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关系 零岁开始培育孩子的社会能力和良好情绪
定价:35.00元
售价:22.8元,便宜12.2元,折扣65
作者:珍·凯利,戴安娜·桑多瓦尔,特蕾西·朱克曼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2001388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互动直接塑造着他们对于自身的认知,以及对于周围世界的感受。你可以让他感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以及他自己是多么的可爱。此外,你还可以帮助他相信周围环境是足够安全的,他可以放心地去探索、去学习。通过你和孩子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可以帮助他发展健康的社会情绪。
书中*章首先介绍依恋、自我的发展和情绪管理。第二章将会介绍婴儿和幼儿基本的10 点社会需求和情绪需求。第三章和第四章将会详细介绍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的各种敏感、有回应的高质量养育方式。第五章将介绍如何在托育场所中满足儿童社会情绪发展需求。 文中展现出很多养育者和婴幼儿互动的实操案例,可以给养育者很多实质性操作的指导。
目录
章 关系的重要性 1
安全依恋 4
“自我”的发展 7
情绪调节 10
参考文献 14
第二章 理解孩子的社会情感需求 15
婴儿和学步儿的社会情感需求 18
思考社会情感需求 19
思考孩子的社会情感需求 22
亲子关系中的艰难时刻 23
养育孩子需谨记他们的社会情感需求 24
参考文献 30
第三章 婴幼儿信赖感与安全感的发展 31
新生儿——神奇的生命 33
走进养育者的世界 33 依恋、亲密联结(bonding)和探索 35
特征1 日复一日的爱与关注 39
特征2 接受与理解 42
特征3 情绪波动时的抚慰 48
特征4 可预测的世界 51
特征5 游戏与探索 53
参考文献 59
第四章 学步儿与自我发展 61
学步儿的依恋、联结与探索 64
安全基地 64
安全港湾 65
自我发展路径 67
特征1 日常的爱与关注 68
特征2 共情与理解 69
特征3 帮助孩子管理负面情绪 73
特征4 可预知的世界 79
特征5 鼓励探索 82
特征6 制定纪律——选择、限制、回应性指导 88
总结 101 第五章 满足儿童在群体中的社会和情感需求 103
邀请家长参与 106
建立健康家校关系的要点 108
承认独特性 108
敏感回应 109
感同身受 109
修复关系 110
享受互动 111
与家长沟通孩子的问题 111
打好基础 112
经常沟通 113
召开家长会 113
会前准备 113
安排会议 114
会议进行时 115
结束会议和会后跟进 118
主要照护者 119
照护质量与关系 120
个体需求 121
分离焦虑 122
换老师或换环境 123
妈妈就是托儿所老师 124
深层次理解儿童行为 125
种原因:发展阶段 125
第二种原因:个体差异 126
第三种原因:环境 127
第四种原因:孩子不知道,但是可以学 128
第五种原因:情感需求未满足 129
小结 130
参考文献 13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柔和的色调和简洁的排版,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专业的氛围。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作者的背景,发现他们都是在儿童早期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言部分,作者以非常亲切的口吻讲述了他们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强调了早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这种真诚的分享,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教科书,而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对话。书中对“零岁开始”这一概念的界定也非常清晰,它不是指要求婴儿立刻表现出复杂的社交技巧,而是强调环境的营造和父母日常互动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比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眼神交流、回应哭声的频率和方式,来建立孩子最初的安全依恋感,这是后续所有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理论阐述后,总是紧接着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家庭情景案例,这让抽象的育儿理念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增强了实践性。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科学合理,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将所有内容混杂在一起,而是像搭积木一样,逻辑层次分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比如,关于“分享”这个话题,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尽早学会分享,但这本书却从发展的角度指出,在特定年龄段,过早强迫分享反而会损害孩子的自我物权意识和界限感。它建议的策略是先帮助孩子确认“这是我的”,建立起自主权,再通过榜样示范和情境引导,逐步引入合作和轮流的概念。这种循序渐进、尊重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哲学,让我感到非常受用。它让我从“要不要教”的焦虑中解脱出来,转而思考“什么时候教”和“怎么教”才能更有效。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在脑海中为自己的日常互动打分,并对照书中的建议进行调整。这种自我反思和即时修正的能力,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巨大财富。
评分作为一名追求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家长,我非常看重书籍中对“互动质量”的描绘。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用一种近乎“生活纪录片”的方式,描绘了真实家庭中的各种互动场景,而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完美画面。比如,书中描述了孩子在尝试自己穿鞋失败后,表现出的那种沮丧和想要放弃的微表情,以及父母应该如何提供“刚刚好的帮助”(Just Right Help)——既不包办,也不放任自流。这种“刚刚好的”介入尺度,是所有新手父母最难拿捏的艺术。作者用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过度的赞美可能导致孩子依赖外部评价,而恰当的、描述性的反馈(比如:“我看到你非常努力地把扣子扣上了!”)更能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我的育儿工具箱里不再是堆满了生硬的教条,而是装满了富有生命力的、能够适应各种情境的灵活策略。它真的让我对如何培育孩子未来在复杂人际社会中的适应能力,有了一个宏大而坚实的基础认知。
评分我一直苦恼于如何平衡孩子的情绪表达和我的管教方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要么过于强调“放养”,要么就是“严格控制”,很少有能真正指导父母如何识别和接纳幼儿复杂情绪的指南。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简直是如获至宝。它用生动的语言解释了婴儿和幼儿的大脑发展阶段,特别是杏仁核(情绪中枢)和前额叶皮层(理性思考区)的发展差异,这让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我的小宝贝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就爆发“世界末日”般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书中没有简单地教我“如何制止哭闹”,而是提供了一整套“情绪教练”的策略。其中关于“命名情绪”和“共情反射”的部分,我立刻在当天的实践中尝试了,效果出奇地好。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拿走而尖叫时,我没有直接去抢回来,而是蹲下来,用平静的语气说:“你看起来非常生气,因为你很喜欢那个积木,对吗?”那一刻,孩子的尖叫声明显减弱了,转而开始用更清晰的声音表达他的不满。这种从根本上处理情绪而非仅仅处理行为的方法,彻底改变了我的育儿视角。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社会技能”的定义超越了我们传统理解的“礼貌用语”和“遵守规则”。作者将社会能力细化到了非语言沟通、挫折耐受力、同理心的早期萌芽等多个维度,并且深入探讨了父母自身的情绪状态如何像一面镜子一样投射到孩子身上。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父母的压力管理,这对我触动很大。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我注意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就够了,但作者提醒我们,一个长期处于焦虑或疲惫状态下的父母,其散发出的低频情绪本身就是对孩子安全感的侵蚀。他们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暂停”技巧,比如在感觉自己要失去耐心时,如何快速地进行自我调节,而不是将负面情绪转嫁给孩子。这种对父母“内在工作”的强调,使得整本书的格局一下子拔高了,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