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環境與人類心理:首屆中國環境與生態心理學大會論文集 | 作者 | 吳建平,訾非,李明 |
| 定價 | 69.00元 | 齣版社 | 中央編譯齣版社 |
| ISBN | 9787511709394 | 齣版日期 | 2011-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由吳建平和訾非等主編的《環境與人類心理》內容介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環境的關注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這為普及和發展有關環境的學科提供瞭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環境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探討非常廣泛的問題,譬如:大氣環境包括溫度、濕度、風甚至空氣中的離子濃度如何影響我們?傢居和辦公環境的建築特徵怎樣影響行為?是否可以閤理設計建築,使其更有效地促進親社會行為?如何阻止環境災難和技術災難的發生並減少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如何促使人們采取一些迴收行為來保護環境?等等。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序言生態心理學的理論前沿 1.生態自我的理論建構 2.生態心理學元理論探討 3.人類世界感的二元對立及其對心理谘詢與治療的啓示 4.現代海洋意識中的人海關係觀念研究 5.生態環境心理學中的社會性彆問題 6.西方社區心理學的生態學取嚮 7.傢庭治療——生態化取嚮的心理治療學派 8.生態心理健康及其視角下的焦慮障礙環境知覺與環境認知研究 9.環境風險源評價研究 10.地震災區青少年風險認知特徵調查與風險教育模式探索 11.復愈性環境的獨特效果研究 12.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新療法:虛擬現實技術 13.中國大陸颱灣兩地大學生地震風險認知的比較研究 14.大學生教室座位偏好的初步探究 15.虛擬的復愈性環境 16.環境復愈性與環境偏好:聯係與區彆環境保護與生態問題研究 17.近20年關於噪聲與噪聲的心理影響研究進展 18.人與環境:心理場論的啓示 19.周易中的人文生態學思想 20.環境關心量錶(ECS)在中國應用的初步探討 21.生態潛意識的存在性初探 22.隱藏在現代語義結構中的人類中心主義 23.親環境行為研究綜述環境心理學的跨學科研究 24.校園環境建設與軍隊院校的健康發展 25.我國特殊兒童教育的生態結構現狀分析 26.杭州城站火車站導嚮係統可用性研究 27.中國省級生態文明評價體係中的相對性指數設計及分析 28.大學宿捨環境心理品質與硬件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29.杭州西湖景區平麵導航圖的可用性研究 30.場所認同的研究述評 31.《北京社區環境滿意度問捲》之初探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由吳建平和訾非等主編的《環境與人類心理》內容介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環境的關注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這為普及和發展有關環境的學科提供瞭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環境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探討非常廣泛的問題,譬如:大氣環境包括溫度、濕度、風甚至空氣中的離子濃度如何影響我們?傢居和辦公環境的建築特徵怎樣影響行為?是否可以閤理設計建築,使其更有效地促進親社會行為?如何阻止環境災難和技術災難的發生並減少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如何促使人們采取一些迴收行為來保護環境?等等。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我對自然保護和可持續生活有著強烈的熱情,但我時常感到睏惑,為什麼許多看似顯而易見的環保理念,在現實中推廣起來卻異常睏難。《環境與人類心理:首屆中國環境與生態心理學大會論文集》這本書,如同點亮瞭我心中的一盞燈。它聚焦於“環境與人類心理”這一核心議題,這正是我一直想深入瞭解的。我迫切地想知道,人類的哪些心理機製在影響著我們對待環境的態度和行為?是哪些因素導緻瞭人們的環保意識不足,或是對環境問題的漠視?這本書作為首屆大會的論文集,我想它一定匯聚瞭中國學者們在這些難題上的探索和思考。我特彆期待能從中找到關於環境教育的有效心理學方法,如何纔能更有效地激發公眾的環保熱情,並促使他們采取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是否會有關於心理韌性與環境適應、人與自然聯結感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等方麵的研究?這本書對我來說,或許能提供一些科學的解釋,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問題的根源,並找到更有效的行動策略,從而在個人和社會層麵都為改善環境做齣更多貢獻。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約而富有深度,傳遞齣一種沉靜的力量。書名《環境與人類心理:首屆中國環境與生態心理學大會論文集》本身就勾勒齣瞭一個廣闊而引人入勝的探索領域。作為一名對人與自然關係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係統性地梳理這一領域前沿研究的讀物,而這本論文集恰好滿足瞭我的期待。它匯集瞭首屆中國環境與生態心理學大會的精華,這意味著其中包含的將是最具代錶性、最前沿的學術成果。我尤其期待能夠從中瞭解到中國學者在這一交叉學科領域是如何思考和實踐的。是他們如何將環境的物理和社會特徵與人類的認知、情感、行為以及社會互動聯係起來?是他們對城市化、氣候變化、生態保護等當下社會議題,是如何從心理學角度進行解讀和提齣解決方案的?這本論文集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能夠窺見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學術分支的脈絡與活力。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次思想的盛宴,邀我與眾多優秀的學者一同踏上探索人與環境深層連接的旅程。我相信,閱讀這本書將是一次富有啓發性的體驗,能夠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與自然息息相關的世界。
評分我曾參與過一些社區的環境改善項目,深切體會到人與環境之間的復雜互動。《環境與人類心理:首屆中國環境與生態心理學大會論文集》這個書名,立刻觸動瞭我對這一領域的關注。我一直認為,要真正有效地解決環境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更需要深入理解人類心理的驅動因素。這本書集結瞭國內環境與生態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這讓我看到瞭一個將學術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可能性。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諸如人們對環境威脅的認知和態度、環境行為改變的心理學策略,以及綠色空間對居民幸福感和身心健康的影響等議題。尤其吸引我的是“首屆中國環境與生態心理學大會”這個前綴,它暗示著這本書可能代錶瞭中國在該領域研究的開端和重要裏程碑。我非常想瞭解中國學者是如何結閤本土文化背景和現實社會情境,來研究環境與人類心理之間關係的。這本書對我而言,可能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與同行們進行思想交流和實踐反思的機會,它可能會為我在未來的項目設計和推動中提供更具說服力的理論支持和創新思路。
評分我是一位對城市生活有著深刻體驗的普通市民,常常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感到一絲疏離,也留意到身邊不少人因生活壓力而身心俱疲。《環境與人類心理:首屆中國環境與生態心理學大會論文集》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似乎在探討我們所處的“環境”——不僅僅是自然環境,也包括我們日常生活的城市環境、社會環境——是如何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心理”。這本書作為一次學術大會的成果匯編,我期待它能用嚴謹的學術視角,卻又以易於理解的方式,揭示齣這些聯係。我好奇,現代都市的設計、綠地的多少、社區的互動模式,甚至光汙染和噪音,都會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認知和行為?書中會不會有關於綠色空間對緩解城市居民心理壓力的具體研究?或者,關於社區歸屬感、人際關係如何與環境相互作用,從而影響個體的幸福感?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份邀請,讓我有機會從更科學、更宏觀的層麵去理解自己的感受,去認識我們生活環境的“隱形力量”,並思考如何能夠創造一個更利於身心健康的人居環境。
評分我是一名剛接觸環境心理學領域的學生,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迷人的交叉學科。在查找相關文獻時,《環境與人類心理:首屆中國環境與生態心理學大會論文集》這本書引起瞭我的注意。從書名上看,它似乎囊括瞭大量由國內頂尖學者帶來的最新研究成果,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快速瞭解本領域研究現狀和趨勢的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寶貴的資源。我特彆好奇的是,這本書會如何具體地闡述環境因素對人類心理的具體影響機製。是會從感官體驗齣發,比如自然景觀對情緒的調節作用?還是會探討居住環境、城市規劃等宏觀因素如何塑造我們的行為模式和心理健康?又或者是關於生態意識、環境責任感的心理學基礎?這本書的論文集形式,讓我覺得可以從中看到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切入,帶來多元化的視角和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研究,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同時,我也期待它能夠為我未來的學習和研究方嚮提供一些啓示,比如在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等方麵,心理學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它能為我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並激發我對環境心理學的研究熱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