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成长,新父母
定价:40.00元
作者: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36461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当今时代,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都在发生很大变化,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也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新时代,父母如何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父母如何提升自己来助力孩子的成长?
《心成长,新父母》收录了第八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专家、学者、教育界人士的演讲、专访和圆桌讨论的内容,全面准确地还原了第八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探讨的主题、倡导的观念,与会嘉宾精彩的观点和思想碰撞的火花。论坛围绕家长的自我觉察与自我教育等议题,整合家庭教育前言理论与思考,借鉴海内外家庭教育实践经验,深入解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自身角色的准确认知与合理定位、身教模范与引导等关键问题,探讨家长如何通过自我提升,助力孩子的成长,成就家庭的幸福。
相信这本书中很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内容能带给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教育工作者一些新的想法和启发,为家庭教育指路。
内容提要
目录
论坛精粹
003 以自我成长和表率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强劲的动力
王义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007 家庭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方形成合力
施柯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
010 父母自身是孩子成长重要的资源
边玉芳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025 从“心”开始: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的经营
利翠珊 台湾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教授
037 圆桌讨论: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做什么
对话嘉宾:
窦桂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全国特级教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主持嘉宾:
昕原 知名媒体人、《助跑80 后》策划人
053 家庭教育与家长的自我教育
冉乃彦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自我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062 家长的视野与孩子的未来
周成刚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
066 让父母都有爱孩子的能力
李婧娟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071做孩子精神成长的者
陈钱林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
浙江省第八届督学
078家校合作是未来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赵刚 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委员会理事长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084圆桌讨论:新时代我们怎么做父母
对话嘉宾:
利翠珊 台湾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教授
李兆良 吉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
海文颖 浩途家庭俱乐部创始人
主持嘉宾:
杨芮 蜻蜓FM主持人
嘉宾专访
103 做“高分父母”的三条标准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14家庭教育的三对平衡关系
边玉芳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19 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
关颖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127父母成长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李亚娟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30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吴新平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134 从“心”开始,向善而教
祁丽珠 广东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140 父母的教育观念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杨咏梅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版主编
144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用心做新父母
田国秀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科研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53家庭教育的双向发展趋势:培养新父母和家庭教育指导者
丁革建 浙江师范大学信息数理学院副院长
157从“心”开始做夫妻、做父母
利翠珊 台湾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教授
162 当好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刘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165“花样爸爸”:父亲如何参与孩子的教育
李胜焕 韩国知名儿童教育专家
韩国“花样爸爸”活动委员会主席
170提升父母的接纳力,成就孩子的幸福
海文颖 浩途家庭俱乐部创始人
177父母的“心成长”需要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
陈兴初 江苏省江阴市教育局局长
183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从“心”提升自我
朱启龙 湖北省襄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187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通过反思调整好自己
韩鹏 原西安新东方学校校长
193创新家校合作方式,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华小明 江西省临川二中校长
197家长应以自我成长为孩子创造好的示范效应
李静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校长
205加强家校合作,推进家庭教育新发展
娄延果 石家庄市中学校长
212家庭教育要以孩子的成长为中心
李永培 浙江省宁波中学校长
218家庭教育的关键是促进父母的心成长
付英 重庆八中副校长
222家庭教育有“三动”:运动、劳动、心动
李强 武汉小学校长
226父母的陪伴是好的教育
唐大勤 重庆市沙坪坝小学校长作者介绍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于2008年10月在北京成立。中心隶属于新东方教育科技
集团,为面向社会和公众独立运作的公益部门。中心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高品质的家庭教育公益活动,有效推动中国的家
庭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温暖的米白色调配上嫩绿色的点缀,让人一拿在手里就感觉心情舒畅。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很好,摸上去很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累。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过渡时使用的一些手绘插图,线条简单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作者在用画笔和我们对话。内容上,我一开始以为它会是那种枯燥的育儿理论堆砌,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非常理解新手父母焦虑的朋友在分享她的心路历程和实用技巧。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应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那一章,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描绘了几个非常真实的场景,然后引导读者去思考,去体会孩子背后的需求。这种探讨式的写作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敏感、更有同理心的家长。每次读完一个小章节,我都会放下书本,试着在接下来的日常生活中去应用学到的东西,那种积极的反馈感是其他育儿书很少能给予的。这本书的排版也很人性化,很多重点内容都用不同的字体或者加粗来突出,即便是匆忙翻阅也能抓住核心信息。
评分坦白说,我是在一个非常低谷的时期接触到这本书的,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所有努力似乎都没有得到正向的回应,自信心几乎跌到了谷底。这本书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一剂强心针,它不是那种空洞的“你一定可以”的口号式鼓励,而是非常细致地剖析了现代父母面临的“完美主义陷阱”。作者很坦诚地分享了自己育儿过程中犯下的那些“低级错误”,比如因为工作压力而对孩子语气过重,事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这种真实感让我感到极大的慰藉,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原来即便是被认为是“专家”的人,也会有手忙脚乱的时候。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提倡的育儿观非常注重“可持续性”,它不要求父母为了孩子牺牲掉自己所有的个人空间和爱好,而是强调父母自我关怀的重要性。书中有一段话特别触动我:“一个被滋养的母亲,才能更好地滋养孩子。”这句话我抄在了我的办公桌前,时刻提醒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能量储备,比焦虑地追赶育儿进度重要得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晦涩的心理学术语,读起来轻松愉快,像在听一个老朋友娓娓道来。
评分我是一个偏爱实操指南的读者,通常对那些理论性太强的书籍敬而远之。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巧妙地平衡了“理念”与“行动”。它没有停留在“要多和孩子沟通”这种老生常谈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如何设计一次有效的、高质量的亲子对话”这一具体层面。举例来说,书中关于“处理学龄前儿童的‘为什么’轰炸”那一节,提供了好几个层次的应对策略,从最初的耐心倾听到后期的引导式提问,每一个步骤都配有具体的对话脚本。我试着模仿书中的“暂停-观察-回应”的步骤来处理我儿子最近的挑食问题,效果立竿见影。他不再感觉自己是被迫进食,而是参与到决策过程中。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不把孩子看作一个需要被“修正”的对象,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正在探索世界的独立个体。这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看待亲子关系的角度,从“管理”转向了“陪伴和引导”。它的结构组织也非常清晰,每一章似乎都在为下一章做铺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闭环。
评分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父母角色”的演变非常有启发性。它没有沉溺于对过去那种“虎父无犬子”式教育的怀旧,而是直面当代社会带来的新型挑战,比如电子产品的普及、学业竞争的早期化,以及家庭结构的多样性。作者以一种非常冷静且具有前瞻性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帮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内心秩序和批判性思维。我特别欣赏它对“失败教育”的重新定义,书中明确指出,真正的失败不是孩子考了低分,而是父母在孩子需要支持时,因为自己的焦虑而未能提供稳定的情绪锚点。这本书的论证过程严谨而不失温度,它引用了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又用最生活化的语言进行了转述,使得即使是像我这样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背后的科学依据。它提供给我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应该这样做”的底层逻辑,这对于我建立长期的、稳定的育儿观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家庭文化”构建的强调。我之前总觉得,育儿就是解决眼前的冲突,处理好作业、吃饭、睡觉这些日常琐事。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我们每天的点滴互动,都在无形中雕刻着孩子未来的人格底色和家庭氛围。书中有一个关于“家庭仪式感”的章节,讲述了如何用一些简单但充满意义的小习惯来强化家庭的凝聚力,比如每周五晚上的“家庭分享时间”,或者一起准备早餐的“小助手环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书中被赋予了强大的情感连接力量。它的文笔非常细腻,尤其擅长捕捉那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美好瞬间,比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孩子熟睡脸上的光影,或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安静阅读的场景。阅读这本书,就像被邀请进入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内部进行深度参观,让我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有了全新的审视和向往。它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而坚固的家庭纽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