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给孩子好的教育
定价:29.80元
作者:张春霞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5064791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阵地,每一位家长都想给孩子好的教育。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不是为了每次考试都拿高分考,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我们不能只重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更需要的东西。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更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人格塑造、情商培养、谋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孩子拥有阳光的心态和快乐的性格,教孩子们学会体验幸福的人生,这才是教育回归生活的真正意义,才是父母给孩子好的教育。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柔和的色彩搭配和充满童趣的插画,立刻就让人感受到一股暖流。我原本对这种主题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很多都是空泛的说教,但翻开第一页后,我发现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指导,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坐在你身边,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跟你聊家常。尤其是书中关于“如何倾听孩子的第一反应”那一部分,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没有用复杂的心理学名词去堆砌,而是用了一连串真实的家庭对话场景作为案例,让我立刻就能联想到自己家里的情景。比如,孩子考试失利后,我们常常急于分析原因、给出解决方案,但这恰恰忽略了孩子当下最需要的“被理解”。书中提到,有时候最好的教育,就是先让孩子的情绪有一个出口,哪怕那个出口看起来很“无理取闹”。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剖析方式,让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点醒了一般,回家后尝试用书里提到的“暂停键”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家庭氛围都轻松了不少。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提问,如何用更具同理心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瞬间。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非常注重“效率”和“结果导向”的父母,过去的教育理念里,总觉得孩子的一切行为都要为将来的成功服务。所以,市面上大部分强调“玩耍中学习”的书籍对我来说吸引力不大,总觉得那是“偷懒”的借口。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颠覆我固有认知的方式切入。它没有回避“竞争”和“目标”,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了“内在驱动力”的培养上。有一段论述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作者把“兴趣”比喻成一个深埋的种子,而外在的奖励或惩罚只是短暂的阳光或冰雹,真正的长久生命力来自于土壤的肥沃程度。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为孩子营造这种“肥沃的土壤”,例如,如何设置一个“允许失败”的安全区,如何通过巧妙地布置环境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而不是直接给出指令。我特别喜欢它介绍的那个“三分钟兴趣观察法”,要求家长在孩子沉浸于某个活动时,不要打扰,仅仅用三分钟时间记录下他所有的动作和表情细节,从中反推他真正的关注点在哪里。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远比我们平时随便问一句“你在玩什么”要深刻得多。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它不是让你去“教育”孩子,而是教你如何“观察”和“引导”一个正在自主成长的生命体。
评分我几乎读遍了所有主流的育儿书籍,大多逃不出“蒙台梭利”、“瑞吉欧”或者“正面管教”的框架,各有各的妙处,但总感觉总有一丝疏离感,仿佛在执行一套完美的、但略显僵硬的流程。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烟火气”。作者的文字里,充满了对现实生活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她从不贩卖“完美育儿”的幻觉。比如,在谈到如何处理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时,书中没有简单粗暴地给出“禁用”或“严格限制”的口号,而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家庭契约制定流程”。这个流程考虑到了父母自身的疲惫、孩子的社交需求等诸多现实因素,引导家庭成员共同协商出一个既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不会过度依赖屏幕的平衡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亲子冲突”时的态度,她直言不讳地指出,冲突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冲突后的“修复”。书中关于“情绪账户透支与充值”的比喻非常形象,教会我们如何在争吵过后,用高质量的陪伴和真诚的道歉来弥补情感上的裂痕,这比单纯的惩罚或奖励要有效得多。这本书读起来,像是在和一个非常真诚、阅历丰富的朋友聊天,没有压力,只有启发。
评分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时,其实是抱着一种“查漏补缺”的心态,希望能找到一些快速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秘籍”。但读完之后,我发现我完全误解了它的核心价值。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质量”的哲学引导手册,而非单纯的教育技巧集。它将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命题: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稳定的自我认知系统。书中关于“挫折教育”的论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作者认为,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故意让孩子吃苦,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从失败中提炼出“经验酱”,而不是被失败的“苦涩”所击垮。她详细介绍了一种“复盘仪式”,要求孩子在遭遇挫折后,必须完成一个包含“我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如果重来我会改变什么”的三个环节的思考闭环。这种结构化的反思过程,极大地减少了负面情绪的滞留时间,将能量导向了未来的改进。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孩子个体的尊重,它没有试图把所有孩子塑造成一个模子里的产品,而是像一位园丁,细心呵护每一棵幼苗独特的生长方向和开花时间。它让我学会了放慢脚步,去欣赏教育过程中那些看似“慢”实则“深”的积累。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书籍那种按年龄段划分的模式,而是以“核心能力”为导向进行组织,这对我一个对教育规划有长远打算的家长来说,提供了极佳的战略框架。比如,它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探讨“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但它阐述的切入点极其新颖,不是从“控制欲望”入手,而是从“创造期待的艺术”来切入。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工具——“期待日历”,要求家长提前一周或一个月与孩子共同规划某件令人期待的事情,然后每天一起倒数,并在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如何为这件事做准备。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耐心,更重要的是,将“等待”从一种煎熬转化成了一种充满仪式感的、积极的蓄力过程。而且,书中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远超我以往读到的任何书籍。它不教孩子去质疑权威,而是教他们如何构建自己的“观点基石”,如何从多方信息中筛选出可靠的证据链。这种由内而外构建认知体系的方法,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真正潜力——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心智的独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