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的问题
定价:38.00元
作者:胡家奇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8110247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很有可能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书。
囊括人类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阐扬人类理想社会的时代宣言。
举生存危机以警世,以拯救人类为圣责。
关乎每个人的存亡,关乎每个家的福祸,关乎每个国的盛衰,关乎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本书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全书论证系统、严密,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堪称一部中式风格的普及版、浓缩型的百科全书。
本书仿佛具有强大的磁场……如果说本书深深吸引读者的是那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百科知识的“珍珠项链”,那么深深打动读者的则是浸润字里行间的那以关注人类命运为己任的无比崇高和神圣的使命感。
——高级记者、知名出版人刘霆昭
内容提要
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能力越强,毁灭人类的威力也就越大,这种威力终将可以灭绝人类。因此,没有什么问题比避免人类的灭绝更重要的了。不仅如此,人们生活在一个竞争压力极大、贫富差距悬殊、安全系数极差的环境中,在物质财富相当丰富的今天,人类的普遍幸福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还不如旧石器时代刚走出山洞的古人。
书中通过全面系统的缜密论证,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整体的方向性错误,已经到了必须认真审视、科学调整和果断行动的时候。书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全书论证系统、严密,且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是一部需要反复阅读才能体会其深意的作品。初读时,我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那些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和历史典故上,比如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古希腊的“洞穴寓言”与现代神经科学的局限性联系起来的。叙事流畅性方面,不得不说作者的功力深厚,他总能在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之间架设起一座逻辑的桥梁。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真正的价值隐藏在那些看似平淡的结论性陈述之下。这些结论是无数次推翻和重构后的沉淀,每一句话都像被千锤百炼过一样,密度极大。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包容性,它承认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并以一种近乎悲悯的姿态,审视我们穷尽一生去追问那些可能没有明确答案的终极疑问。对于那些对知识边界充满好奇心,且不惧怕思想挑战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食粮。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拿到手的时候就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封面设计得非常简约,黑色的背景上只有一行白色的宋体字,标题的字体带着一种古典的肃穆感,似乎在暗示着内容本身的重量和严肃性。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停顿和深思。它探讨的并非是那种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可以轻易找到答案的“小问题”,而是那种悬而未决、跨越哲学、科学乃至存在主义边界的宏大命题。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克制,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仿佛一个冷静的解剖学家,将人类文明史中那些最核心的困惑一丝不苟地铺陈开来。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时间”那一部分的论述,他并未试图提供一个终极公式,而是巧妙地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古希腊哲学家对“永恒”的探讨熔于一炉,读完后,我望着窗外流动的云彩,感觉整个世界的运转逻辑都变得不一样了。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需要耐心的,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智力健行,而不是轻松的午后阅读,但那种在知识的巅峰之上俯瞰人类思辨历程的成就感,绝对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差点就把它合上了。那种密集的学术引用和对古老文本的频繁回溯,着实让人感到有些吃力,感觉自己像是被硬生生地拖进了一个满是晦涩符号的图书馆里。我期待的是一些能快速抓住眼球的洞见,然而这本书给我的却是扎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论证结构。不过,一旦我调整了自己的阅读节奏,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个段落的逻辑推导,就会发现其精妙之处。它不是在“告诉”你答案,而是在“展示”问题是如何被构建和分解的。书的后半部分,关于“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辩论尤为精彩,作者像一个高明的辩手,将正反两方的论据梳理得头头是道,让人很难完全偏向任何一方。每次读到关键性的转折点,我都会忍不住在纸上画下思维导图,试图理清作者搭建的复杂框架。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可以听着音乐轻松读完的消遣读物,它要求你全神贯注,甚至需要备上另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自己的思考碎片,否则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洪流之中。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这本书的理解程度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面反射自身知识盲区的镜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尤其是在涉及到前沿物理学理论的哲学解读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听一场我完全不懂的语言的讲座——那些概念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气场。但即便如此,这本书依然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它强迫我去直面那些我通常会下意识避开的、让人感到不安的认知鸿沟。例如,书中对“现实本质”的探讨,引发了我对日常感知的深刻怀疑。我开始反思,我所认为的“真实”,究竟是基于怎样的约定俗成的基础之上?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廉价的安慰,它提供的只是一份清晰的地图,标明了人类思想探索边界的崎岖和广阔。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保持了一种更具批判性的疏离感,不再轻易接受任何被包装得过于完美的解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很朴素,但内容却充满了爆炸性的张力。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思维陷阱,一旦你踏入,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抽身。我个人最震撼的是关于“意义”的章节,作者没有落入虚无主义的窠臼,也没有盲目地鼓吹某种单一的价值体系,而是将“意义”的追寻过程本身提升到了一个近乎神圣的地位。他展现了人类文明如何在面对虚空时,通过创造、艺术和爱,搭建起临时的意义堡垒。这种论述方式非常高明,它承认了底层的荒谬感,却又歌颂了建构超越性的努力。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历史剧场中,看着一代又一代的哲人、科学家和艺术家们,为了回答那些永恒的困惑而进行的孤独而宏伟的搏斗。这本书读完后,不会让你感到释然,但会让你感到充实——一种直面巨大未知的充实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