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卑与
定价:22.00元
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 ,李青霞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44149082
字数:260000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心理学著作,其作者在心理学发展史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拥有相当高的低位。愈来愈多受它影响的人认为,阿德勒对心理学的贡献超过了弗洛伊德,这不仅是因为其提出的自卑与补偿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实际作用与直接影响,还因为其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已成完整的体系,如心理学家墨菲所说:“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相信阅读本书,您会对阿德勒及其心理学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并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内容提要
本书是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本书语言朴实,译文精练、流畅,结构严谨,不仅不仅对心理专业人士具有借鉴作用,对普通读者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拥有的一部心理学经典作品。
目录
作者介绍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阿弗雷德·阿德勒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他在幼年时期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又曾在5岁那年患上肺炎险些丧命,不幸的童年也使得他在兄弟们之间常感到自卑。但生活的挫折并未使他消沉,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自己,1895年,他获得了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医生;1902年他加入弗氏集团,并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一战期间,他曾在奥国军队当军医,战争结束后退役,随后在维也纳从事儿童心理学的辅导工作。同时,将他的专业技能向大量专业和非专业的人士进行展示和传授。从此名声大振;1926年,他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1932年,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1935年,在美国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他受邀到欧洲讲学,因疲劳过度,心脏病突发离世。
阿弗雷德阿德勒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卑与》、《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探讨人生意义、价值的哲学书籍很感兴趣。最近偶然看到一本,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特别。作者并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比喻,来引导读者思考一些终极问题。我特别喜欢它对“存在”的探讨,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停下来,望向窗外,思考着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渺小,以及我们是如何在这个短暂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意义的。书中提到的某些观点,虽然可能有些颠覆,但却让我耳目一新,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像其他一些哲学书那样,读起来让人感到压力,反而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和你交流,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居然能把一个看似非常普通的主题,写出如此引人入胜的深度。我一开始以为它只是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介绍,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人类的普遍情感和经历,以及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客观而又不失温度的叙述方式,他不会轻易评判,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发现和思考。书中有大量的例子,来自生活、历史、文学,这些例子都非常有代表性,能够触动人心。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在读到某个段落时,联想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然后对那些经历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触类旁通”的感觉,是阅读一本好书最美妙的部分之一。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引导我认识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引人注目的,那种复古的色调和简洁的字体,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当时在书店里闲逛,随手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文字排版也很舒服,没有那种压迫感。虽然我当时还没买,但它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觉得里面藏着些什么故事,或者某种深刻的道理。我喜欢那些能让人静下心来阅读的书,而不是那种快节奏、一眼就能看完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属于前者,值得慢慢品味。也许是它那种沉静的气质,或者是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让我决定把它带回家。我一直相信,好的书籍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不经意间闯入你的生活,然后长久地陪伴着你,给你力量,或者让你看到不同的风景。这本书,至少在外表上,给了我这样的期待。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让我颇有感触的小说,虽然不是直接讲述某个具体的事件,但它营造出的那种氛围,那种对人内心深处细腻情感的描摹,却深深地触动了我。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就像是在描绘一幅幅水彩画,色彩层层叠叠,又彼此交融,很难分清界限,却又异常真实。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那种犹豫、挣扎、自我怀疑,以及偶尔闪现的微小希望,都写得太到位了。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那些埋藏在心底深处的秘密,都被温柔地揭示出来。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多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你仿佛置身于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是让你去“看”故事,而是让你去“感受”生活。
评分我一直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很容易被那些充满诗意、能够唤起情感共鸣的作品所打动。最近读到的这本书,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温情。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那些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你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我喜欢书中的那种氛围,就像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独自坐在窗边,看着光影的移动,思绪万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那些微不足道却又无比珍贵的东西。这本书没有明确的“主题”,它更像是一首散文诗,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跟随作者的思绪,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与遗憾。这种阅读体验非常治愈,它让我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有着相似的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