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
定价:23.00元
作者:于晓平 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030139061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着重介绍了数字电路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器件,对数字电路的常用集成电路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电路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半导体存储器。书中给出了大量的例题、习题和主要习题的参考答案,便于学生自学。《数字电子技术(第2版)》既可作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信息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章 数字电路基础
1.1 数字电路概述
1.1.1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1.1.2 数字电路的特点和分类
1.2 数制与编码
1.2.1 数制
1.2.2 不同数制间的相互转换
1.2.3 常用编码
1.3 逻辑代数基础
1.3.1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1.3.2 几种常用逻辑的运算
1.4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1.4.1 逻辑函数
1.4.2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1.4.3 逻辑函数几种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1.5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定律和运算规则
1.5.1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
1.5.2 逻辑代数的基本规则
1.5.3 逻辑代数的常用公式
1.6 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
1.6.1 化简的意义和简的标准
1.6.2 逻辑代数的公式化简法
1.7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_
1.7.1 逻辑函数的小项
1.7.2 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1.7.3 具有约束项的逻辑函数的化简
习题
第2章 逻辑门电路
2.1 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
2.1.1 半导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2.1.2 半导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2.1.3 MOS管的开关特性
2.2 TTL集成门电路
2.2.1 TTL与非门
2.2.2 TTL集电极开路与非门
2.2.3 TTL三态门
2.2.4 TTL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2.3 CMOS集成门电路
2.3.1 CMOS与非门
2.3.2 CMOS漏极开路与非门
2.3.3 CMOS三态门
2.3.4 CMOS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习题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3.1 概述
3.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3.2.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
3.2.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举例
3.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3.1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
3.3.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举例
3.4 加法器
3.4.1 半加器和全加器
3.4.2 多位加法器
3.5 数值比较器
3.5.1 1位数值比较器
3.5.2 四位数值比较器
3.6 编码器
3.6.1 二进制编码器
3.6.2 优先编码器
3.6.3 二一十进制编码器
3.7 译码器
3.7.1 二进制译码器
3.7.2 二一十进制译码器
3.7.3 ’显示译码器0:
3.8 数据选择器
3.8.1 四选一数据选择器
3.8.2 集成数据选择器
3.9 数据分配器
3.9.1 1路-4路数据分配器
3.9.2 集成数据分配器
3.1 0奇偶检测电路
3.1 0.1 奇偶检测原理
3.1 0.2 奇偶检测电路及其应用
3.1 1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般组合电路
3.1 1.1 利用译码器设计一般组合电路
3.1 1.2 利用数据选择器设计一般组合电路
3.1 1.3 利用四位全加器设计一般组合电路
3.1 2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
3.1 2.1 竞争冒险的产生原因
3.1 2.2 竞争冒险的判断与识别
3.1 2.3 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
习题
第4章 触发器
4.1 概述
4.2 基本RS触发器
4.2.1 用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4.2.2 用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4.3 同步触发器t
4.3.1 同步RS触发器
4.3.2 同步D触发器
4.4 主从触发器
4.4.1 主从RS触发器
4.4.2 主从JK触发器
4.5 边沿触发器
4.5.1 边沿JK触发器
4.5.2 边沿D触发器
4.5.3 T和T‘触发器
4.6 不同类型触发器间的相互转换
习题
第5章 时序逻辑电路
5.1 时序逻辑电路概述
5.1.1 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模型
5.1.2 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类
5.1.3 时序电路逻辑功能表示方法
5.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5.2.1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步骤
5.2.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举例
5.3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5.3.1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步骤
5.3.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举例
5.4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
5.5 计数器
5.5.1 二进制计数器
5.5.2 十进制计数器
5.5.3 N进制计数器
5.5.4 计数器模块的应用
5.6 寄存器
5.6.1 数码寄存器
5.6.2 移位寄存器
5.6.3 寄存器的应用
习题
第6章 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
6.1 多谐振荡器
6.1.1 由门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6.1.2 CMOS多谐振荡器
6.1.3 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
6.1.4 集成多谐振荡器及其应用
6.2 施密特触发器
6.2.1 由门电路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6.2.2 集成施密特触发器及其应用
6.3 单稳态触发器
6.3.1 由门电路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6.3.2 集成单稳态触发器及其应用
习题
第7章 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
7.1 模/数转换电路
7.1.1 模/数转换的基本原理
7.1.2 模/数转换的常用技术
7.1.3 模/数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7.1.4 典型集成模/数转换电路简介
7.2 数/模转换电路
7.2.1 数/模转换的基本原理
7.2.2 数/模转换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7.2.3 典型集成数/模转换电路简介
习题
第8章 半导体存储器
8.1 概述
8.2 只读存储器
8.2.1 掩膜只读存储器
8.2.2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8.2.3 光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8.2.4 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8.2.5 闪速只读存储器
8.2.6 ROM应用举例
8.3 存取存储器
8.3.1 RAM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3.2 静态RAM
8.3.3 动态RAM
8.3.4 RAM容量的扩展
习题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名为《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的书籍,在我的阅读体验中,犹如一位严谨的园丁,细致地培育着我对数字电路世界的理解。初翻开时,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让我这个初学者感到既兴奋又有些许畏惧。作者的叙述方式,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干巴巴地堆砌公式和定义,而是巧妙地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编织在一起。比如,在讲解逻辑门电路时,书里不仅清晰地展示了布尔代数的运算规则,还配上了大量基于实际芯片的时序图和真值表,这使得抽象的概念立刻变得具体可感。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章节的深度。组合逻辑部分,从最基础的编码器、译码器,到复杂的加法器、乘法器,每一步推导都清晰无比,让人在脑海中构建起清晰的逻辑结构图。而时序逻辑的讲解,更是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严谨,对触发器的种类、特性以及它们如何构筑寄存器和计数器,都有着深入浅出的阐述。虽然内容密度很高,但作者非常注重读者的接受过程,总能在关键节点设置一些思考题,迫使读者停下来,真正消化吸收了知识点,而不是囫囵吞枣地翻过去。这本书为我后续深入学习FPGA和微处理器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它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引路人,引领我走进了这个精密而迷人的电子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具有逻辑美感,仿佛是一座精心设计的建筑,每一层楼都承接着下一层的重量,稳固而有序。我尤其欣赏它在基础概念建立上的耐心。在处理复杂问题之前,作者总是会花大量篇幅去夯实最基本的逻辑门、布尔代数简化和卡诺图(K-map)这些基石。对于卡诺图的求解,书中提供的步骤详尽到令人感动,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很别扭的最小项组合,也能通过书中的指导方法被系统地整理出来,避免了遗漏或重复。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在引入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时,巧妙地使用了“状态机”这个核心概念作为过渡。在讲解有限状态机的设计时,作者采用了摩尔(Moore)模型和米利(Mealy)模型并举的策略,清晰地阐述了输出与状态和输入的关系差异,并提供了从需求分析到状态图、再到最终电路实现的完整设计流程。这个流程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在设计复杂控制电路时的迷茫感。整体而言,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平滑且富有节奏感的,它不急于让你接触高级概念,而是确保你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为后续的学习建立了极为稳固的知识地基。
评分对于像我这样,更偏向于系统架构而非纯粹器件细节的读者来说,《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在系统级应用上的讨论深度,是一个惊喜。它并没有沉溺于晶体管层面的细节,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这些基本单元去构建更复杂的系统。例如,在对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的讲解中,作者清晰地描绘了CPU的简化模型是如何由寄存器组、算术逻辑单元(ALU)以及控制信号线构成的。这种自底向上的设计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开始用“模块化”的思维去看待数字系统。书中关于多路复用器和译码器在数据选择和地址译码中的应用分析,不仅仅停留在功能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在系统规模扩大时,如何通过层次化的结构来简化设计和管理复杂度。此外,本书对竞争与冒险(Hazards)现象的讨论,也体现了其工程上的成熟度。它没有把这些看作是次要的错误,而是作为系统可靠性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并给出了具体的消除方法,例如增加冗余项或使用锁存器。这种对工程实践中“陷阱”的预警,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理论参考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结合了多年经验的“避坑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排版设计,为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它摒弃了那种冷冰冰的、公式堆砌的风格,转而采用了一种更具对话感的、引导性的笔调。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往往能在下一段文字中找到一个类比或者一个直观的例子来帮你豁然开朗。特别是对时钟信号和同步逻辑的阐述,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时序约束”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必须步调一致,否则就会出现混乱的交接错误。这种生活化的比喻,成功地将原本晦涩的同步/异步问题变得生动起来。在版式上,虽然内容专业且密集,但图表的质量非常高,清晰度极佳,关键的波形图和逻辑图都采用了突出的色彩和清晰的标注,这极大地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此外,书中对不同逻辑系列的参数对比表格,整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可以迅速查阅和对比不同芯片的特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在学术深度和阅读体验上都做到了极高平衡的书籍,它既能满足专业人士的严谨要求,也能温柔地引导初学者逐步深入,其对读者的尊重和关怀,在同类书籍中是少有的。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我原本是抱着“又一本枯燥的教材”的心理预期。然而,阅读深入后,我发现它的价值远超我的想象。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内容的“可操作性”和“时代感”。在介绍中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趋势时,作者并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当前业界主流的CMOS技术和TTL逻辑的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这对于工程实践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设计电路时,选择合适的逻辑系列直接影响到功耗、速度和成本。书中对存储器技术的讲解尤其详尽,从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的工作原理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的刷新机制,再到闪存(Flash Memory)的擦写流程,都描述得细致入微,仿佛作者亲自操作过这些芯片。我曾尝试用书中的知识点去分析一块旧电路板上的存储芯片,结果发现书中的解释完美契合了实际观察到的电压变化和信号时序。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它不只是一本理论书,更像是一本配有丰富案例的实战手册,对提升解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