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 |
| 作 者: | 温铁军 |
| 定价: | 55.00 |
| ISBN号: | 9787506055574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3-1-1 |
| 印刷日期: | 2013-1-1 |
| 编辑推荐 |
| 9亿农民就像希腊神庙里的柱子,他们托起了大厦。但真正关注他们的人不多,替农民说话的人更少,温铁军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执教之前曾经有11年基层工农兵经历和20多年政策研究经历。今天,这位三农专家仍在坚持"用脚做学问"。 书中作者以详实的数据、生动的图文带我们回顾了中国的八次危机及其"软着陆"的历史轨迹。这也是作者穿行在乡间小路上的多年农村调研经历的积淀。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足以犒赏每一位读者。它是盛宴,更是你书架上当之无愧的珍藏。 |
| 内容介绍 |
|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作者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就可以实现“软着陆”,原有体制得以维持;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就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硬着陆”,引发政府财税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三农”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5年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连续增加数万亿投资以吸纳数千万“非农”就业的举措,最后成功地应对了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实现了“软着陆”。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的主要观点是:“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危机,不仅是“金融化泡沫经济”所引起的,也是由“内含高成本上推”机制的西方现代政体在累积了大量的国家负债后产生的,因此中国人应引以为戒,加深对资本主义危机规律及其引发的内部乱像和外部地缘政治法西斯化倾向的认识。只有复兴生态文明,维持乡土社会内部化来应对外部性风险的综合性合作与自治,才是中国免于重蹈负债过高的现代化危机的合理选择。 |
| 作者介绍 |
| 温铁军,1951年5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环保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先后承担多个国家重大、重点课题,担任国家、省部级多个重点项目首席专家。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
| 目录 |
| 第*部分 中国的8次危机及其“软着陆” 引言 第*章 发展陷阱和中国经验 一、从外资外债视角解析“中国经验” 二、从危机化解视角思考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 1958-1976:工业化初期的3次危机及其外资外债背景 一、第一次借助外资走出民国危机的背景及其逻辑演变:二战后地缘战略的重构及演变 二、危机一:1958-1960年苏联援华投资中断之后,中国发生了什么 三、危机二:1968-1970年“三线建设”中的国家战略调整与经济危机 四、第二次更大规模借助外资调整结构的背景及其符合逻辑的危机演变——20世纪70年代来自西方的外债:从“四三方案”到“八二方案” 五、危机三:1974-1976年最后一次“上山下乡” 第三章 1978-1997:改革以来3次内源性经济危机及其化解 一、危机四:1979-1980年改革以来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及借助“三农”的复苏 二、危机五:1989-1990年改革以来的第二次经济危机及“三农”应对 三、第三次外资外债背景及其逻辑演变:1988-1994年:“关键要把出口创汇搞上去” 四、危机六:1993-1994年改革以来第三次经济危机及其外向型转化 第四章 1997和2008年中国2次“输入型”危机的发生、应对及影响 一、现象归纳:60年4次引进外资各伴生2次危机 二、危机七: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及影响 三、第四次外资外债背景及逻辑演变:1997-2008年国内外两个“产能过剩”的碰撞 四、危机八:2008年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及影响 第二部分 关于全球危机与中国对策研究的简报和会议记录选辑 引言 Ⅰ一个趋势,两种保守,三大战略 ——2011年春季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发展战略闭门会议综述 Ⅱ中国构筑战略回旋空间要靠两条腿“走出去” ——2010年秋季宏观形势闭门研讨会辑要 Ⅲ灰色经济、压力维稳与政治体制改革 ——2010年11月4日闭门研讨会观点摘要 Ⅳ中产阶级的崛起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2010年3月1日闭门研讨会观点摘要 大事年表 后记 |
听闻温铁军教授的新作《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个人对此也是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中国近六十年来经济曲折历程的著作,而这本书似乎正是为此而生。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提出的“八次危机”究竟是指哪些具体的历史节点?它们又是如何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了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轨迹?温教授是否会深入剖析每一次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以及中国在应对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韧性与智慧?从“经济理论经管”的分类来看,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会包含深刻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借鉴意义。我猜想,作者可能会运用一些经济学理论工具,来解释中国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甚至可能提出一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理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扎实、客观的学术态度,呈现出中国经济发展中那些不为人知的侧面,比如不同群体在发展中的得失,或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与纠偏。总而言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也为自己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找到更清晰的定位。
评分温铁军老师的这部《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确实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尽管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书名就勾起了我强烈的兴趣。特别是“八次危机”这个概念,让我立刻联想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的种种挑战与变革。从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的逐步建立,再到加入WTO后的全球化浪潮,每一个时期都充满了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梳理这些“危机”,并从中提炼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逻辑。温老师在经济学界一向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视角著称,他是否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这些历史事件?他会不会挑战一些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或者为我们提供一种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独特框架?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细节,比如政策制定背后的博弈,或是地方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创新尝试。毕竟,历史的真实往往隐藏在宏大叙事的缝隙之中。这本书的副标题“带你看中国发展真实历史和发展新趋势”更是直击人心,这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是为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厘清一些模糊的概念,对中国的经济转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思考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评分读到《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这部作品,我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温铁军教授一贯以来那种不回避问题、直击本质的学术风格。对于“八次危机”的提法,我感到既新颖又充满吸引力。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几次经济事件,而更像是一种对中国经济发展逻辑的深度剖析。我猜测,作者可能会将这些危机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解读,而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经济指标。从1949年到2009年,这段漫长而又充满戏剧性的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期间必然伴随着无数的阵痛与探索。我期待书中能够揭示出那些在宏大叙事中容易被掩盖的细节,比如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际效果的落差,或是不同社会阶层在危机中的不同境遇。温教授的“真实经验”论断,让我相信这本书会是扎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真实生活和奋斗历程的著作。更何况,“带你看中国发展真实历史和发展新趋势”这样的副标题,无疑是在告诉我们,这本书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深刻洞察。作为一个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我迫切地想了解,在中国经历了诸多挑战之后,未来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图景,又有哪些新的趋势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评分《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这本由温铁军撰写的书,单看书名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穿透力。我尤其对“真实经验”这几个字感到好奇,它暗示了这本书并非流于表面,而是会深入挖掘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甚至被忽略的真实状况。1949年到2009年,这六十年是中国翻天覆地的六十年,期间充满了剧烈的变革和无数的挑战。我设想,温教授一定在这本书中梳理了这条经济发展的脉络,并且点出了其中影响深远的“八次危机”。我不确定这八次危机是否都与我们常听说的几次经济波动有关,但无论如何,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严谨的考据,将这些危机的前因后果、发展演变以及最终的解决之道娓娓道来。更重要的是,副标题中提到的“带你看中国发展真实历史和发展新趋势”让我看到了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至今的根本原因,并且能够预测或者至少是提供一些思考方向,关于中国经济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和挑战。作为一本“经济理论经管”类的读物,我更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理论框架,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经济的独特性,以及它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位置。
评分温铁军教授的《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这个书名,仅仅是看一眼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与对现实的深刻关照。我一直认为,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数据或者理论框架,而必须深入到它真实的历史进程之中,去体会那些经验与教训。1949年至2009年,这六十年风云变幻,是中国经济在摸索中前进的六十年。而“八次危机”的提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我好奇的是,这八次危机是如何界定的?它们之间是否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作者是如何从这些危机中提炼出“中国经验”的?这本书被归类为“经济理论经管”,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温教授能够不只是叙述历史,更能通过严谨的经济学分析,为我们解读这些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中国在应对这些危机时所展现出的独特性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副标题“带你看中国发展真实历史和发展新趋势”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更能从中洞察到未来发展的新动向,从而对当下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