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信息功能材料手册(上册) | 作者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定价 | 130.00元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053381 | 出版日期 | 2009-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16开 | 商品重量 | 1.439Kg | 
| 内容简介 | |
| 《信息功能材料手册》涉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显示和处理等主要技术用的材料与器件,对各种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工艺以及电子器件的制造和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不仅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国外信息功能材料研究领域的现状、*进展和发展趋势,而且也特别注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力图使其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和性。本书的出版,将有力推动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书主要供从事信息功能材料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使用。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篇 概论 章 信息功能材料在信息技术中的战略地位 第2章 信息功能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2篇 半导体硅材料 章 概述 第2章 硅单晶的制备 第3章 硅晶体的机械性质 第4章 硅晶体表面性质 第5章 硅晶体的腐蚀 第6章 硅晶片加工工艺 第7章 硅单晶的缺陷 第8章 硅单晶中轻元素杂质 第9章 硅单晶中的过渡族金属杂质和吸杂 0章 其它硅材料 1章 硅材料的发光 第3篇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章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第2章 微细加工技术 第3章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第4章 CMOS器件及电路制造技术 第5章 双极型器件及电路制造技术 第6章 半导体功率器件及电路 第7章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电路 第8章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第4篇 硅基异质结构材料和器件 章 概论 第2章 SiGe的晶体结构 第3章 SiGe的能带结构 第4章 SiGe的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和Raman光谱 第5章 SiGe的电学性质和磁学性质 第6章 SiGe的光学性质 第7章 SiGe(001)的原子再构和表面性质 第8章 SiGeC/Si异质结 第9章 硅基Ⅲ—Ⅴ族半导体异质结构 0章 SOI材料和器件 1章 硅基二氧化硅材料 第 2章 Si基异质结构的外延生长 3章 Si基异质结构电子器件 4章 硅基光电子器件 第5篇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章 CaAs和InP的结构和性质 第2章 GaAs和InP的制备 第3章 GaAs和InP中的杂质和缺陷 第4章 GaAs和InP测试表征 第5章 GaAs和InP的应用 第6章 其他常见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第6篇 宽带隙半导体及其应用 章 导论 第2章 Ⅲ族氮化物半导体材料 第3章 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基本物理性质 第4章 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器件应用 第5章 氧化锌(ZnO)半导体 第6章 碳化硅半导体 第7章 金刚石半导体 第8章 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 第9章 宽禁带稀释磁性半导体材料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犹豫的。我一直对这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传统的教材往往给人一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感觉,读起来特别费劲。我手里也堆着好几本类似主题的参考书,但大多只是知识点的堆砌,缺乏一种系统的脉络感。然而,这本《信息功能材料手册(上册)》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它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体验。首先,从装帧设计上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排版非常清晰,图文并茂的方式让那些原本枯燥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描述变得直观了许多。我尤其欣赏它在基础概念的引入上所下的功夫,没有一开始就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和实验数据,而是循序渐进地构建起理解整个材料体系的底层逻辑。这对于像我这样,希望在深入研究前先打下坚实基础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面前缓缓展开一幅宏大的知识蓝图,让你既能看到整体的结构,又不至于在细节中迷失方向。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知识点组织得如此井井有条的,那种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编排方式,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大量信息。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的索引和交叉引用系统,这对一个需要频繁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常常需要在一堆基础理论和具体的应用案例之间来回跳转,如果一本书的检索功能做得不好,那阅读体验会直线下降。这本手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章节之间的逻辑链接非常紧密,当你对某个概念感到疑惑时,它会很清晰地指引你回到相关的基础理论部分进行回顾,而不是简单地丢下一句“详见前文”。而且,书中的术语定义非常严谨和统一,这在跨学科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我有一个习惯,在读专业书籍时会准备很多便利贴,用来标记那些需要重点关注或者与其他领域知识点产生关联的地方。对于这本书,我贴的便利贴数量比我预期的要少得多,原因就在于作者在初次介绍概念时就已经把脉络理顺了,极大地减少了认知负荷。这种贴心的设计,让长时间的深度阅读也变得相对轻松。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一个关于新型传感器的工作流程,发现很多关键的性能瓶颈都与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息息相关。以往我只能零散地从各种期刊论文中拼凑信息,效率低下不说,还经常因为对某些基础理论理解不够透彻而卡壳。正是这个时候,我翻开了这本手册。我必须说,它在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表征这一块的处理得极其精细。它没有满足于给出一些笼统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制备参数对最终材料功能特性的影响机制。比如,在讨论薄膜沉积技术时,它详细对比了不同应力状态下晶粒取向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反馈到电学性能上。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让我对自己项目中的材料设计有了更清晰的指导方向。坦白讲,很多大学的专业课本可能只会介绍“是什么”,而这本书更侧重于“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更好”。它提供的那些实验细节和优化思路,对于正在进行实际研发工作的人来说,具有极高的实操价值,读起来让人感觉不是在看一本理论书,而是在参阅一份精密的“工程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有一种独特的沉稳和大气。它不像一些流行的科普读物那样追求快速的感官刺激,而是稳扎稳打地推进,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显得非常自然和谐。当我读到关于特定功能材料在光电子领域应用的章节时,我被作者对历史脉络的梳理所折服。他不仅罗列了重要的发现和里程碑式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些成果置于一个更宏大的科学发展背景下去考察,让你理解为什么某个技术在特定历史时期会成为研究热点,以及它最终的局限性在哪里。这种“纵览全局”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这个学科的认知边界。我过去常常陷在对单一材料特性的钻研中,而这本书帮助我跳出来,从一个更系统、更具历史深度的角度去审视整个信息功能材料家族。这种宏观视野的建立,对于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它教会了我如何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寻找未被充分挖掘的交叉点。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上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知识的“充盈感”,而不是“疲惫感”。它成功地平衡了理论的深度和可读性之间的张力。我特别欣赏它在讨论前沿研究方向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作者没有盲目鼓吹某些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而是客观地分析了它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比如稳定性、成本控制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起一种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轻易被“炒作”所迷惑。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工具书或手册,其价值不仅在于它包含了多少知识点,更在于它能否引导读者形成正确的科研观和价值观。这本书显然达到了后者的标准。它不仅仅是一本材料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份经过时间检验的“智慧结晶”,指导着我们如何在信息功能材料的广阔天地中,做出明智的探索和判断。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下册会带来哪些更深入的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