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周忠蜀图解专业育儿4:宝宝饮食与营养配餐
定价:29.9元
作者:周忠蜀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10135354
字数:10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怎样让宝宝补充到全面均衡的营养?
如何应对幼儿期宝宝遇到的各种饮食问题?
开启健康喂养的神奇之匙,让新手爸妈不再烦恼,让聪明宝宝爱上吃饭。
内容提要
幼儿期的宝宝比婴儿期的更加难喂养,幼儿宝宝不再像婴儿时期那样给什么吃什么,他有了自己的意愿,可能会经常拒绝爸爸妈妈给的食物。另外,幼儿期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飞速发展期,营养不足,或者营养偏剩,都会对宝宝的成长极为不利。本书从宝宝的发育特点到营养需求,从喂养要点到饮食习惯,从进餐时间到一日食谱,将幼儿宝宝的喂养难题一网打尽。
目录
作者介绍
周忠蜀,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曾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学习,后留学于日本大学、日本独协医科大学并获博士学位。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30多年,对儿科疑难重症,尤其在小儿神经、遗传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负责并参与多项、部级、院级和中日合作课题。
文摘
章 1~1.5岁 培养宝宝饮食习惯
1~1.5岁的宝宝是其性格、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十分重要,爸爸妈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不仅要告诉宝宝为何要这样做,而且要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宝宝,这样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宝宝生长发育特点
消化系统开始逐渐成熟
这一阶段的宝宝消化酶和胃肠功能的发育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咀嚼和消化吸收功能仍不健全,很容易出现消化和吸收的问题,易形成挑食、偏食或贪食等不好的饮食习惯。但是,消化功能以及消化酶的活性都需要通过食品种类的改变来逐渐完善,爸爸妈妈要给宝宝搭配合理健康的饮食,帮助宝宝从小建立良好的肠胃功能。
让宝宝远离危险场所
宝宝骨骼较柔软、富于弹性、韧性好,但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因此,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坐、立、走等姿势的正确性。会走的宝宝更喜欢探索,但还没有危险意识,爸爸妈妈要注意让宝宝避开危险场所,否则会像图中的宝宝一样发生危险哦。
你不知道的小秘密
在此阶段里,宝宝生长发育的速度比1岁前明显减慢。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身长增加了25厘米左右。到了1.5岁,宝宝出牙为10~16颗,前囟门在1.5岁之前基本闭合。
稳步不跌倒的学步期
这一时期称为宝宝的“学步期”,是宝宝吸收性思维和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器官协调、肌肉发展和对物品发生兴趣的敏感期。由于活动能力的提高,此时大多数的宝宝能够独立行走了。现在更加好动,走路更稳,可以向后退,动作已协调了许多,但一般还不会跑。而且宝宝现在也能自己观察路线和道路情况,知道避开障碍,不像原来那样“横冲直撞”地乱闯,也没有那么容易摔跤了。
宝宝所需的营养
肉蛋类食品营养好
肉类食物不仅为宝宝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同时也是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和大多数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因此应当经常出现在宝宝的餐桌上。
为宝宝的食谱增加高钙食品
含钙多的食品有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豆腐、豆浆等豆制品;虾皮、海带、紫菜、海鱼、鱼骨粉等水产品。另外,蛋黄、芝麻、山楂也含有较多的钙质。
你不知道的小秘密
蔬菜是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的来源,也是维生素B2、无机盐(钙、钾、钠、镁等)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一般深绿色叶菜和橙黄色的果蔬, 如小油菜、香菜、胡萝卜、柑橘类等含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较高。蔬菜、水果不仅可提供营养物质,而且色彩丰富,可激发宝宝的食欲,防治便秘。
乳类食品要适量
乳类食物是宝宝优质蛋白、钙、维生素B2、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奶类中的钙含量高、吸收好,可促进宝宝骨骼的健康生长。同时奶类富含动物蛋白,是粗谷类蛋白的极好补充。但奶类中铁、维生素C含量很低,脂肪以饱和脂肪为主,需要注意适量供给。过量的奶类也会影响宝宝对谷类和其他食物的摄入,不利于饮食习惯的培养。
多摄入动物性蛋白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氨基酸。氨基酸在面包、米饭、面条中很少,而在鱼、肉、蛋类等动物性蛋白中比较多。所以,希望宝宝能够多吃鸡蛋、鱼、肉,多喝牛奶,爸爸妈妈应鼓励宝宝多吃这类食物。
……
序言
宝宝经历了婴儿期的无微不至的乳奶和辅食喂养后,进入1到3岁的幼儿时期,家里的日常饮食也大都适合他/她和家人一起来吃了。但是,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各种身体机能还需要进一步锻炼得以增强。这时候,爸爸妈妈还得继续为宝宝的饮食营养研究探索,为养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而不断努力。我们都知道,给宝宝提供足量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对其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可是如何将每天的饮食都做得营养丰富全面,解决在此成长期间宝宝遇到的各种营养问题,将饭菜做成宝宝喜欢和愿意吃的,实在是令每位爸爸妈妈都非常头疼的难题。为此,我们策划了这本书,希望能对处在迷茫中的爸爸妈妈们有所帮助。
本书将宝宝1~3岁这个年龄段以半年为限细分成了几个阶段,针对各个阶段会遇到的种种饮食和营养配餐的难题,通过专家的建议一一给出了比较详实的答案。1~3岁也是各种幼儿疾病高发的时期,宝宝患病期间的饮食喂养方案也在此书中单列出来一章,对宝宝的常见病做了详细的介绍。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人体内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归纳了它们的功能和主要食物来源,以便让爸爸妈妈有针对性地为宝宝提供完善可靠的饮食搭配。丰富优美的插图,生动易读的语言,只是我们赋予这本书的活泼形式,我们的终目的是让读者能从中受益,轻松解决难题,为每一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助力!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特殊时期”的指导价值,这才是真正考验一本育儿书功底的地方。在应对孩子突发性肠胃不适或者过敏反应时,很多书只会给出笼统的建议,但这本书却提供了非常细致的“急救食谱”和“恢复期膳食调整方案”。比如,当孩子腹泻后,如何科学地补充电解质,选择哪一类米汤和蔬菜泥来重建肠道菌群,描述得非常精确,甚至连熬煮的时间和稠度都有明确的指示,这对于需要快速做出反应的家长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此外,针对一些常见却又令人头疼的母乳/配方奶向固体食物过渡的常见障碍,比如“抗拒勺子”或者“对块状食物的恐惧”,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行为干预步骤,这些都不是标准食谱能覆盖到的深度内容。它教会你的不是如何照搬食谱,而是如何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灵活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式的喂养。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极其严谨,我翻阅了市面上好几本同类书籍,很少有能像它这样,从宏观的膳食结构到微观的营养素吸收机制,都做到如此面面俱到却又易于理解。它对“隐形饥饿”和“挑食偏食”的处理策略,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梳理了近几年的儿科营养学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转化成了可操作的建议。比如,书中提到如何通过巧妙的烹饪方法,比如增加食物的天然风味层次,来逐步引导孩子接受新的口感,而不是简单地强迫喂食。更让我觉得物超所值的是,它不仅关注“吃什么”,更深入探讨了“怎么吃”以及“吃得开心”的心理学层面。它强调用餐氛围的重要性,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家庭互动小技巧,比如餐桌礼仪的启蒙,让吃饭这件事从单纯的生理需求上升到了社交和情感连接的层面。这种全方位的关怀,体现了作者对现代亲子关系的深刻理解,让我感觉自己买的不仅仅是一本食谱,而是一整套家庭生活质量提升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色彩搭配既明亮又不失专业感,那种暖色调让人一看就觉得亲切,特别适合正在为宝宝口粮发愁的新手父母。我本来对育儿书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到头疼,但看到这本书的排版,就放下心了。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穿插其中,把复杂的营养知识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比如不同月龄宝宝的辅食添加阶段,简直就像一张详尽的地图,让你每一步都知道该怎么走。我尤其欣赏它对于“食材选择”那一块的讲解,没有简单地说“吃这个”,而是深入到了如何挑选新鲜、安全、富含特定营养素的食材,甚至连不同季节的应季蔬菜水果都一一列举,这对于居住在城市里,依赖超市采购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术语,读起来就像是邻家经验丰富的妈妈在跟你分享她的独门秘籍,让人倍感信赖。它成功地将科学的育儿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厨房操作中,让做辅食不再是一项令人焦虑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探索和爱的体验。
评分从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的“心流感”设计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而是充满了鼓励和理解。作者深知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会遇到的焦虑和自我怀疑,所以她在关键的知识点后,总会穿插一些“给父母的温馨提示”或者“常见误区澄清”。这些小插曲,犹如及时的心理按摩,让我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比如,当谈到蛋白质摄入量时,作者会立刻补充一句:“请记住,比起量多,均匀摄入远比一次性大量摄入更重要,请放下你的‘营养恐慌’。”这种共情式的表达,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心理门槛。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多少种精美的菜肴照片,而在于它成功地帮助我建立起了一套科学、自信、且充满爱意的喂养体系,让我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规划”,这是任何一本单纯的食谱都无法比拟的深度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强到让我忍不住想带着它去菜市场。它打破了传统育儿书籍中对食材的“神秘化”处理,非常务实地分析了常见食材的营养价值、性价比以及季节性变化对营养的影响。举个例子,它对不同品种的鸡蛋(土鸡蛋、散养蛋、普通白壳蛋)的营养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给出了不同选择的优缺点,这让我这样的普通工薪家庭家长在采购时能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既不牺牲营养,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编排上,作者的逻辑跳跃性很小,知识点层层递进,你读完前一章,自然就会对下一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需求。特别是它对“自制零食”的推广,那些小饼干、小点心的配方,不仅健康低糖,而且步骤简单到连我这个厨房新手都能轻松搞定,极大地丰富了我家宝宝的零食选择,让她告别了市售高油高盐的加工零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