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
定价:38元
作者:刘亚娴 主编
出版社:中医药
出版日期:2005-9-1
ISBN:9787801566720
字数:739000
页码:48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西医的优势互补,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临床医学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力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越来越倾向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疾病,由此中西医结合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不少高等医药院校(包括高等中医药院校和高等医学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及时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西医结合系、中西医结合学院,使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迅速在全国展开,有些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还被省、市、地区评为当地“热门专业”。但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材却明显滞后于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的发展,各院校使用的多是自编或几个院校协编的教材,缺乏公认性、quanwei性。教材的问题已成为中西医结合专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为此,guojia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规划、组织编写了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版本科教材,即“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这本书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切入——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这对于很多正在学习医学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的理解是,肿瘤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学科协作、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时代,而中西医结合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西医的手段在肿瘤的早期发现、精准打击、手术切除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其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预防复发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而中医,凭借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在改善患者症状、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它不再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尝试将二者的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一种1+1>2的协同效应。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中医体质、病机辨识在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中药的复方配伍来增强靶向药物的疗效,同时减轻其毒副作用。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诊疗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对医学前沿充满好奇的学生,我了解到肿瘤治疗的复杂性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巨大潜力。传统的肿瘤治疗往往侧重于“杀灭”肿瘤细胞,而忽略了患者自身的整体状态和免疫力的调动。而中医,恰恰擅长于“扶正祛邪”,调动人体的自身力量来对抗疾病。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这两种智慧相结合的平台。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西医的精准诊断和分型,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相结合的。例如,针对同一类型的肿瘤,是否会因为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的证候,而在中西医的治疗方案上有所侧重?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测序、影像学检查)来辅助中医辨证,从而实现更精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此外,对于肿瘤的康复和预防,中医的整体调理作用尤其重要,我期待书中能有这方面的详细论述,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健康管理方案。总而言之,这本书有望成为我们理解和实践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的一本重要指南,引领我们走向更科学、更人性化的肿瘤治疗新时代。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这表明了它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学术严谨性。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接受高等医学教育的学生来说,一本权威、系统、前沿的教材至关重要。肿瘤学本身就是一个更新迭代极快的学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更是如此,它需要将最先进的西医理论和技术,与几千年积累的中医药瑰宝相结合。我非常好奇书中如何平衡理论深度与实践可操作性。例如,在肿瘤免疫治疗蓬勃发展的今天,书中是如何阐述中医在调节免疫、协同免疫治疗方面的机制和应用?又比如,在基因组学、精准医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中医的“证”来指导基因层面的靶向治疗?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提供一套科学、可信、可推广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指南,帮助我们这些未来的医者,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里,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辟新的道路。
评分作为一名对肿瘤学充满浓厚兴趣的临床医师,我一直关注着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长久以来,肿瘤治疗的“西化”趋势似乎过于明显,而中医在其中的作用往往被边缘化,或者仅仅停留在辅助调理的层面。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宏大、更具前瞻性的视野。它试图构建一个全新的肿瘤诊疗模式,将中西医的智慧融会贯通,不仅仅是为了“治病”,更是为了“治人”,关注患者的整体状态、身心健康,以及长期的生存质量。我特别关注书中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肿瘤干细胞等最新研究成果的中医诠释,以及基于这些最新研究提出的创新性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如果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具体的中医辨证分型在不同西医治疗阶段(如术前、术后、放化疗期间、靶向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策略,并结合大量临床病例进行分析,那将极大地提升其临床指导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实操性的指导,帮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将中西医优势相结合,为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效果。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中西医结合肿瘤学领域教学体系中的一块重要空白。作为一个正在攻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我深切体会到,在肿瘤治疗这个复杂而又精密的领域,单凭一种医学体系的知识往往难以应对。西医的精准打击、靶向治疗、免疫疗法,以及中医的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多靶点调控,各有其独到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一直是业界探索的重点。这本书的出现,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中西医的知识罗列在一起,而是深入地探讨了两种医学体系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各个环节的结合点和创新思路。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中医药在放化疗增效减毒、缓解副作用方面的论述,以及在晚期肿瘤姑息治疗中的作用。同时,书中对肿瘤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等前沿西医技术的中医解读,也让我充满好奇。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临床实用性,预示着它将成为我们未来学习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