久不衰。正是因為武術的初衷是防身和強身,所以與醫學結下瞭不解之緣。隨著社會的發展,武術的技擊性、戰爭性逐步淡化,而體育鍛煉屬性在不斷彰顯,其與醫學的關係仍在繼續深化。
本書從武術與中醫學的曆史淵源、發展脈絡、思想內容和特色等多方麵進行瞭較為全麵的梳理和探討,揭示瞭武術各流派醫學與中醫藥學之間的密切關係,為以後的深入研究奠定瞭很好的基礎,因此也必將為武術各流派醫學與中醫藥學的互補融閤、相輔相成、共同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目錄
DIYI章 武術的概念與源流
DIYI節 武術的概念
第二節 武術的傳承與發展
第三節 武術的內涵
第四節 武術的流派
第五節 武術的技法
第二章 武術的健身價值
DIYI節 武術與養生
第二節 武術與養心
第三節 武術與精神
第三章 武術文化中的醫學理念
DIYI節 天人閤一
第二節 知行閤一
第三節 陰陽理論
第四節 五行學說
第四章 武術精神與人格塑造
DIYI節 尚武精神
第二節 藏拙精神
第三節 博愛精神
第四節 捨身精神
第五節 嫉惡精神
第五章 武理與醫道
DIYI節 陰陽變化原理
第二節 符閤人體結構的原理
第三節 符閤器械形製特點的原理
第四節 內外兼修原理
第六章 武術內功與中醫
DIYI節 經絡學說
第二節 內功理論
第三節 修煉方法
第四節 內傢拳法
第七章 武術流派與中醫
DIYI節 少林流派
第二節 武當流派
第三節 峨眉流派
第四節 其他流派
第八章 武術套路與養生
DIYI節 太極拳
第二節 八段錦
第三節 八卦掌
第四節 峨眉純陽拳
第五節 大雁功
第六節 易筋經
第九章 武術與疾病治療
DIYI節 內傷的治療
第二節 外傷的治療
第三節 偏差的糾正
第四節 子午流注的應用
第五節 點穴療法
第六節 傷科方藥的應用
這本書,說實話,我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就讓人覺得這是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我本來是衝著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武”與“醫”如何交融的好奇心來的,希望能看到一些深入的理論探討,或者至少是一些曆史脈絡的梳理。然而,實際閱讀下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部詳盡的“工具箱”手冊,而非我預想中的那種宏大敘事的論著。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解釋各種流派的拳法套路在具體招式上如何對應到特定的穴位或經絡,這部分內容確實很紮實,對於想在武術練習中融入傳統醫學概念的習練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資料。比如,它細緻地描述瞭某個特定“推掌”動作對肝經的影響,甚至給齣瞭練習後的自我調理建議。但問題在於,這種拆解式的講解,雖然詳盡,卻常常讓我想象中的那種“氣韻”和“整體感”被切割得支離破碎。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哲學層麵的碰撞,比如古代武者在實戰中對“內勁”的體悟,以及這種體悟如何反哺到醫學對“氣血”運行的認知上。這本書更偏嚮於將兩者進行“功能性”的對應,就像是給武術動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貼上瞭一個醫學標簽,這在實踐層麵或許有幫助,但在提升讀者的理論深度上,略顯不足。它更像是一本給專業人士準備的案頭書,對於初涉武術或中醫皮毛的愛好者來說,可能會因為術語的密集和具體的招式描述而感到有些晦澀難懂,需要反復查閱和對比纔能領會其間的關聯。
評分我嚮來對那種帶有濃厚人文色彩和曆史縱深感的書籍情有獨鍾,期待能在閱讀中感受到曆史長河的波瀾壯闊。這本讀物在某些章節觸及曆史背景時,確實展現齣瞭一定的梳理能力,比如對古代名醫與武林高人交往的零星記載,這些片段如同散落的珍珠,閃爍著引人遐思的光芒。然而,這些曆史的“碎片”並未被有效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清晰的敘事主綫。更多的時候,作者似乎沉浸在對特定功法“養生原理”的闡釋中,用大量的中醫術語來解釋武術訓練的效果。這種側重使得全書的基調顯得有些乾燥和刻闆。我讀到一些關於“五髒六腑”與“五行生剋”如何在武術套路中體現的章節時,雖然文字功底不錯,但總覺得少瞭點“活氣”。這讓我聯想起過去看的一些武術宗師的迴憶錄,那裏麵的東西是帶著體溫和汗水味的,能讓人感受到那種幾十年如一日的磨礪與頓悟。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其嚴謹的結構和條理,但這份嚴謹也似乎過濾掉瞭許多鮮活的東西。如果能增加一些生動的案例,比如某個武術傢如何通過調理身體達到武學境界的飛躍,或者古代醫傢如何從武術中獲得診療靈感,那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將會大大提升,不至於讓讀者感覺像是在閱讀一本厚厚的、排列整齊的“醫學詞典”的武術附錄。
評分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是抱著一種“一網打盡”的心態,希望它能全麵覆蓋“武術”與“中醫學”交叉領域的所有關鍵知識點。在目錄結構上,它確實做到瞭詳盡的覆蓋,從基礎的經絡腧穴到高級的內功心法,再到常見的跌打損傷處理,幾乎無所不漏。這種百科全書式的編排,對於需要快速檢索特定信息的專業人士來說,是極大的便利。然而,這種“全”也帶來瞭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深度上的取捨。當內容試圖麵麵俱到時,往往就難以在任何一個點上做到“登峰造極”。例如,在論述“導引術”與“樁功”的關係時,它提供瞭多種流派的常見練法描述,但對於每種練法背後的核心“意念”指導,卻隻是輕描淡寫地帶過。意念,對於內傢拳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帥印”,沒有它,招式就成瞭空殼。書中對於如何培養和維持這種高度專注的意念的描述,遠不如對某個特定穴位按摩手法的詳細說明來得充分。因此,這本書給我的整體印象是: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結構嚴謹的“知識匯編者”,而非一個富有洞察力的“思想引領者”。它告訴你“是什麼”和“怎麼做”,但對於“為什麼會是這樣”以及“如何超越現狀”的深層追問,則顯得相對保守和淺嘗輒止。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是無可挑剔的,這對於需要經常對照圖文的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插圖清晰、專業,尤其是一些人體經絡圖和特定手法的示意圖,標注得非常準確,這為理解復雜的理論提供瞭極大的視覺幫助。然而,文字的風格卻略顯學術化和滯澀,可能對一些年輕的、習慣瞭快節奏閱讀的讀者構成一定的門檻。書中大量引用瞭古代典籍的原文進行佐證,這體現瞭作者的嚴謹態度和紮實的文獻功底,但同時也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古文基礎或耐心進行反復研讀。我個人在閱讀中遇到瞭一些拗口的句子,需要停下來,細細咀嚼其含義,纔能跟上作者的思路。這種閱讀節奏感,與我期待中那種“如行雲流水般感受武醫同源之妙”的感覺有所齣入。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種更具“對話感”的文字,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對麵,用他豐富的經驗和智慧與我娓娓道來,而不是麵對著一本寫給同行參閱的學術論文。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知識的密度和準確性,但如果能在保持學術性的同時,增添一絲溫暖的、引導性的“人情味”,相信它的受眾麵會更廣,更能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內在熱愛。
評分從功利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參考書。它像一個工具箱,裏麵裝滿瞭用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器械。當你需要快速查閱某種武術動作與中醫理論的對應關係時,它能迅速提供答案。但如果我期待的是一本能激發我對生命奧秘和人體潛能的終極思考的書籍,那麼它可能無法完全滿足這個願景。它成功地在“術”的層麵搭建瞭一個堅實的橋梁,連接瞭拳腳與脈絡,但對於“道”的探討,似乎持謹慎的態度。例如,在談到“氣沉丹田”這種核心概念時,它更多是從生理學和呼吸法上進行解釋,而不是去探討這種狀態下,習練者意識和外界環境互動所産生的形而上的體驗。這種對“超越性體驗”的避而不談,使得整本書的視野相對局限在瞭可量化、可驗證的範圍之內。這並非批評,而是觀察。對於希望通過閱讀來尋求武學與醫學結閤的終極智慧的求道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更適閤作為他們打下堅實基礎的“地基”,而非指引他們登上巔峰的“指南針”。它是一部優秀的“說明書”,但少瞭一點“說明書之外的奇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