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数字电视基础教程 9787512358539

实用数字电视基础教程 978751235853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丽娟 罗小辉 彭克发著 著
图书标签:
  • 数字电视
  • 电视技术
  • 广播电视
  • 实用教程
  • 电子技术
  • 通信技术
  • 视频技术
  • 电视原理
  • 电视系统
  • 行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58539
商品编码:2961768342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实用数字电视基础教程 作者 彭丽娟 罗小辉 彭克发著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 9787512358539 出版日期 2014-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绪论1
项目1数字电视系统概述4
任务1.1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4
1.1.1国际发展4
1.1.2发展5
任务1.2发展数字电视的重要意义6
任务1.3数字电视技术的概念、分类及其优势7
1.3.1数字电视技术的概念、分类7
1.3.2数字电视技术的优势8
任务1.4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基本原理12
1.4.1数字电视的信源编解码13
1.4.2数字电视的传送复用13
1.4.3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13
1.4.4软件平台——中间件14
1.4.5条件接收14
1.4.6大屏幕显示14
1.4.7高速宽带网络技术15
项目小结15
项目思考题与习题16
项目2数字电视显示技术17
任务2.1数字电视显示技术概述17
任务2.2数字电视CRT显示技术介绍18
2.2.1CRT显示器的概况18
2.2.2CR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18
2.2.3CRT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9
任务2.3数字电视LCD液晶显示器技术20
2.3.1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20
2.3.2无源矩阵式LCD结构和工作原理20
2.3.3有源矩阵式LCD结构和工作原理21
2.3.4液晶显示器的技术指标21
2.3.5目前液晶显示器国际技术水平和现状23
2.3.6TFTLCD的主要特点23
任务2.4等离子体显示器24
2.4.1工作原理与结构介绍24
2.4.2驱动集成电路介绍25
任务2.5数字式光处理显示技术26
任务2.6硅基液晶显示技术28
任务2.7DILA显示技术29
项目小结29
项目思考题与习题30
项目3数字电视信号及标准31
任务3.1概述31
任务3.2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31
任务3.3数字电视信号的标准32
3.3.1图像取样格式32
3.3.2数字电视信号的量化34
3.3.3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标准37
3.3.4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标准42
任务3.4世界上现有的主要数字电视标准47
3.4.1国外数字电视标准47
3.4.2数字电视标准49
任务3.5图像压缩的主要技术与标准51
项目小结53
项目思考题与习题53
项目4图像压缩编码技术54
任务4.1数字图像信号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5
任务4.2图像压缩编码的机理和编码过程55
任务4.3预测编码57
4.3.1D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原理58
4.3.2预测器的系数59
4.3.3预观方法59
4.3.4运动补偿预测60
任务4.4统计编码62
4.4.1统计编码的原理62
4.4.2Huffman(哈夫曼)编码64
4.4.3算术编码65
任务4.5变换编码68
4.5.1变换的物理意义68
4.5.2变换编码的系统框图68
4.5.3离散余弦变换(DCT)69
任务4.6子带编码71
4.6.1子带编码的原理72
4.6.2子带滤波分解72
项目小结73
项目思考题与习题74
项目5数字电视信号的信源编码75
任务5.1帧内编码75
5.1.1JPEG标准75
5.1.2JPEG编码原理75
5.1.3JPEG解码原理81
任务5.2数字电视视频信号的帧间编码82
5.2.1MPEG标准简述82
5.2.2MPEG的编码86
5.2.3视频编码的码流结构88
任务5.3数字电视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89
5.3.1人耳的听觉特性89
5.3.2MPEG1音频压缩编码90
5.3.3MPEG1音频解码原理91
5.3.4AC3编码92
任务5.4数字电视的基本数据流93
5.4.1数字电视的系统复用93
5.4.2数字电视的多路节目双层复用94
任务5.5码流分析仪95
5.5.1码流分析仪的作用96
5.5.2码流分析仪的功能96
5.5.3节目时钟基准测试分析97
5.5.4码流分析仪监测的三种级别错误99
项目小结100
项目思考题与习题102
项目6数字电视信号的信道编码103
任务6.1数字电视信号的信道编码概述103
6.1.1信道编码的原因与要求104
6.1.2误码的形成104
6.1.3误码产生的原因105
6.1.4误码率与降低误码率的方法106
6.1.5信道编码的原理106
任务6.2检错纠错码107
6.2.1检错纠错码概述107
6.2.2检错纠错码的分类108
6.2.3检错纠错码的能力108
任务6.3线性分组码110
6.3.1线性分组码110
6.3.2循环码112
任务6.4数字电视信号编码常用的纠错编码方法113
6.4.1RS(里德所罗门)码113
6.4.2交织码115
6.4.3卷积码116
项目小结124
项目思考题与习题125
项目7数字基带传输与数字信号调制127
任务7.1数字基带传输127
7.1.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27
7.1.2数字基带信号128
7.1.3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128
7.1.4间干扰基带传输131
7.1.5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137
任务7.2数字信号调制技术的概况137
7.2.1数字信号调制概述137
7.2.2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138
7.2.3多进制数字信号调制142
项目小结149
项目思考题与习题149
项目8数字视频广播系统150
任务8.1数字广播电视发送系统组成方框图150
任务8.2ATSC数字电视系统151
8.2.1系统概况152
8.2.2ATSC系统复用153
8.2.3射频/传输子系统特性154
任务8.3DVB数字视频广播电视系统155
8.3.1DVB的技术特点155
8.3.2DVB系统的主要标准155
8.3.3DVB系统的核心技术156
8.3.4DVBS(卫星)157
8.3.5DVBC(有线)162
8.3.6DVBT(地面)163
任务8.4ISDBT数字电视系统164
8.4.1ISDBT的传送带宽165
8.4.2传送信号形式165
任务8.5数字电视的特殊功能165
8.5.1条件接收165
8.5.2交互式电视167
8.5.3视频点播系统171
项目小结173
项目思考题与习题174
项目9数字电视组网技术175
任务9.1数字电视组网技术的简介175
任务9.2数字电视宽带技术175
9.2.1数字电视宽带干线传输技术175
9.2.2数字电视宽带交换技术176
9.2.3数字电视宽带接入技术177
任务9.3数字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179
9.3.1宽带接入网的概述179
9.3.2数字电视HFC接入技术181
9.3.3数字电视以太网接入技术184
9.3.4数字电视光纤接入技术186
9.3.5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187
项目小结191
项目思考题与习题192
项目10数字电视运营193
任务10.1运营相关环节193
任务10.2数字电视运营的瓶颈195
任务10.3运营模式建议196
任务10.4具体运营分析197
10.4.1条件接收系统(CAS)197
10.4.2SMS198
10.4.3增值业务200
项目小结201
项目思考题与习题201
项目11数字电视机顶盒203
任务11.1机顶盒的功能204
任务11.2机顶盒的基本结构及原理205
11.2.1机顶盒的结构要求205
11.2.2机顶盒的工作原理205
11.2.3有线数字机顶盒系统结构206
11.2.4机顶盒的关键技术207
11.2.5软件机顶盒技术208
任务11.3目前各主要公司生产的机顶盒介绍210
11.3.1ST公司DVBC机顶盒210
11.3.2Cable的数字机顶盒212
11.3.3SC2000芯片机顶盒214
任务11.4DVB机顶盒系统分析216
11.4.1DVBS数字卫星接收系统216
11.4.2DVBC数字卫星接收系统221
11.4.3机顶盒的开关电源电路分析222
任务11.5实训——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装与调试225
项目小结227
项目思考题与习题227
参考文献229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数字电视原理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数字电视技术的方方面面,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全面而清晰的知识体系。全书分为十八章,系统地介绍了数字电视的演进历程、关键技术、系统架构、传输标准、接收设备、内容制作、节目传输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章:数字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本章将追溯数字电视的发展脉络,从模拟电视时代的局限性出发,阐述数字电视诞生的必然性。我们将探讨数字电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历程,以及它如何逐步取代模拟电视,成为主流的广播电视技术。同时,本章还会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电视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数字电视发展的全球性特征。 第二章:数字电视的核心原理——数字化与编码 本章将深入剖析数字电视最根本的技术基石——数字化和编码。我们将详细介绍模拟信号如何被转化为数字信号,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的过程。特别地,我们将重点讲解视频和音频编码的原理,包括离散余波变换(DCT)、运动估计与补偿(ME/MC)、熵编码(如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等关键技术,以及它们在压缩视频和音频数据,减少传输带宽方面所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 第三章:视频编码标准解析——MPEG系列与H.264/AVC 本章将专注于对主流视频编码标准的深入解读。我们将首先回顾MPEG-1、MPEG-2等早期标准,阐述它们在数字电视发展初期的贡献。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H.264/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标准,详细分析其先进的编码工具和技术,如帧内预测、帧间预测、整数变换、环路滤波等,解释H.264/AVC如何在保证较高视频质量的同时,实现显著的压缩比提升,使其成为目前数字电视和网络视频领域的事实标准。 第四章:音频编码技术——AC-3、DTS与AAC 与视频编码同等重要的是音频编码。本章将介绍数字电视中常用的音频编码技术,包括Dolby Digital(AC-3)和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s),分析它们在多声道音频编码和数据压缩方面的特点。此外,我们还将探讨AAC(Advanced Audio Coding)技术的优势,以及它在数字电视广播和流媒体传输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章:数字电视系统架构 本章将勾画出数字电视系统的整体架构。我们将从节目制作端开始,分析信号的采集、处理、编码、复用等流程。接着,我们将深入介绍数字电视传输网络的组成,包括地面、有线、卫星和IP网络等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和优势。最后,我们将探讨接收端设备(如机顶盒、电视机)的解码、解复用和显示过程,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字电视信号链。 第六章: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TMB、ATSC与DVB-T/T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数字电视推广的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几种主要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我们将深入剖析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DTMB(Digital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标准,讲解其关键技术,如信道编码、调制方式(COFDM)等。同时,我们也会介绍北美地区的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标准和欧洲广泛使用的DVB-T/T2(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 Terrestrial)标准,对比它们在技术实现和性能上的差异。 第七章:有线数字电视系统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凭借其稳定性、带宽优势,在许多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章将详细介绍有线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如DVB-C(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 Cable)。我们将分析有线电视信号的调制、解调方式,以及如何通过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等技术实现高密度的数据传输。此外,本章还将探讨有线数字电视的互动功能实现,以及 CableCARD 等技术在内容保护和用户管理中的作用。 第八章:卫星数字电视广播 卫星数字电视以其覆盖广、传输效率高的特点,成为全球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深入探讨卫星数字电视的传输原理,包括DVB-S/S2(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 Satellite)标准。我们将解析卫星信号的调制解调技术、前向纠错(FEC)编码、多路复用等关键环节。同时,本章还会介绍卫星接收设备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第九章:IPTV与下一代电视广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已成为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章将详细介绍IPTV的传输机制,包括流媒体技术、组播与单播的应用、内容分发网络(CDN)等。我们将探讨IPTV如何实现视频点播(VOD)、时移电视、互动娱乐等丰富的功能。此外,本章还将展望下一代电视广播的发展,如4K/8K超高清电视、HDR(High Dynamic Range)技术、VR/AR电视等前沿技术。 第十章:数字电视的内容制作与流程 高质量的内容是数字电视的生命线。本章将聚焦数字电视的内容制作环节。我们将介绍高清(HD)和超高清(UHD)节目的拍摄、剪辑、后期制作流程,以及色彩空间、帧率、分辨率等关键参数对视觉效果的影响。此外,本章还将探讨节目制播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数字电视的内容保护技术——DRM 内容保护是数字电视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章将深入解析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我们将介绍DRM的基本原理,包括内容加密、密钥管理、授权验证等环节。我们将分析不同DRM方案在数字电视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有效防止盗版和非法传播。 第十二章:数字电视的交互性与应用 数字电视不再仅仅是单向的广播,而是向着互动化、个性化发展。本章将探讨数字电视的交互性技术,包括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遥控器互动、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各种互动应用。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中间件(Middleware)平台,实现应用软件的开发和部署,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增值服务,如信息查询、游戏娱乐、电子商务等。 第十三章:数字电视的接收设备——机顶盒与智能电视 本章将重点介绍数字电视的接收终端。我们将详细解析机顶盒(Set-Top Box, STB)的硬件构成和软件功能,包括调谐器、解调器、解码器、中央处理器(CPU)和操作系统等。我们将探讨智能电视(Smart TV)的出现如何将互联网功能与电视机深度融合,以及智能电视生态系统的构建。 第十四章:数字电视的信号测试与质量评估 为了确保数字电视服务的稳定和高质量,信号测试与质量评估至关重要。本章将介绍数字电视信号的各项关键参数,如信噪比(SNR)、比特误码率(BER)、解调星座图等,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和解决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十五章:数字电视广播的商业模式与市场 数字电视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商业模式。本章将分析数字电视广播的各种商业模式,如付费频道、广告收入、增值服务收费等。我们将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数字电视市场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十六章:数字电视与新媒体融合 数字电视正在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深度融合。本章将探讨这种融合带来的影响,包括“三网融合”的进展,以及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将分析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借助新技术,拓展传播渠道,丰富内容形态。 第十七章: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章将展望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将讨论超高清(4K/8K)、高动态范围(HDR)、高帧率(HFR)、沉浸式音频(Immersive Audio)等技术将如何提升用户观看体验。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人工智能(AI)、大数据在节目推荐、内容制作、用户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以及5G技术对数字电视传播方式的变革。 第十八章:数字电视的实践案例与问题分析 为了加深读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章将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展示数字电视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我们将分析一些实际运营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数字电视的技术和实际操作。 本书旨在为广大学习数字电视技术、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对数字电视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系统、权威的学习指南。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数字电视的奥秘,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并对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处理复杂算法时的态度非常严谨,但又始终保持着对读者的尊重。我特别留意了它在讲解信道估计和均衡(Equalization)的部分。在高速率传输的数字电视系统中,多径效应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是致命的缺陷。这本书没有回避LMS(最小均方误差)或RTS(最小二乘)算法的数学细节,但它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教学策略——先建立一个衰落信道的数学模型,然后展示一个已知的、简化的均衡器结构图,最后再通过迭代更新的公式,演示算法如何逐步收敛到最优解。这种“先搭骨架,再填充血肉”的讲解方式,避免了初学者在面对复杂矩阵运算时产生的畏难情绪。此外,书中关于自适应均衡的章节,还提到了“盲均衡”技术的应用场景,虽然没有深入推导,但点出了其在无法获取导频信号时的关键作用,为有志于深入研究的读者指明了下一步的学习方向。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能满足工程人员快速上手需求,又能为理论研究者打下坚实基础的优秀教程,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

评分

我最近在负责一个老旧有线电视系统的升级项目,需要快速了解最新的DVB-T2标准的核心原理,以便评估我们现有设备的兼容性。说实话,市面上关于数字电视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部分要么是过于偏重理论推导的学术专著,要么就是只介绍特定厂商硬件操作手册的堆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实用”二字贯彻得淋漓尽致。它在讲解传输层时,并没有停留在理论模型的描述,而是大量引用了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参数设置。例如,在讨论多载波技术的性能衰减时,它直接给出了在不同城市峡谷效应下,FEC(前向纠错)码率和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的最佳权衡区间,这种直接与工程实践挂钩的内容,对我这种需要立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来说,价值简直是无法估量。我特别欣赏它在错误恢复和纠错机制这部分的处理方式,它清晰地区分了信道编码和交织(Interleaving)的作用,并用一个虚拟的“数据包丢失场景”模拟了接收端如何通过冗余信息重建丢失的数据流。这本书的逻辑线索非常清晰,它仿佛是带着你走一遍从前端采集到后端解码的完整流程,每一步都留下了可以回去查阅和验证的“脚印”,而不是一味地向前推进,让人在迷茫时有处可循。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绝对是一个沉浸在这个领域很久的老兵,他知道新手最容易在哪里“卡壳”。我发现书中有一个细节,在讲解功率谱密度(PSD)时,很多教材会直接给出傅里叶变换的公式,然后就让你自己去消化了。但这本书则引入了一个生动的类比,将数字信号的发射比作往水面上投掷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石子,直观地解释了为什么需要限制信号的带宽和功率分布,以避免串扰和满足频谱管理的要求。这种将抽象物理概念“人化”的能力,是判断一本技术教材好坏的关键指标。此外,对于那些涉及硬件接口和协议标准的部分,比如ASI和SDI的差异对比,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成熟,他没有陷入标准编号的泥潭,而是着重于“为什么”要设计这些不同的接口,它们在实际系统架构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也非常合理,每一章的结尾都有一个“本章小结”和一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往往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回忆,而是需要综合运用本章知识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的小型案例,这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带着一种技术类书籍特有的严谨感,但我拿到手后,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基础”这个词的把握。很多号称是入门的书,上来就堆砌了一大堆晦涩难懂的术语,让人感觉像是在啃一块硬邦邦的砖头。然而,这本《实用数字电视基础教程》却非常注重“铺垫”。它似乎深谙读者的心理,从最基本的信号处理概念讲起,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数字编码和调制解调过程。比如,它在讲解MPEG压缩标准时,没有直接跳入复杂的变换域,而是先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阐述“人眼对信息的冗余感知”这一心理学基础,这一点非常巧妙。当我翻到关于信道编码的部分时,发现作者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描绘了卷积码和Turbo码的迭代解码过程,那些复杂的代数运算被视觉化了,使得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大致跟上思路。整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留白得当,重点信息都有醒目标注,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疲劳。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想真正搞明白数字电视这套系统是如何运作,而不是只停留在“能看”这个层面的爱好者或者初级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起点是极其扎实且友好的。它没有急于展示高精尖的技术细节,而是耐心地打磨了底层逻辑的清晰度,这份耐心在如今快节奏的技术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视角感到非常耳目一新,它没有完全局限于传统的地面数字电视(DTT),而是巧妙地将卫星(DBS)和有线(CATV)系统中的关键差异点也融入了进来。例如,在讲解调制方式时,它不仅详尽分析了QPSK和QAM的优劣,更深入探讨了在高功率放大器(HPA)非线性失真环境下,16QAM相比于更高阶调制的鲁棒性优势。这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远远超出了单一技术方向的读者。更重要的是,作者对“系统裕度”(System Margin)这一概念的阐述,堪称教科书级别。他没有简单地将裕度定义为信噪比的剩余量,而是将其分解为“路径损耗裕度”、“接收机性能裕度”和“环境变化裕度”三个维度,并说明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何通过优化编码率和功率分配来提升整体的链路预算。这种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分析框架,对于那些正在设计端到端系统的工程师而言,无疑提供了宝贵的思维工具,远非那种只罗列公式和参数的书籍所能比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