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能源价格剧烈波动的现实 背景下,产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问题已经成为煤炭城 市可持续发展的桎梏。王德鲁著的《煤炭城市产业生 态系统响应经济波动的脆弱性与恢复力研究》重点以 中国煤化工产业生态系统为对象,基于多学科研究方 法、视角的交叉和多源数据、知识的融合,系统探讨 了经济波动条件下煤炭城市产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机 理、综合评价模型、恢复力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等问 题。相关成果将为煤炭城市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 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本书可供可持续发展管理、能源经济与管理、循 环经济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 决策人员参考使用。
    
王德鲁 1978年11月生,管理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管理、能源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与面上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参与**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支撑计划等重要课题多项。以**或独立作者在Journal of Forecasting、Energy polic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以及《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独立出版专著3部,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外研究进展述评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5  主要内容
  1.6  研究方案
  1.7  特色与创新
  本章参考文献
2  我国典型煤炭城市煤化工产业生态系统案例分析
  2.1  鄂尔多斯市煤化工产业生态系统分析
  2.2  六盘水市煤化工产业生态系统分析
  2.3  榆林市煤化工产业生态系统分析
  2.4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生态系统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3  煤炭城市产业生态系统响应经济波动的脆弱性机理
  3.1  经济波动与CCIES结构特征耦合作用过程与机制
  3.2  经济波动下CCIES网络特征及脆弱性演化
  3.3  模型构建与仿真结果分析
  3.4  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章参考文献
4  煤炭城市响应宏观经济波动的脆弱性综合评价
  4.1  CCIES响应宏观经济波动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基于RS-TOPSIS-RSR的CCIES脆弱性评估模型
  4.3  我国典型CCIES脆弱性评价
  4.4  讨论
  4.5  主要结论
  4.6  附录
  本章参考文献
5经济波动下煤炭城市恢复力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
  5.1  CCIES恢复力影响因素辨识
  5.2  CCIES恢复力影响因素矩阵数值分析
  5.3  CCIES恢复力影响因素结构解析
  5.4  CCIES恢复力形成机制
  5.5  案例研究
  5.6  主要结论
  5.7  附录
  本章参考文献
6  经济波动下煤炭城市产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建设
  6.1  宏观经济波动分析
  6.2  CCIES应对经济波动冲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6.3  经济波动与调控政策情景设计
  6.4  仿真结果与分析
  6.5  讨论
  6.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7  附录
  本章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标题,瞬间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一座曾经因煤炭而繁荣的城市,如今却要面对经济风云变幻带来的严峻考验。我特别关注“产业生态系统”这一提法,它暗示着这本书将超越对单一产业的分析,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相互关联的整体中去考察。这让我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和描述煤炭城市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它包含了哪些关键的构成要素?而当经济出现“波动”时,这个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脆弱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市场需求的剧烈起伏,是技术革新的挑战,还是政策环境的变化?我期待书中能提供具体而详实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这些“脆弱点”的成因。同时,“恢复力”这个词汇,又点燃了我对希望的探寻。在经济的逆境中,煤炭城市如何展现出其内在的生命力?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产业多元化、技术创新、绿色转型等路径,来增强其经济韧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见解和可操作的建议,帮助我们理解一个产业生态系统如何应对外部冲击,并在危机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为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城市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启示,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城市发展的动态与复杂性。
评分单看书名,“煤炭城市产业生态系统响应经济波动的脆弱性与恢复力研究”,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兴盛,又随着时代变迁而经历沧桑的城市。煤炭,作为一种曾经的动力之源,它的城市,无疑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印记和经济的起伏。我被“产业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所吸引,它预示着一种整体性的视角,不是简单地分析煤炭本身的产销量,而是关注整个围绕煤炭产业形成的复杂联系——从上游的勘探开采,到中游的加工运输,再到下游的应用领域,以及与之配套的服务业、人力资源、金融支持等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相互依存的“生态圈”。当宏观经济的“波动”袭来,这个“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究竟会如何显现?是市场需求的急剧变化,是技术革新的冲击,还是政策导向的调整?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细致地描绘这些“脆弱点”。而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恢复力”的探讨。这是否意味着,即使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些城市和它们的产业依然拥有自我修复和适应的能力?这种“恢复力”是来源于何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新能源领域的探索,还是通过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等多元化经济来寻求新的增长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系列深入的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一个产业生态系统如何从“脆弱”走向“坚韧”,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初看之下,就已经勾勒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画面:在漫天烟尘的煤炭城市,那些曾经支撑起繁荣的产业,如今面对着经济的潮起潮落,显得如此脆弱,又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韧性。我对于“产业生态系统”这个概念特别好奇,它是否意味着将煤炭产业的发展不仅仅看作是单一的开采和加工,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相互关联的网络中去审视?那些上下游的配套企业,那些服务于煤炭产业的人力资源,甚至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它们是如何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而当经济的“波动”来袭,是怎样的“冲击”会让这个精心构建的系统感到“脆弱”?是市场需求的锐减,还是环保政策的收紧?这本书会深入剖析这些“脆弱点”吗?我更期待的是,它如何去探寻那些“恢复力”。是在技术创新中寻找新的增长点,还是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中找到出路?或者,是城市自身的人文精神和社区凝聚力,成为抵御经济寒冬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显微镜,细致入微地展现煤炭城市在经济浪潮中的挣扎与蜕变,为我们理解相似困境中的其他产业和城市提供宝贵的借鉴,让我能跳出狭隘的视角,去思考一个产业的生命力究竟源于何处,又如何在逆境中重塑自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坚韧的故事,一个关于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故事。我一直对那些曾经辉煌但如今面临挑战的产业城市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与不可再生能源紧密相连的城市。煤炭,这个曾经点亮无数家庭和工厂的能源,它的城市,又将如何面对经济的“波涛汹涌”?“产业生态系统”这个词汇,立刻勾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它意味着作者并非孤立地看待煤炭产业,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复杂的网络中,考察其与相关产业、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当经济的“巨浪”拍打过来,这个“生态系统”会如何反应?它的“脆弱性”会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方面?是供应链的断裂,是就业市场的萎缩,还是居民收入的骤降?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如何去揭示那些“恢复力”的来源。是新兴产业的崛起,是技术创新的突破,还是城市自身文化的积淀与升华?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通过扎实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煤炭城市在经济波动中展现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它是否会提供一种看待城市发展的新视角,一种理解产业转型的新思路?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深刻的启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所呈现的“脆弱性与恢复力”这一核心议题所吸引。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特别是曾经以煤炭为支柱的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而新的发展动能尚未完全培育成熟。这本书的标题点明了研究对象——“煤炭城市产业生态系统”,这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设想,作者会深入分析在宏观经济下行、能源结构转型、国际市场波动等外部压力下,煤炭城市的产业生态系统所暴露出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产业链的单一性,是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还是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而更令我期待的是,书中对“恢复力”的探讨。它是否会列举一些成功实现转型的案例,或是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我希望这本书能超越单纯的理论阐述,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分析框架和政策建议。或许,它会带领读者走进那些煤炭城市的街头巷尾,去感受那些在变革中坚守与创新的个体和群体,去理解他们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寻找并构建属于自己的“恢复力”。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学术研究的深度,更在于它能否为那些正处于转型期的城市提供一面镜子,映照出问题,也照亮前行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